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节 冰川地貌,南极冰盖,冰川、冰缘作用的发生,是水、气、岩相互作用的结果。冰川、冰缘环境的形成,与特定条件下水、气、岩的优化配置密切相关。冰川的形成,首先要气候寒冷。当年均温低于0oC时,大气降水主要以降雪为主。当降雪量大于消融量时,就有可能形成冰川。在特定的地形和气候条件下,水发生相态的变化,发育了冰川,发生了冰川与冰缘作用,对岩石圈表面进行改造,形成冰川、冰缘地貌。因此,冰川、冰缘地貌,实际上是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相互作用的产物。,水圈、大气、岩石圈相互作用与冰川、冰缘作用,雪线与冰川冰, 全球85的淡水资源以冰川的形式贮存,其分布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10,总体积达 2.6
2、107 km3,若全部融化可使海平面上升 66 m 。1、雪线是固态降水的零平衡面,即常年积雪区的下界。 在雪线处:年降雪量年消融量;雪线以上:年降雪量年消融量;雪线以下:年降雪量年消融量。,雪线的分布高度,雪线的分布高度取决于气温高低与降雪量大小,还受地形因素的影响。 受气温分布控制,全球雪线高度最高不在赤道,而是在亚热带高压带,如南美安第斯山雪线高达 6400m(世界最高)。在赤道非洲为 4500 5200m,阿尔卑斯山降低至 2400 3200m,而北极则只有100 300m。 受降雪量控制,喜马拉雅山南坡的雪线高度约 4600m,其北坡则升高至约 5500m; 受坡向影响
3、,天山北坡雪线高度为 3500 3900m,南坡为 3900 4200 m。,雪线,2、冰川冰,降雪粒雪(一般粒径1mm,由升华再结晶作用形成) 冰川冰(致密块状,密度为 0.9 左右,由重压下的重结晶作用生成)。 冰川可成冰、水、汽三相并存状态。在重力和压力的作用下,冰体向雪线以下地区缓慢流动,伸出冰舌,形成冰川。 冰川运动的速度为每年几十到几百米不等(速度大小主要取决于冰床或冰面坡度与冰川厚度)。,冰川类型按照冰川的形态和规模,可分为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两大类。1、大陆冰川又叫大陆冰盖,也称极地冰盖,简称冰盖,是不受地形约束而发育的冰川。习惯上把超过50000km2面积的冰川才当作冰盖。 主
4、要有:南极冰盖(1380万km2);格陵兰冰盖(170万km2 )。,2、山岳冰川 山岳冰川是完全受地形约束而发育的冰川。主要分布于中低纬高山地带,在亚洲山区尤其发育。山岳冰川发育于雪线以上的常年积雪区,沿山坡或槽谷呈线状向下游缓慢流动。根据冰川形态、发育阶段和地貌特征的差异,山岳冰川可再分为:悬冰川(1km2)、冰斗冰川(数km2)、山谷冰川、山麓冰川(极地或高纬)、平顶冰川(是山岳冰川与大陆冰盖的一种过渡类型,发育在起伏和缓的高原和高山夷平面上,故又名高原冰川或高山冰帽)。,一、冰川作用与冰川地貌,(一)冰川作用 1、冰蚀作用:刨蚀与拔蚀; 2、搬运作用: 被冰川搬运的碎屑物统称为冰碛物,
5、巨大的砾石称为漂砾。 冰碛物分为 6 种:表碛、侧碛、中碛、底碛、里碛、终碛。大陆冰川只有底碛和终碛两种。 3、堆积作用:冰碛物结构疏松,堆积杂乱,无层理,磨圆度极差。,(二)冰川地貌,1、冰蚀地貌: 冰斗、刃脊、角峰、冰川谷(槽谷、U形谷)、羊背石; 2、冰碛地貌: 冰碛丘陵、终碛垄、鼓丘; 3、冰水堆积地貌 冰水扇、冰水河谷沉积平原、季候泥、冰砾阜等 4、冰面地貌 冰瀑、冰裂隙、冰川弧拱、冰面河、冰面湖、冰蘑菇、冰塔林等,U型谷,磨光面、擦痕,冰川槽和擦痕,海螺沟冰川的终碛垄,阿拉斯加两条冰川汇合形成的中碛堤,天山雪莲1,天山雪莲,天山雪莲2,天山雪莲,雪花,积雪,冰川冰的密度,冰川冰,冰
6、舌,海螺沟冰川冰瀑,冰舌融水,冰舌融水(七一冰川),高大的冰塔林,珠峰绒布冰川的冰塔林,绒布冰塔林,冰川融水,南极,冰川冰与冰塔林,南极冰盖的移动,蓝色表示10ma,红色1kma,南极冰盖1,南极冰盖,南极冰盖2,南极冰盖,南极冰盖3,南极冰盖,格陵兰冰盖,南极冰盖边缘,南极冰盖边缘融化崩塌,南极冰盖边缘融化崩塌,南极冰盖边缘融化崩塌,冰山的形成,50亿立方冰体崩塌形成冰山,2002年3月,南极冰山,破冰航行,悬冰川,悬冰川,冰斗冰川,横断山脉,山谷冰川,祁连山七一冰川,天山一号冰川,云南梅里雪山的明永冰川,山麓冰川,平顶冰川,冰碛物类型,侧碛,中碛,侧碛,底碛,终碛,终碛,冰舌,冰川的搬运,
