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西专用)2019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十五单元 区域经济发展、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件.ppt

上传人:kuailexingkong 文档编号:1486583 上传时间:2018-07-22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3.1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专用)2019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十五单元 区域经济发展、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山西专用)2019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十五单元 区域经济发展、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山西专用)2019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十五单元 区域经济发展、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山西专用)2019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十五单元 区域经济发展、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山西专用)2019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十五单元 区域经济发展、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十五单元 区域经济发展、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考纲呈现 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思维导图,考点一 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考点二 东北地区的农业布局及可持续发展,考点三 我国的农业生产与粮食问题,考点一 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1.范围 A 黑龙江 、B吉林、C辽宁三省和D 内蒙古自治区 东部。,2.地位 我国重要的 商品粮基地 、林业生产基地和 畜牧业 生产基 地。,3.自然条件 (1)气候(2)地形:E高原、F平原、G 山地 ,有利于农业多种经营。 (3)土壤: 黑土、黑钙 土广布,有机质

2、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4.社会、经济条件 工业基础 良好;交通发达; 人口密度 较低。特别提醒 东北地区的热量条件并非只是劣势。热量不足致使农作 物一年一熟,长冬无法放牧还要解决防寒问题。但冬季漫长利于土壤有 机质积累,使土壤肥沃;冬季积雪春季融化,缓解春旱,可改善土壤的墒 情;冬季气温较低,病虫害少。,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2.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方法技巧 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 (1)从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方面,分析该区域适合发展哪些类 型的农业以及种植哪些作物。 (2)综合考虑该区域社会经济条件,如区位、交通、市场等,从上一步已 确定的农业类型及作物中

3、选取单位产值最高且对当地生态环境无害的 一部分。 (3)要注意区域内部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 农业。 (4)关注重要农业区域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生态问题及发展障碍。,命题视角一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 气候生产潜力是指一个地区光、热、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 度。下图示意中国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读图完成 下面两题。,1.影响甲处等值线向北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 ) 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 C.地形因素 D.海陆分布,答案 C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气候的因素。甲地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等 值线向北凸出,表明甲地数值比同纬度大,主要是因为甲地是平原,其东 西两侧是长白

4、山和大兴安岭,故C项正确。受纬度影响的等值线主要呈 南北更替、东西延伸,故A项错误;甲地和两侧所受气压带和风带相同, 且都是季风区,故B项错误;受海陆分布影响的等值线大致与海岸线平 行,故D项错误。,C,2.在中国东北地区,与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的指标 是 ( ) A.10积温 B.日照时数 C.太阳辐射量 D.年降水量,答案 A 本题主要考查东北气候要素的分布特征。A选项积温大小 反映热量多少。东北地区跨纬度较广,热量总体由南向北递减,受地形 因素(三面环山,中间是平原)的影响,与同纬度地区相比,中部平原地带 的热量条件好于东西两侧的山地,即中部热量等值线向北凸出。综上可 知

5、A选项正确。,A,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目前面积1.24万平方千 米,人口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近年 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建三江采用现代 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下图示意建三江的位 置和范围。,(1)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6分) (2)分析建三江农作物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6分) (3)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4分) (4)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8分),答案 (1)开垦历史短,人类对

6、环境的影响较弱;(2分)地广人稀,工矿业、 城镇、交通车辆等较少,(2分)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废气、废水、废 渣等)较少,环境污染轻微。(2分) (2)纬度高(48N附近),冬季寒冷而漫长,害虫(虫卵)不易越冬;(3分)夏季 气温日较差大,日低温较低,不利于害虫生存和繁殖。(3分) (3)土壤肥沃(肥力高);(2分)精准施肥,控制施肥量。(2分) (4)环境质量优良(污染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少,生产绿色稻米;生产技 术先进,具有示范作用;生产规模大;单位面积产量高,总产量大;商品率 高;等。(答出其中1项得2分,答出其中4项即可得满分8分。其他合理答 案可酌情评分,但本小题总分不得超过8分

