1、第 14 课 机器人卫士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循环的基本原理;了解哪些情况下需要用循环的方法设计程序。2.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使用循环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完成机器人巡逻一周和不停巡逻的任务。3. 情感目标:体会到循环结构程序的优点,激发进一步学习程序的兴趣。教学难点:理解什么是循环。小学资源网 http:/ 课时。课前准备:机器人;编程环境;机器人巡逻场地。机器人巡逻场地教学建议:本课实际上是要求控制机器人走正方形路线,教材设计有两个意图:首先,机器人走正方形路线,学生可以实践“模块化”的方法,对任务进行分解。机器人沿大楼巡逻一大楼起点周,实际上可以分解成 8 个动作:4 个“前进”和
2、 4 个“转弯 90”的交替过程,如果把“前进和转弯 90”看成一个小任务,那么巡逻一周就是执行 4 次小任务。这样分析以后,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就可以完成巡逻一周的任务了。第二,任务的要求是“不停地巡逻” ,如果学生运用原有的方法和经验,也就是运用顺序结构编写程序,这样的程序势必会很长,会使学生充分感受到顺序结构程序的局限性,从机器人周而复始走正方形的具体事件来引出循环,方便学生理解循环并从这个具体案例中体会和学习运用循环编写程序的方法。循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生僻的概念,采用讲解的方法,学生很难理解它的概念。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采用已有的知识先完成机器人巡逻的任务,成功以后,再顺势提出新问题:
3、巡逻 10 周、100 周怎么办?学生顺着这个思路想下去,就会发现,要写很长很长的程序。当学生对顺序方法设计程序质疑的时候,再提出循环的方法,这样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体会循环的作用、好处。 初步理解循环以后,让学生从生活中来找找看有哪些循环的情况,教师可以简单地介绍循环的几种不同情况:不会停止的循环、规定次数的循环、不确定次数的循环等。练习建议:本课练习 1 是对控制转弯方向技能的具体运用,让学生感受到对“循环体”做小的改动,程序的结果就会发生很大的影响和变化,从而进一步感受到循环的特点。练习 2有一定的难度,这里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循环体”的抽象能力,找出这个任务中哪些动作是“重复执行”的,在这里,机器人走长方形路线的循环体应该是“前进一段(长)转弯 90前进一段(短)转弯 90”,循环 2 次走完一周,走 N周循环的次数就是 2N。小学资源网 http:/ 永不停止地巡逻的程序2纳英特机器人程序小学资源网 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