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 第 14 课 防治计算机病毒 设计者: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计算机病毒;2.了解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和危害;3.掌握防治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方法。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道德观念。内容分析 重点:认识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了解计算机病毒通常具有的几个特性,掌握预防和清除病毒的操作技能。 难点:掌握预防和清除病毒的操作技能。教学方法 讲授;任务驱动学习方法 观察、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准备 计算机教室教 学 流 程教学环节及内容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组织教学二、导入新课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信息交流的范围在不断地扩大,计算机应用的环境越来越复杂,所以计算机安全显得越来越重要。
2、 三、新课1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computer virus)是一种人为编制的程序或指令集合。这种程序能够潜伏在计算机系统中,并通过自我复制传播和扩散,在一定条件下被激活,并给计算机带来故障和破坏。这种程序具有类似于生物病毒的繁殖、传染和潜伏等特点,所以人们称之为“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一般分软盘、光盘和网络传播。计算机病毒在网络系统上的广泛传播,会造成大范围的灾害,其危害性更严重。 2计算机病毒的表现与危害计算机病毒有很大的危害性。世界各国每年为防治计算机病毒投入和耗费了巨额的资金。 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系统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种: 有序进入机房;开机;培养良好行为习惯1) 删除或修改磁盘
3、上的可执行程序和数据文件,使之无法正常工作。 2) 修改目录或文件分配表扇区,使之无法找到文件。 3) 对磁盘进行格式化,使之丢失全部信息。 4) 病毒反复传染,占用计算机存储空间,影响计算机系统运行效率。破坏计算机的操作系统,使计算机不能工作。 计算机病毒常见病毒的表现一般有: 1) 屏幕显示出现不正常。例如:出现异常图形、显示信息突然消失等。 2) 系统运行不正常。例如:系统不能启动、运行速度减慢、频繁出现死机现象等。3) 磁盘存储不正常。例如:出现不正常的读写现象、空间异常减少等。 4) 文件不正常。例如:文件长度出现丢失、加长等。打印机不正常。例如:系统“丢失”打印机、打印状态异常等。
4、 3检查与清除计算机病毒要想知道计算机是否感染了计算机病毒,需要使用杀毒软件。常用的杀毒软件有“金山毒霸” “瑞星杀毒” “KV3000” “Norton AntiVirus”等。操作步骤如下:双击瑞星图标单击杀毒按钮确定提示:如果发现了病毒,屏幕上会显示“询问”对话框,提出三种选择方案:直接清除、删除文件、忽略。这时,单击“直接清除”按钮,可以清除计算机病毒。还要记得经常“升级” 。4预防计算机病毒(1)坚决不用盗版软件。(2)对外来的软盘、光盘、U 盘先应检查,确认没有计算机病毒后再使用。(3)从因特网上下载的文件要先杀毒再使用,不要打开来路不明的电子邮件。(4)把重要的信息保存在软盘里并
5、做好写保护操作,或者把它们存放在可写入信息的光盘里。(5)经常用杀毒软件检查计算机,及时发现和清除计算机病毒。(6)安装优秀的防病毒软件,启用软件的“实时监测”功能。5.试一试,论一论(教材 120 页的试一试)四、小结本节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的不断发展,必然会出现更多的计算机病毒,这些病毒将会以更巧妙更隐蔽的手段来破坏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因此每个人必须认识到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特征,增强预防计算机病毒的意识,掌握清除计算机病毒的操作技能,在操作计算机过程中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保证计算机的正常运行。 五、巩固练习(教材 120 页)我的收获和练习内容六、关机,下课。教学板书第 14 课 防治计算机病毒1. 计算机病毒2. 计算机病毒的表现与危害3. 检查与清除计算机病毒4. 预防计算机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