7、。),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病虫害较少的气 候原因、化肥施用量少的原因以及该地农业突出特点形成的原因等。 (1)环境质量优良的主要原因是受人类活动影响小,人为排放污染物 少。题目要求“分析”,故要具体说明原因。 (2)建三江农作物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主要从冬季气温低、夏季气温日 较差大考虑。该地纬度高,冬季寒冷而漫长,虫卵不易越冬;该地夏季气 温日较差大,夜晚气温低,不利于害虫生存和繁殖。 (3)建三江化肥施用量较少,一方面是自然原因,该地土壤肥沃;另一方面 是人为原因,材料显示该地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可以有效控制施 肥量。 (4)“绿色”是指该地稻米质量优,主要原因

8、是环境质量好、农药和化 肥施用少、技术先进;“米都”是说明该地稻米生产规模大、单产高、总产量大、商品率高。,(教师用书专有)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两省相比,黑 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 ) A.耕地面积广 B.生产规模大 C.机械化水平高 D.人口较少,答案 D 本题考查东北地区的农业区位及特点。与河南省相比,黑龙 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地广人稀。,D,命题视角二 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分析,4.2017课标,36(2)(3)(4),1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剑麻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剑麻纤维韧性强,耐海水腐蚀,是制作船用 缆绳、汽车内衬、光缆衬料等的上乘材料。

9、非洲坦桑尼亚曾是世界最 重要的剑麻生产国,被称为“剑麻王国”。自1999年,中国某公司在坦 桑尼亚的基洛萨(位置见下图)附近投资兴建剑麻农场,并建设配套加工 厂,所产剑麻纤维主要销往我国。该农场一期种植1 000多公顷,雇佣当 地长期和临时工超过1 000人,预计2020年种植面积达3 000公顷,年产剑 麻纤维1万吨。该公司还帮助当地修建学校、卫生所等。,(1)据图指出与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公司在基洛萨附近兴建剑麻农场的 有利条件。(4分) (2)说明剑麻收割后需要及时加工的原因。(4分) (3)简述当地从中国公司兴建剑麻农场中获得的利益。(6分),答案 (1)离沿海(首都、港口)较近,临铁路

10、(便于剑麻纤维运输),临河 流。 (2)在热带气候条件下,收割的剑麻极易腐烂、变质,影响纤维质量。 (3)增加就业,增加税收,促进基础(民生)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 解析 (1)观察地图可得,基洛萨靠近首都这一全国最重要的港口,有铁 路相连接,交通便利;有河流流经,水源充足。 (2)剑麻产地气候湿热,剑麻收割后,不及时加工易腐烂变质,影响产品质 量。 (3)中国公司在当地扩大剑麻生产与加工产业规模,利于促进当地经济 发展,增加就业,增加当地政府与民众收入,促进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 设。,考点二 东北地区的农业布局及可持续发展,一、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1.农业生产区域的划分依据 气候、地貌、植被

11、和土壤等农业生产 自然条件 的差异及 农业生产方式 的不同。,2.主要农业生产区域,二、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1.地位 (1)东北地区是全国 最大的 、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 (2) 三江平原 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2.突出特点 (1)大规模 机械化 生产。 (2)地区 专业化 生产。,三、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向,1.存在的问题人口激增 、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农 业 生态环境 退化。,2.农业发展遵循原则 (1)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 (2)坚持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 的统一。,3.农业发展方向,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中面临的三大问题及对策,2

12、.东北地区商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知识拓展 1.我国商品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我国商品农业的发展历史较晚,但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较多,并日益突出, 问题的出现往往与人口增长过快、农业压力增大导致农业发展方向和 实施出现偏差有关。具体表现如下图所示:,2.我国主要农业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命题视角一 区域地理环境对农业发展的影响,1.图甲和图乙分别是我国东北部分地区2012年12月1日2013年4月15 日气温距平图和降水距平百分率图(图中距平是指该时段气温或降水 的值与该地同期多年平均值的偏差)。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图甲,图乙 (1)选择图甲和图乙中的一幅图,描述气温或降水

