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7-2018 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4 分)1临时停车场内,旅游车和卡车并列同方向停放小明坐在旅游车内看着旁边的卡车,突然感觉旅游车在向后运动下列关于旅游车和卡车的运动情况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A旅游车静止,卡车向前运动B旅游车和卡车都向前运动,卡车运动更快C旅游车向后运动,卡车静止D旅游车和卡车都向前运动,旅游车运动更快【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分析】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选择一个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如果发生位置的变化,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解答】解:旅游车和卡车原来并列同方向停放,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A、当旅游车仍
2、然静止,卡车向前运动时,以卡车为参照物,旅游车向后运动此选项可能;B、当旅游车和卡车都向前运动,卡车运动更快时,以卡车为参照物,旅游车向后运动此选项可能;C、当旅游车向后运动,卡车静止时,以卡车为参照物,旅游车向后运动此选项可能;D、当旅游车和卡车都向前运动,旅游车运动更快时,以卡车为参照物,旅游车向前运动此选项不可能故选 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是可以不同的2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可以在气体和液体中传播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C禁鸣喇叭是阻断声音传播过程D只能通过阻断声音的传播来减
3、少噪声【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够传声;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固体传声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2)防治噪声的途径,从三方面考虑: 在声源处; 在传播过程中;在接收处【解答】解:A、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只是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 A 正确;B、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 B 错误;C、禁鸣喇叭是防止噪声的产生,不是阻断声音传播过程,故 C 错误;D、防治噪声的途径包括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接收处,故 D 错误故选 A【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声音的传播和防止噪声途径知识的掌握,属于
4、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较简单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B振幅越大,人听到的声音响度一定越大C声音的音调越高,传播的速度越大D利用超声波能够测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响度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振幅,二是距离声源的远近需要同时考虑两个因素;(3)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4)声的传播需要介质,月球上没有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解答】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该选项说法正确;B、振幅越大,人听到的声音响度不一定越大,因为响度还跟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该选项说法错误;C、
5、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与声音的音调高低无关,该选项说法错误;D、超声波不能测地球与月球的距离,这是由于真空不能传声,该选项说法错误故选 A【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响度和音调,注意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中国好声音是一档大型励志专业音乐评论节目,也是深受观众欢迎和喜爱的唱歌类娱乐节目在节目中常常听到导师们说:“某某某,你的声音有很强的辨识度,我很喜欢 ”这里所说的“辨识度” 主要是指选手唱歌时声音的( )A音调 B响度C音色 D以上说法均正确【考点】音色【分析】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解答】解:因为每个人的发声声带结构都不相同,因此会发出不
6、同音色的声音,辨别熟人的声音、辨别乐器的声音靠的都是音色这里所说的“辨识度”主要是指选手唱歌时声音的音色故选 C【点评】不同人说话的特色不同,是指音色不同,对于熟人的音色,我们已经很熟悉了,所以即使没有见面,只听声音就可以判断出来5听到考试的铃声,同学们立刻开始答卷这个场景说明( )A铃声以波的形式传播 B铃声能传递能量C铃声属于噪声 D铃声能传递信息【考点】声与信息【分析】声音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结合选项中的描述可做出判断【解答】解:听到考试的铃声,同学们立刻开始答卷这个场景说明是声音给我们提供了开始答卷的信号,说明铃声能传递信息故选 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与信息的了解和掌握,是
7、一道基础题,要求学生应熟练掌握6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 手在屏幕上形成“手影” B 景物在水中形成“ 倒影”C 放大镜把文字放大 D 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考点】光的反射【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现象,知道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要掌握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折、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都是光的折射要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解答】解:A、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与题意不符;B、
8、景物在水中形成“ 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符合题意C、用放大镜看文字时,文字变大了,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与题意不符D、从水中笔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笔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折断了,故与题意不符;故选 B【点评】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包括: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等;光遇到物体表面会发生反射:平面镜成像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钢笔错位、筷子变折、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属于光的折射现象7人站在竖直放置的穿衣镜前
9、 4m 处,若人向镜移动 1m,则此过程中像的大小变化及移动后人离像的距离为( )A变大 6m B变大 5m C不变 6m D不变 8m【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体和像的大小相等、物体和像关于平面镜对称、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来解答此题【解答】解:(1)人站在穿衣镜前 4m 处,镜子里的像距镜面也是 4m,若人向镜子靠近 1 米,此时人到镜面的距离是4m1m=3m,物像等距,此时像到镜面的距离也是 3m,人与镜中的像距离为 3m+3m=6m(2)镜中的像始终与物体等大,因此不管靠近镜面还是远离镜面,镜中的像不变故选 C【点评
