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关于农村人居环境常态长效治理的调研报告.doc

上传人:拉拉链 文档编号:14636556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农村人居环境常态长效治理的调研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关于农村人居环境常态长效治理的调研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关于农村人居环境常态长效治理的调研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关于农村人居环境常态长效治理的调研报告关于农村人居环境常态长效治理的调研报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市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之年。我市连续三年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容村貌得到了较大提升,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集中表位在四方面: 一、整治标准不够明晰。 虽然市里出台了具体的考评办法,但标准设置不够客观,测评尺度因人而异,农村人居环境到底“整什么、怎么整、整成什么样”,在具体把握上主观差异性较大。另外,部分整治标准过于“城市化”,比如家禽必须圈养、河道不得有漂浮水草等,脱离农村生产生

2、活实际,群众反响较大,导致部分整治工作难以推进。 二、资金来源渠道单一。 改善人居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像污水管网、农村“三线”等基础设施改造,牵涉大量建管资金。以*镇为例,去年全镇15个行政村累计投入整治资金4000余万元,今后每年,村均投入预计不少于100万元。目前,整治资金主要依靠属地投入、村级自筹和少量奖补,市级专项补助政策尚未明确。社会资本参与程度不高,尤其是特色田园乡村建设,需要深入挖掘产业、文化资源禀赋,单靠政府唱“独角戏”,往往亮点不亮、热度不够。 三、群众参与热情不高。 迫于考核压力,前期整治工作以“运动式”推进为主,政府、村委“一头热”, 对老百姓的宣传发动不到位,存在“干部

3、喊、群众看”的现象。比如家前屋后的保洁,理应是每家每户的“份内事”,但部分群众自觉维护环境卫生的意识不强,对整治工作不理解、不支持,有些甚至横加阻挠,尚未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四、长效机制亟待建立。 整治工作动态性强,像乱堆放、乱搭建、乱倾倒等“老大难”问题,点多面广、整治难、“回潮”快,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此外,农村保洁市场化运作起步时间短,对保洁公司还缺乏系统规范的监管评估体系。部分小规模公司同时中标多个保洁标段,事实上却没有能力提供多频次、高标准的保洁服务,导致整治效果差强人意。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为推动常态长效,提出如下建议: 一、规划先行,科学合

4、理制定整治标准。 坚持“一张蓝图管到底”,统筹推进美村建设、环境整治、产业布局、设施改造等工作,推动农村面貌整体提升。区分精品村、康居村、宜居村三个档次,分类别、分镇域打造人居环境整治样板村,通过示范引领,让“纸面上”的整治标准落地落实、一目了然。 二、统筹推进,集中力量补齐硬件短板。 加快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明确目标、倒排任务,集中精力实施管网整改、“三线”整治、“改厕”提升等工程,力争在2-3年内全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上个台阶。市级层面要加快涉农资金整合,在现有“晴榜村”考评奖励基础上,尽快制定出台专项政策,重点补助村级整治经费。 三、群众参与,积极营造共建共享氛围。 听民声、察民情,

5、积极回应民房翻建等群众关切热点和现实需求,将村民自治和村居整治同步推进,提升老百姓的话语权和参与度。创新宣传形式,通过“两微一端”等平台,对特色田园乡村、 “晴榜村”等整治成效明显的村落进行专题报道。大力开展志愿服务、移风易俗、最美庭院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弘扬文明乡风、淳朴民风。修编村规民约,探索从制度上明确村民权利义务,逐步扭转部分人“只讲权利、不担责任”的局面。 四、建管并重,多措并举促进常态长效。 加强对农村保洁公司的监管力度,建立科学有效的招投标、平时监管和绩效考核制度。要对农村环境问题巡查发现、整改提升、动态管护全流程进行回溯再造,建立健全“建管并重、督导协调、监督问效”三项机制。学习浙江“千万工程”先进经验,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发展“美丽经济”,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努力探索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常态长效的“*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总结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