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呼 吸 系 统Respiratory system,呼 吸 系 统,呼吸道,肺,上呼吸道,下呼吸道,鼻 咽 喉,气管 支气管,实质组织,间质组织,支气管树 肺泡,结缔组织 血管 淋巴管 淋巴结 神经,!,呼 吸 系 统,呼 吸 系 统 的 功 能,气体交换,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嗅觉,辅助发声,鼻粘膜,嗅部 呼吸部,Nasal cavity,嗅细胞,鼻 nose,呼吸道的起始部,滤过净化空气,鼻腔,鼻前庭,固有鼻腔,鼻 旁 窦 paranasal sinuses,*上颌窦,* 额窦,* 蝶窦,* 筛窦,温暖,湿润空气,对发音产生共鸣,咽 pharynx,* 鼻咽,* 口咽,* 喉咽,*,*,
2、*,扁桃体 tonsil,* 腭扁桃体,* 咽扁桃体,* 舌扁桃体,舌扁桃体,腭扁桃体,咽扁桃体,palatine tonsil,pharyngeal tonsil,lingual tonsil,喉 larynx,喉软骨,喉肌,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杓状软骨,支持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吞咽时会厌封闭喉口, 防止食物误入气道,紧张/松弛声带,缩小/开大声门裂,缩小喉口,呼吸通道,发音器官,喉,环状软骨,气管软骨环,甲状软骨,会厌,杓状软骨,声韧带,韧带,前,甲状软骨,环状软骨,声韧带,环杓侧肌,杓状软骨,小角软骨,环杓后肌,前,喉腔 laryngeal cavity,声门,喉软骨,韧带
3、,纤维膜,喉肌和喉粘膜等围成的管腔,会厌,环状软骨,声门裂,假声带,真声带,* 喉口,* 喉前庭,* 喉中间腔,* 声门下腔,喉腔 laryngeal cavity,喉口与前庭襞之间,声襞与前庭襞之间的部位,声襞与环状软骨下缘之间部位,粘膜下组织疏松,炎症时易发生喉水肿,气 管 trachea,喉,甲状软骨,气管,软骨环,左主支气管,右主支 气管,气管内腔,透明软骨,纤毛上皮,结缔组织,平滑肌,成年男性:10.31cm 成年女性:9.71cm,!,气管管壁,* 粘膜,* 粘膜下层,* 外膜,气管管壁,* 粘膜,* 粘膜下层,* 外膜,上皮,固有层,纤毛细胞,杯状细胞,刷细胞,小颗粒细胞,基细胞
4、,分泌粘蛋白参与构成 上皮表面粘液性屏障,内分泌细胞,干细胞,弹性纤维,淋巴组织,具有免疫防御功能,疏松结缔组织,混合性腺,透明软骨环,!,支气管和细支气管bronchi and bronchioles,上叶,中叶,下叶,左主支气管,细支气管,气管末端,肺 lung,呼吸性细支气管,终末细 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肺泡,导气部,呼吸部,叶支气管,段支气管,小支气管,细支气管,支 气 管 树,!,肺内血管,肺动脉,支气管动脉,功能性血管,营养型血管,!,胸膜,胸 膜,壁胸膜,脏胸膜,胸膜腔,负 压,间隙内有滑液,可减少摩擦,胸膜顶,肋胸膜,膈胸膜,纵膈胸膜,脏、壁胸膜之间的腔隙,脏胸膜,肋胸膜,
5、胸膜顶,膈胸膜,纵膈胸膜,胸膜腔,一侧气胸时肺的情况,纵膈,两侧纵隔胸膜间器官、结构和结缔组织,上纵隔,下纵隔,前纵隔,中纵隔,后纵隔,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呼吸膜,2型肺泡细胞,巨噬细胞,!,肺 泡,肺 泡 alveoli,肺泡上皮,肺泡隔,肺泡孔,1型肺泡细胞,2型肺泡细胞,气体交换的部位,分泌表面活性物质, 降低肺泡表面张力,毛细血管,弹性纤维,成纤维细胞,肺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气血屏障 air-blood-barrier,气血屏障:肺泡表面液体层;I型肺泡细胞及基膜;肺泡隔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内皮及基膜。(0.2-0.5mm),毛细血管管腔,内皮细胞,!,呼 吸, 外呼吸(肺呼吸