7、明永冰川,表碛(细),明永冰川,表碛(粗),明永冰川,表碛与侧碛,侧碛与终碛,漂砾,冰川融水与冰碛物,冰碛物,明永冰川,杂乱堆积的冰碛物,明永冰川,冰斗,冰斗是由冰斗壁、盆底和冰斗出口处 的冰坎(冰斗槛)所组成。冰斗三面 为陡壁所围,朝向坡下的一面有个开 口,外形呈围椅状。 冰斗多发育于雪线附近,因此冰斗具 有指示雪线的意义,即可以根据古冰 斗底部的高度来推断当时雪线的位置。,冰斗地形图,冰斗的形态,冰斗(天山,8月),古冰斗(太白山太白池),冰斗与刃脊,当山岭两坡发育了冰斗,随着冰斗的 进一步扩大,斗壁后退,岭脊不断变 窄,最后形成刀刃状的锯齿形山脊, 称为刃脊。由三个以上的冰斗发展所 夹峙
8、的尖锐山峰,叫做角峰。,A角峰;B刃脊;C冰斗湖;,角峰的形成,角峰,冰斗,冰斗、刃脊、角峰,角峰与刃脊,角峰(喜马拉雅山),海螺沟冰川,冰川谷,冰川谷又称U形谷或槽谷,其前身大部分是山地上升前的V形河谷,后由冰川切割而成。槽谷在纵剖面上常呈阶梯状下降,每一阶梯均由前方高起的岩坎和后方冰蚀盆组成;在平面图上,槽谷的显著特征是它的贯通性,冰川前的山咀大多数被削平,因而十分顺直;同时,冰川谷平面上是上游宽下游窄。,悬谷1,悬谷,U 形谷1,U形谷,U 形谷2,U形谷,U 形谷3,U形谷,峡湾1,峡湾,挪威,峡湾分布在高纬度沿海地区。在冰期时,这里沿冰期前的河谷发育了山谷冰川;而冰后期之后,原来的冰
9、川谷被上升的海水部分淹没,形成了两侧平直、崖壁峭拔、谷底宽阔、深度很大的海湾,称为峡湾或峡江。,峡湾2,挪威,峡湾,峡湾3,新西兰,峡湾,冰斗与峡湾,冰斗与峡湾,澳洲,羊背石,羊背石是冰床上由冰蚀作用形成的石质小丘,常成群分布,远望犹如匍匐的羊群,故称羊背石。羊背石平面上呈椭圆形,剖面形态两坡不对称;迎冰流面以磨蚀作用为主,坡度平缓作流线形,表面留下许多擦痕刻槽、磨光面等痕迹;背流面 则在冻融风化和冰川挖蚀作用下,形成表面坎坷不平作锯齿状的陡坡。,羊背石,冰川运动方向,羊背石,海子山羊背石,冰臼1,冰臼,冰臼2,冰臼,冰碛丘陵,在冰川消融后,原来随冰川运行的表碛、中碛和内碛等都坠落在底碛之上,
10、形成低矮而波状起伏的冰碛丘陵。冰碛丘陵广泛分布于大陆冰川作用区,高度可达数十米或数百米。,终碛垄(堤),当冰川末端补给与消融处于平衡时,冰碛物就会在冰舌前端堆积成弧形长堤,称为终碛垄(堤)。山岳冰川终碛垄高度常达百米以上,但延伸长度较短;大陆冰川终碛垄高度较低,约数十米,但延伸长度可达数百千米。终碛垄的横剖面不对称,即外坡陡、内坡缓;终碛垄的高度不对称,即内低外高。,珠穆朗玛峰下的终碛垄, 2005年9月,中科院大本营,中科院大本营, 2005年夏,鼓丘,主要由冰碛物组成的一种流线型丘陵。平面上呈蛋形,长轴与冰流方向一致。鼓丘两坡不对称,迎冰坡陡,背冰坡缓,一般高度数米至数十米,长度多为数百米
11、左右。鼓丘在山岳冰川作用区少见,而在大陆冰川区则往往成群地分布于终碛堤内不远的地方。,鼓丘的平面图,鼓丘景观,冰水堆积地貌,冰砾阜阶地,蛇形丘,冰缘作用是指发生在冰缘环境下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 冰缘原指冰川边缘地区,现已泛指不被冰川覆盖的气候寒冷地区,大体与多年冻土分布范围相当。 冻土是指处于0oC以下含有冰的土层或岩石。 融冻作用:即融化与冻结交替进行的过程,是冰缘环境下最主要的作用过程。随着融冻风化:融冻作用使岩石发生破碎的过程。冻土区温度周期性的正负变化,地下水相应地出现相变与迁移。当土体与岩石裂隙和孔隙中的水发生相变时,体积发生变化,即发生膨胀与收缩,从而引起土体的变形、岩石的破碎
12、和物质的移动。 融冻扰动:融冻作用使得岩石与土体发生变形的过程。 融冻泥流:融冻作用使岩石碎块、土体或其他物质沿山坡向下发生位移的过程与现象。,二、冰缘地貌,冻土,多年冻土的结构特征(根据A.L. 沃施本),由冰缘作用形成的地貌叫做冰缘地貌。冰缘地貌主要包括:石河;冰丘;石海;雪蚀洼地;石环(由粗砾围绕的石质多边形土。泥流阶地-由融冻作用引致的山坡上的表层土体向下蠕动形成的阶梯状地形);冰锥(由冻结产生的承压重力水冒出地表或冰面再冻结而形成的锥状冰)。,石环,石河,甘肃玛雅雪山冰缘的冻胀草丘,Alaska冰丘,海子山石海,多边形构造土,在第四纪松散沉积物的平坦地面上,由冻融和冻胀作用,使地面形成多边形裂隙,构成网状,称为多边形构造土。,多边形构造土,冻融扰动构造/冰卷泥,融冻泥流,冰川考察,南极,惊险的冰川考察,南极,冰川内部冰洞考察,南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