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资源网(http:/) 投稿电话:010-52203411 QQ:2355394508-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 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感受自己生活地方的整洁和美丽。知道如何保护环境,爱护公共设施。能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2 学情分析 我校地处天津市河西区梅江南地区,环境优美,高楼林立。孩子们居住的地方也是环境优美,条件非常好。而我校学生生活条件优越,家庭条件非常好,家长比较宠爱孩子往往忽视了对子女进行习惯养成教育,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较弱。随处乱扔垃圾;不会保护、爱护公共设施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因此,有必要通过活动让学生提高环保意识,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保护环境的习惯。3 重点难点 通过活动让学
2、生提高环保意识,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保护环境的习惯4 教学过程 活动 1【导入】导入 1、赞美我们生活的地方教师播放用家乡美景图片制作的课件,让学生说说看后的感受。2、看损坏环境的图片谈体会,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情感。师:可是这么美好的家园里却出现了不美的现象。教师播放损坏环境图片制作的课件,让学生说说看后的感受。-小学资源网(http:/) 投稿电话:010-52203411 QQ:2355394508-3、小结:师:是呀,大家都想让我们生活的地方美丽、整洁。那么要怎么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让它美丽如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活动的主题。教师板书课题: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活动 2【活动】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
3、以爱护环境知识竞赛的形式开展本次活动。在活动中分必答题、抢答题和动手实践题三种形式。 )1、必答题是根据书上所给的图例让学生进行辨析判断对错。并领悟保护环境我们应该做到什么。学生边说教师相应板书。必答题规则:每个组必须回答的题目。老师出示题后由组内成员先读题后答题。答对的组可以得到小标志。2、抢答题除了图例辨析题外还出现了一些文字题。此活动主要是对学生已有经验的一个提升。比如教师提问:为保护我们生活的环境还应做到什么?这个问题就是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不只局限于书本所给的知识,真正了解到保护环境我们还要做到什么。抢答题规则:老师出示题目后,同学们先看题,等老师说开始后再举手抢答,谁快谁答。答对
4、得到小标志,答错不扣小标志。如犯规就要取消本轮参赛资格。3、动手操作题:同学们通过必答和抢答两组题后对爱护生活环境我们应该怎样做有了了解。然后就要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自己小组的环境保护公约了。要求:1)组内成员分工明确。)活动效率高。)噪音监督员发挥作用。-小学资源网(http:/) 投稿电话:010-52203411 QQ:2355394508-待每个小组都完成后把他们制作的环境保护公约贴到大展示板上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大家汇报自己组的环境保护公约。汇报后请小组代表上来评价。评价要求:1)内容是否符合主题,有无创新。2)是不是在老师规定的时间内完成。3)设计是否美观。4)评委要做到公平公正。活动
5、 3【讲授】总结评价本次活动 评委评选后老师公布一下评选结果,并询问一下评委为什么会评选这个公约把评价做到过程化。好的我们要表扬,稍差一些的也要找出不足下次改正。总结本次活动宣布本次知识竞赛的优胜队并为他们颁奖。活动 4【讲授】教学反思 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是北师大 版小学品德与生活第三册以“我爱我生活的地方”为主题的内容,通过这节课要使学生明白,人人都要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品德与生活是一门教育性较强的学科,这门学科把课堂与生活紧密活动联系在一起。教材以图画的形式呈现,旨在引发学生活动的兴趣,并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而非教师给予的现成结论去获得知识。而这些内容又是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和源泉,
6、以学生生活的时间、空间为线索,选取儿童所感兴趣、所必须的以及有发展意义的内容设计主题,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因此具有较强的活动性和生活性。在教学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 一课时,为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发展的课程新思想与课改新理念。本节课教学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让学生从自己生活出发谈自己经验、体会,构建一个真实互动的生活化课堂,使课堂教-小学资源网(http:/) 投稿电话:010-52203411 QQ:2355394508-学更有现实感,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儿童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转变,应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注意引导他们
7、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观去观摩、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因此,我首先依据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将课程内容进行了有机的整合,把教材内容的重点确定为从学生身边的小事出发,通过知识竞赛图例的辨析使学生明确爱护环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其次,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始终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成功之处:1、活动形式新颖,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活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活动中生成的问题及时解决,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地方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做人。2、 各项竞赛规则的出示让学生在活动中有章可循。3、小组活动发挥了每个学生的专长,让学生学有所获。4、评价做到过程化,让评价的意义落到了实处。不足之处:1、教师语言还要精练、规范。2、活动后应把活动的延伸做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活动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