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保卫黄河 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能够对革命历史题材的音乐感兴趣;结合欣赏保卫黄河,了解相关的音乐文化和历史背景。2通过学习歌曲保卫黄河,感受不同的演唱形式所带来的不同音乐形象以及音乐的时代表现力。3富有表情、激昂地演唱歌曲;正确且形象地演唱二部轮唱;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设计音乐活动。4通过听赏、对比等方式了解音乐表现的多种形式;结合音乐要素,感受音乐的情绪、风格及内涵。5感受作品磅礴的气势以及所蕴含的爱国情感,加深对祖国的热爱。2 学情分析 学生对本课的音乐知识及演唱形式都很了解,也是比较喜欢的,都能在课堂上积极主动的去学,去唱,并且能主动的配合教师教学。3 重点难点
2、 教学重点:富有表情、激昂地演唱歌曲保卫黄河。教学难点:学习轮唱的演唱形式,并能跟随老师的指挥进行简单的二部轮唱。4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感受情绪1介绍冼星海,直奔主题。2完整地听赏保卫黄河。预设学生行为:了解曲作家、作品背景及歌曲演唱形式。设计意图:结合学生已有知识积累,通过听觉、视觉感受,让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感受音乐片段中的场景和氛围,以情激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二、学唱歌曲,解决难点。1课件出示歌谱。2跟琴哼唱旋律。3加入歌词演唱。4解决问题。5完整演唱歌曲。6歌曲处理。7欣赏童声齐唱保卫黄河。8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预设学生行为:讨论分析,学唱歌曲。找出旋律的规律(附点、切分、休止
3、等节奏)。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设计意图:唱歌教学中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准完整演唱歌曲。运用学生自学自助、听辨比较法,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最终能熟练完整地演唱。让学生分析交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音乐的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为进一步表现歌曲作铺垫。三、再次欣赏、感受、表现。1欣赏二部轮唱。2练习二部轮唱。3听艺术家朗诵。4让学生尝试朗诵。5朗诵后接齐唱、轮唱(诗歌连唱形式)。预设学生行为:聆听并说说对歌曲的感受。学唱两部轮唱。加朗诵体验诗歌连唱这一演唱形式。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轮唱的效果和特点,以便学生更好地学习二部轮唱。掌握轮唱的基本技能。四、拓展、延伸欣赏黄河大合唱八个乐章片段。预设学生行为:谈
4、谈欣赏后每个乐章描写的内容及感受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黄河大合唱八个乐章所带来的特殊效果。以此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使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歌曲的情感内涵。五、总结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养育了我们中国 13 亿人民,也哺育了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过去的人们用自己的鲜血保卫着我们的母亲河,现在的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为将来建设我们的祖国而奉献自己的力量,做一名无愧于先烈的炎黄子孙!板书设计一、保卫黄河词:光未然 选自黄河大合唱曲:冼星海二、黄河大合唱八个乐章教学反思:课标明确指出小学高年级音乐教学目标为:进一步增进音乐兴趣的要求,提高音乐感受能力,发展表现音乐的能力等。作为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
5、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力,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和推进新课程改革,我认为,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先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逐渐喜欢音乐,对音乐有更深一步的了解,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享受音乐。因此,在保卫黄河的教学上,我注重了对学生音乐理解力和感受力的培养。这节课,要让学生从保卫黄河这首歌曲中感受和体验其音乐内容、音乐情绪,必须让学生协同历史学科了解抗日战争这段历史。课堂上,我安排一定时间观看光碟,
6、对作品内容及历史背景作介绍,以欣赏为主,达到开拓学生视野、提高音乐感悟能力的目的。音乐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了提倡学科综合,在教学中,以保卫黄河为主线,构建起与历史学科的联系和综合,也增强了学生对音乐作品内涵的深刻理解。在教学中,让学生对“音乐” 进行历史性解释和了解音乐作品的文化意义,也就让学生与音乐作品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真正达到了理解与交流。这节课是以歌唱、欣赏为主的综合课。我以保卫黄河为主线贯穿其中,运用课件将齐唱保卫黄河和轮唱保卫黄河进行比较,通过比较辨析,使学生感受音乐作品的内容、音乐情绪以及不同表演形式的不同效果。让学生的视觉、听觉、记忆、情感同时参与,既加大了教学信息量,又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对乐理知识的教学,注重从基础抓起,这节课采用了让学生模唱及视唱歌曲主旋律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划拍、打节奏、哼曲调,希望逐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但仰天湖小学的学生音乐素质很高,视唱能力很强,和老师的配合也非常默契,回答问题只要我稍作点拨都能答的很到位。当然,如何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今后还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