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英语影视资料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 摘 要 本文从语境真实性和输入真实性的角度出发,通过问卷和访谈调查了学生使用英语源影视资料学习外语的基本情况,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以期提高使用效率和学习效果,在该领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真实语境 输入 源语言资料 学习活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The Investigation on Usage of the English Film and Television Information WANG Huaqu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Guizhou Minzu Univer
2、sity, Guiyang, Guizhou 550025)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text of authenticity and input authenticity, through interview and questionnaire, is surveyed the basic situation of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with students to use English source video information. And in view of the p
3、roblems put forward own opinions and suggestion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using and learning effect, which has a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in this area. Key words real context; input; source language information; learning activities 0 引言 外语习得与二语习得的重要区别在于前者发生在非目的语语言环境当中,目的语语境缺失一直是困扰和制约学习者
4、习得一门外语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导致当前我国英语教学现状诸多问题的罪魁祸首。因此,如何创建真实性语境即无限接近目的语语境以提高英语教学效果成为人们重点研究的语言教学课题。根据 Gass(1988)的语言习得模式,语言习得的过程可分为五个阶段,即感知到的输入、理解到的输入、吸入、内化和输出,其中输入是习得语言的第一步;输入假设(Input Hypothesis)的提出者Krashen(1985)也认为输入与习得相关,而与学习无关,语言能力不是教出来的,而是通过不断的可理解输入自然形成的。可见,输入是外语习得过程中构建语境的核心元素之一,输入的真实性直接影响着语境的真实性;值得庆幸的是,随着文化产业
5、的蓬勃发展、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和教学辅助设备的广泛应用,作为承载了原汁原味的语言信息和非语言文化信息的英语影视资料越来越成为补足语境和提高真实性输入的不二选择,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欢迎和使用。本文拟考察大学生使用影视资料学习外语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发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意见或建议供师生参考,希望有助于学生能更有效地利用影视资料学好外语。 1 研究设计 1.1 研究问题 (1)学生使用影视资料学习外语的现状如何?(2)学生使用影视资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什么?(3)如何促进学生高效使用影视资料学习外语? 1.2 研究对象和研究工具 参与本研究的对象是我校2011级和2012级在校非英语
6、专业的大学生。笔者于2012年1月至12月分别对150名学生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和非正式访谈,共收回有效问卷139份。“英语影视资料使用调查表”是由笔者根据研究问题编写而成,围绕三个方面展开,即资料种类、使用频率和学习目标;非正式访谈主要就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对部分师生进行了访谈。 1.3 数据收集和分析 在2012年1-12月,笔者分别利用学生课间休息时间,用无记名的方式让其填写了调查问卷。将问卷中的定量数据用Excel进行了统计分析;对访谈内容进行了归纳和定性分析。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现状 通过问卷调查,学生使用英语影视资料的情况从总体上说还是主要趋向于外语学习,对影视资料对外语习
7、得的帮助有充分的认识,并意识到真实性学习的渠道和意义。 (1)笔者就学生选择英语影视资料的相关角度的调查结果如下:从资料形式上看,11人/8%选择电视剧,102人/73%选择电影,10人/7% 收听/收看新闻广播,10人/7% 选择带有光盘的影视图书类;从资料题材来看,选择动画类的有42人,占30%,肥皂剧类的79人,占56%,历史文化类的有11人,占8%,其他题材的有7人,仅占6%;从资料来源来看,有31人(22%)采纳教师提供或推荐的材料,高达89人(64%)是自己选择从网上下载观看的,只有19人(14%)选择同学或网友间交换推荐的资料。可以看出,学生选择观看英语电影的人数众多,而观看英语
