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宾川四中 20172018 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5 月考试历史文科试题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 90 分钟,总分 100 分2、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无效。3、交卷时只交答题卡,请认真填写相关信息。第 I 卷(选择题,共 60 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1.学者许倬云指出:“周代是中国百分之一百肯定同姓不通婚,要和外姓结婚。这个办法,使得其他国家的领袖都变成周人的亲属:女婿,或者外甥,姐夫、妹夫,或者内兄、内弟,舅舅,阿姨。 ”这表明周代的政治特点之一是A. 以姻亲关系维系统治
2、B. 按血缘宗族分配权力C. 以婚姻关系来划分等级 D. 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2.有关司隶校尉的职责,据汉官仪记载:“纠皇太子三公以下及旁州郡国无不统,陛下见诸卿,皆独席。 ”而续汉书百官志也载:“持节,掌察举百官以下及京师近郡犯法者。”据此可知司隶校尉( )A. 可监察中央政府官吏 B. 负责监察百官和刑狱C. 只负责监察各郡官吏 D. 是汉代地方监察机构3.1900 年 6 月,英美帝国主义与清南方各省督抚达成“东南互保”协议。清室向十一国宣战后,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和闽浙总督许应骥、四川总督奎俊、铁路大臣盛宣怀、山东巡抚袁世凯,即和各参战国达成协义,称东南互保。他
3、们称皇室诏令是义和谢胁持下的“矫诏、乱命” ,在东南各省违抗支持义和团的命令。这一现象共同说明( )A. 中央失去对地方有效控制B. 国家权力出现“外(地方)重内(中央)轻”格局C. 国家权力呈现“内(中央)外(地方)皆轻”格局D. 地方督抚与外国侵略者日益勾结4.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 ”此事反映了( )A. 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 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2 -C. 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 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5.在封建社会,皇帝与丞相之间容易产生矛盾。从汉至元,历代皇帝曾经采
4、取过的限制相权的措施包括( ) 秦朝时期御史大夫兼理监察事务 唐朝的三省长官同为宰相,使之相互牵制北宋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元朝设置宣政院,分割宰相的军权。A. B. C. D. 6.“冲击-反应”棋式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从 19 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化。下列史实对应关系最符合“冲击-反应模式的是( )A. 鸦片战争-洋务运动 B. 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C. 八国联军侵华-五四运动 D. 第二次鸦片战争-义和团7.20 世纪初,革命派认为“中华民族”仅仅指“汉族” 。武昌起义成功后,象征 18 省汉族铁血团结的“十八星旗”高
5、高飘扬于武汉,但最终象征五族共和的“五色旗”取代“十八星旗”成为中华民国国旗。这个变化( )A. 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融合和发展B. 说明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 断绝了资本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D. 标志着汉族政权被五族共和政权所取代8.2015 年习近平主席等国家领导人先后多次出席上海合作组峰会。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等重大活动;中国还成功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这反映我国的外交政策是( )A. 谋求与各新兴民族国家的合作 B. 开展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C. 睦邻友好促进周边局势的稳定 D. 积极地开展新型区域合作模式9.罗马共和国晚期的“自然法之父”
6、西塞罗认为,在自然法体系下,人人生而平等,都有资格享有某些基本权利。但是罗马法中也有这样的规定“没有东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神圣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因而她们不能担任法官” 。这一时期的罗马法( )A. 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 适用于整个罗马帝国C. 违背罗马法原则 D. 体现了社会阶级利益和要求10.尼科尔斯基是一位几乎不为人所知的神秘人物,中共“一大”纪念馆都没有他的照片。下列原始材料,能佐证他出席中共一大的是( )- 3 -A. 1921 年 l0 月开往上海的船票B. 1919 年签发的苏联护照 C. 1921 年 7 月初和马林在上海的合影D. 1925 年向共产国际汇报五卅运动
7、情况的俄文原稿11.法国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认为:美国联邦制是“为了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 。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全面的是( )A.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 B. 联邦制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C. 三权分立实现了分权制衡 D. 地方各州自治权力不断增强12.1950 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火和给养。日本通过提供商品和劳务得到大量的“特需”收入,推动了日本经济的发展。1961 年,美国发动越南战争。深陷越战不能自拔,又为日本发展提供了契机。到 20 世纪 80 年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这表明( )A. 同际格局发生重大改变 B. 世界经
8、济中心开始转移C. 冷战改变了日本的命运 D. 日本重获政治大国地位13.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中心之一。中国农业在其发展过程中有一系列发明创造。形成独特的生产结构、地区分布和技术体系,在农艺水平和单位面积产量等方面居于古代世界的前列。如表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 )时期 内容 备注牛耕、铁农具 -都江堰、郑国渠 -春秋战国测知二十四节气 有利于安排农事耧车 提高播种效率秦汉选种、育秧 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A. 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 B. 注重总结推广农业经验C. 注重农时,改进耕作技术 D. 精耕细作的模式形成发展14.苏州府志记载:“”邵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
9、明立桥以待。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这种生产方式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是( )- 4 -A. 重本抑末思想的影响 B. 外国资本的入侵C. 闭关锁国政策的制约 D. 封建制度的阻碍15.如表是清朝乾隆时期常年粮价,对表格经济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地区 价格江苏 米谷每石中价 1.51.6 两白银湖广 米每石 1.42 两白银江西 米每石 1 52.3 两白银山西(部分地区) 米麦每石 1.52 两白银山东(兖州、泰安) 粟米每石 1.41.8 两白银A. 南北地区之间的商业联系加强 B. 南北方经济地位逐渐趋向平衡C. 粮食大量进入市场成为主要商品 D. 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重要产粮区1
