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生物群落的组成与结构.ppt

上传人:天天快乐 文档编号:1480241 上传时间:2018-07-21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3.5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群落的组成与结构.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生物群落的组成与结构.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生物群落的组成与结构.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生物群落的组成与结构.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生物群落的组成与结构.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六章 生物群落的组成与结构,第三节 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一 群落的外貌,二 群落的结构,一 群落的外貌,群落的外貌是群落长期适应外界环境的一种外部表征,在一定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下,群落表现为一定的外貌,不同的群落类型之间,其外貌特征也不相同。,群落的外貌决定于群落优势种的生活型和层片结构 。,1. 生活型, C.Raunkiaer生活型系统, 生活型谱, 植物气候类型, 生活型与气候特征,概念:生物对外界环境适应的外部表现形式 表现:趋同适应 分类(Raunkiaer系统) 高位芽植物:更新芽位于地上25以上 大 (30m)、中 (8-30m)、小 (2-8m)、矮 (25cm2m) 地上芽植

2、物:更新芽位于地上,25以下,受地被物或积雪保护 地面芽植物: 更新芽位于近地面土层内,冬季地上部分全部枯死,地下部分存活 地下芽(隐芽)植物:更新芽位于较深土层中或水中 一年生植物: 以种子度过不良季节, C.Raunkiaer生活型系统, 生活型谱Raunkiaer从全球植物中任意选择1000种种子植物,分别计算其上述5类生活型的百分比,其结果为高位芽植物(Ph.):46%;地上芽植物(Ch.):9%;地面芽植物(H.):26%;隐芽植物(Cr.):6%;一年生植物(Th.):13%。上述比例被称为生活型谱。 植物气候类型 C.Raunkiaer将不同地区植物区系的生活型谱进行比较,归纳得

3、出4种植物气候类型: 潮湿地带的高位芽植物气候 中纬度的地面芽植物气候(包括温带针叶林、落叶林与某些草原) 热带和亚热带沙漠一年生植物气候(包括地中海气候) 寒带和高山的地上芽植物气候,生活型谱与环境,每一类植物群落都是由几种生活型的植物所组成,但其中有一类生活型占优势,生活型与环境关系密切 高位芽植物占优势是温暖、潮湿气候地区群落的特征,如热带雨林群落 地面芽植物占优势的群落,反映了该地区具有较长的严寒季节,如温带针叶林、落叶林 地下芽植物占优势,环境比较冷、湿。 群落一年生植物占优势则是干旱气候的荒漠和草原地区群落的特征,如东北温带草原,2生长型 以植物营养器官(茎和叶)多方面形态生长特征

4、来划分植物生活型。,3. 层片, 层片的分级,瑞典植物学家H.Gams将层片划分为三级:第一级层片是同种个体的组合,第二级层片是同一生活型的不同植物的组合;第三级层片是不同生活型的不同种类植物的组合。, 层片特征, 属于同一层片的植物是同一个生活型类别。但同一生活型的植物种只有其个体数量相当多,而且相互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时才能组成层片。, 每一个层片在群落中都具有一定的小环境,不同层片小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构成了群落环境。, 每一个层片在群落中都占据着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而且层片的时空变化形成了植物群落不同的结构特征。, 层片与层的区别,二 群落的结构,1. 空间结构, 群落的垂直结构, 群落的

5、垂直结构,主要指群落分层现象,对环境有不同需求的物种生活在一起,各自占据群落中的一定空间,群落的这种垂直分化称为群落的垂直成层现象。, 决定因素,群落的垂直分层结构主要取决于植物的生活型。, 森林群落的垂直分层, 动物的垂直分层,水生植物的成层性, 群落的水平结构, 群落的水平结构,是指群落的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有人称之为群落的二维结构。, 镶嵌性,一个群落内出现多个斑块的现象称为群落的镶嵌性。每一个斑块就是一个小群落,具有一定的种类成分和生活型组成,它们彼此组合,形成了群落镶嵌性。形成群落镶嵌性的主要原因是环境因子的不均匀性。, 群落交错区与边缘效应, 群落交错区,群落交错区又称生态交错区或

