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农村中学生历史学习现状分析与对策.docx

上传人:拉拉链 文档编号:14697761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中学生历史学习现状分析与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农村中学生历史学习现状分析与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农村中学生历史学习现状分析与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农村中学生历史学习现状分析与对策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 历史学习现状 调查分析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3B-0008-0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我国农村中学历史教学当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其中最大的困难莫过于如何在教学中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的统一,怎样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突出学生“学”的主体角色。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以了解学生的历史学习现状为基础。为此,笔者对广东省茂名市第四中学、茂名市第五中学、茂名市第十中学、茂名市茂南区第一中学等4所农村中学的300余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初一、初二、

2、初三年级的学生各100名),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历史学习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一、农村中学生历史学习现状的调查分析 (一)调查结果 此次问卷调查主要涉及学习兴趣、学习时间、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策略与方法、参与课堂教学的程度等方面的内容。在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之后,得出以下调查结果: 1.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分析 调查显示,有超过90%的学生表示自己并不喜欢历史课,以提高自身素养为学习动机的学生所占的比例不到3%,以应对高考为学习目的的学生占大多数,所占比例为95%。对于获得历史知识的来源,有50%的学生认为自己对历史知识的了解来自于相关的电影、电视等媒体及家庭、社会的影响,有3

3、0%的学生则认为自己对历史知识的了解来自于对历史故事书的阅读。 2.学习习惯的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未养成良好的预习和复习习惯。表示“只会在上课之前几分钟之内浏览将要学习的内容”的学生所占的比例达到40%,“有时间就预习,没时间就不预习”的学生所占的比例也超过40%。没有按时复习所学内容的学生所占的比例将近80%,表示有时间才对所学内容进行复习的学生所占的比例还不到60%,特别是当其他学科的作业较多时,有超过70%的学生表示不会复习在历史课上所学到的知识。在问及作业情况时,有85%的学生表示只满足于课后教师所布置的有限的作业,其中还有15%的学生表示自己曾经用抄袭的方法来应对教师的检查。 3

4、.对课堂教学方式的分析 在对课堂教学方式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喜欢在师生谈话、讨论和问答之中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占到了一半,而喜欢通过自己的探索来发现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掌握新方法的学生所占的比例为三分之一。 4.学生在历史学习当中存在的困难 对于历史学习当中存在的困难,有30%的学生归结为时间概念不清,不会审题;有不到20%的学生归结为其他学科的作业过多,以至于用来学习历史的时间太少,不能及时地复习和巩固所学的历史知识,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所学的知识就会被遗忘。 (二)调查结果分析 从以上调查结果当中,我们不难发现,当前农村中学生的历史学习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1.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具体表

5、现为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只是一味地抄录笔记,未能及时地消化所学的知识,学习过于机械、被动,不能创新地学习。突出表现为在学习当中过分地依赖教师,只要遇到疑点、难点就等着教师来讲解,而不是主动地去探究和发现规律。 2.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不够浓厚 虽然新课程改革已经推行了近十年的时间,但是部分历史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仍然过于陈旧,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学习兴趣,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与训练。 3.应试教育的影响和束缚 现在,传统教育和应试教育仍然在历史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受其影响,历史课堂教学的重点往往不是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生在课堂教学当中总是有手脚

6、被他人束缚的感觉,总是有窒息之感。 二、改善农村中学生历史学习现状的对策 针对存在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对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进行统筹安排,充分考虑农村中学生的实际水平,找出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笔者认为,应该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历史学习习惯 农村学生受其生活条件限制,能够接触到的书籍较少,在这种情况下,想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唯书、不唯师,关键就是要让学生学会自学。我们可以采用“三段式教学法”:首先,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对自己在课堂学习中“要做的事”“要达到的目标”心中有数;其次,要求学生细读预习提纲,较快地掌握基本的学习内容;再次,

7、引导学生自读课文。 例如,在学习“科举制度的创立”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呈现如下预习表格(见表1)。 学生在这样的预习表格指导下,通过阅读课文和相关书籍,或者询问他人,会对新知识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可以在较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当中有效地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 当然,不是每节课的内容都适合用表格的形式来呈现,教师应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设计,对学生加强引导,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源泉。一提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少教师往往只注重形式和手段,比如文字是否生动形象、教学活动是否丰富多彩、课型是否新颖活泼等。实际上人们想要对事物和活动产生

8、持久的兴趣,除外在的、形式上的兴奋与快乐之外,还要依赖于内在的、对人们心灵深处的震撼。历史教师应该不断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努力营造开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积极性。在此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教师在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的前提下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对课堂中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创新解答,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独立思考问题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师无论如何也不能代替学生思考。在课堂上,教师应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空间。 例如,在教学“英国”的内容时,可以引用“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的

9、典故,引导学生对这一典故进行思考:公民可以拒绝国王进入自己的住宅,能拒绝贫困吗?学生在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的思考之后,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资产阶级民主是存在缺陷的,仍然不能给予公民应有的基本权利和人格尊严。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资本主义社会与封建社会加以对比。在封建社会,人们不仅不能拒绝贫困,国王和军队随时都能闯入其住宅。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理解相对于封建社会来说,资本主义社会还是较为进步的。那么,如何才能使人们既能够拥有人格尊严,又能拒绝贫困呢?这样一来,就给学生留下了充足的思考空间,为以后的教学埋下了伏笔。 (三)重视不同章节、不同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教学中,历史教师应该特别重视不同章节、不同

10、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应使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对世界和社会有较为完整的认识和理解。如世界近代史可以简单地概括为3个数字:“1”“2”“3”。“1”是指一个形态,即资本主义;“2”是指两大时期,即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和垄断资本主义时期;“3”是指三大线索,即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是历史的必然,殖民扩张引起亚非拉人民的反抗,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引发工人运动。当然,这种概括教师不能简单地告知学生,而应该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和感悟。为此,教师在讲完一节课的内容后,应该注意将其与前面所学过的内容相联系,使学生在学习新内容的同时,深化对以前学过的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同时,还要为将要学习的内容做好铺垫,使学生能够将新的学习

11、内容与已有知识自然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只有将不同章节、不同单元的内容联系起来,才能使学生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形成整体的认识。 (四)高度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一直是历史教育的重要目标,在此,笔者仅就历史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途径加以探讨。如何才能科学合理地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呢?笔者认为,应该遵循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用真实的历史来教育学生。历史的价值源于真实,容不得半点虚假。如果教师用来教学的历史素材是虚假的,它们不管多么美好、多么感人,最终都会因为其虚假而失去教育效果。 二是遵循潜移默化的教育原则。对学生的情感培养和心灵引导绝不能搞“假、大、空、玄”和牵强附会,更不能将其视为知识的记忆和语言的表达过程。为此,教师应该深入挖掘历史事实本身的真、善、美内涵,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历史的深意,让学生在与历史对话的过程中产生情感的激荡和人生态度的变化。 三是教师本身应该是情感体验、态度转变和价值观提升的引路人和先行者。也就是说,历史教师应该对历史事件有自己的见解,有感触,有激情,对祖国有强烈的认同感,懂得和挖掘历史精华,能引导学生在感悟历史的过程中受到心灵的荡涤。 总之,历史教师要在了解农村学生历史学习现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善于总结,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不断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 (责编 雷 靖)第 7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总结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