10、6.下表是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 ,分析造成表中数据变化的原因,下列选项中表述最完整的是( ) 类别年份原料 手工制品 机器产品1893 15.6 81.8 2.61910 39.8 41.4 18.81920 40.1 39.4 20.5A. 中国进一步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 B. 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C. 中国不断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 列强的经济侵略有破坏性和建设性的双重影响17.一位驻中国的外交官在 1872 年写道,中国正在迅速地成为一个令人生畏的对手;整个官僚阶级都决心恢复中国的国际地位,兵工厂和造船厂的产量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中国人建造的军舰不久
11、就将达到欧洲的最高水平。这反映了( )A. 中国的工业迅速向近代化转变 B. 洋务运动推动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发展C. 中国富强引起西方国家的敌视 D. 军事工业的迅速发展源自战争的失败18.传统经济社会结构的近代更生常常伴随着迷惘和阵痛。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在这一过程中, “除了旧生产方式逐步解体所产生的苦难之外,还应有新生产方式破土而出的生机和朝气。 ”出现于这种新生产方式破土时期的中国民族企业是( )- 5 -A. 黄道婆创造的新式纺车 B. 张骞创办的大生纱厂C. 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 D. 英商创办的耶松船厂19.清朝前期,景德镇民窑接受欧洲人的定货,并经由荷兰人运往欧洲,器型种类包括
12、西式餐具、人物饰像等。这一现象反映出( ) 中国传统制瓷业技艺先进 “闭关”政策并未禁绝中外贸易 新航路开辟后欧、亚经济贸易联系增强 中国自然经济瓦解,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A. B. C. D. 20.民国时期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曲折发展时期。下列符合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情况的是( )A B C D21.文学作品是社会现实的反映,作家周立波写于 1957 年的(山那面人家)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中国的基本情况,其中有这样一段文字:“青春、健康,无挂无碍的农业社里的生活,同男子同工同酬的满意的工分无一不是她们快乐的源泉” 这里的“农业社”是指( )A. 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 B. 农村基
13、层行政府组织机构C. 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 D. 农民的个体经济组织22.“在人民公社期间,中国农村共建起了七八万座大小水库以及相应的灌溉渠网络,以至于翻开新旧两本中国分省地图一对照,星罗棋布的人工湖泊就呈现在眼前。由此,我国的灌溉面积在 1980 年以前以每年 1700 万亩(5)的速度增加。到 1980 年达到 33 亿亩。 ”材料反映出 ( )A人民公社化为中国的农业发展作出了贡献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C “大跃进”运动使得农村水利工程快速发展D人民公社期间中国的经济建设更注重对农村的投入- 6 -23.阅读材料:中国历年城市人口比例,图中从甲到乙的变化反映了历史过程是(
14、 )A. 从国民经济恢复到“一五”计划 B. 从“一五”计划到“大跃进”C. 从“大跃进”到国民经济调整 D. 从国民经济调整到“文革”发动24.广东佛山老伯手写 70 米族谱长卷,反映了陈氏、旁氏这两个家族近千年的历史变迁,值得注意的是,女性也进入了其族谱。 “女性也进入了其族谱”的原因有社会制度的变革 社会经济的发展 民主政治的进步 文化教育的普及A. B. C. D. 25.17 世纪初,一位在华的欧洲人说:“大西近海一国,每岁所入(美洲) ,亦不下敷百万,有识者曰:敝地实受多银之害,金银愈多,而货愈贵也。 ”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大西近海一国”指的是西班牙 “大西近海一国”指的是葡萄牙这
15、种现象在当时欧洲引发了价格革命 这种现象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A B C D26.“女工的工作时间如此之长,而且还要站立操作机器,所以在招募女工的时候,工厂都要求女工是天足。就有一次,因为那女孩是小脚,而把她辞退。 ”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机器生产有助于改变缠足陋习 B工厂招工歧视女工C辛亥革命后缠足陋习被彻底废除 D当时女工工作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27.单皮尔在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中说:“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里辛勤工作的,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可以说已经开始了。”这里所说的“科学时代”是指( )A. 文艺复兴 B. 启蒙运动C. 工业革命 D
16、. 第二次工业革命28.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八十天环游地球 讲述了主人公福克在 1872 年与人打赌,要在 80 天内环游地球一周的故事。在当时,现实中的凡尔纳若要环游地球,可以选用的新式交通工具有( ) 火车 飞机 汽船 汽车。- 7 -A. B. C. D. 29.下列两幅图片最能形象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 A. 工厂制度的形成 B. 世界市场的形成C. 垄断组织的形成 D. 殖民体系的形成30.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我们发觉自己处于这样一个世界中: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个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一一工业文明的统治的一部分;它小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
17、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 ”这表明( )A. 世界普遍确立工业文明主导地位B. 工业文明推广实质是各国之间相互借鉴C. 变通工具变革成为文明演进关键D. 世界市场逐步发展推动工业文明的扩展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40 分,31 题 12 分,32 题 14 分,33 题 14 分)31.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海外贸易一度活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在浙江湖州,每亩桑田出售桑叶可获利 5两白银,比种植水稻要高出
18、一到两倍。当地部分养蚕人自己不种桑树,依靠购买桑叶养蚕。嘉定县因种植棉花, “不产米,仰食四方” 。当时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例如,徽州商人“藏镪(白银)有至百万者” ,而资本二三十万两白银的,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商人。 材料二 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1567 年) ,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
