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福建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第二阶段工作会议暨试点工作现场交流会上的讲话宋闽旺(2007年12月23日)尊敬的刘小和主任,同志们:为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落实刚刚结束的全国文物局长会议精神,推进全省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全面展开,今天我们在普查试点县永安召开这一现场交流会。国家文物局普查办主任刘小和同志亲临指导。第三次文物普查是在我国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新形势和文化遗产发展新趋势的双重要求下,由国务院直接领导的全国范围的文物普查,是关系到当前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展全局的大事。按照国务院、国家文物局的统一部署,在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大家的齐心努力,福建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第一阶段工作圆满结
2、束,取得很好的成绩。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国发20079号)和国家文物局关于落实国务院通知精神认真做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文物保发200718号)的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省人民政府及时组织开展全省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成立了以汪毅夫副省长为组长,省文化厅、省政府办公厅领导为副组长的福建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由省文物局领导、各设区市文化、文物局领导和福建博物院、福建博物院考古所领导组成。各市、县、区人民政府也都相继成立了文物普查领导小组。省政府已经同意将文物普查经费列入相应年度财政预算,各市(县、区)也正在积极落实文物普查经费。根据本次文物普查的要求
3、,结合我省实际,组建了省专题调查队、设区市文物普查队和县(市、区)文物普查组三级普查队伍。省文物普查办制定了福建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方案,印发各市、县、区。从8月中旬到11月中旬,分五期对本省各级普查办公室工作人员和所有参加此次普查的普查队员进行培训,培训人数约500人,使所有受训人员达到具备参加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上岗条件,以保证文物普查质量。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已经在我省全面有序地铺开,福州市、三明市、马尾区、永安市、泰宁县作为省级文物普查试点地区,文物普查工作先行开展,总结出了一些较好的经验,值得各地借鉴。其中三明市人民政府与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签订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责任状,明确
4、责任目标;同时,市政府对各职能部门的职责进行分解,由各部门负责人签字,此举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省普查办也及时向全省转发了三明市的做法,随后,龙岩市人民政府也与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签订了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责任状。福州市根据国家文物局统一颁发的文物普查标准、规范和全省文物普查培训教材,结合先行开展的普查试点工作,编印了福州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手册,对于规范和指导第二阶段文物调查和登录工作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下面,我就开展我省文物普查第二阶段工作谈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文物普查第二阶段工作的重要性,全力以赴打好攻坚战 2007年10月至2009年12月是国务院确定的文物普查三个阶段中的第二阶段
5、,主要任务是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实地展开文物调查和信息数据登录工作。繁重的野外调查、大量的数据录入,是第二阶段工作的主要特点。这一阶段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的质量。各市(县、区)要充分认识文物普查第二阶段工作的重要性,主动争取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认真做好文物普查第二阶段部署工作,从人、财、物等方面对文物普查工作给予支持,个别普查机构、普查队伍、普查经费尚未落实的地区,应积极创造条件,抓紧落实到位。二、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全力推进文物普查工作各级文物部门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切实履行职能,统一调动博物馆、考古科研、文物保护管理所的人员力量,加入到文物普查中来。部分地区
6、文博力量比较薄弱的,可以调用文化馆人员来充实文物普查队伍。同时,要充分发挥文化站、农村文化协管员等的作用,积极调查、收集并向县文物普查组提供文物普查线索。在普查工作中,各部门应牢固树立宣传意识,要以第三次文物普查为契机,带动越来越多的人热爱、关心和积极参与到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中来。各设区市文物普查办公室和各县(市、区)文物普查组要统筹安排,组织实施本辖区范围内的普查工作,抽调精兵强将,积极参与文物普查。要正确处理好正常的文博考古工作与文物普查的关系,把文物普查作为近几年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严格按照已经制订的总体计划和各阶段的实施方案抓紧实施。三、严格执行标准规范,科学、完整、准确地开展普查工作第
7、三次工作普查与前两次普查的显著区别,就是标准、规范先行,国家文物局在普查的开始阶段就制定了全国统一的文物普查相关技术标准和工作规范。为了让普查人员准确理解和把握普查的标准、规范,省文化厅、省文物局举办了全省文物普查培训班,莆田市、永安市、泉州鲤城区等市、县还对乡镇文化站干部、村文化协管员进行了培训。为了确保文物普查成果的科学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在普查第二阶段,省专题调查队、各市县普查队、普查组,应根据国家文物局下达的技术标准和工作规范,对所负责地域内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现场勘查、测量、标本采集、绘图、拍照、录像等,认真做好文物数据和相关资料的采集和登记工作 。在普查的第二阶段,还应该进行地毯式的
8、文物调查,保证行政村走到率达到100%,自然村走率达到98%。四、立足福建文物资源优势,全方位拓展文化遗产保护领域2005年12月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的发布,加快了我国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保护的转型进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内涵”和“外延”都有了新的发展和变化。在这一新形势下,我们应该深刻理解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准确把握其发展趋势。在文物普查过程中,应重视对文化景观、大型文化遗产、线性文化遗产、现当代遗产、传统民居、乡土建筑、工业遗产、农业遗产、老字号遗产等民间文化遗产的价值认识,将更多的文化遗产纳入保护范围。这两年,我省文物工作面临很好的机遇,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物工作
9、,在福州举行了海峡西岸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在厦门召开了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研讨会,还开展了全省涉台文物普查、水下文物调查等工作。我省地处海峡西岸经济区,文化遗产资源独具特色,在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要做好文物普查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文物普查与海峡西岸文化遗产保护相结合,突出我省涉台文物、水下文物、海交文物、海防文物、乡土建筑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全方位拓展文化遗产保护的领域和空间,通过开展文物普查将更多不同类型的文化遗产及时纳入保护范畴。同志们,文物普查工作已经转入实质性的文物调查和登录阶段,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第二阶段工作会议暨试点工作现场交流会,目的是总结经验,交流方法,梳理工作思路,更好地推动各地文物普查工作深入开展。希望大家群策群力,克服困难,发挥技术特长,按照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全力以赴地投入到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去,通过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摸清我省文化遗产家底,全面推进海峡西岸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