8、电视剧、收听新闻广播和使用影视图书的学习者人数相当,都在1020人以内;其次,从资料题材的角度看,看英语肥皂剧类的人最多,占到总人数的56%,而看动画类的学生也不少,有42人之多;再有,从来源看,学生大多数是自行在网上选择下载和观看的,教师也有意识经常向学生推荐或直接用作上课(尤其是视听说课)的资料。 (2)使用频率的调查结果如下:13人(9%)回答平均每月看/听15次,26人(19%)选择610次,78人(56%)是1015次,22人(16%)是15次以上,每次用时在一个半小时左右。 可见,学生每月使用影视资料学习外语的次数和时数多数在10次和15小时左右,这与他们能自由安排业余时间、大学课
9、程相对较少以及更易接触电脑和网络渠道密切相关。 (3)使用影视资料的学习目标的情况如下:48人/34%使用英语影视资料的目的是练习听力和口语,35人/25%目的是了解某些目的语文化,56人/41%完全是为了娱乐。可见,在缺乏自然语境的情况下,多数学生希望通过影视资料来提高听力和口语,并了解一些英语国家的文化,结合在文化中的语言应用来提高英语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但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在没有他人监督的情况下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完全把它当成是纯娱乐的活动,没有任何语言学习的意识和目标以及自觉性。 2.2 存在的问题 通过访谈,笔者归纳总结了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几个方面。首先,学生选材比较盲目,
10、文化产业的发达使英语影视资料的种类和数量每时每刻都在不断增加,面对如此众多的选择,学生往往忽视了确定符合自身外语学习需求的选材标准(以纯语言学习为目的,还是以了解目的语文化为目的?选材是否符合目前的语言水平等),因而常常随“遇”而安、所用材料无益于外语习得,甚至造成时间和精力的浪费;其次,学习的过程易于转变成娱乐的过程,这是多数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使用影视资料时所面临的最重要最棘手的问题,导致该问题的原因比较复杂,包括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较弱、材料超越学生的现有水平(太难了听/看不懂,太长了难以坚持)、学习时没有计划和目的(材料有多长就看多长,一会儿注意语言一会儿注意文化)、学习环境的干扰因素
11、太多如噪音等,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再次,影视资料的学习方式脱离了整个教学计划的规约和管理,其最终的学习效果也没有一定的标准来衡量和评估,导致学习者难以长期坚持该方式或该方式被滥用、其学习过程完全低效地自主化自由化;最后,学校教学的既定安排制约了教师在这一领域的引导,教师没有选择教学内容的权利,要在既定的课时内完成既定的内容教学已经使他们疲于奔命,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不允许他们在课堂上增加额外的影视教学和指导。所以,要通过影视资料来促进外语习得还需要师生共同努力解决现存问题,充分利用和发挥源语言资料。 2.3 意见或建议 (1)教师在初始阶段应加强资料推荐,强化学生选材的标准意识。有效的推荐
12、应以学习者的需求分析为基础,以学习目的为依据,同时兼顾学习者的非智力因素如情感元素对资料可能产生的情绪(如喜欢的、感兴趣的、抵触的),并要对将要推荐的资料进行一定的评估,如其思想内容是否健康、语言的难易程度是否适中。 (2)引导学生加强自我管理和监督。由于此类学习活动主要发生在课堂之外,学习者既是学习主体也是学习活动的管理者,因而自身的意志坚强与否是学习效果如何的决定性因素。教师应鼓励学生不断调整自身非智力因素(动机,需要,态度和情绪状态),找到最符合自身情况的途径使用源语言影视资料学习外语。 (3)把影视资料的学习与任务学习和相关考核相结合。任务学习是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有效方式之一,教
13、师可以给这种学习活动设置一定的任务,要求学生在过程中完成,如演讲、介绍、作文、听力/口语练习题等,防止学习娱乐化;任务设置的同时也要确立一些可行的考核评估,对内在动机弱的学生形成一定的外在刺激和奖励。 (4)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设一些影视示范课或讲座,作为学生的课后参照和模仿。包括如何剪截资料,如何选材,如何在网上获取资料等等。 3 结语 本文考察了当前大学生使用英语源语言资料学习外语的情况,发现这种学习活动具有普遍性的倾向,但整体的效率并不尽如人意,因此就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以期为广大英语学习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当然,发展这种学习活动的空间和价值远远不止文中所述,这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 参考文献 1 Gass,S.1988.Integrating research areas: A framework for second language studies.Applied Linguistics(9):198-217. 2 Krashen,S.D.1985. The Input HypothesisC.London:Longman. 3 邓天中.交互性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4 宫力.交互式语言教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第 7 页 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