13、与常年同期比较的差 异情况。(6分),(2)据图甲和图乙,指出春季气温回升后图示区域涝灾最严重的地区,并 说明理由。(10分) (3)结合东北地区的作物熟制和耕地类型,分析图示气温、降水状况对 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10分),答案 (1)图甲:图示区域气温均较常年同期偏低(或大部分地区偏低2 4);(2分)偏低值大致由东南向西北(或由东向西)增大;(2分)西部(或西 部平原)偏低值最大,达4以上。(2分) 图乙: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2分)偏多量大致由东北向西 南(或由东向西)增大;(2分)西南部(或西部平原)偏多量最大,达12倍。 (2分) (2)西部平原地区;(2分)该区

14、域气温较常年偏低值最大;(2分)降雪(水)量 较常年偏多量最大;(2分)积雪量大;(2分)地势平坦,积雪融化后地表水流 不畅。(2分) (3)东北地区作物一年一熟,春播秋收;(2分)春温较常年偏低,春播推迟;(2 分)生长期缩短(或收获延迟,作物易受秋季低温冷害影响)。(2分)东北,地区以旱地为主;(2分)土壤中含水量过大,难于耕作;(2分)不利于作物生 长。 解析 本题考查东北地区气温和降水特征、自然灾害及气候对农业生 产的影响,考查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调动知识阐释地理问题的能力。 (1)分别比较气温和降水与常年同期差异,描述地区差异及分布规律即 可。 (2)春季气温回升后区域洪涝灾害主要是

15、积雪融化形成的春汛。冬季气 温低、降雪量大、积雪多,地势低平的地区春季气温回升后易发生洪涝 灾害,符合这几个条件的为西部平原地区。 (3)东北地区纬度高、降水较少,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耕地类型以旱 地为主。两图信息显示气温偏低,降水偏多,可从作物生长期与土壤水,分方面分析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命题视角二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利用。下图为三江 平原部分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2.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可推断出 ( ) A.甲地海拔较高 B.丙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乙地 C.丁地地势低平 D.丁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甲地,答案 B 本题

16、考查区域农业发展。甲地在21世纪初期土地利用方式 为湿地,因此甲地海拔较低;丙地纬度低于乙地,热量条件好;丙地位于河 流上游地区,排水条件好于乙地,因此丙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乙地;丁地 在20世纪五十年代和21世纪初期都为林地,林地主要位于山区,海拔较 高,开发条件较差。故选B。,B,3.目前,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大规模经营的主要措施是 ( ) 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增加耕地面积 增加农业资金投入 改变耕作制度 A. B. C. D.,答案 B 本题考查区域农业发展。该地为东北平原,农业要大规模经 营需要增加资金投入,有利于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材料中说三 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利用,故可增

17、加的耕地几乎很少。东北地区的 气候决定了耕作制度。故选B。,B,4.根据图文材料(图为黄河三角洲示意图,图为珠江三角洲示意图), 完成下题。从自然条件角度,说明黄河三角洲农业开发与珠江三角洲相比的有 利条件和应注意的主要问题。(10分),答案 有利条件:未利用土地数量大;光照条件好等。 应注意的主要问题:解决淡水资源短缺;治理盐碱地;防治洪涝、低温灾 害等;注重湿地等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解析 从图、图比较可看出珠江三角洲城市多,占地广而农业用地 少,黄河三角洲则相反,未利用土地数量大。黄河三角洲气候方面优势 是因降水少而光照条件好。黄河三角洲在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应从该 地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及

