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论我国假冒伪劣商品的综合治理 班级:营销0803姓名:张健学号:2021113264成绩: 目前,假冒伪劣已然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而其在我国的表现尤为突出。我国自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就一直与假冒伪劣违法犯罪做斗争。由于我过目前尚处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市场体制还不完善,竞争机制并不健全,所以才是假冒伪劣违法犯罪活动猖獗的时期。 从近几年打假工作的情况看,全国的打假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但是,情况仍不容乐观,以食品中的白酒为例,白酒在我国是一种古老的嗜好性饮料,消费群体十分庞大,制假容易,利润可观,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白酒的违法犯罪行为屡打不绝,假酒造成众多人员伤
2、亡的恶性事件屡屡发生。1992年以来,在全国产生强烈反响的假酒中毒致人伤亡恶性案件已有10起,其共同特点是用工业酒精甚至甲醇勾兑散装和瓶装白酒,甲醇含量严重超标,最高的达几千倍。这10起案件分别是:云南会泽假酒案、广西柳州假酒案、贵州贵阳假酒案、四川宜宾假酒案、湖北荆门假酒案、河南上蔡假酒案、四川成都假酒案、黑龙江佳木斯假酒案、山西文水朔州假酒案以及去年10月发生的贵州遵义假酒案。共造成107人死亡、1500余人中毒。其中,许多人双目失明,终身残疾。 除了酒类产品以外,许多有毒有害的食品诸如有毒肉及其制品、有毒大米、有毒蔬菜、有毒茶叶、劣质饮料及饮用水、劣质食用油、劣质调味品等陆续被发现,造成
3、人身伤亡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如江西赣南有毒猪油致人死亡案、广东等地食用含瘦肉精猪肉中毒案、长春学生食用变质豆奶中毒案等。尽管假冒伪劣食品危害安全的问题是呈恶化趋势还是呈遏制趋势有待于进一步的论证,但它确实对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存安全构成了直接和潜在的威胁。 由此看来,假冒伪劣不仅扰乱市场秩序,损害名优产品生产企业的合法权益,而且更严重的是,它直接危及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环境。假冒伪劣产品像毒瘤一样滋生和蔓延,成为社会一大公害。虽然,经国家有关部门的多次打击,但屡禁不止,严重地扰乱了社会主义经济秩序和社会的政治安定。起初,制假者只是从烟、酒开始。目前,假冒伪劣产品遍及到各个经济流通领域,坑害广大
4、消费者权益,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极大地危害。要铲除假冒伪劣商品,必须要进行综合治理。 一、树立全民打假意识,自觉维护经济秩序 既然假品存在的根本原因是市场经济中主体追求利益最大化造成的,所以治理假品市场的根本就是要治理市场经济中主体。 首先,治理假品的生产者。治理假品的生产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治理:第一,政府要加大查处假品的力度。但查处假品如果仅仅依靠政府本身是远远不能做到的,因为查处假品的关键在于获取假品的生产和销售信息,如果单纯依靠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从市场上亲自寻找生产假品的信息,无异于大海捞针,收效甚微,因此,收集假品信息主要依靠市场,这就要求政府对提供假品生产信息者实行一定的奖励,充分
5、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第二,加大打击假品的力度,使得生产假品风险成本增加,抑制假品生产者的动机。如果对假品生产者打击的力度过小,就起不到打击假品作用。 假冒伪劣商品的泛滥,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对市场经济至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败坏了社会风气,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但是,却有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因为缺乏打假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单纯的贪图便宜选购假冒伪劣商品,从而客观纵容了假冒伪劣商品的流散。 因此,其次是治理消费者。第一,提高消费者识别假品的能力,利用各种途径帮助消费者丰富商品知识,通过各种媒体对假品进行曝光,使假品在消费者心目中失去市场。第二,要大力降低消费者购买假品后的处理成本。消费者如果