10、】(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大小相同;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像与物对应点连线与镜面垂直;虚像;(2)视觉感觉像的大小在变化,事实上并没有变8下列光现象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A海市蜃楼光的色散 B雨后彩虹 光的反射C水中倒影 光的折射 D形影不离光的直线传播【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反射;光的色散【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
11、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解答】解:A、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大气中传播形成的光的折射现象,故 A 错误;B、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属于光的色散现象,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 B 错误;C、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 C 错误;D、形影不离中的影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 D 正确故选 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平时要注意各个现象的形成原因,同时还考查了光的色散,知道色散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9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面镜所成
12、的像是实像B物体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C物体靠近平面镜时,所成的像将远离平面镜D平面镜成像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分析】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的虚像【解答】解:A、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故 A 错误;B、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故 B 错误;C、平面镜所成的像,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物体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离平面镜越近,故 C 错误;D、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故 D 正确故选 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
13、像的特点,要理解成正立、等大虚像的真正含义,并做到灵活运用10下列有关光现象的四个情境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A 蜡烛在平面镜中的像 B 街角处凸面镜扩大视野C 插入水杯的铅笔好像断了 D 墙上的手影【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
14、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解答】解:A、蜡烛在镜中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 A 不符合题意;B、街道拐角处扩大视野应用的是凸面镜,属于光的反射故 B 不符合题意;C、铅笔好像 “断”了,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 C 符合题意;D、手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C【点评】本题考查了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的应用、光的反射现象的应用以及光的折射现象的应用,都是基础知识11下列对光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A投影仪上的平面镜是为了使成在屏幕上的像更大B我们看到的实像,那是有光线射入眼睛,虚像则没有光线射入眼睛C入射光线与平面镜夹角为 20,则反射角为 70D用磨砂玻璃做教室的黑板
15、面是为了克服光的漫反射【考点】实像与虚像的区别;光的反射;漫反射【分析】(1)平面镜的作用:改变光的传播路线、成像(2)人看到物体的条件:物体发光或反射光线进入人眼(3)反射角是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反射角等于入射角(4)反射面粗糙时,物体发生漫反射【解答】解:A、屏幕上像的大小跟物体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凸透镜和屏幕之间的距离有关,跟平面镜无关,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路线,使像成在屏幕上,故 A 错误B、无论是实像还是虚像只要人能看到,一定有光线进入人眼,故 B 错误C、入射光线和平面镜的夹角是 20,入射角是 9020=7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为 70,故 C 正确D、磨砂玻璃的表面
16、凹凸不平,用磨砂玻璃做黑板是防止黑板发生镜面反射,故 D 错误故选 C【点评】此题涉及到反射定律、人看物体的条件、漫反射和镜面反射、平面镜的作用等多个知识点,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12观赏水面风景照片时,总发现景物的“倒影”比本身暗一些,这是由于( )A“倒影”比真实景物的清晰度差B入射水面的光线有一部分折射入水中C光线被反射掉一部分D冲洗照片质量有问题【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分析】看见的景物是景物反射的光线,而倒影是景物反射的光线到水面,在被水面吸收一部分后再反射出来,所以亮度肯定不及景物本身了【解答】解:在观察水边风景照片,总发现景物的“倒影 ”比本身暗一些,是因为光一部分反射到空气
17、中,一部分折射入水中故选 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光的折射现象的应用二、填空题(本题共 10 小题,每空 1 分共 24 分)13几种测量仪器的测量结果如图所示,则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 mm;被测物体的长度为 2.65 cm【考点】长度的测量【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 0 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 0 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解答】解:由图知:刻度尺上 1cm 之间有 10 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 0
18、.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 1.00cm 对齐,右侧在 3.65cm 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L=3.65cm1.00cm=2.65cm故答案为:1;2.65【点评】初中物理学习了很多测量工具的使用,但没有特殊说明,只有刻度尺的读数要有估读值,其它只要读到准确值即可14宋代诗人陈与义乘船出游时曾写下一首诗:“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其中“ 云不动” 、“云与我俱东”分别是以 船 、 榆堤 (选填“榆堤” 或“船”)为参照物【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
19、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解答】解:(1)从“不知云与我俱东” 可知,相对于地面来说,诗人与云都是向东运动的,也就是说,二者的运动状态相同,相对静止所以诗人以船为参照物看云时,会认为“卧看满天云不动” 的效果;21 教育名师原创作品(2)在本题中船是向东高速行 驶,而“卧看满天云不动 ”是指“云与我” 保持相对静止,即“云与我”以相同的速度相对于地球向东运动所以“云与我俱东”是以“ 榆堤” 或运动的“飞花”为参照物的故答案为:船;榆堤【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着,绝对静止的物体是