6、生态过渡带,是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或生态地带之间)的过渡区域。, 边缘效应,在群落交错区中生物种类和种群密度增加的现象,叫做边缘效应。,Edge effect and Ecotone,陆地生物群落中水平格局的主要决定因素,),2. 时间结构, 季相,群落主要层随季节的变化呈现出的季节性外貌特征称为季相。,季节变化的主要标志是群落主要层的物候变化,特别是主要层的植物处于营养盛期时往往对其它植物的生长和整个群落都有着极大影响。, 昼夜变化,群落的昼夜变化,动物种类表现得比较明显。 例如,在一块农田,白天活动的昆虫有蝶类、蜂类和蝇类,晚上活动的昆虫则是夜蛾类、螟蛾类。在森林里,白天活动的是多数鸟类、

7、松鼠、野兔、獐、鹿等,而晚上活动的是猫头鹰、夜鹰、鼯鼠、林姬鼠等。,3. 群落的营养结构,群落的营养结构,是生活在这一群落中的所有有机体之间最重要、最本质的联系,实际上是同一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之间的关系,它们通过食物链网紧密联系在一起,分别处于不同的营养级,共同作用,表现出群落的整体功能。,在群落营养结构的研究中,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是在条件相似的群落中,其营养结构也总是相似,不仅总体营养结构相似,而且每一个营养级内部结构也极其相似,即具有相似的生态位结构,甚至种的组成和丰度有时也相似。,第八章 生物群落的分类与排序,生物群落的分类中国的植物群落分类法瑞学派和英美学派的分类系统,一

8、 生物群落的分类,中国的植物群落分类,主要分类单位分三级:植被型(高级单位)、群系(中级单位)和群丛(基本单位)。每一等级之上和之下又各设一个辅助单位和补充单位。高级单位的分类依据侧重于外貌、结构和生态地理特征,中级和中级以下的单位则侧重于种类组成。,分类原则:以群落本身的综合特征作为分类的依据。,分类依据,(一)种类组成特征 重点考虑优势种(包括建群种) 如:把温带落叶阔叶林进一步分为毛白杨林、麻栎林、蒙古栎林。,(二)外貌和结构特征重点考虑生活型 如:把群落分成木本群落、灌木群落,草本群落。把森林群落分为常绿林和落叶林群落。,(四)生态环境特征 如:针叶林在外貌和结构上是相似的,但却分布在

9、不同的环境中,因此可进一步划分为寒温性针叶林、暖温性针叶林、热性针叶林等类型。,(三)动态特征 如:我国森林区荒山坡的灌草丛,按生态外貌应是一独立植被型组,但考虑到它的次生性质以及与灌丛的演化关系,则把它纳入灌木植被型组。,植物群落分类单位,植被型组:建群种生活型相近、群落外貌结构相似 植被亚型:植被型内优势层片或指示层片有差异 群系组:建群种亲缘关系、生活型(三四级)近似、生境相近 亚群系:群系内次优势层片及其反映生境条件有差异 群丛组:层片结构相似、优势层片及次优势层片的优势种或共优种相同 亚群丛:群丛内生态条件、群落发育年龄有差异,2.法瑞学派和英美学派的分类系统,法瑞学派 植物区系-结构原则,归并法 以植物区系为基础,以群落种类组成为依据 排列群丛表,多度-盖度级和群集度,特征种、区别种 英美学派 群落发生演替原则,动态分类系统 双轨制分类系统,法瑞学派和英美学派的群落分类,主要参考书:,宋永昌,2002. 植被生态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武吉华,2004. 植物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麦肯齐等著,孙儒泳等译,2000. 生态学(中译本,第二版).科学出版社,Class is over,thank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中学实验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