6、被动购买假品后,通常会通过各种途径处理,这些途径主要包括和经营者直接协商、找有关机构如消费者协会之类进行调解以及直接向法院起诉,但从当前来看,每种处理的途径都会付出一定的成本,如果消费者处理假品的成本过高,就会使消费者放弃,从而使假品的生产者更加猖狂。第三,对消费环境进行净化。当前,市场中有许多假品特别是一些盗版软件、盗版光盘、假冒名牌服装对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具有较大的吸引力,这也是假品大量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对由此产生的假品市场,必须通过必要的法制手段和道德教化进行治理,不仅要通过法制手段打击生产者,还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通过法制手段治理消费者,使消费者认识到主动购买和消费盗版软件、盗版光盘、
7、假冒名牌服装等,不仅是一种不道德行为,而且是一种违法行为,从而达到治理消费环境的目的。再次,还要治理销售者。销售者是假冒伪劣商品流向消费者手重的最后一到关卡。 同时,销售者应该自觉抵制假冒伪劣商品的销售,不可知法犯法。如:2021年初,湖南省嘉禾县田心乡黄甲村一位刘姓零售户贪求便宜,购进两条假冒卷烟。刚销出去没多久,顾客就找上门来,还要举报他。结果,他赔了钱不说,还使商店的声誉受到损害。 因此,增强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打假意识刻不容缓,一方面有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另一方面,有助于经营者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二、分析市场现状,认清常见假冒伪劣的行为及途径 随着打
8、假活动的不断深入,要总结假冒伪劣违法犯罪活动的常见行为并给予严厉检查打击,并普及辨别知识,提高销售者和消费者的辨别能力,抑制假冒伪劣商品的流通。 从近几年打假情况看,假冒伪劣食品违法犯罪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用霉变或以假充真的原料加工食品。如“有毒大米”就是用霉变的陈化粮加矿物油加工而成;有的用碎方便面、饼干渣,加甜味剂、麻油、味精,磨碎制“芝麻酱”;有的用病死猪肉加工香肠等。 2.添加非食品用的添加剂,用以改善食品的感官。如在腐竹、粉丝、米粉、面条中加入雕白块、硼砂;在水发海产品中用甲醛、双氧水、苛性钠等浸泡。如去年11月,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对35个集贸市场和33个大中型超市、
9、商场、菜市场销售的水发食品进行突击检查,现场抽检虾仁、百叶、海参、黄喉、鱿鱼、鸭掌、海螺、扇贝肉等水发食品926件,查出32.2的水发食品含有甲醇成分;此外,还发现过在酱卤肉制品中加罂粟壳;在豆制品中掺大白粉;在饼干、糕点搀矿物油等现象。 3.过量使用允许添加的食品添加剂。如在面粉中过量添加过氧化苯甲酰;在果冻中过量添加防腐剂和甜味剂;在酱腌菜中过量添加防腐剂;在冷饮中过量添加甜味剂;在蜜饯中过量添加防腐剂和甜味剂等。 4.农产品质量问题日益突出。如蔬菜、水果等农药残留超标;饲料滥加激素,导致畜禽产品药物残留超标;农产品因环境污染造成重金属超标;转基因农产品、改性农产品未经鉴定就投放市场,存在
10、很大隐患等等。 5.进口食品问题不少。有的手续不全,有的来自疫区,有的属转基因产品等。 6.在产品中搀杂搀假。如有的在蜂蜜中搀饴糖、淀粉糖;有的在藕粉中搀薯粉、土豆粉;在奶粉中搀可溶性淀粉、面粉;有的标称为酱卤肉、鸡肉串的产品,实为豆干或面筋;在豆干、豆腐中搀大米、面粉等。 7.保健食品良莠不齐。许多保健食品标准水平低,不能反映产品的质量;由于对有些成分目前还无有效的检测方法,使保健品市场鱼目混珠的欺骗性产品不少,如燕窝含量不得而知;核酸口服液,只检氨基酸氮含量,与酱油标准差不多。 8.食品包装物存在不少问题,危及人体健康和安全。如装纯净水的瓶子是用废弃旧塑料加工的,非b字啤酒瓶依然大量在作用
