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docx

上传人:拉拉链 文档编号:14828202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摘 要:生物实验课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主要阵地。在生物实验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欲望,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技巧是实现新课程目标教学理念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加强生物实验教学的改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关键词:生物实验课 学习兴趣 创新思维 实践能力 一、开展生物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传统生物实验课中,教师是课堂之主,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忽视,学生的个性受到压抑,学生自觉主动求知的精神、技能和品质得不到培养,导致学生缺乏热情

2、,产生依赖心理。很难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和创造力的人才。因此,需要加快改革,促进学生操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1.教师在教学中应改部分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教师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或由学生动手演示,由于学生参差不齐的知识水平和实验技能,在实验中很容易出现各种结果,甚至不同于书本结论。学生对教材中的实验结论就会产生怀疑,并进一步研讨和探索,从而对所获得知识印象深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敢于向传统知识提出挑战,不迷信权威,勇于探索,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例如,“胰蛋白酶对蛋白质的消化”实验中,很多学生做出效果相反的实验,大家很纳闷,通过探讨、重做

3、,结果还是一样,于是大家开始怀疑书上的结论。直到两个班做过这一实验后,问题才得到解决,原来课上时间太短,所以现象没有显现。虽然最后还是书上的结果正确,但这一论证怀疑的过程,一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于学生在实验中产生的质疑,教师先不要立刻否定或批评,让学生自己寻求答案,这对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精神是非常关键的。 2.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验证性实验主要是对已学知识的验证和巩固,书本上有详细的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的描述,因此,验证性实验对学生来说相对较简单,学生只需动手不需动脑,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应有选择、有目的地对一些验证性实验作适当的引申,增加

4、创造成分,设置障碍,让学生进行探究,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例如,在制作并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中,实验成功率很高,但对实验的一些要求学生很少深究。如果教师在学生做完实验后提问:为什么实验前要漱口?为什么要用0.9%的生理盐水,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和其他植物细胞时用清水,那么能用清水代替生理盐水吗?从而引导学生思考探索。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是创造火花的激发者,智慧的开拓者。一个好的教师不是奉送真理,而是引导学生去发现真理,不是授人以鱼,而是授人以渔。 3.突出探究性实验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想象力无疑是创新的源泉,创新就该冲破思维定势,变通地使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新

5、问题,要有独创性、新颖性。我们鼓励学生要勇于打破先例,跳出书本的束缚,这一点在探究性实验中非常突出。探究性实验往往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作出假设,并通过观察、实验和调查等手段获得证据和事实。学生通过探究来体验人们获取科学知识与认识世界的过程。由于实验过程由学生自己设计和操作,书上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遵循,因此,在探究实验中突出学生的思维方法,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求异思维。 二、开展开放性实验,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生物学研究的对象是广阔的自然界,自然界中多种多样的生命系统都可以成为其实验对象。因此,生物实验的场所具有开放性。生物实验的开展除了充分利用实验室外,校外的公园、河流山川、菜场

6、餐桌、自然保护区等,都可以是生物学实践活动基地。开展这些开放性实验,是理论联系实际,为发展学生的特长和爱好,定向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综合观察能力及思维能力提供了机会,尤其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大大提高。例如,在进行“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的实验,在课堂上是绝不可能将这项任务圆满完成的。进行这类实验,必须让学生踏上社会,对各个相关的家庭进行调查,在这样一个开放性的场所才能完成这项任务。 三、开展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正确的知识迁移学习方法和迁移能力培养,对学习效率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学生能否形成知识的迁移能力,关键在于是否具有比较完整的系统的知识模块。因为零散、杂乱、不系统的知识是无法

7、形成知识迁移能力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按照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建构知识模块,帮助学生形成知识迁移能力。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做到模块清晰完整,并能根据模块知识随时唤醒与新知识相关的内容,从而逐渐形成知识迁移能力。 开展综合性实验对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有着重要意义。由于进行的实验具有综合性,教师在实验前必须引导学生对相关的知识模块进行整理、准备。学生在整个准备、实验的过程中,知识的迁移能力得到大大提高。例如,在豌豆杂交育种实验中,必须了解生物体生长发育相关条件的整个知识模块,才能将实验进行到底。除考虑豌豆种子的质量外,还必须顾及土质、温度、湿度、肥料、杂交技术等非生命因素。在学生进行完整个实验后,必然对本模块的相关知识已有了一个清晰的网络结构。 总之,针对生物学这门学科本身的特殊性以实验为基础,在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是生物学实验教学的重要内容。第 4 页 共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总结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