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诸暨市浣江小学教育集团备课专用纸(2015 学年第二学期) 第 1 页 共 4 页备课教师:楼亚明课 题 风筝飞上天 第 教时 1.2教学内容 风筝飞上天课时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风筝的起源、流派等信息资料,懂得风筝的构造与平衡的关系,认识风筝骨架类型特点。2.初步掌握风筝骨架的扎制方法,学习用对称的方法画轮廓、图案,设计制作一个风筝,尝试掌握放飞风筝的技巧,培养孩子动手实践能力。3.通过收集、了解、制作、放飞等活动,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对祖国传统风筝艺术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了解风筝传统艺术,制作一个左右平衡对称美观的有创意能平稳飞上蓝天的风筝,并放飞上蓝天。教学难点了解风筝传统艺术,制作
2、一个左右平衡对称美观的有创意能平稳飞上蓝天的风筝,并放飞上蓝天。教学资源(学生)收集有关风筝的资料、图片、实物;准备 1 米长细竹条 34 根、棉线 2 卷、桃花纸 2 张、胶水、美工刀、颜料等材料工具;组织四人合作组。 (教师)准备有关风筝的图片、实物;23 个已经扎制好的风筝骨架;半成品风筝(已经制作好的,但没有画图的风筝) 。修改意见教学过1.谈话,了解,分享。(1)组织学生讨论课本插图三月三 ,并要求学生介绍知道的有关知识。(2)教师小结:风筝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结合补充介绍风筝的起源、流派及分类等。(3)揭示课题:风筝风筝飞上天 。2.欣赏,观察,思考。(1)教师展示风筝实物、图
3、片,学生欣赏并思考:一只完整的风筝由哪几个部分组成?风筝图案有什么特点?在风筝上可以画哪些题材?(风筝的彩绘可以在蒙面上绘制各种卡通图画、人物绘画等。一种很有创意的绘画是:在蒙面上绘出一个孩子的头部,而长长的尾巴绘成其长长的辫子。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2)师生共同小结:风筝的图案色彩鲜艳,一般少用蓝色。3.示范,尝试,展示。(1)教师示范制作一只风筝,重点提醒以下要点:诸暨市浣江小学教育集团备课专用纸(2015 学年第二学期) 第 2 页 共 4 页程教学过程第一步:用小刀(直尺)找准竹片的重心点(骨架的形状设计在保证左右对称平衡的情况下可多加变化) 。 (图 1)第二步:结要打牢,学习打
4、结方法。 (图 2)第三步:糊上去的纸要比架子大一圈(3-4 厘米) 。 (图 3)第四步:待胶水 6 成干后可以画图案色彩。(2)小组合作设计制作一只风筝,并取好名字,能力较差的同学可以只做半成品的图画工作。(3)教师巡回辅导,注意风筝的大小、对称和色彩。(4)学生展示作品,师生互评并交流创作经验。4.实践,拓展,升华。(1)提问:放风筝需要注意什么?(起飞平稳,放的时候要注意风向的变化及时调整起飞角度)(2)师生到操场上放飞风筝,感受春天里放风筝的喜悦(时间不够的话可以安排到课外) 。(3)课外要求学生继续了解风筝的发展史及不同区域风筝的制作特点。四、相关资料1.风筝的起源。中国风筝有悠久
5、的历史,据说汉朝大将韩信曾利用风筝进行测量。梁武帝时曾利用风筝传信,但未成功。南北朝有人背着风筝从高处跳下而没有跌死。唐朝的张丕被围困时曾利用风筝传信求救兵,取得了成功。这些说明,中国风筝的历史至少有 2000 多年了。从唐朝开始,风筝逐渐变成玩具。到了晚唐,风筝上已有用丝条或竹笛作成的响器,风吹声鸣,因而有了“风筝”的名字。也有人说“风筝”这名字起源于五代,从李邺用纸糊风筝,并在它上面装竹笛开始。到了宋朝,风筝已有很大发展,品种增加,性能提高,与人民生活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如武林日事中记有“少年郎竞放纸鸯,以相勾引,相牵剪截,以线绝者为负”。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苏汉臣的百子图中也都有放风筝
