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企业税务风险的表现和防控,泰州地税局 税政二处徐明 15105267788,前言,日常税收征管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部分纳税人由于对税收信息了解不够,对税收优惠政策尤其是新出台的税收优惠政策不了解,对一些税法公式理解不透,不清楚税法与会计的差异等原因。往往由此导致蒙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为此,我们现就日常税收业务中的上述涉税风险进行归集整理,希望籍此能为广大纳税人熟悉税法,依法缴税提供一点帮助,一、政策执行的风险,增值税涉税风险(一)实现销售不申报风险表现:对税法理解不正确,仅以开具发票金额作为纳税申报依据,对不需开票的产品销售收入和下脚料、废品等收入没有进行纳税申报;发出了货物,却因为未收到货
2、款等原因而延迟申报纳税;随同货物销售而收取的价外费用未按规定计算销项税额;销售应税货物错用适用税率,或将取得的应缴纳增值税的收入申报缴纳营业税;用于本企业服务、娱乐、运输、集体福利等方面的自产货物不按规定计提销项税额;将自产的货物等用于赞助、捐赠、无偿赠送等,未按规定计提销项税额;将购进货物赠送其他单位,未计提销项税额;发生“以物易物”、“以货抵债”等非货币性交换行为未计提销项税额。风险防范: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计提销项税额,(二)未按规定计算进项税额风险表现:购进货物应取得而未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用其他扣税凭证抵扣税款;将不符合抵扣规定的固定资产抵扣进项
3、税额;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用于非应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未作进项税额转出;发生非正常损失未作进项税额转出;进货退出或折让货物不冲减或延期冲减进项税额。对上述行为,税务机关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和六十四条有关规定处理。风险防范: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计算进项税额,注意申报抵扣税款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及其他抵扣税款凭证是否真票,取得是否合法,业务是否真实。,(三)未按规定抵扣进项税额风险表现:没有及时利用增值税扣税凭证申请抵扣税款,或者未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先比对后抵扣”的操作。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取得2010年1月1日以后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4、、公路内河货物运输业统一发票、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以及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以下简称海关缴款书),未在规定期限内到税务机关办理认证、申报抵扣或者申请稽核比对的,不得作为合法的增值税扣税凭证,不得计算进项税额抵扣。风险防范:企业应建立运转畅顺的内部单证流转制度,安排业务熟练、责任心强的财务人员或办税人员专人专责,按有关规定及时办理相关涉税事项。,企业所得税涉税风险点(一)未按规定确认收入风险表现:少确认或延迟确认收入,对符合收入确认条件的应税收入特别是跨期应税收入未按规定确认;对特殊业务产生的收入未按规定确认收入,如捐赠收入、视同销售收入、价外费用、销售折让、折扣、退回等。风险防范:企业应加强
5、内部管理控制,注意日常会计核算的规范化;同时熟悉税法上的收入确认原则和口径,当收入在会计上与税法存在时间性差异时,应建立台账并在纳税申报时进行纳税调整。,(二)未按规定列支成本费用风险表现:未按规定按工资及三项经费的实际发生数额进行列支扣除;未按规定扣除五保一金和商业保险;未按规定确定无形资产摊销和长期待摊费用摊销,存在差异的未在年度汇算清缴时进行纳税调整,折旧方法发生变化时也不向税务机关办理备案;对无法取得真实合法凭证的部分费用支出,以白单形式入账,在年末时也不进行纳税调整,或者将与生产经营无关的费用在税前列支;直接税前扣除部分需要审批的财产损失,或年度申报时未对会计上计提的坏账准备金、减值
6、准备作纳税调增;将其他税法上不允许扣除的成本费用在税前列支。风险防范: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控制,注意日常会计核算的规范化;同时熟悉税法上的成本费用确认原则和口径,当成本费用在会计上与税法存在差异时,应建立台账并在纳税申报时进行纳税调整。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企业在确认各项成本费用时,应相应取得真实、合法的原始凭据。,(三)未按规定享受减免税优惠风险表现:企业未知是否符合减免税条件不向税务机关申请优惠备案,以及符合减免税条件也不向税务机关备案自行享受减免;跨年度减免税未按照规定每年进行复核及备案;减免税期间条件发生变化,没有自动停止享受减免税政策;为享受税收优惠伪造、变造会计资料。风险防范:符合减免税
7、条件的,应在规定期限内向税务机关进行备案,不可自行享受减免税优惠;提供相应证明资料时应注意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规范性。,发票使用涉税风险点(一)接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风险表现:采购时,明知对方无法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并通过其他企业代开,仍接受其提供的发票,造成接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对上述行为,企业不但要补税和计缴滞纳金,如经查实属恶意取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还要罚款及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风险防范:企业接受增值税专用发票时要注意,实际供货人、发票开具人、收款人三者应当一致,并且支付货款最好通过银行账户结算,尽量不要使用现金结算。