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了解自然带的概念和分布。2理解陆地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和表现。(重难点)3学会运用地域分异规律,评价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合理性。(重点)基础初探教材整理 1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阅读教材 P91上部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不同空间尺度的地域分异规模(空间尺度) 分异规律大 全球性地域分异 温度带分异、海陆分异小 区域性地域分异 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2自然带正误判断:(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绝对的,差异性是相对的。()【提示】 地域差异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所以差异性是绝对的,整体性是相对的。(2)相邻自然带之间的差异很明显。()【提示】 相邻自然带
2、之间的景观是逐渐过渡的,它们之间的界线是模糊的。教材整理 2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阅读教材 P91下部至 P93上部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1)影响因素: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2)形成基础:热量。2(3)分布规律:东西向延伸、南北向更替。(4)分布地区 低 纬 、 高 纬 地 区 , 自 然 带 横 穿 整 个 大 陆中 纬 度 一 定 范 围 内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1)分异原因:海陆分布。(2)形成基础:水分。(3)分布规律:自然景观从沿海向内陆依次为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4)分布地区:中纬度地区表现较为明显。正误判断:(1)我国南稻北麦的差异主要
3、体现了降水的纬度差异。()【提示】 水稻是喜湿热、喜水的农作物,我国南方热量、降水充足,适合水稻的生长。因而南稻北麦体现了热量条件的南北差异。(2)我国内蒙古自治区东西的景观差异反映了经度地带性差异。()【提示】 内蒙古自治区自东向西,自然景观由森林到草原再到荒漠的变化是水分条件的变化导致的,反映了经度地带性地域分异。教材整理 3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阅读教材 P93下部至 P96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分异原因:海拔的变化。2分异基础:水热状况差异。3分异规律:山麓与水平带一致,垂直带谱与其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方向上的水平地带带谱相似,纬度越低,海拔越高,垂直带数目越多,垂直带谱越完整。正
4、误判断:(1)所有山地都存在垂直地域分异。()【提示】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是因海拔高度的变化导致的,只有山体的高度引起了水热状况的差异,才存在垂直地域分异。(2)赤道地区的山地垂直带谱最复杂。()【提示】 山地的垂直带谱的多少取决于山地所在的纬度以及山地的相对高度,只有纬度较低且相对高度较大的山地垂直带谱才会复杂。质疑手记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疑问 1: 解惑: 3疑问 2: 解惑: 疑问 3: 解惑: 陆地自然带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合 作 探 讨 阅读材料,探讨下列问题。从“时夏正采莲”的江南风景到“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北国风光,从“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风景到“
5、萧条万里外”的大漠风光,陆地自然景观从南到北、从东向西存在明显的地域分异规律。下面为“北半球陆地自然带分布模式图” 。探讨 :沿亚欧大陆西岸自然带的变化(图中虚线箭头所示)体现了哪种地域分异规律?1【提示】 图中虚线箭头所示为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探讨 :影响中纬度地区由沿海到内陆景观变化的关键性因素是什么? 2【提示】 水分条件。核 心 点 击 陆地自然带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受热量和水分条件的影响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在水平方向上虽存在地域分异,但又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如下表所示:比较项目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主导因素热量(太阳辐射) 水分(海陆位置)影响因素 成因
6、分析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降水从沿海向内陆递减4延伸方向东西方向(或纬线方向) 南北方向(或经线方向)更替方向南北方向(或纬度变化的方向)东西方向(或经度变化的方向)分异规律图示典型地区 低纬度和高纬度的低平地区 中纬度地区典型案例沿 20E 非洲大陆自赤道向南、北自然带的变化: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中纬度(40N60N)亚欧大陆从沿海向内陆的自然带变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体 验 评 价 1某研究人员依据我国多年平均气候资料,按一定方向分别选取了 AF 和共12 个地区,分类绘成甲、乙两图。读图完成(1)(2)题。甲 乙(1)关于甲、乙两图反映的
