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克强会见巴勒斯坦国总统阿巴斯,中新社北京7月19日电 (记者 郭金超)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9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巴勒斯坦国总统阿巴斯。李克强表示,中巴传统友谊深厚,始终相互尊重和支持。昨天,习近平主席同你举行富有成果的会谈,有力推动中巴友好合作关系深入发展。作为巴勒斯坦可以信赖的朋友,中方一直密切关注并积极支持中东和平进程,始终坚定支持巴勒斯坦人民争取恢复民族合法权利。一个和平安全的中东对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都至关重要。中方愿继续发挥自身影响,充分支持并积极参与国际社会劝和促谈的努力。阿巴斯表示,巴中相互理解信任,双边关系发展良好。巴方赞赏中方在巴勒斯坦问题上的立场主
2、张,感谢中方长期以来对巴的重要支持,愿同中方保持高层交往,加强在工业园区、清洁能源、人力培训等领域合作,推动巴中友好合作关系健康发展。,新闻的有关知识:,一、新闻的特点:,新闻这种文体从广义上来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从狭义上来讲,只指消息,本文就是一篇报道及时的消息。消息有三个特点:1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2报道迅速及时。3简明扼要。,二、新闻的要素:,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三、新闻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三、新闻的结构:,新闻的结构有五部分,即标题(分为:主标、引标、副标)、导语、主体、背景
3、、结语。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新闻的结构,标题:全文的“眼睛”,可以只有一个大标题,也可以有副标题。,导语:一般是开头第一句或第一段。是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括。,主体:正文部分,是导语内容的具体化。阐述生动、具体的新闻事实。,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的特点和结构形式等有关特征 2、能根据新闻的特征理清内容、结构,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
4、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学习重点 1、 对新闻的结构和特点的把握是教学重点 学习难点 2、 体会本文四字句与对比手法的运用对表达感情的作用,新闻的有关知识:,(一)、新闻的概念:,新闻这种文体从广义上来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从狭义上来讲,新闻是一种报纸文体,指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只指消息,本文就是一篇报道及时的消息。,(二)、消息的三个特点:传播性 真实性 时效性,1、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一般包括引题、主题、副题。 正题(也叫主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引题:提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代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
5、。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2、导语:是消息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是消息中最主要的事实,是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材料,是本则消息报道的价值所在。 导语的要求: 一是要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 3、主体:是消息的主干部分。承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的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应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写作,但仍然要先主要的、再写次要的。 4、背景:是新闻事实发生的历史条件或现实环境。 5、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落或最后一句话。,(四)消息固定的格式“倒金字塔结构”:由主到次地组织内容,高潮在前,即
6、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消息的最前面。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住最重要的信息。,自主学习,1.根据所学新闻知识分析我三十万大军南渡长江的新闻要素,结构及语言特点。 2.感受学习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合作探究,各学习小组合作交流“自主学习”中的疑难问题,不能解决的留给别组或老师。找出新闻的导语部分,说说它在文中的特点及作用。,精讲点拨,标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主体:渡江战斗诸城进击中。,结语:人民解放军的命令。,1、分析消息的结构,标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主体:渡江战
7、斗诸城进击中。,结语:人民解放军的命令。,1、分析消息的结构,五、找出新闻的导语部分,说说它在文中的特点及作用。,特点:简洁,概括,把主要事件简明扼要的概括出来了。,作用:为了尽快向读者报告重要的新闻事实,吸引读者的注意。,标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主体:渡江战斗诸城进击中。,结语:人民解放军的命令。,1、分析消息的结构,本文的标题有什么特点?,简洁、概括。,找出这则新闻的要素。,时间:1949年4月20日 地点:长江前线 人物: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 事件: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仔细阅读课文,找出这则消息的要素:,何时when 何地where 何
8、人who 何事what 何故why,1949年4月20日,长江前线(芜湖安庆),解放军三十万大军 、敌军,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新闻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属于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答:是新闻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 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著名通讯社名称: 新华社(中国) 美联社(美国) 路透社(法国) 塔斯社(俄罗斯) 共同社(日本),找出新闻的导语部分,说说它在文中的特点及作用。,特点:简洁,概括,把主要事件简明扼要的概括出来了。,作用:为了尽快向读者报告重要的新闻事实
9、,吸引读者的注意。,本文主体部分有什么特点?,以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依据逐步推进,直至现在的“进击中”,脉络清晰,节奏明快,富有视觉动感。,试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含义: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败。 摧枯拉朽: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风平浪静:,比喻腐朽势力很容易被打垮,这里指解放军攻势凌厉,不可阻当。,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比喻平静无事。,品析语言,领悟情感,从理论上说,新闻只是向读者提供最新的事实,好像是中立的、纯客观的。但是,完全中立的,客观的,不带主观价值判断的“事实”是不可能存在的,请你判断记者倾向哪一方,
10、从哪些倾向词句可以看出?这其中蕴含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我们学后怎么办?,1)“南渡长江”,“南”怎么理解?,(向南),2)、在课文中勾画表现我军英勇的词语和敌人溃不成军的词语。,写我方的有:,写敌方的有:,“万船齐放” “突破敌阵” “占领”“进击”,“军无斗志” “纷纷溃退” “摧枯拉朽”,字斟句酌,3)、导语中的“大约”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4)试找出“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一句中表现我军攻势猛烈、势如破竹的词语,并加以分析。,5)、试分析下列红色词语的作用:,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11、。,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6)、据了解,渡江战役要有百万大军渡江,那么,标题中的“三十万大军”改为“百万大军”行不行?,不行。因为新闻必须具有真实性。,7)、那么,等所有大军渡江胜利之后再写新闻发表,不可以吗?,不可以,因为这样的好消息必须及时 告诉给全国人民。,新闻必须具有及时性。,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拓展:,毛泽东最广为流传的八句话:,最鼓舞人心的一句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最豪迈最傲气的一句话-一切反对派都是纸老虎。 一条
12、千古不变的真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最谦虚的一句话-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最震撼人心的一句话-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最充满信任的一句话-你办事我放心。 最无奈的一句话-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课堂练习,1、这则消息的题目概括了消息的主要内容,“三十万大军”突出了_ ,“胜利南渡”点明了_。 2、这是一篇动态消息, 请指出本文所包含的五个要素 时间: 地点:人物: 事件起因:事件结果:,人民解放军的宏大气势;,渡江已取得胜利,二十一日,长江前线,敌我双方,解放军渡江解放全中国,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3、试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含义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 摧枯拉朽: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风平浪静:,比喻腐朽势力很容易被打垮, 这里指解放军攻势凌厉,不可阻,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比喻平静无事,牛刀小试,请你就校园内发生的事情拟写一则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