20、没有的;我们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都是相对于某个物体而言的,所以说运动和静止都具有相对性15笛子是通过从吹孔向管内灌气引起空气柱 振动 而发声的演奏时,通过分别开闭六个音孔,笛子就能发出 音调 (填“音调”、“ 响度”或“音色”)不同的笛音【考点】声音的产生;音调【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生停止;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质量大体积大的物体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解答】解:吹笛子是笛子内的空气柱振动而发声;演奏时,用手分别按住不同的笛孔,空气柱的长度不同,质量不同,振动频率不同,音调不同故答案为:振动;音调【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声音发声的原因和乐音的特征;
21、掌握弦乐、管乐、打击乐的音调、响度的影响因素16清晨,逐渐变强的闹铃声吵醒了正在熟睡的小明,他把闹铃关掉,这是在 声源处 (填“人耳处” 、“传播过程中”或“声源处” )控制噪声的这里所说的逐渐变强,指的是声音特性中的 响度 改变了【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响度【分析】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 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解答】解:他把闹铃关掉,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闹铃声逐渐变强,说明声音的振幅增大,则响度变大故答案为:声源处;响度【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减弱噪声具体做法的理解能力,要结合防治噪声的途径方法进行分析
22、解答17如图,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发生了反射和折射若入射光线与分界面的夹角是 60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垂直,那么反射角是 30 ,折射角是 60 【考点】光的折射规律;光的反射定律【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和光的折射规律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线从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时,则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要掌握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的概念,知道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
23、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折射角是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解答】解:如图,入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是 60,所以入射角为 9060=3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也为 30,所以反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为 60因为折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垂直,所以折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为 9060=30,因此折射角为 9030=60故答案为:30;6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对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的应用,首先要掌握反射角、入射角、折射角的概念,搞清反射角、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根据题意做出光路图,利用几何知识解决18为解决高楼灭火难题,军工转 民用“导弹灭火”技术实验成功,如图,发射架上有三只眼:“可见光” 、“红外线”和“激光
24、” ,当高楼内有烟雾火源不明时,可用 红外线 (可见光/红外线/激光)发现火源,可用 激光 精确测量火源距离(可见光/红外线/激光)【考点】红外线【分析】(1)自然界中一切物体都向外辐射红外线,而且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强;(2)激光测距的原理:激光测距仪向目标发射激光脉冲束,接受返回来的激光束,测出激光往返所用的时间,就可以算出所测的距离【解答】解:(1)在消防火险发生的初期,灾害往往是由于不明显的隐火引起的,应用红外线热成像仪可以快速有效的发现这些隐火,找到火源,及早灭火(2)利用激光可以精确测量火源的距离故答案为:红外线;激光【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红外线的了解以及激光测距的掌握,注重
25、了物理和科技、生活的联系,是基础知识的考查19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 30,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 120 度,若入射光线远离镜面,则反射光线 远离 镜面,如果入射光线垂直射到镜面上,那么反射角是 0 度【考点】光的反射定律【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知道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是入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是反射角同时要知道在发生光的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解答】解: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 30,所以入射角为 9030=6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 602=120若入射光线远离镜面,即入射光线靠近法线,入射角减小,则反射角减小,反射光线也远离镜面
26、若入射光线垂直射到镜面上,入射光线与法线重合,则入射角为 0,反射角也为 0故答案为:120;远离;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同时还考查了入射角与反射角的概念这是容易出错的地方,在平时一定要认真审题20丽丽在湖边树荫下乘凉,发现地面上有很多圆形光斑,这是由于光的 直线传播 形成的太阳的像,她看到水中的鱼儿在“云” 里欢畅的游动实际上她看到的鱼儿是光的 折射 形成的虚像,而水中的“云” 则是光的 反射 形成的虚像【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
27、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解答】解:树叶间有空隙,形成一个个小孔,树荫下地面上的光斑是太阳经小孔成的实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水中的“鱼”是鱼反射的光线从水中进入空气发生折射形成的;水中云的倒影是云经水面这个“平面镜”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成的是虚像故答案为:直线传播;折射;反射【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当中的应用,考查了生活当中出现的光现象,是一道基础题21身高
28、1.75m 的小刚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 1.5m 处,他在镜中的像距他 3 m如果他向镜面移动0.5m,他的像高 等于 1.75m(选填“大于”“小于”或“ 等于”)【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分析】平面镜成的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大小相同【解答】解:因为平面镜成的像到镜的距离与物到镜的距离相等,小刚离镜 1.5m,他的像离镜也应是 1.5m,所以像离小刚 3m;又因为不论物离镜远还是近,像与物大小都相同,小刚身高 1.75m,像高也是 1.75m故答案为:3;等于【点评】(1)人在感觉上离镜近像大,离镜远像小,但不论视觉上感觉像变大还是变小,事实上像的大小