11、。 9.假冒厂名、厂址、商标现象依然非常普遍,如假冒名牌酱油、味精等。 10.标识混乱、短斤少两的现象依然比较突出 三、健全法律法规,严格公正执法 在讨论打假问题时,人们在愤怒之余,往往将希望寄托在法律上,或者,将制假贩假的横行无忌归咎于立法的不完善和执法的不严厉,尤其是司法和执法过程中的地方保护主义。此外,各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发展的历程和对市场秩序进行规范的历史经验表明:良好的市场秩序的建立和维持,必须依靠完善的法律和公正的执法。 近年来,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有关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法律和法规,对打假提供了必要的支持,但与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和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要求相
12、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加强相关的法律制度的建设极为必要。 首先,尽快出台更加详细以及权威性与强制性想结合的法规,赋予行政执法机关应有的权力。 其次,要完善执法规则。在进一步完善办案程序的同时,规范和制约执法行为,制止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对现行法规中不便操作、不完善、不明确之处进行修正和完善。最后,要努力提高执法队伍素质。建立打假奖惩机制和执法监督机制,对打假查案有功的办案人员给予奖励;对工作不力,失职,渎职和滥用权利的办案人员严惩不贷,肃清干部队伍。 参考文献 中文著作类: 1吴明山.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常用法规文件汇编.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叶伯林.打假的法制与实践.北京:中
13、国计量出版社 其他:1中华商务网2法制报 第二篇:商品管理论文商品管理措施研究论文:假冒伪劣商品综合治理措施商品管理论文商品管理措施研究论文: 假冒伪劣商品综合治理措施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假冒伪劣商品的泛滥已经严重影响到经济的良性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本文从假冒伪劣商品产生的成因等方面,分析对假冒伪劣商品综合治理的办法。 关键词:假冒伪劣;治理;措施 一、假冒伪劣商品产生的原因 近年来,假冒伪劣商品十分猖獗,并深入到经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假冒伪劣商品现象为何如此泛滥,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市场经济中,人们作为“理性的经济人”都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其主体主要有厂商、消费者、
14、政府等。 1、从生产者角度来讲。生产者生产假冒伪劣商品的目的在于牟取暴利,这是假冒伪劣商品出现的主要原因。生产假冒伪劣商品采用劣质的材料,无需广告宣传费用等,最大限度的降低了成本,获取高昂的利润。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还处在初级阶段,市场机制还不健全,这为假冒伪劣商品提供了可乘之机。有些生产者由于打假成本太高,以及不明晰的产权导致厂商只愿意做短期的生产,而不愿意为厂商长期的企业形象、信誉做过多的投入而形成了一种间接上放任假冒伪劣商品的情况。 2、从消费者角度来讲。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第一,消费者的信息不完全,无法辨别假冒伪劣商品。随着仿冒技术的不断提高,假冒商品与正品的相似程度越来越高,正品与假冒
15、商品越来越难以辨别。由于技术的限制、厂商的疏忽,厂商的防范措施做得很不够;或由于成本的限制,做的宣传力度不够,这样使假冒商品有了可乘之机。还有一些消费者信赖的部门不负责任,做虚假认证等,消费者因为对此机构信赖而疏忽了对其认证的商品的辨别。如原有的国家免检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等等都成了劣质商品的掩护。随着网络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网上购物已经越来越走进人们的生活。在虚拟的商店中,销售者与购买者往往是相隔在很远的地区,消费者不能看到真实的产品,不能了解销售者的信誉,假冒伪劣商品充斥于庞大的网路销售中;第二,由于消费者对一些奢侈品的向往和有限的支付能力,故意去买假冒商品,以满足其虚荣心。一些奢侈