7、地理环境分异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导学号:23010234】甲图反映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乙图反映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从 A 地到 F 地,经度发生变化 从地到地,纬度发生变化A BC D(2)如果某地水热状况与 D 和地区比较相似,则对该地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带可能是热带疏林草原带B可能是温带季风气候C可能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D可能生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解析】 第(1)题,甲图 AF 热量逐渐减少,是因为纬度逐渐增高,体现从赤道到5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乙图从水分逐渐减少,是因为距海洋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体现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第(2)题,从图中可见
8、 D 的积温在 4 000 左右,地区的降水在 600 mm 左右,据水热状况可判断该地应该在我国华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对应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答案】 (1)A (2)B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合 作 探 讨 结合“喜马拉雅山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探讨下列问题。探讨 :珠穆朗玛峰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一样吗?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1【提示】 不一样。随着山地海拔的增加,气温和降水随之发生变化,在不同高度产生了不同的水热状况组合,形成了山地垂直气候带。受气候影响,不同高度出现不同的自然景观。探讨 :珠穆朗玛峰南北坡的基带有何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2【提示】 珠穆朗玛峰南坡基带为常绿阔
9、叶林,北坡基带为高山草甸草原 。因为南坡基带海拔较低,气温较高,降水较多,属向阳坡。而北坡具有高寒气候特征,不适宜森林生长,只发育高山草甸草原。探讨 :比较珠穆朗玛峰的北坡和南坡,垂直自然带谱的复杂程度有何不同?3【提示】 南坡海拔低、相对高度大且降水较多,垂直地带分异明显且自然带谱比北坡复杂。核 心 点 击 山地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1山麓自然带的确定山地垂直自然带是在水平自然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山麓自然带与该山所在水平自然带一致,因此,可以根据山麓的自然带确定纬度和气候带;反之亦成立。2垂直自然带谱的数目垂直带谱的复杂程度与山体所在纬度、山体的相对高度、山体海拔相关,具体如下图:63同一自然
10、带不同坡向的分布高度 一般来说,向阳坡高于背阴坡,这与向阳坡热量条件高于同一高度的背阴坡有关;迎风坡高于背风坡,这与迎风坡降水量高于同一高度的背风坡有关。4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与纬度地带性的地域分异规律具有相似性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是从山麓到山顶热量和水分状况的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山地自然带的变化与从该山地所在的纬度向高纬度的水平自然带变化相似,但并不完全一致。5雪线的分布高度雪线是山上积雪冰川带下界,与其分布高度和山坡的坡向、山体所在纬度有关,具体如下图所示:体 验 评 价 2读我国部分山地垂直带谱,完成(1)(3)题。7(1)按由高纬到低纬排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C丙、甲
11、、乙 D甲、丙、乙(2)图中针叶林分布高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热量 B水分C坡向 D地形(3)丙图中苔原缺失的主要原因是( )【导学号:23010235】纬度低 海拔低 处于阴坡 处于背风坡A BC D【解析】 第(1)题,山麓地区的自然带与山地所在的水平带一致,同一自然带的分布,纬度越高,其海拔越低。第(2)题,不同纬度同一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差异,是由于热量和水分条件的组合不同,热量因素是主要的。第(3)题,苔原带的缺失是由于丙山所在的纬度低,气温高,而山脉的高度不够,达不到苔原带所需要的较低温度。【答案】 (1)A (2)A (3)B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探讨 :基本上只有一种自然带分布的
12、大陆是哪一个?其分布的主要自然带是什么?1【提示】 南极大陆。其分布的主要自然带是冰原带。探讨 :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有何特点? 2【提示】 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表现出一定的有序性和普遍性。探讨 :自然带的分布和变化与气候类型密切相关。这一说法对吗?为什么? 3【提示】 对。地域分异规律的直接反映是自然带分布,自然带的标志是植被,而植被类型与分布的最重要影响因素是气候。读 图 指 导 8图中的信息 知识链接图例中显示的主要陆地自然带的名称每个陆地自然带都有对应的气候类型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其中典型植被是最直观的表现,因此自然带名称中反映了一定温度带的植被景观特征热带雨林带的分布
