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探究 摘 要课堂提问作为一种教学艺术,通过对课堂提问的设计、问题情景的创设、学生问答心理的把握和积极的评价等方式展开师生双边活动,进而使学生由问题而思考,由思考而提出问题。 关键词课堂教学 课堂提问 探究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提问仍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然而一堂师生互动,绘声绘色的好课,总是离不开精彩的善问活答。因而关于课堂提问的探究就很有必要。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艺术,它以创设问题情景、提出问题、回答问题、评价学生的方式开展师生双边活动,是了解学情信息的最快的反馈手段,也是突出重点、解决疑点的关键,并能真实反映学生学数学的思维活动,是启发思维的重要
2、方式。我们讲思维由问题开始,由问题而进行思考,由思考而提出问题。因此,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大致分成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提问的情景创设 创设障碍情景。 问题的障碍情景就是在学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有目的有意识地让学生陷入新的困境,以形成新的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求的一种问题情景。 创设问题的发现情景。 问题的发现情景是通过呈现一定的背景材料,引发新的数学问题,通过学生自己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亲自去探索和发现数学的概念、定理、公式和解题方法等,并产生新的数学概念的一种问题情景。这与布鲁纳所倡导的发现式教学法有点类似。 创设问题的解决情景。 问题的解决情景是直接呈现出某个新的数学问题,
3、围绕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去组织学生展开学习,探求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的一种问题情景。它类似与中学教学教法中的问题探究教学法,所不同的是前一个以生活中活例的形式呈现,而后一个是从生产生活实际中抽象出来的问题。 二、课堂提问的设计 课堂提问不是教师在课堂上随心所欲想出来的,所提的问题必须考虑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要围绕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设计问题,提问要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问题也要与数学思维有关,揭示教材或学生学习中的实质矛盾,设计要体现启发性和创新性。 那么初中数学教学中怎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要考虑提问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一般最常用的是以下几种提问方法:(1) 设疑
4、性提问。 布置悬疑诱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这种提问能启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学生对新知识内容本身的直接兴趣,往往是由问题开始的,有了问题才易使学生产生疑惑、悬念,从而想寻找答案,引起对新知识的兴趣。(2) 类比提问。 将相同或相似的命题放在一起,通过叙述、观察进行比较,诱发学生用简单的、形象的、难度较小的命题去说明复杂的、抽象的、难度较大的命题,这样一来学生更易接受新知识而对旧知识也起了复习的作用。(3) 梯度式提问。 对于一些难点较多的问题,即使基础好的学生也难于一下回答。教师应当为学生设置思维的“阶梯”。初时提问浅显点,学生正确回答后再逐步一般化、抽象化,把教学
5、的难点分化瓦解;或者一开始提出一个较抽象较一般的问题,当学生不能正确回答时再逐步具体化,直到学生领会了意思。(4) 发散性提问。 发散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教师若能在教学中提出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引导学生纵横联想所学知识,以沟通不同部分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将对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和探索能力大有裨益。但是这种提问难度较大,必须全面考虑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三、课堂提问的问答心理 课堂提问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调节课堂信息和节奏。数学课堂提问包括教师质疑设问,学生思疑答问,教师总结评价等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出现各种不同的心理倾向和反应,只有调动各种不同类型的心理表现,才能提高课堂提问的效果。学生
6、在课堂上常见的是以下几种心理特征: 紧张心理。 在课堂提问时多数学生都有紧张的心理表现,一些特别紧张的同学虽能思考问题,但不能根据相关的知识进行,往往思而无果或一知半解,教师提出问题时表情拘束愁眉不展或急躁不安。 争强心理。 具有这类心理倾向的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很高,但由于激进善于表现自己,在学习中对重点难点考虑不全认为自己什么都一学就会,在回答问题时往往思考不周密就举手回答,导致答案欠妥。对这类学生教师切记不可严责批评,也不能附和其心理,应恰当总结,指出由于哪方面的马虎轻率引起问题的错误,并给予善意的引导。 自卑心理。 这类学生往往低估自己的思考能力,感到自己不及别人而怕提问,或者已想出了
7、问题答案却怕答错出笑话不敢举手回答。这类学生在回答欠完整时,应该在积极启发诱导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分析出错的原因,鼓励他们去掉怕字,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并用低难度的问题解除其心理上的压力,使其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增强信心。 逆反心理。 这类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容易分散,由于对教师教学方法不满或个人学习成绩差遭受同学、家长冷遇等,使他们对数学学习产生逆反心理而放弃学习。 四、课堂提问的评价总结 首先要明确学生回答得“对不对”。这是绝对不能含糊的,对就是对,不对就是不对,必须有一个明确的交代,有的教师在学生回答之后就算事情结束了,立即转入另一项活动,这不仅会失去提问的积极作用,而且还有可能会造成知识上的
8、混乱。不能用学生的回答代替教师应做的工作,对学生回答的结果要客观公正而快捷地做出评估使得人人受益。对于那些漂亮满意的答案要及时表扬赞赏。 其次评议回答“好不好”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所教内容是否学到手 (2) 学习的内容是否巩固 (3) 知识理解是否达到触类旁通 (4) 口头表达能力(5) 回答是否有创见 评价中无论赞赏或批评教师都应采取“积极评价原则”,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对于回答的不好的学生教师不能说“笨”、“怎么就总是不会”等评语,应进行具体原因的分析,尽量指出其中的正确成分,讽刺挖苦学生会使教师在学生面前失去应有的尊敬,并使提问成为对学生的一种个人威胁。第 5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