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中历史教育模式改革研讨 作者:许芝红 单位:江苏省泗洪县第三中学 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脍炙人口的绝句,是南宋理学家朱熹所写的关于看书感受的名篇。其中的“源头活水”成为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的代名词。那么,教师的角色担当正应是这“源头活水”。 “导”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启迪:当学生思维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告诉学生方向,而是引导学生如何去辨别方向;“导”还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时,教师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总之,教师们要牢记:
2、教会学生获取知识不是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学生学习知识是为了解决问题。 教师角色要及时转变。面对初中新课程改革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老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观念还是比较保守,我们的教学能力是需要不断提高的。教师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当前初中课改实际的优良作风,深入课堂,相互听课、相互探究,研教法、访学情、解难题,求策于实践、问计于团队,不断总结教育教学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在加强与改进中促进工作,干出业绩。2.抓好学生成长共同体建设。在教学上构建以小组为单位的师生合作学习的“学生成长共同体”。 以苏教版历史课程为例,认真研究分析学生,“科学构建学习小组,按照兼容差别,优化组合的原则,采用组内
3、异质,组间同质的小组编排方式,组建合作学习小组。”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面对面的“团团坐”。全班被分成了68个学习小组,组员之间既有竞争,也有协作,你超我赶、共同进步。这对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竞争精神、创新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十分有利。 抓集体备课,精心编写导学案。实施初中历史教学模式,首先要改教案为导学案。“导学案集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和评价的案卷于一体,三案合一,解决了教案与课堂脱离,学案与课堂冲突,教学反馈不及时等等问题。”对传统的教案是一种本质的超越。 导学案的编写一般由教学经验十分丰富的特级高级教师、学科带头人、教研组长组织集体备课,吸纳众长,确定框架,然后分工合作,经历“个人初备,拿出初案集体同备,确立共案组长终审,形成定案”的过程,并提倡“个人再备,变成个案课中续备,订成矫案教后补备,打造补案同课异构,制作复案”。因此,确保实用高效。总之,解决了教书与育人的关系、学生个性与全面发展的关系、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课内与课外的关系。这种教学模式所极力提倡的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解放了学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第 2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