16、品价格高昂,象征着身份与地位,然而对于一些消费者来说很难承担如此高昂的价格,但由于虚荣心,而去买一些仿冒品;第三,对于某些商品,假冒商品与正规商品的使用价值区别很小或没有差别,消费者作为理性的经济人,贪图便宜,明知道是假冒商品但还是去购买。 3、从政府部门的角度来看。法制不健全、执法不严,对假冒伪劣生产厂商的惩罚太低是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政府在市场经济中起着维护市场秩序的重要作用,政府在执法过程中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利益问题。由于执法人员的素质不高,以及在执法过程中存在着贪污腐败等问题,使政府的功能丧失,假冒伪劣商品更加猖狂。中央政府基于整个市场经济的考虑,决心很大,出台了很多打假的措
17、施与法规。但是,地方政府在执法过程中,有损自己的利益,以至于打假的热情不高,任假冒伪劣商品泛滥。打假也需投入大量的物力、财力,尽管对假冒伪劣厂商有一定的处罚收入,但往往不足以弥补政府的投入。政府得不偿失,积极性就会有所下降。 二、治理假冒伪劣商品的方法 假冒伪劣商品已经严重危害到了人们的利益,正是由于市场经济行为主体不遵循相应的经济规则,一味地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导致了严重的假冒伪劣现象,影响了经济的正常发展。要治理假冒伪劣商品,就要从根本上、全面地治理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要充分认识假冒伪劣商品的危害性。尤其是地方政府,不要贪图眼前利益,要把眼光放远,追求经济的长期协调发展。要做充分的思
18、想认识工作,从理念上树立打假的积极性和必然性。 2、加强法制建设,健全法律法规,并且要严格秉公执法,加强对执法工作人员的监督。良好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与维护需要完善的法制做后盾。今年以来,我国颁布了一系列关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法律法规,但对于猖獗的假冒伪劣商品现象来说,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已经成为当务之急。要敢于赋予打假执法人员权利,同时更应该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加强对执法人员的监督,防止腐败现象的产生。 3、严格实行区域责任制。中央作为一个整体,在打假力度上往往很大,有很大的决心,尽一切能力维护经济秩序,使整个市场经济良性发展。但是,地方作为整体的一个部分,从地方的角度来看是作为
19、一个小整体,它会从自身的角度处罚,谋求自己最大的经济利益,而往往不会从整个国家去考虑。有的政府工作人员由于自己的政绩,或是连带责任,当出现假冒伪劣现象时,不去管理制止,反而放纵、包庇。 4、提高消费者辨别假冒伪劣商品的能力,降低打假成本。假冒伪劣产品若无法销售,其危害将无法形成。消费者是商品的最终购买者,若消费者能有效地辨别假冒伪劣商品,那么将有效地制止假冒伪劣商品现象。对此应该大力宣传,提高消费者对假冒伪劣商品的防范意识,提高消费者的监督意识。对于技术含量高、专业强的产品,国家应该严格把关,严格控制认证,降低消费者的识别成本。企业也应该提高产品的防伪技术,维护自己的利益,维护自己的形象和无形
20、资产。 5、加大对假冒伪劣商品的打击力度。首先,要大幅度提高行政处罚力度,明确制定行政判罚的依据;其次,应大幅度提高判罚的比例;最后,对于行政执法机关查获的制假售假案件,达到立案标准的,应从大局出发,及时交于公安部门刑事立案,不能单单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以罚代刑,拿钱了事,否则无法达到震慑和严厉打击违法者的目的。此外,对在流通领域查处的售假案件,不应只做局部处罚,应追根溯源,从查处的案件线索上溯回查处制假窝点,从源头上予以治理,做到标本兼治。 6、加强政府的领导作用,加强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在市场经济中起着宏观的指导作用。加强政府职能的转变,特别是领导体制上要有所转变,建立科学的评价体制。我国是
21、市场经济,市场应该在资源配置中起主导地位,但由于我国的政治体制以及传统官文化的影响,在多数情况下,政府管得过多、过死。一些政府官员利用职权牟取私利,对于假冒伪劣产品的制售维护,不予管制,人民群众的利益受到严重危害也不予管制,使得不法分子越来越猖狂。因此,政府部门应加快职能转变,给经济发展创建更多的流通空间,在国家有关部门严格把关的同时让市场本身来检验产品的有效性,进行自发调节,让市场本身来淘汰假冒伪劣商品。 7、提高低收入人群维护自身权利的意识,保障低收入人群的利益。根据三鹿奶粉事件的调查结果显示,掺入毒品的奶粉大都是低档奶粉,一般都是销往农村等经济不发达的地区。低收入人群对于价格非常敏感,这