19、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 8 -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 -以上材料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4 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朝海外贸易“一度活跃”的原因,说明海外白银流入中国的主要背景。 (6 分)(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外白银流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2 分)32.材料一:根据汉书地理志中的记载,汉朝以黄金与西方国家进行商品交流。在汉朝时期,瓷器和丝绸经常被输出国外。其中由于汉朝的桑蚕养殖业和纺织业的发展,丝织品成为了
20、这个时期主要的输出品。在隋唐时期,陆上丝绸之路被阻塞。中原以北的地区经济逐渐衰弱,而岭南各地区的经济逐渐发展起来。海上运输也逐渐兴盛,宋朝以后,我国通过海运基本形成了丝绸、瓷器、茶叶为主的多元化对外产品出口格局。宋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十分发达,贸易很频繁。但从明中期开始,海上丝绸之路由盛转衰。清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经历了短暂的复兴之后,又不得不面对闭关锁国等政策,在这一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进入了最低谷。这一时期出口的商品主要有茶叶、丝绸、土布和瓷器等,其中茶叶占主导地位。-张诗雨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商品交流材料二:2013 年,中国外交从战略高度提出一系列新的理念和构想,其中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丝
21、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两个战略设想更是举世瞩目。我国提出构建海陆两个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绝不是偶然的。海陆两个丝路的构建必须服从和服务- 9 -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旋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成为中华民族立于世界之林的恰当的体现形式。-邢广程海陆两个丝路:通向世界的战略之梯(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在对外贸易的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变化,并分析上述变化的原因。 (8 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现在倡导建设“一带一路”的有利条件。 (6分)33.1500 年后,人类社会逐渐形成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世界联系不断加强,大大
22、促进了人类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和进步。材料一 读图 - 10 -材料二 18 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西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随后传播到英格兰到整个欧洲大陆,19 实际传播到北美地区。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30 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子感应现象,提出了发电机的理论基础。科学家们根据这一发现,从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对点作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出现了一系列电气发明。19 世纪 90 年代起,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也不断涌现出来。人类交通工具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主要得益于一项重要的科学技术的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
23、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 请回答: (1)读材料一,指出西方人了解的世界范围发生了什么变化,世界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 (2 分)(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较,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哪些突出特点?它所表现的新特点对我们有何启示? (8 分)- 11 -(3)根据以上材料,概括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4 分)高一 5 月月考历史参考答案15 AABAB 610 BADDC 1115 ACDDA1620 DBCAB 2125 AACDC 2630 ADBCD31.(1)表现:经济作物大量种植;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商人资本雄厚;商帮(徽商、晋
24、商)活跃 (4 分)(2)原因:中国商人主动参与海外贸易;政府开放(放松)海禁;设立专门管理机构 主要背景:新航路开辟;殖民者掠夺美洲白银(贵金属);中国手工业品在海外受欢迎;外国无合适商品与中国交换,不得不用白银支付 (6 分)(3)作用: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商业繁荣);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2 分)32. (1)变化:路线:从陆上为主转变为海上为主;商品:从以丝绸出口为主转变为以瓷器、茶叶出口为主;贸易:从宋元时期的显著增加到明清时期的萎缩;政策:从政府扶植到政府限制(4 分)原因:经济重心南移;北方战乱;政府对海外贸易的支持;瓷器和茶叶质量好;西方国家对瓷器、
25、茶叶需求扩大;明清时期的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新航路开辟,海上商贸活动的发展(4 分)(2)有利条件:古代丝绸之路加强了世界几大文明圈的交流,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力,为现代中国与世界的交往奠定了坚实的历史基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的加强;改革开放和综合国力的增强;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形成;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外交政策的调整;上海合作组织建立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6 分)- 12 -33. (1)变化:范围不断扩大 发展趋势:摆脱相对独立,联系不断加强(2 分) (2)特点:第一,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第二,以发展重工业为主;第三,几乎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6 分)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进步带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2 分)(3)过程:新航路开辟后,揭开了形成世界市场的帷幕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