6、),肺通气,肺换气,肺与外界气体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内呼吸(组织呼吸),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肺通气原理,推动气体流动的动力,阻止其流动的阻力,呼吸运动,肺内压,胸膜腔内压,弹性阻力,非弹性阻力,肺的弹性阻力和胸廓的弹性阻力,平静呼吸时的主要阻力,气道阻力,惯性阻力 和组织的粘滞阻力,呼吸运动,吸气运动,呼气运动,吸气肌:膈肌和肋间外肌,呼气肌:肋间内肌和腹肌,平静呼吸,吸气:吸气肌收缩胸廓扩张肺扩张肺容量增加肺内压暂时下降气体进入肺,呼气: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胸廓回缩肺回缩肺内压升高气体被呼出,!,肺 容 积 pul
7、monary volume,潮气量 tidal volume (TV),每次呼吸时吸入或呼出气体量,400-600ml,补吸气量 inspiratory reserve volume (IRV),补呼气量 expiratory reserve volume (ERV),残气量 residual volume (RV),平静吸气末尽力吸气所能吸入的气体量,1500-2000ml,平静呼气末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900-1200ml,最大呼气末尚存于肺内不能再被呼出的气体量,1000-1500ml,补吸气量,深吸气量,肺活量,肺总量,补呼气量,残气量,功能 残气量,潮气量,肺 容 量 Lung
8、 capacity,肺活量: 成年男性-3500ml 成年女性-2500ml,无 效 腔,解剖无效腔,肺泡无效腔,生理无效腔,Dead space,存留于呼吸性细支气管以前的气道内,肺泡得不到足够的血液供应,不能参与肺泡与血液 之间气体交换,呼吸机制和气体交换,气体扩散,气体分子从分压高处向分压低处发生净转移,气体扩散的影响因素:,* 气体的分压差,分压差大 扩散快,* 气体分子量和溶解度,溶解度高,扩散快,分子量大,扩散慢,* 肺泡膜的扩散面积,扩散面积大,扩散快,安静状态下,肺泡扩散面积40m2,* 扩散距离肺泡膜的厚度,厚度增加,扩散下降,* 温 度,液体温度上升,分子运动加快扩散快,!
9、,气体分压与气体交换,肺泡,肺动脉,肺静脉,右心房和心室,左心房和心室,外呼吸,内呼吸,组织细胞,!,氧气在血液中的运输,与血红蛋白(Hb)结合 98.5%,物理性溶解 1.5%,HbO2,O2分压高(肺),O2分压低(组织),HbO2,!,二氧化碳的运输,* 物理溶解 6%,* 化学结合 94%,碳酸氢盐形式,氨基甲酰血红蛋白,87%,7%,!,呼 吸 中 枢,* 脊髓呼吸运动神经元,* 延髓的呼吸中枢,* 脑桥的长吸中枢和呼吸调整中枢,脊髓颈胸段灰质前角,C3-5 膈 肌 T1-12 肋间肌,无自动节律性,可产生节律性呼吸,呼吸调整中枢:抑制吸气,调整呼吸正常节律,CO2, 和H+浓度变化
10、刺激此中枢,呼 吸 的 调 节,脑桥,呼吸调整中枢,长吸中枢,延髓吸气中枢,脊髓吸气肌 运动神经元,吸气肌,延髓呼气中枢,脊髓呼气肌 运动神经元,呼气肌,吸气运动,自主呼气运动,刺激作用,抑制作用,化学 感受器,延髓,脊髓,呼吸调节-神经调节,肺牵张反射,肺扩张反射(吸气抑制反射),肺缩反射(吸气兴奋反射),肺牵张感受器: 分布于气管,支气管平滑肌层中,呼吸肌本体感受器反射,肺扩张反射 肺缩反射感受器部位 支气管、细支 细支气管和肺泡气管平滑肌感受器域值 低 高刺激性质 扩张 肺回缩传入神经 迷走神经 迷走神经(A类纤维)神经中枢 延髓I神经元兴奋 延髓I神经元抑制触发吸气切断机制,肺扩张反射