22、对假冒伪劣商品提供可乘之机。国家应该严格控制低收入地区的产品质量情况。这种地区的地方政府往往没有足够的能力去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因此国家应给予积极的支持,并加大对假冒伪劣的处罚力度。 假冒伪劣现象的形成,是由多方面原因导致的,因此应该同时从各方面入手,形成多管齐下的局面。在网络非常发达的今天,对网络环境的建设还没有完善,法律法规不健全,网络中假冒伪劣现象更加严重。打击假冒伪劣商品也应该与时俱进,严格控制新环境下的市场经济秩 序,使我国经济能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使人民、国家、企业的利益不受危害。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厚刚.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博弈行为分析.科技创业,2021.2. 2胡俊超.假冒伪劣
23、商品存在的原因及治理措施.咸宁学院学报,2021.8. 3廖海敏.试论对假冒伪劣商品泛滥的综合治理.经济与社会发展,2021.8. 4康乐,石宏长.假冒伪劣商品的博弈分析.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4. 5胡盛楠.假冒伪劣商品的治理.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21.11. 第三篇:何谓假冒伪劣商品何谓假冒伪劣商品 假冒商品是指含有某种足以导致用户、消费者误认的不真实因素的商品。不真实因素中的外部因素包括商标、商品名称、商品外观装潢设计、商品标志标识、产地、商品的生产者等;内部因素包括不具备商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和使用价值。伪劣商品指是指生产、经销的商品,违反了我国现行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其
24、质量、性能指标达不到我国已颁布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所规定的要求,甚至是无标生产的产品。假冒伪劣产品产生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利润最大化”的驱使,使得生产者低估其生产成本而制假造假。追求利润最大化,是每个理性生产者所追求的目标,这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如果取之无道,则会对社会、对他人带来危害。每个生产者在进行生产之前都会考虑成本和收益问题。造假者也是生产者,有自己的成本收益观,在收益与成本之间进行衡量。制造假冒伪劣商品,特别是假冒国内外的知名、驰名商品,能使制假者获得成倍甚至十几倍、几十倍的非法利润。 2、市场经济转型期的信息不对称。传统计划经济,完全由政府统一调配资源,市场完全
25、受政府的控制,不存在搜寻信息的问题,买者按照国家或上级的指令向相关的卖者购买产品,卖者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不再起主导作用,而是起一个辅助作用,买方和卖方必须通过市场达成协议,完成交易行为。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卖方明显掌握着更多的产品信息,相比较来说处于强势的地位。所以这就给卖方隐瞒信息,以次充好提供了客观的便利条件。 3、法制不完善,使执法者难以找到法律依据。行政执法手段缺乏,调查取证困难,难以震慑造假的违法分子。此外,市场缺乏有效的产品质量监管手段也是假冒伪劣产品泛滥的原因。 4、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及一定的虚荣心理。有些消费者虽然经济能力有限,但由于强烈的虚荣
