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冀教版)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拓展资料第五单元 大自然探秘15. 四季变化多四季的变化随着小鸟们的歌声,人们穿上了沉重的棉衣。大地苏醒,昆虫动物们也都伸伸懒腰,穿出地面觅食、玩耍。桃花、杏花、各种花都次第开放,争鲜斗艳,仿佛在开时装展览。一年之计在于春,动物们搭窝,人们插禾,忙忙碌碌地。知了的一声长鸣,拉开了夏季的帷幕。这是孕育果实的季节。人们换上了单薄的衬衣、短裤。动物们也都忙着繁衍后代。河里、江里、游泳池内,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在游泳戏水,想把这炎热的夏天赶跑,而冷饮店的老板却希望越热越好。知了的歌声渐渐沉了下去。人们又换上了鲜艳的秋装。这是收获的季节,在这个季节,我们可以尝到上半年的辛
2、勤劳动成果,甜滋滋的。动物们都为冬眠而忙碌,燕子、大雁等候鸟都成群结队往南飞。花儿都凋谢了,只有菊花立在这孤独的季节里。树木和人们刚相反,它们脱下了厚厚的外套,在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寒冷的冬天又来了,动物们销声匿迹。人们又穿上那沉重的棉衣,足不出户。梅花悄悄地在这万花凋零的冬天独自开放,为冬天添上了浓浓的春意。树只剩下光秃秃的躯干,颤抖着立在寂静的大地上。春来秋去,一年又一年地周而复始,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限的美丽色彩。一年四季的形成我们先来分析地球的运动,地球有两种基本的运动方式,一种叫自转地球自身的旋转,另一种叫公转绕着太阳旋转。自转是绕着穿过南北两极的地轴进行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离两
3、极越远的地方转速越快。与两极等距的那一圈叫赤道。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天,也就是 24 小时。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速度为每秒 30 千米,绕太阳一周需要 365 天 5 小时 48 分 46 秒,也就是一年,天文学上称之为回归年。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它的长直径和短直径相差不大,可近似为正圆。太阳就在这个椭圆的一个焦点上,而焦点是不在椭圆中心的,因此地球离太阳的距离,就有时会近一点,有时会远一点。一月初,地球离太阳最近,为 147,100,000 公里,这个点叫做近日点。七月初地球离太阳最远,为 152,100,000 公里,这个点叫做远日点。事实上,当地球在近日点的时候,北半球为冬季,
4、南半球为夏季;在远日点的时候,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这就说明,四季的变化与近日点和远日点无关。那么四季的变化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四季的变化虽然与公转有关,但是决定性的条件是地球必须斜着绕太阳转;如果地球是垂直绕太阳旋转的话,太阳光线将永远直射在地球的赤道附近,而其他地方的地平面与太阳光线的夹角也永远不变,地球上将不会有四季的变化。我们知道,地球上某一平面气温高低与太阳光是直射还是斜射该平面有关。那么这种效果是怎么产生的呢?我们来分析一下。假定有一束固定大小的光束,当它直射在某一平面时,它投射在该平面的光斑将是一个正圆,而斜射时,光斑将是一个椭圆,而且越斜椭圆越大;也就是说,斜射时同样多的
5、光线照在了更大的面积上。我们可以理解为,光束斜射时光斑区的光线稀一些,直射时光斑区的光线浓一些。这就是为什么太阳光直射的地方气温要高一些,而斜射的地方气温要低一些。我们知道气温是决定季节的主要因素,所以我们不难理解太阳光直射的地方,将是夏季,而斜射得最厉害的地方将是冬季,这两者之间则是春季或秋季。那么四季的交替变化又是怎样形成的呢?这就与地球的倾斜有关了。正是由于地球是倾斜着绕太阳旋转的,才使得太阳光的直射以赤道为中心,以南北回归线为界限南北移动,每年一次,循环不断,从而形成了地球上一年四季顺序交替的现象。具体情况是这样的,当地球公转到 3 月 21 日左右的位置时,阳光直射在赤道上,这时北半球的阳光是斜射的,正是春季,南半球此时正是秋季。当地球转到 6 月 22 日左右的位置时,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北半球便进入了夏季,而南半球正是冬季。9 月 23 日左右时,阳光又直射到赤道上,北半球进入秋季,南半球转为春季。当地球转到 12 月 22日左右的位置时,阳光直射到南回归线上,北半球进入冬季,而南半球则进入夏季。接下来就进入了新的一年,新一轮的四季交替又要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