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村供水工程可持续运行管理体制 【摘要】:农民饮用水工程,加快了面向农村的供水工程建设步伐。随着大批供水工程的陆续建成,做好建后管理问题将日益紧迫和重要,为了确保农村供水工程良性运行,长期发挥效益,需要及时明晰产权和经营权,探索不同类型的经营管理模式。 【关键词】:农村供水工程可持续运行 中图分类号:G81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实施农村饮水村村通,保障饮水安全工程,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是“德政工程”、“惠民工程”。近年来,随着国家安全饮水和全省村村通工程的实施,通过宣传发动,政策启动,以“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专业化管理,区域化控制
2、,协会化运作”的管理模式,建成了大批的农村自来水工程,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保证了饮水工程设施正常运行和效益的持续发展,保障了农村饮水安全,鼓励农户节约用水,减少了水资源开发。 一、农村饮水工程管理现状 第一种类型:以城镇水厂向农村管网延伸的工程基本上统一纳入城镇自来水公司管理,同网、同质、同价,由自来水公司逐户按表收费,维修由自来水公司负责,管网延伸工程的管理比较规范,水质、水量、水压和维修问题都有保障。 第二类型:规模较大的乡镇或人口居住集中区域,通常建有独立的集中供水厂,有相对完备的净水工艺,水质能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效益好的租赁承包经营,基本上可维持工程正常运行,但
3、扩大再生产困难。 第三类型:人口较少的镇村级饮水工程,由于居住分散,建设标准低,净水工艺难以配备齐全,水质没保证。用水量少、水价低,导致水费收入难以维持正常运行费用和管理人员工资。这类水厂一般是由乡镇政府或村委会负责,指定专门人员负责收费、维修、消毒等日常业务。经费不足通过乡镇财政或村集体补贴,此类水厂占已建水厂40%。 对第一类型通过自来水公司管理,基本上没有大的问题,能够做到工程可持续运行。而对第二类型、第三类型由水利部门、镇政府、村委会牵头负责或租赁承包经营,只要有明确的管理制度和管理人员,通常也可接受,基本上可维持工程正常运行。但是这两种方式都不是最好的方式。因为管理比较粗放,没有用水
4、户的积极参与,难以做到公开、公平,难以真正满足用水户的要求,难以保障工程长期可持续运行 二、推动农村供水工程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1、统一规划,合理选项 加强乡镇供水工作,首先要按照区域和地形特点,合理确定供水对象和供水范围,搞好需水预测,制定一个统一的科学的规划。对工程项目要加强水源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靠性的论证,设计过程中合理确定设计水量,选定合理的净水工艺和先进的净水方法,做好方案比较和技术经济分析,搞好国民经济评价和财务分析,保证项目实施方案在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设计上先进。 2、以点带面,逐村落实设施管理 做好分散式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设施管理工作,基层组织是关键。分散式农村饮水安全工
5、程的设施管理工作除了有政府持续推动,财政投入,建立设施管理机制外,更重要的是村干部能认清设施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为此,采用在每一个乡镇(街道)选择了一至二个重点村进行预考评,要求考评村提供本村甘泉工程具体管理办法、水费收缴办法、巡查制度以及村民代表大会会议记录等,求质不求量,逐个推进项目村的设施管理工作,对考评良好的村能尽早享受县政府的惠民利民政策。实施“百村饮用水产权与经营权制度改革工程”的思路,即通过竞标投资建设、产权拍卖、长期承包等形式,将村级饮用水的产权制度进行改革,引入市场机制,加强建后管理,保证农村饮用水正常运行。 3、形成“以水养水”的良性循环 农村供水安全工程针对各村的实
6、际情况,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对供水工程的运行成本进行测算;结合各村的原收费标准,对供水水价进行核定,规定城头水库管理处向各村收取合理的水费价格。并实行水费“月结月收”的制度,上墙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各村管水员按照到户水表向农户收取水费,并按照到村总表向城头水库管理处上缴趸售水费,结余部分用于村级管网维修养护和支付管理人员工资。据调查,受益区各村农民水费负担均比改造前有所下降,村级供水管网维修养护资金比改造前更为充裕,确保了供水工程“以水养水”的良性运行。 4、保证水源的可持续性和水源保护的有效性 供水安全工程的水源布局要合理,既要考虑当前,又要考虑长远;既要考虑
7、水量,又要考虑水质。水源的选择应符合当地水资源规划和管理的要求,要合理利用水资源,优质水源应首先满足生活用水需要,尽量避免选用含氟、含砷、含碘、含盐量及污染物超标的水源。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建设一些保证率较高的小型水源工程,保证群众在特大干旱年份有水吃。要十分珍惜深层地下水资源,确需开采深层地下水时,一定要做到采补平衡,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保障饮水质量,我们严格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等相关法规的要求对已有工程和规划工程的水源进行保护,根据水源类型划定保护区,制定保护办法,严禁在保护区内存在可能污染水源的任何活动和污染源。 5、确定合理水价,吸引社会资金投入 合理水价的制定是工
8、程良性运行的基础,水价制定应充分考虑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公益性和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同时也要考虑到工程良性运行和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的必要利润,按“保本微利”原则,多层次、多渠道积极吸收社会闲散资金。逐步实行农村自来水价格公告制度和听证会制度,提高水价制度的透明度,充分发挥水价的经济调控作用,建立基本水价与用水量挂钩的梯级水价制度,增强农民节水意识。 6、建立用水户协会和参与式管理制度 用水户协会和参与式管理跟传统的做法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改变了传统自上而下的单向决策模式,要求有自下而上的过程,传统的做法往往是政府提供什么产品,农民就接受什么服务,政府包办代替,农民被动接受,导致的结果是政府花费巨额资
9、金和努力提供的产品却没能得到农民的认可,农民满意度不高,甚至从中阻挠破坏,有点吃力不讨好的意思。用水户参与管理的方法虽然在前期投入会增加,工程建设周期会延长,但从长期来看,其收益会好于传统的短平快模式,只有农民充分的参与,政府才能够提供真正满足农民需求的公共服务。 在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实施过程中,可要求将参与式管理的内容列入设计方案中,要求上报立项的项目必须附有工程受益区用水户参与完成的“村镇水况报告”,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供水区域内各自然村或受益群体的基本情况,二是各自然村的水况,与供水用水相关的信息。在工程竣工验收环节,可以将是否组建了用水户协会作为一项验收内容,要求验收时提交农村用水
10、户合作组织章程和农村供水工程用水公约等规章制度文件,检查其运行情况。 结语 农村供水工程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项需要长期不断努力建设的工程。农村供水工程的管理者为管理站的工作人员,因此此项工程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国家以及政府出台相应的管理体制和法规,真正把农村供水工程的日常管理纳入到正常的事业单位管理中来,并把供水工程当做一项公益事业。农村供水工程是国家投资的一项惠民工程,它旨在为服务于农村的基础设施,因而不能存在任何盈利目的。 参考文献 1翟浩辉 农村供水安全与饮水工程管理,中国水利2003.12 A刊. 2卢海浪,孔华锋.欠发达山区农村饮用水管理制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浙江水利科技,2005(6). 3吴林、周敦金等 武汉市农村地下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9年02期.第 6 页 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