26、攀比心理,因此知假买假,特别是买假名牌。这种虚荣贪图名牌的购买行为给了假冒伪劣的生产及销售以可趁之机,客观上损害了真正的名牌产品生产企业的生产积极性,破坏了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此外,很多消费者即使买到了假冒伪劣产品,一般也会由于维权手续繁琐而不去追究,更不习惯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甚至往往认为是自己运气不好。也就是说,消费者的较低的辨假能力和淡薄的法律意识从客观上助长了不法商贩制假、售假的歪风邪气,给了制售假冒伪劣者可乘之机。假冒伪劣产品的危害性: 1、假冒伪劣产品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一是制假售假者与合法经营者之间存在价格上的不公平竞争。由于假冒产品盗用他人品牌,不但无需进行广
27、告而且还逃避缴税,大大降低了销售产品的成本,使得假冒伪劣产品在价格上更具优势;二是假冒伪劣产品使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受到严重损害,引起消费者的心理恐慌,使得消费者在对产品不信任的同时,也对社会产生了不信任,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影响经济正常运行。 2、制假造假的存在给正牌厂商带来了极大的损失。一方面冒牌货会分流部分正牌厂商的市场需求,使其利润下降。同时,正牌厂商为了打假防假,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资金,而这些资本本来可以有更好的用途;另一方面冒牌厂商的边际成本要比正牌厂商的成本低,因此,冒牌厂商比正牌厂商的定价要低,样冒牌厂商可能会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这就使得消费者买到“假冒伪劣”产品的可能
28、性越来越大,消费者对该品牌越来越不信任,对该品牌的需求也越来越小,最终会导致该品牌的消亡。 3、对建立市场道德的损害。建立市场道德的一个因素是产权明晰。然而,我国多数群众的产权观念比较淡薄的,例如很多人乐于购买盗版软件和唱片而没有侵犯别人知识产权的负罪感。但在市场经济中,产权不明确则无法建立市场道德。建立市场道德的另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公平。就公平来说,冒牌厂商对正牌厂商是不正当的竞争,对消费者则是欺诈。没有普遍的市场道德,不可能建立高级的市场经济。所以,如果不加紧市场道德的建设,中国就有可能走向坏的市场经济。 4、败坏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信誉,损害国家经济利益。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的迅
29、猛发展,国际贸易的范围越来越广泛,各个国家对国际市场的依赖越来越强。这就要求各国所提供的产品应该是符合国际标准的优质的产品。但现在,假冒伪劣产品不仅在国内大量繁衍,也大批混入出口商品之中,甚至假冒国外和外资企业产品。遏制假冒伪劣产品的措施: 1、积极利用法律手段来打击治理假冒伪劣,加大对假冒伪劣商品生产者的处罚力度。法律法规的完善,只是为执法活动提供了依据,法律法规的作用必须依靠严格执法来实现。如果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再完善的法律也只是一纸空文。执法机关执法过程中存在着有监管不力的现象,也正是市场上假胃伪劣商品得以盛行的根本原因。 2、发展生产力、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增加了低收入者的收入后,他
30、们才会减少低劣商品的消费,低劣商品的市场需求才会减少,以达到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目的。同时,培养消费者正确的消费理念,使消费者明白,购买假冒伪劣商品虽然贪得一时的便宜,但使用假冒伪劣产品会给自己的生命财产带来极大的威胁。 3、加强新闻监督,使“假冒伪劣”无处藏身。借助广播、电视、报刊等各种新闻媒介,定期公布产品质量抽检结果,对假冒伪劣产品及生产者、经营者曝光,充分发挥新闻媒介的监督作用,形成强大的舆论威慑力量,使制售假冒伪劣者时时都处在消费者的监督之下,做到真正的天天“3.15” 识别假冒伪劣商品的方法有: 一、要注意从商标标志上识别冒牌商品。冒牌商品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摹仿名牌商品的商标标识,
31、或者搞近似商标。对此只要稍微了解一些有关商标的知识,冒牌商品是不难识别的。以上海永久牌自行车为例,搞近似商标的有“启久”、“永飞”、“永乐”、“永光”、“永美”等,这些假货的商标标识粗看上去,其造型和图案结构与永久商标相似,但细看就可识别。 二、要注意从商品的外观质量上去识别冒牌商品。一般冒牌商品往往粗制滥造,工艺不过关,产品质量低劣。因此也才采用假冒名牌产品的方法获得销路。抓住这个特点,如在商标标识上无法识别是否冒牌商品,就可以从商品的外观质量上去鉴别。仍以永久牌自行车为例,真永久自行车管子的接头焊疤一般都是比较光滑平整的,而冒牌车的接头处往往是粗糙不平,有明显的焊疤。另外,从自行车本身的油
