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培训中心枫桥经验最终定稿 枫桥经验 枫桥经验,源于20世纪60年代初,由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开始提出并实践。主旨是提出并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 近年来,淮安市清河区开展以服务群众为重点的格化社会管理服务工作,其本质与“枫桥经验”一脉相承,此举将过去的经验与现代信息化手段有机结合,把排查出来的矛盾问题就地化解。 全力提升安全感 按照“排查全覆盖、管理无缝隙、服务全方位”和“有问题及时发现、有矛盾及时化解、有需求及时服务”的总要求,以“格化、信息化、精细化、扁平化”为主要特色,全面推行格化社会管理服务工作,有力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今年以来,全区共排查各类矛盾
2、和隐患30213件,办结30173件,办结率达99.87%,取得“两降一升”的效果,即群众信访量同比下降13.2%,可防性治安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16.5%,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显着提升。 突出抓好“四个一” 编织一张-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一方面成立区、街道、社区三级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形成区、街道、社区、格、楼栋等五个层级的组织络体系;另一方面,将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力量整合起来,对格排查出来的相关问题,及时承办、会办并处臵,确保不留死角、不留盲区。 组建一支队伍-管理有序、服务有力。将全区38个社区划分成265个格,每个格配备“1+n”的人员,建设了一支5000多人的社会管理服务团队:“1”
3、是指由政府为每个格配备一名专职格管理员;“n”是指两名以上的退休老干部、老党员或社区志愿者,加上小区物管人员、热心居民、环卫工人等各类社会群体。 搭建一个平台-信息收集、研判调处。建成区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将承担社会管理服务职能的38个相关部门或职能科室集中到一起,集中办公、集中受理、集中服务,凸显矛盾调处、研判分析、应急指挥、信息流转四大功能,使诉求表达、矛盾调处、应急预警、维护公共安全、管理特殊人群、络监管六项任务在一个工作平台上就能落到实处。开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软件系统,研发与系统联动的社管e通手机平台,实现社会管理服务信息及时采集、及时梳理、及时交办,全面提升社会管理服务的效率。 健立一
4、套机制-反应迅速、高效运行。 健全问题排查机制。格员每天深入格走访民情、排查矛盾、了解需求,并及时将信息整理上。 健立分级办理机制。一般性问题交由格、社区帮办代办,较大问题交由街道及区相关部门承办,重大问题由区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牵头会办解决,并由社管办跟踪督办,办理结果每天通一次。对重大突发事件,第一时间通过短信发送到区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手机上,确保“身边事不出格,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区” 健立分析研判机制。定期分析研判全区社会稳定形势,对重大项目、政策、决策进行风险评估; 健立点评通机制。对街道和部门按月、按季度考核,通过领导点评和工作成绩排名进行奖惩。同时,加强对格员的考核,通过“星级”
5、格组长、“十佳格协管员”和“十佳志愿者”的评选,激励格员和志愿者工作提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格化社会管理服务工作深入扎实开展。 做好“三个坚持” 坚持寓管理于服务,争取群众支持。工作开展之初,部分群众对格员上门走访存在偏见,认为是来管他们的,甚至是监督他们的。格员以服务为着力点,通过设臵格服务导向牌、发放格便民服务卡、提供代办服务以及开展各类社区活动,拉近彼此距离、增进彼此感情。如今,居民不仅积极配合格员工作,还能主动反映情况、提供信息。 坚持工作重心下移,调动基层积极性。化解社会矛盾,关键是发现要早、处理在萌芽状态。社区处于社会管理服务的最基层、第一线,是发现和化解社会矛盾的第一阵地。社
6、区工作人员敬业精神和能力水平决定着社会管理的工作实效。因此,要搞好社会管理服务工作,必须打牢社区这一基层基础,不断提高社区发现问题、化解矛盾的能力。 坚持充分整合资源,形成管理合力。社会管理服务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量大,靠少数部门“单打独斗”不行,靠党委政府“大包大揽”也不行。因此,清河区在深入实施格化社会管理服务中,充分整合行政资源,积极利用社会资源,将两股力量合而为一,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一方面,积极清河开展共驻共建活动,借驻区单位,以及辖区企业、社团组织等方面的力量,共同做好社会管理服务工作;另一方面,深入开展各类群管群治活动,积极动员和组织居民参与治安巡逻、城市
7、管理等工作,形成社会管理人人参与、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 枫桥经验”之一 平安建设的历史源流:枫桥经验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为此,枫桥在各居委会、村,甚至在一些重点企业都建立了相应的调解组织。近年,枫桥镇共成功调处民间纠纷1000多起,调处成功率达97.2%,其中80%的纠纷在村一级就得到了解决。此外,枫桥镇在健全普法工作网络的基础上,每年投入20多万元用于法制宣传教育,并对曾经有过违法行为的人员,坚持“不推一把拉一把,不帮一时帮一世”的原则。 “枫桥经验”之二 帮扶刑满释放人员。五年来,枫桥200多名刑满释放人员中,绝大部分人已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改好率
8、达99.15%,有的人成了致富能手,有的人还入了党,当上了村干部。 “枫桥经验”之三 外来务工人员管理新模式。随着经济发展,枫桥镇还针对外来务工人员推出新的管理模式,统一为外来员工解决住房和子女入学等问题,每年还评比“十佳外来优秀青年”,授予中高级人才以“荣誉镇民”称号。 平安建设 2021年11月24日,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浙江省委在浙江绍兴召开纪念毛泽东同志批示“枫桥经验”45周年大会,使得生活在今天的读者感到一头雾水。因为人们对毛泽东批示的内容并不了解。按理新闻报道中应当有所交待,然而人民日报的报道却是语焉不详。本人经过查找,终于在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十册第416页找到了出处,这就是对谢富治在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的发言稿的批语(一九六三年十一月二十日),内容抄录于下:富治、彭真 同志: 此件看过,很好。讲过后,请你们考虑,是否可以发到县一级党委及公安局,中央在文件前面写几句介绍的话,作为教育干部的材料。其中应提到诸暨的好例子,要各地仿效,经过试点,推广去做。 第 5 页 共 5 页本资料来源搜集与网络和投稿,如有侵权,牵扯利益关系,请告知上传人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