11、 肺缩反射传出神经 膈神经、 膈神经、肋间神经 肋间神经效应器 膈肌、 膈肌、肋间外肌 肋间外肌效应 舒张(呼气) 收缩(吸气)意义 促使吸气及时 促使呼气及时转入呼气,阻 转入吸气,阻抑吸气过深过长 抑呼气,收缩,舒张,脑桥KF核,吸气切断机制,中枢吸气活动发生器 吸气神经元,吸气肌 运动神经元,肺扩张,肺牵张 感受器,吸气肌,呼气,防御性呼吸反射,咳嗽反射,喷嚏反射,保护,清洁和维持呼吸道通畅,清除鼻腔异物或刺激物,感受器: 位于喉,气管和支气管粘膜大支气管以上部位主要感受机械性刺激,二级以下支气管主要感受化学性刺激,感受器: 鼻粘膜,呼吸调节-化学性调节,化学感受器,*外周化学感受器,颈
12、动脉体, 主动脉体,PCO2,*中枢化学感受器,延髓腹外侧浅表部位,血中H+对其无影响, 不感受缺O2的刺激,对CO2的敏感性高于外周化学感受器,有效刺激物不是CO2本身,而是CO2引起的H+升高,感受脑脊液中H+变化的刺激,PO2,H+,呼吸加深加快,!,CO2对呼吸的影响,* 间接作用于中枢化学感受器,* 直接作用于外周化学感受器,PCO2,吸入气CO2 7%,呼吸,吸入气CO2 7%,呼吸,O2对呼吸的影响,缺氧刺激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起作用,缺氧对中枢的直接作用表现为轻微抑制,轻度缺氧(PO280mmHg)对呼吸无明显影响,主要是直接作用于外周化学感受器, 其传入冲动对呼吸中枢呈兴奋作用
13、,H+对呼吸的影响,H+增多或PH下降可使呼吸运动加快, 它是化学感受器的有效刺激物,H+调节呼吸运动的途径,* 血中H+增多主要兴奋外周化学感受器,* 脑脊液H+增多兴奋中枢化学感受器,中枢化学感受器对H的敏感性约为外周化学感受器的25倍,PCO2、H+和PO2影响呼吸的相互关系,在正常呼吸调节中PCO2起主导作用,三个因素中任一改变,可引起其它两个因素的继发性改变, 并可影响第一因素改变的呼吸效应,缺O2和H+浓度增高可加强CO2分压升高对呼吸的刺激作用,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common cold),鼻咽部症状为主,流行性感冒(influenza),全身症状较重,高热、全身酸痛,中耳炎
14、(otitis media),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可有发热、耳痛、 听力减退、脓液外流等症,鼻窦炎(sinusitis),扁桃体炎(tonsillitis),腭扁桃体 明显咽痛,高热,喉炎(laryngitis),下呼吸道感染及肺功能失调,支气管炎 (bronchitis),哮喘 (asthma),肺炎 (pneumonia),肺结核 (pulmonary tuberculosis),肺气肿 (emphysema),肺纤维化 (pulmonary fibrosis),肺癌 (lung cancer),气管,支气管,吸烟与健康(1),吸烟与健康(2),癌症,心血管疾病,脑卒中,肺癌,胃癌,胰腺癌,口
15、腔癌,喉癌,食道癌,膀胱癌,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部 位,吸 烟 的 影 响,有无影响,根数/期间的影响,戒烟的 效果,其他影响因素,口 腔,饮酒加重危险性,鼻腔/副鼻窦,食 道,饮酒加重危险性(扁平上皮癌),-,胃,吸烟为独立危险因素,肝 脏,胰 腺,吸烟为独立危险因素,吸烟为独立危险因素,肺 脏,与各型肺癌均相关,吸 烟 与 肿 瘤,生活习惯病(1),因为长期不健康生活习惯的积累所至的疾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除外家族性),心,脑血管疾病(除外先天性),肥胖,饮食,运动,休息,吸烟,饮酒等生活习惯与其 发病及病程进展密切相关的一组疾病。,直肠癌(除外家族性),酒精性肝病,高尿酸血症,肺扁平上皮细胞癌,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生活习惯病(2),* 饮食习惯,* 运动不足,* Stress(生活压力?),* 吸烟,* 饮酒,作 业,呼吸系统的哪些部位出现异常影响气体 进出肺泡?,什么原因会导致血氧分压下降? 氧分压下降后机体如何应对?,了解家庭用小型呼吸机的发展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