32、漆质量、电镀质量上,也能发现不同。 三、要注意从一些商品的特有标记上去识别冒牌商品。再以永久牌自行车为例。真永久车的车把、车圈均有“永久”形钢印标记,而冒牌车一般没有;有的有钢印的,系手工敲上去的,字形粗糙,不端正。真永久牌28型车架后接头处有机冲的出厂钢印号码,且排列整齐,字体大小均匀,有讲究。而冒牌车后接头处一般无钢印号码,个别有的,排列不整齐,规格、间隔不整齐,其它牌号的自行车也有自己的特殊标记,只要注意观察,是不难区分的。 第四篇:我国农村假冒伪劣商品现状研究及对策我国农村假冒伪劣商品现状研究及对策 摘要。”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农民朋友们在用自己的血汗创造社会财富,构筑国民经济基
33、础的同时,却承受着不能承受之痛假冒伪劣商品的坑害。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消费者的权益保护意识、能力也在日益增强,国家在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力度在逐渐加大,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在农村,从生产资料到与衣食住行息息相关的生活必需用品,假冒伪劣产品依然是无孔不入。假冒伪劣商品仍旧泛滥,农民消费权益屡屡受损。一些消费者贪图小便宜,积极购买,加上政府治理力度不够,假冒伪劣产品更加泛滥。假冒伪劣产品已经普及到食品、药品、家用电器、农资等各种产品,不仅扰乱了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给人民的生活以及工农业带来了极大的损害。本文先从农村假冒伪劣商品的生产入手,分析假冒伪劣产品的现状及出现原因,再针对原因做出一系
34、列的治理措施,最后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与观点,希望农村消费者能够警醒,加入坚决抵制假冒伪劣商品的行列中来用实际行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治理措施;假冒伪劣商品;成因 年来我国农村市场的假冒伪劣商品层出不穷,农村全然成了假冒伪劣商品的倾销地,如天堂一般。假冒伪劣商品出现在农村的频率大大高于城市,有些制假贩假的行为甚至直接针对农村市场,这给广大农村消费者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同时也弱化了农村市场。农村市场日益成为假冒伪劣商品的聚集区,农民作为假冒伪劣商品的重要消费群体,由于受收入水平、消费习惯及维权等方面的限制,还未能自觉参与到抵制假冒伪劣的现象。假冒伪劣商品问题是多年来困扰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35、的重要问题,近几年已引起人们的重视,政府主管部门和消费者协会在城市市场打假方面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做了不少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农村市场,打假工作仍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农村工业品市场,假冒伪劣商品问题仍然比较严重,既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又影响了乡村的发展。 一、农村假冒伪劣商品的现状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规定,”假冒伪劣”包括四种情形:一是掺杂、掺假;二是以假充真;三是以次充好;四是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假冒产品是指使用不真实的厂名、厂址、商标、产品名称、产品标识等从而使客户、消费者误以为该产品就是正版的产品。伪劣产品是指质量低劣或者失去使用性能的产品。 在国际上假冒伪
