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曹文轩,前方,曹文轩,生于1954年,江苏盐城人,中国现代作家、学者。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作品: 主要文学作品集:忧郁的田园、红葫芦、蔷薇谷、追随永恒、三角地等。 长篇小说 山羊不吃天堂的草获第三届宋庆龄文学奖 草房子获冰心文学奖并改编成电影,摄影散文: 摄影散文是一种新兴的文体,顾名思义,它是由摄影和文字构成的。它兼具了两种表达手段的审美特点,即摄影的视觉性、对瞬间画面逼真的再现能力和散文运用语言来表达对象时的自由。成功的摄影散文不应被摄影作品所束缚,不应成为呆板的文字解说,应该有新的发现,新的创造和生发,使两者互相影响,互相补充,成为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重点字词,迁徙() 袭
2、击() 按捺不住() 憔悴() 颠簸() 惶惑( ) 温馨() 惦念( ) 崔颢( ),扫清字词障碍:,迁徙(x) 袭击(x) 按捺不住(n) 憔悴(qio cu) 颠簸(b) 惶惑(hung) 温馨(xn) 惦念(din) 崔颢(ho),解读课文,1、第一节 从摄影画面起笔,提出疑问:“他们去哪儿?” “归家还是远行?” 从而引出下文。 对离家的思考,2、 接下来,看27自然段,自由朗读,思考以下问题,为什么“人有克制不住离家的欲望”,请结合课文内容回答。 (1)如同动物一样,人有着离家与远行的习性。 (2)外面世界的诱惑。 (3)出于无奈,人不得不离家。 (4)前方的召唤。“前方”在文中更
3、多的不是空间上的概念,而是理想,是理想的召唤。,3、人类离家后,他们的旅途愉快吗?带着这一问题,默读811节。,不愉快 “人生实质上是场苦旅” (1)人生之旅究竟苦在哪里?默读第10节,找出原文中的句子或关键词来回答。,皮肉之苦:拥挤不堪 坑洼不平 颠簸 东歪西倒 惶惑 茫然 不安 无奈 焦躁不宁 索然无味,在拥挤的车厢,颠簸的旅途中,人生真是一场苦旅。而这“苦”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身体的辛苦。,然而,作者的用意是这样的吗?如果换了舒适的环境,旅人们的心情就一定会舒畅吗?文章说:“如果我们把这种具象化的旅行抽象化为人生的旅途,我们不分彼此,都是苦旅者。”为什么这样说?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实质上
4、”这几个字可不可以去掉?文章有什么根据,人“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人似乎永远在寻觅,永远在流浪,永远无法到达理想的彼岸,永远找不到精神的归宿,其中的苦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之苦” 。,(2)人的悲剧性实质-11节,三重悲剧:(找出文中的原句),1、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2、人无法还家,3、即便是还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为什么说“即便是还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这里所说的“家”已经不是物质意义上“那个可避风雨的实在的家”,而是一种心灵上的寄托与慰藉,是人类精神的栖息场所。,自己越来越思念家乡,越来越尊重家乡,然而
5、却不愿再回去,回家乡去住,是不可能了。一是家园已经没有亲人,二是村中和自己认识的老年人越来越少,中年以下,都不认识,见面只能寒暄几句,没有什么意思。,孙犁 老家,研读感悟,前文强调“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后文却阐述了人的三重悲剧:到处流浪,惦念家乡;无法还家;还家无家;这里又在讲归家的问题,那么“离家”和“归家”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离家就是为了找到一个理想的归宿,归家也是为了寻求一种精神上的寄托,表面上两者是不一样的,实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人的精神寄托。 人离开家总想回到家,而回到家却又找不到真正想要的家,所以又想离家,人生就是在这样的离家、归家的循环中过来的。 我认为人最终还要有归属
6、,人们总想找到精神的归宿,归家是永恒的追求 立意上运用了“反弹琵琶”的写作手法。正是这种逆向思维使文章显得非常新奇。,文本知识介绍:本文的写作方法,1:联想 作者从摄影作品引出联想,由离家想到人类的精神境遇,充满了悲悯之情和深刻的人文关怀。具体的画面与展开的联想和想象与思考相结合,产生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2:反弹琵琶 本单元是“月是故乡明”说的是归家,是思乡。本文讲的是是离家,所以本文用的是“反弹琵琶”的写法。,乡 愁 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别离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走向前方,惦念着家园,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汪国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