6、的场面。明朝画家徐渭写过很多与风筝有关的诗,如“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鸯。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春天。 ”曹雪芹在红楼梦70 回中生动地描写了大观园中姐妹们放螃蟹、美人、大鱼、编蝠、凤凰、沙燕等各种风筝的情景。可以说,中国的玩具风筝在这时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从唐宋开始,中国风筝向世界流传,先是朝鲜、日本、马来亚等东南亚国家,然后传到欧洲和美洲等地。在欧洲产业革命形势的影响下,中国的玩具风筝在那里向着飞行器发展,经过英国的凯利、澳大利亚的哈格瑞夫和德国的李林达尔等人,最后在美国由莱特兄弟造成了最早的能载人成功飞行的飞机。因此,在美国华盛顿宇航博物馆的大厅里挂着一只中国风筝,在它边上写
7、着:人类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2.几种简单风筝骨架图。(1)蝌蚪风筝。图 1 所示为蝌蚪风筝的骨架图及拴线图。这种风筝制作起来非常简单,对材料的要求不是很高,只要按图制作均能达到放飞的目的。该风筝所用竹条骨架只有横竖两根,风筝的制作尺寸一般宽在 450 毫米左右为宜,太大太小均不适宜。(2)王字风筝。诸暨市浣江小学教育集团备课专用纸(2015 学年第二学期) 第 3 页 共 4 页王字风筝,由于其骨架形同王字而得名,如图 2 所示。这种风筝的制作尺寸也不宜过大,宽度在 550 毫米左右为宜。总共 4 根竹条组成骨架,骨架竹条尺寸同上边的蝌蚪风筝基本一样,对竹条的制作精度要求不是很严,
8、风筝的飞行稳定同样也是依靠长长的尾巴来平衡的。(3)八卦风筝。八卦风筝是传统的中国风筝,在大江南北到处都可以看到它的影子。一般来讲,八卦风筝适宜在风力较大的情况下放飞。放飞的经验表明:风力越大,风筝的放飞角度越大。 八卦风筝得名于风筝的外形,因其为八角而来,因与中国传统的八卦相吻合,故多称为八卦,在绘画上,一般多绘以传统的八卦图形。八卦的骨架由两个正方形的架子组成,一般的正方形骨架大小在 500-1000 毫米之间。只是两个正方形的。 (图 3)3.风筝的种类。风筝一般是以竹料为骨架,用纸或绢蒙面裱糊,再精心 绘制而成。依照风筝的结构形状,也就是从观赏的角度,风筝按其形状又可以分为六大类,即串
9、式、桶式、板子、硬翅、软翅和自由类。(1)串式:把数只相同或者不同的风筝像穿糖葫芦似的拴在一根或多根线上放飞的风筝。例如龙头蜈蚣风筝,分头、身、尾三个部分,身子为主体,由若干个圆片形的单体组成,每个圆片就是一个风筝。(2)桶形:亦称立体风筝,一般采用折叠结构的骨架,由一个或多个圆桶或其他形状的桶组成,如宫灯、花瓶、火箭等。板子“就是平面板形风筝。升力片就是主体部分,四边有竹条支撑,形状多八角、菱形、正方形、四边形等。(3)硬翅:这种风筝的翅子是固定的形式,而翅子范围以外的部分造型与骨架结构,则因题材不同而各不相同。它的升力片用上下两根横竹条做成翅的形状,两侧边缘高,中间凹,形成通风道。翅的两端
10、向后倾,使风从翅两端逸出。(4)软翅:它的升力片是用一根主翅条构成,翅子的下端是软性的,没有依附主条。骨架结构多做成浮雕式,适宜于禽鸟和昆虫风筝。如鹰、蜜蜂、燕子、仙鹤、凤凰、蜻蜓、螳螂、蝉等。(5)自由类:自由类包括跨种类,运用新技术,吸取外国风筝之长的风筝。跨种类的如“鹊桥会” ,把串式、立体、板子等几种方法集于一体;运用新技术的如长 120 米的串式风筝“梁山一百单八将”、 “百鸟朝凤 ”等,不仅能迎风转动,还能敲锣打鼓、喷烟冒火, “孙悟空”还能在放飞中七十二变。4.风筝技艺。传统中国风筝的技艺概括起来只有四个字:扎、糊、绘、放。简称“四艺”。简单地理解这“四艺” 即扎架子,糊纸面,绘花彩,放风筝。但实际上这四字的内涵要广泛得多,几乎包含了全部传统中国风筝的技艺内容。如“扎”包括:选、劈、弯、削、接。“糊”包括:选、裁、糊、边、校。“绘”包括:色、底、描、染、修。“放”包括:风、线、放、调、收。诸暨市浣江小学教育集团备课专用纸(2015 学年第二学期) 第 4 页 共 4 页板书设计课后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