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

类型农村土地流转与农村发展.docx

  • 上传人:拉拉链
  • 文档编号:14714630
  • 上传时间:2022-12-28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0.71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农村土地流转与农村发展.docx
    资源描述:

    1、农村土地流转与农村发展 【关键词】农村;土地流转;发展 前言 由于农民种地收益低,在农业税取消之前,农村曾一度出现土地撂荒现象,一部分思想活跃的农民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外出打工,涌入城市谋生计,谋取更大收益,自从取消农业税,再加上国家处于粮食安全的考虑,对种粮农民实行补贴之后,农民对土地看的就比较重要,越来越不愿意放弃土地,因为即使自己种的不是太好,也可同样享受国家补贴。大部分农户仍牢牢把守着自己的那份承包地,不愿让别人承包,这已成为“三农”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此种现象的存在,不利益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不利于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农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小康,那么,建设社会主义新

    2、农村就只是一句空话,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基层干部的深深思考。十八大明确指出: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农村土地流转指明了方向。我就土地流转方面的问题谈谈个人看法。 一、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 在家庭承包责任制初期,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上,就出现了小范围农户之间为便于耕作而进行的小面积承包经营权互换、转包、撂荒等;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村大量的农业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早期的有限的富余

    3、土地仅限于家族内部的赠予性耕作;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种田大户承包、合作经营、土地入股等多种方式的出现,农村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业生产的经营模式也随之变化,农村土地流转逐渐呈现出面积大、规模化和制度化的发展趋势。枞阳县辖22个乡镇,431个行政村,有农户80万,耕地总面积42130公顷。 二、农村土地流转的特点及方式 (一)农地流转的特点 1、流转规模较小,速度慢。总体来说,枞阳县土地经营权流转量虽呈逐年递增之势,但流转的面积较小,所涉及的农户较少。 2、流转类型单一,比例不均。主要是土地承包者将自己承包的土地找在家种田的兄弟或亲友协商,将土地经营权给他们,经营年限不

    4、限;少量的土地集体短期承包给种田大户承包经营,存在土地流转类型单一。 3、土地流转管理手段少,基层缺乏服务平台。枞阳县土地流转工作多数是老百姓之间互相进行,少数只是在县经管局和乡、镇经管站的日常指导下进行。在县、乡(镇)两级都没有成立专门服务平台开展土地流转工作。 4、土地流转形势变化快,矛盾纠纷上升。税费改革前,一些村级组织和农户为了完成税费上缴任务,把土地无偿转包给别人。近年来,国家对三农工作实行了多予少取的政策,特别是取消农业税,实行各项农业补贴政策后,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有所提高,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土地流转步伐,土地产出效益明显提高,出现擅自变更协议,索回土地,引发土地矛盾和纠纷。 5、

    5、土地流转信息僻塞,土地流转不畅。 (二)土地流转的主要方式 1、互换。为便于耕作,农民自发的将相邻的小块土地进行互换耕种。 2、转租。有劳动力的农户向土地多的农户或无人耕种的农户租种,给予适当的现金或实物,转租年限不定。 3、赠予。一些家庭经济来源好,不再依赖土地生存,根本不在乎那几亩田土的农户,干脆就赠送给亲戚朋友耕种,不要一斤粮食,只是不让土地荒着。 4、长期转让。转让给别人修房建屋。 三、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1、土地流转的机制不健全,管理不规范。多数土地流转为农民自发性,无组织自由地进行,土地流转程序不规范,土地流转分散性和盲目性都很大,土地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充分的利用。 2、非法占

    6、用耕地现象严重,土地资源保护意识缺乏,随意破坏,流转时没有任何协议,容易引进矛盾和纠纷,为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 3、土地流转具有不稳定性。由于中国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没有彻底改变,一些农民的其它技能不强,存在求稳现象,同时有些农民出外务工经济收入不稳定,使得相当部分农民仍以农业为家庭主要收入,农民土地承包给他人都是短期行为,导致土地不能规模经营。 4、国家各种养老机制不健全,农民担心失去土地就失去了农民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特别是部分年龄较大、无力从事其它行业的农民一旦失去土地,一定意义上就失去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部分农民还对土地流转政策心存顾虑,担心土地流转出去后,政策重新调整时会失去土

    7、地承包经营权。一些农民小农经济思想意识比较严重,小富即安,投资兴业怕担风险,长期务工经商怕失去土地承包权。 四、土地流转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相关法规,确保农村土地合理合法流转 1、严格落实确保土地持有人的土地所有权,让土地持有人积极参与到土地流转工作中来,不断推动土地的规模化经营。 2、稳定承包经营人的经营权,使有耕作技能的人敢于参加土地的承包和经营,使土地进一步提高投入和产出。 3、进一步搞活土地的使用权,在不改变流转耕地的农业用途的情况下,允许土地经营者依法利用土地进行入股、抵押等,将土地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二)建立政策扶持机制,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提高土地流转效益

    8、1、整合涉农资金对土地流转的扶持力度。各级财政每年要安排专项预算资金用于鼓励和奖励农村承包土地流转,壮大规模经营主体,着重培育重点产业和发展龙头企业。 2、充分搞好土地资源,鼓励利用土地入股,土地作为资本参与到市场中来,进一步加大得用土地招商引资力度。要积极谋划好利用土地作为项目来招商,用大项目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土地规模化经营。符合农业产业发展方向和产业扶持政策的土地流转给予政策扶持,建立健全家庭农场、合作经营、合资经营等运行机制,不断推动农业产业化和集约化经营。 3、加强整合农业项目。不断增加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整合农业项目并做大做强,不断争取各级资金的扶持,强化农业保险等措施,降低农业

    9、经营风险,进一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三)健全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推动农民积极参与到土地流转中来 1、建立健全农民的社会保障机制,实行城镇居民和农村农民社会保险一体化,探索建立农村人口养老保险制度,让农民老有所保,使农民放心地、主动地将土地作为资本参与到土地流转中来。 2、坚持同工同酬的法制建设,不断吸引农民主动外出务工,使农民务工收入明显高于农业收入,农民参与城镇化建设的积极性提高,进一步推动城镇化建设。 3、要引导已经流转土地的农民,从土地流转收益中拿出部分资金,建立个人基本医疗和养老保险,提高自我保障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艳玲.地权回归(财经2008年第21期) 2张新光.新一轮农村改革的突破口仍是解决土地问题(湖湘三农论坛2008长沙(红旗出版社) 3陈锡文.慎重对待农地流转在稳定土地承包权的基础上让农民自主选择,经济研究参考2002年第7期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农村土地流转与农村发展.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p-14714630.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道客多多用户QQ群:832276834  微博官方号:道客多多官方   知乎号:道客多多

    Copyright© 2025 道客多多 docduoduo.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