29、都没变,总与物大小相同;(2)注意“像距人的距离” 还是“ 像离镜的距离”22我们看到红色的桃花,是因为太阳光照射到桃花上 反射 (填“反射” 或“吸收” )红光的缘故;晴天晒被子能杀菌是利用太阳光中的 紫外线 ;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色光,这是光的 色散 现象【考点】光的色散;物体的颜色;紫外线【分析】(1)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与其颜色相同的色光,吸收与其颜色不同的色光;(2)紫外线的用途: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杀菌;能促使维生素 D 的合成(3)太阳光是混合光,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经过三棱镜可以分散为各种色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解答】解:(1)我们看到红色的桃花,是因为太阳光
30、照射到桃花上只反射红光,将其他颜色的光吸收了的缘故;(2)晴天晒被子能杀菌是利用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能杀菌的特点;(3)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故答案为:反射;紫外线;色散【点评】本题考查了物体的颜色、紫外线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光的色散的定义,是一道基础题三、作图与实验题(作图每题 5 分,其他每空 2 分,共 30 分)23画出图中人眼通过平面镜 M 看到桌底下球的光路【考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分析】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球的像点,根据反射光线反向延长通过像点,可以由像点和眼睛点确定反射光线所在的直线,从而画出反射光线,并确定反射点,最后由发
31、光点和反射点画出入射光线,从而完成光路【解答】解:作出球点 S 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即为像点 S,连接 SP交平面镜于点 O,沿 OP 画出反射光线,连接 SO 画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点评】本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左右相反,即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需要注意的是,像位于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24如图所示,请画出光从空气射入玻璃再从玻璃到空气的光路图【考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分析】作光的折射光路图时,需要先画出法线,光线一定要带箭头,当光从空气射向玻璃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玻璃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解答】解:光线先从空气射向玻
32、璃,此时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然后是光从玻璃射向空气,此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光路图如下:【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折射规律25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1)实验时应选择 较暗 (明亮/较暗)环境,并选 较薄 (较厚/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竖立在水平桌面上(2)在玻璃板前放置棋 子 A,将完全相同的棋子 B 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 B 与 A 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得结论: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大小相等 (3)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情况,将一张白卡片竖直放在 B 所在的位置,应在玻璃板 后 (前/后)侧观察白卡片上是否有 A 的像(4)改变 A 的位置,重复(2)中
33、步骤并分别测出 A 和 B 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在表中序号 1 2 3A 到玻璃板的距离/cm 3.00 5.00 8.00B 到玻璃板的距离/cm 3.00 5.00 8.00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结论: 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分析】(1)物体射出的光线对人眼刺激越强,人眼感觉物体越亮,物体经过平面镜反射,反射光线进入人眼的光线越多,人眼感到物体的像越亮在比较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射出光都对眼睛有刺激,干扰人的视线;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每个反射面都可以成一个像,这样由于两个像的干扰,像的位置不易确定准确,需要两个像距离越近越减小误差;(2)
34、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当物像重合时,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同时也可以说明物像大小相等;(3)眼睛在物体一侧时,既能看到物体又能看到物体的像;眼睛在像的一侧,只能看到物体,不能看到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4)根据表中物距和像距的数值可得出结论【解答】解:(1)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棋子是最亮的,棋子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棋子的像最亮所以应在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玻璃板越薄,两个反射面所在的像距离越近,这样可以使确定的像的位置更加准确,厚玻璃板会形成两个像,会影响对实验结果的判断;(2)在玻璃板前放置棋子 A,将
35、完全相同的棋子 B 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 B 与 A 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做的目的既确定了像的位置又验证了物像大小相等;(3)在玻璃板前面能看到棋子和棋子在平面镜中的像,在玻璃板后面不能看到棋子在平面镜中像,所以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上是否有像(4)由表中物距和像距的数值可知,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故答案为:(1)较暗;较薄;(2)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大小相等;(3)后;(4)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及其应用这是光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近几年来中考经常出现的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26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请在图中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40 (2)小明想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他应如何操作? 将纸板 B 向后(前)折,观察在纸板 B 上是否有反射光线 (3)如果让光线逆着 OF 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 OE 方向射出,这表明: 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