初次交易时,要查验对方的税务登记证是否属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8、此外,还要查看其工商营业执照上注明的营业范围,注意是否超范围经营。,(二)未按规定开具发票风险表现:业务人员遇到实际购货方不要发票时,为获取开票手续费或其他好处费把汇总送货单开成第三方的名称。财务人员及企业负责人对此一无所知,或略有所闻却放之任之。对上述行为,企业不但要补税和计缴滞纳金,还要受到处罚,如查实属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还要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风险防范:加强对业务人员开具发票的监督,要求其严格按照规定开具发票,严禁虚开、代开行为。,(三)不及时认证蓝字发票导致销货方无法开具红字专用发票风险表现:部分销货企业有开具发票后在收款前不交发票给购货企业的做法,而部分购货方也存在收到发票后
9、不及时申报抵扣以调节税负的现象。但在需要开具红字专用发票的情况下,如果购货方超过180日认证期限还没有认证蓝字发票,将出现销货方无法开具红字发票冲销收入的问题,直接增加企业的税收负担。风险防范:购货方应按规定取得发票,并在规定期限内认证蓝字发票,将取得购货方税务机关出具的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通知单交给销货方,销货方凭通知单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四)取得虚假普通发票风险表现:认为税务机关监管普通发票和其他发票的难度较大,难以检查发票真伪,因此轻信不法分子,购买虚假发票报销或列支成本费用;收到对方业务单位提供的虚假发票,在不能分辨真假的情况下在会计账册上列支成本。不管上述哪种情况,虚假发票均
10、不能在税前列支,造成少缴税款的还要补税和计缴滞纳金,构成偷税的还要处以罚款。风险防范:规范业务流程,同时增强业务人员和财务人员的防范意识,提高其分辨发票真伪的能力。如对发票真实性存在怀疑,可持发票原件到当地主管税务机关进行鉴别,(五)不按规定期限保管发票风险表现:没有妥善保管已开具的发票存根联和发票登记簿,造成发票损毁、丢失。对于上述行为,税务机关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三十六条规定,责令限期改正,并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风险防范:企业应严格按照发票管理办法的规定妥善保管好发票存根联和发票登记簿,不得擅自损毁。已开具的发票存根联和发票登记簿,应当保存5年,保存期满,报经税务机关查验后销
11、毁。,关联交易涉税风险点(一)不遵循独立交易原则风险表现:企业发生境外关联交易,交易类型主要包括有形资产的购销、转让和使用、无形资产的转让和使用、融通资金和提供劳务。企业与其关联方之间的业务往来不符合独立交易原则,造成利润水平不合理。风险防范:根据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实施办法)第二十一条,企业发生关联交易以及税务机关审核、评估关联交易均应遵循独立交易原则,选用合理的转让定价方法。因此企业与境外关联企业的定价要以独立交易为原则,并通过同期资料准备过程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作自查、分析,自行在所得税汇算清缴期间作纳税调整。,出口退税涉税风险点(一)不及时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办理退(免
12、)税风险表现:货物报关出口后,不及时收齐有关单证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办理退(免)税。生产企业应当在次月“免、抵、退”税申报期内申报免抵退税,如仍未申报,税务机关应当视同内销货物予以征税。风险防范:出口企业在申报办理出口退税方面应做到“六个及时”:一是出口企业购进货物后,应及时从供货企业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二是出口企业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后,应及时到主管征收单位进行扫描认证;三是货物报关出口后,出口企业应及时结清相关报关、仓储、运输等费用,取得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联;四是出口企业取得出口货物报关单后,应及时通过海关“口岸电子执法系统”对出口货物报关单予以确认;五是货物出口后,出口企业应注意及时
13、收汇,并及时办理外汇核销手续;六是退税单证收集齐全后,出口企业应及时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出口退税手续。,委外加工货物财务核算不规范风险表现:个别企业因本公司产能不足或非全职功能而需要委外加工,但企业不按委外加工的会计核算要求设置有关科目,委外加工业务核算不符合会计核算的要求,支付的加工费直接计入支付当期的成本,有的企业甚至没有与受托方签订委外加工合同。对该类出口企业,一经税务机关检查发现,企业必须整改后才能办理出口退税,将影响退税进度。风险防范:发生委外加工时,与受托方签订委外加工合同,按会计核算要求设置有关科目,对加工费进行正确的会计处理。,筹划性风险,筹划性风险在企业日常经营运作之事前,往往
14、进行一定的税收筹划,但税收筹划在带来节税利益的同时,也存在着相当大的风险,并不是只要进行税收筹划就可以减轻税收负担,就会增加税收收益。如果无视存在的税收优惠筹划风险,进行盲目的税收筹划,其结果会事与愿违,可能以节税目的开始,却以更大的损失而结束。,期限风险在享受相关优惠时,企业要注意大部分的税收优惠政策是有一个期间规定的,稍不注意,则不能享受,对企业招至不必要的损失。一是企业的资格时限问题,过期后则不能享受相关优惠。如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出口企业、先进技术企业、两个密集型企业是有有效期的,不是终身制,只有在有效期内,企业才能享受有关优惠。二是享受优惠后的最少年限问题,达不到最少年限的则追回已享受的优惠。如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不足10年的,不能享受免二减三优惠,已享受的应予以追缴;再投资的经营期不得少于5年,再投资不满5年撤出的,应当缴回已退的税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