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初中思想政治课培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docx

上传人:拉拉链 文档编号:14813110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思想政治课培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思想政治课培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中思想政治课培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初中思想政治课培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本文通过分析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提出了在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 初中思想政治;创新能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005(2013)02-0081-01 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对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造就适应21 世纪挑战的创新人才,是

2、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主题,也是初中政治课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创新能力是一种智力品质,它具有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敏捷性、求异性、发散性和独创性的特点。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过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育发展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要求。现代教育的根本意义和价值不在于知识的传递, 而在于培养和训练学生具有创新的精神, 形成创新的能力。教育在培养创新能力方面担当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为此,我国制定了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教育发展

3、方针,提出了面向21 世纪教育的目标: 通过改革创新和跨越式发展,把沉重的人口负担变为宝贵的人力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处于核心的地位。 2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 2.1唤起学生力创新欲望 初中生,认知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同时思想也容易被管束。对于思想政治正是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向导,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有效的进行引导,给学生营造了宽松的学习氛围,不断的给予学生鼓励,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的卸下思想上的分担,充分的投入到学习中去。例如:在进行保护未成年人工作的基本原则授课时,面对的基本都是未成年人,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发表言论,认为在哪些方面需要得

4、到大人及社会和朋友的尊重,让学生各抒己见,掌握学生的想法,然后再根据学生的想法进行循循善诱。在授课过程中,老师要时常的举一些贴近生活的情景,让学生换位思考,在情境中学会知识的应用和探索,这样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而且,还唤起了学生在学习政治时的创新欲望。 2.2利用教材资料,调动学习热情 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接受能力编写的教学用书,它是教程和学程的统一,是教师与学生联系的桥梁,它体现了教法与学法的一致性。它不仅满足着教师创新性地教的需要,而且更适应着学生求新探奇的特征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那么,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必修课、学校德育的主渠道,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的功能。

5、那就需要借助教材资料,通过知识传递和健康人格的培养,最终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新的初中思想政治课教材为达到这一目的提供了依据。 2.3创设学习情境,实施课堂激励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的教学。其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地发展,提高教学效率。情境教学是一种与创新教育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可以通过教师创设与教材内容相符合的教学情境,制造一种能激起学生思考的条件和氛围,使学生在客观情境中通过具体感受,从而激发其相应的情感,由此引导学生关注

6、教学内容,产生积极的态度倾向,把激起的强烈情感投入教学活动,进而刺激学生思考、探究的需要,培养其创新能力。 2.4巧妙设疑引思,加强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强烈的问题意识,作为思维的动力,可以促使人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进行新的发现一一甩纽新。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创新的起点和开端。早在二千多年前,孔子就要求自己的学生每事问,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科学上很多重大发明与创新,与其说是问题的解决促成的,倒不如说是问题的寻求

7、者促进的。如瓦特发明蒸汽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都出自于为什么?-壶盖为什么会跳?苹果为什么会落下?可见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所以在教学中,我十分重视问题意识的培养,不仅要老师提出为什么,更重要的是要鼓励学生提出为什么,没有问题的学生不是好学生。教师随着教学的进程,不断设疑,促使学生去思考、去寻找解答。如在讲奴隶社会时,提出:在阶级社会里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还是退步?为什么?又如在讲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时,就有学生提出:理论上讲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优势,但在现实中,资本主义的生产力水平和生活水平却高于社会主义,为什么?通过解决这些问题,能使学生学会设疑、质疑,

8、进而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2.5提倡打破常规,训练逆向思维 逆向意味着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从新的途径发现科学真谛。逆向,需要独立思考,关键善于另辟蹊径:逆向,还要改变正常的思维程序,遇事不防倒过来想一想,从结果上寻找原因。在介绍观察某事物时,教师可以从反面提出问题。在阐述某一原理时,允许并欢迎学生提出相反的意见。讨论时要引导双方都发表意见,即使达不成统一认识也不强求,因为它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独立性.例如初三年级学习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时,出示了一幅宫殿与茅舍的对比图,借以说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可是有的学生说:今天的工人不住茅舍。我问:今天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确实不住茅舍,那他们住

9、什么,资本家又住什么呢?待学生讨论后我又问:工人住进了公窝,是否就成了国家的主人呢?经过深入讨论,学生认同了生活水平的提高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国家工人受雇佣,受剥削的地位。 总之,在当今教学模式中,针对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创新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初中思想政治教师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自觉地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推动创新教育的深入发展,为祖国培养大批的创新人才,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敬全、孙柳燕,创新意识,2003年11月第一版 2万福、于建福,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2000年3月第一版第 5 页 共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总结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