13、特点热带雨林气候对应的自然植被是热带雨林,形成了热带雨林带,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发育有热带雨林的区域,以非洲的刚果盆地、亚洲的东南亚、南美洲的亚马孙河流域最为典型非洲自然带分布具有南北对称的特点赤道基本从非洲大陆中间穿过,且非洲大陆多地处热带,以高原为主,故形成了自然带南北对称的特点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呈半环状特征南回归线横穿澳大利亚大陆中部,因此澳大利亚大陆的降水较少,呈现从东、北、南向内陆逐渐减少的分布特点,因此自然带分布呈半环状特点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在南半球没有分布南半球在出现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的纬度地带上几乎都是海洋,没有陆地分布荒漠带有分布在热带荒漠和温带荒漠之别热带荒漠带主要分
14、布在回归线穿过的热带大陆的中西部,由于终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发育了热带沙漠气候,形成了热带荒漠带;温带荒漠带主要分布在温带大陆内部,由于远离海洋,降水少,形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发育了温带荒漠带南美西部沿海的自然带呈现南北延伸的特点南美西部有南北走向的高大的安第斯山脉,阻挡了自然带东向延伸,且沿海有秘鲁寒流自南向北流动,对沿岸起到降温减湿作用,使自然带南北延伸热带、寒带的自然带东西延伸特点明显从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分布规律,受热量的纬度分布影响明显,自然带南北更替,东西延伸,在低纬地区和高纬地区最为典型亚欧大陆的温带地区自然带的东西更替特点明显从沿海到内陆的自然带分布规律,受水分的经度分布影响明
15、显,亚欧大陆的温带地区由于海陆位置的差异,导致从沿海到内陆,降水逐渐减少,自然带也从沿海到内陆依次更替体 验 评 价 3读图,某海轮由点出发,沿虚线路径经三处,返回原地。回答(1)(2)题。9(1)沿途经历的地理现象可信的是( )A就海水的平均温度而言,B处附近海域因离岸风,盛行上升流,饵料丰富,形成渔场C从到途中,发现沿岸自然带依次出现热带荒漠带、热带草原带、热带雨林带,体现从两极到赤道的地域分异规律D航行中一直顺水顺风(2)甲、乙、丙、丁处分布有热带雨林,关于其成因正确的叙述是( ) 【导学号:23010236】A甲处受赤道低压带的影响,且位于信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B乙处受赤道低压带的影响
16、,且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C丙处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D丁处受赤道低压带的影响,且位于东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解析】 第(1)题,图中显示的两处位于南美大陆东部海域,沿岸流经的是巴西暖流;图中两处位于非洲大陆的西部海域,沿岸流经的是本格拉寒流,结合图中显示的纬度位置,可以判断四处海水的平均温度排序为;处附近受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影响,风向应是从海洋吹向陆地;图中从到图中,出现的沿岸自然景观主要呈现荒漠草原森林的变化,反映的是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从到途中,是迎着东南信风航行,不是顺风顺水。第(2)题,甲处是亚马孙平原,位于赤道上,受赤道低压带的影响形成热带雨林气候,A 正确,乙处
17、为东南信风的迎风坡,且受巴西暖流的影响,发育了热带雨林;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偏转为西南风,丙处在西南风的迎风坡,降水多而发育了热带雨林;丁处为刚果盆地,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而发育了热带雨林。【答案】 (1)C (2)A课堂小结10对点训练 1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读非洲部分区域自然带分布图,完成 12 题。1图中自然带的分布体现了( )A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B垂直地域分异C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D非地带性地域分异2导致图中自然带演替的基础因素是( ) 【导学号:23010237】A热量 B水分C地形 D植被【解析】 图中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南北方向的更替,体现的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热量条件的纬度差异是形成这种自然带分布规律的基础因素。【答案】 1.C 2.A对点训练 2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下图为我国北方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略图,读图回答 34 题。3图中甲、乙、丙的自然带依次是( )A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B草原带、荒漠带、森林带C森林带、荒漠带、草原带D荒漠带、草原带、森林带4引起自然景观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