18、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分析。,考点三 我国的农业生产与粮食问题,1.我国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均农产品占有量比较低。 (2)“靠天收粮”“靠天养畜”的局面尚未根本扭转,农业综合生产力 比较低,抗灾能力、机械化水平、农业科技水平还不高,农业生产波动 较大。 (3)农业结构不合理,种植业比重太大,林业、牧业、渔业比重太小。 (4)农业的“新、特、优”产品还比较少,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民收入 水平低。 (5)农业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破坏严重,如耕地减少,土地退化、沙化、盐 碱化,草场退化、沙化,森林面积减小等,使我国农业自然灾害日趋频繁。,2.我国耕地减少的原因,3.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调整农

19、业与农村经济结构 在稳步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绿色农业, 因地制宜,根据市场需求,对各种作物合理布局;全面发展农、林、 牧、副、渔业,大力发展加工业,提高农业效益;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根 据各地域情况,发展第二、三产业,使农民增收,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加强以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促进基地与龙头企业共 同发展;健全和完善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加强治涝和灌溉工程建设,提高防洪和抵御旱灾的能力,实现旱涝保,收;加大中、低产田治理力度,合理用肥,加快水土流失耕地的治理; 加强农畜产品加工和市场建设

20、,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效益,吸纳更多农 村剩余劳动力就业。 (4)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依靠科学技术,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科学种田, 科技兴农,如:改良耕作制度、良种培育等。 (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4.我国的粮食问题及解决途径 (1)我国的粮食问题 受自然条件影响,粮食总产量不稳定;受社会经济影响,农民种粮积 极性不高;人口规模大,人均粮食占有量低;受世界粮食价格影响较 大。(2)解决途径 要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科学种田,通过改造 中、低产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在确保粮食供应的同时,积极开展多 种经营,调整农作物品种和农业结

21、构,一方面满足人民丰富多样的需求, 另一方面使广大农民的收入真正得以提高;科学种田,提高单产,例如 使用优良品种,采用先进的经营管理方法,等。,命题视角 我国的农业生产与粮食问题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04年以来,我 国粮食总产量仍连续增长。据此完成下面两题。,1.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 A.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 B.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 C.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 D.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答案 B 由材料知,近年来随着耕地不断被挤占,粮食播种面积应是下 降的,故A项错误;改进农田水利设施,能保证粮食生产,但不会使粮食总 产量“连续”增长,C项

22、错误;完善粮食流通体系对粮食产量的影响也不 是“连续”的,D项排除;近年来,随着农业科技投入的加大会引起粮食 单产提高,粮食总产量的“连续”增长,故选B项。,B,2.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产区在全国商品粮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 显著的是 ( ) A.太湖平原 B.洞庭湖平原 C.江汉平原 D.成都平原,答案 A 选项中四个粮食主产区相比,改革开放以来太湖平原工业 化、城市化发展速度最快,耕地被挤占最多,符合题意。,A,2003年我国开始实施鼓励农民种粮的惠农政策,引起了耕地面积与粮食 产量变化的分异。下图是19992011年我国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 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3.1999201

23、1年间我国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变化的特点是 ( ) A.耕地面积加速下降 B.粮食产量持续上升 C.2003年以前粮食产量与耕地面积同步下降 D.2003年以后耕地面积下降速度趋缓,粮食产量持续上升,答案 D 本题以我国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图为背景材料,考查我 国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以及对地理图表的解读能力。从图 中可以看出,19992011年间,我国耕地面积整体上呈下降趋势,2003年 之前下降迅速,2003年之后下降速度趋缓,A项错误;粮食产量在19992 001年间和20022003年间下降明显,B项错误;2003年之前粮食产量在2 0012002年间呈缓慢上升趋势,C项错误;2003年之后粮食产量持续上 升,D项正确。,D,4.2003年以后影响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耕地面积减少趋缓 B.转基因技术广泛使用 C.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 D.农业生态显著改善,答案 C 本题考查农业生产与粮食问题的相关知识,以及提取材料信 息的能力。从材料中可知,2003年我国开始实施鼓励农民种粮的惠农政 策,通过政策促使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提高,是2003年以后影响我国粮食 产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C项正确。,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