36、劣产品被视为是”仅次于贩毒的世界第二大公害”。中国消费者协会的一项调查显示,假冒伪劣商品在农村越来越猖獗,农村市场正在面临着各种假冒伪劣商品的侵蚀,主要是衣服、食品、药品、家电、烟、酒、化妆品等,包括了人们的衣食住行。 当前,假冒伪劣产品泛滥成灾,不仅坑害了广大消费者,损害了国家利益,而且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严重地危害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假冒伪劣在我国呈现屡禁不止的态势,甚至在部分地区还相当猖獗。 大量的假冒伪劣商品充斥着农村市场,对农村的经济环境和发展构成了特别大的伤害。长久以来,禁而不绝的假种子、假化肥、假农药等,因为农村监管不严、人民法制意识不强导致农村成为假冒伪劣产品的倾
37、销地。 二、农村假冒伪劣商品的危害 假冒伪劣产品盛行,扰乱社会秩序,已经影响名优企业的信誉和生产销售,对人民的生活消费造成困扰,阻碍国民经济的发展。各种制造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之范围广法、手段诡谲、后果严重已经达到了令人无法容忍的程度。 (一)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损害财产安全 全国各地每年都会出现毒酒事件,都会有数以千计的消费者中毒致残致死;春节期间,每年都有大批量的假冒伪劣的烟花爆竹销往农村,危害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劣质电器、电线也是造成事故的”元凶”,造成火灾或是电到人;还有大量的变质变坏的小零食,一般都是农村的小孩子吃,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还影响智力发育。 (二)给农业生产造成破坏 农
38、村生产关系到所有老百姓的菜篮子和米袋子,如果农民在种子、化肥、农药等基础农资产品的消费上遭遇困难,而又因为维权困难而得不到彻底解决,长此以往下去只会让坑农害农行为越来越嚣张,最终威胁到的是农业生产安全。如在棉花羊毛中掺假,严重危机棉纺毛纺的发展,种子不发芽、农药不杀虫、化肥不促长造成农作物和粮食严重减产,甚至颗粒无收。农民甚至为此倾家荡产,有苦无处诉。 (三)给名优企业造成极大的危害,使名优企业的名誉受损 畅销的名优产品被假冒侵权是司空见惯的事实。市场上被假冒的产品都是一些质地优良,深受消费者喜欢的在国内外市场上都有较好信誉的品牌产品,名优企业产品的市场被挤占,企业辛苦创立的品牌形象受到损害。
39、还有的地方出现打假主题错位现象,企业为了打假甚至出现频临倒闭的现象。例如曾获得巴拿马博览会金奖山西汾阳杏花村汾酒受到山西朔州假酒案的连累,销量下降了将近一般,多年来盈利的企业因此亏损。正由于假冒伪劣产品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更有的甚至更超过了真品的销量使企业荣誉受损,销售量下降、效益滑坡、生产力闲置、工人下岗、合法企业频临倒闭。曾风靡一时的太阳牌锅巴现在已经是西边的太阳风光不再。假冒产品破坏了名优企业产品的形象,让消费者难辨真伪,望而生畏已经使名优企业的损失惨重,又为由于假冒伪劣产品引起的事故索赔和为捍卫自身荣誉的所进行的调查、诉讼、打假所支付的各类费用,又使企业在经济和精神方面不堪重负。如玉
40、溪卷烟厂与假冒”红塔山”香烟每年在打假维权方面都耗资逾亿。 三、农村假冒伪劣商品泛滥的原因分析 农民最受假冒伪劣商品的坑害,不仅仅是因为农民是市场上最大的消费群体,还存在着诸多原因: (一)农村消费者辨假能力差、消费水平低、维权意识不强 相对于城市居民来说农民识假辩假能力不强,自我保护意识差。如轰动全国的毒奶粉事件,很多的农村的父母是在铺天盖地的公告下才知道领着孩子去医院检查,喝水的杯子也是没有任何标示的,还有一些没有通过药监局审核的不明药物每年都会大批量的运往农村。大多数农民不会联想到他们身体不健康是和假冒伪劣商品有关,而是听天由命,承受痛苦。 (二)农村的市场环境更适合假冒伪劣商品的生存
41、农村是制假售假的重灾区,因为与城镇相比,农村市场更适合假冒伪劣商品的生存。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居民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打假的呼声越来越高。执法部门在城市也加大了打假的力度,使不法商家在城市经营假冒伪劣商品有越来越大的风险,往往是得不偿失。所以,很多不法商家就把在城市无立足之地假冒伪劣商品售像信息不灵的农村,以至于农村市场出现了品种繁多、数量庞大的假冒伪劣产品。 (三)执法监管不完善 1、市场法治不健全。目前在我国虽然制订了许多有关打假的相关法律法规,但有些法律法规制定的还不够完善,可操作性不强。如在商品质量法中缺少详细的追究责任的办法;对于举报假冒伪劣商品生产窝点的举报人的奖励办法在有关法律法规
42、中也没有涉及。1这些问题都给制假售假者有可乘之机。 2、各种监管缺失。农村幅员广阔,点多线长,一些执法部门在农村根本没有设立。比如,监管机关只设在县级以上,基层监管缺乏,使得假冒伪劣产品认为天高皇帝远。更有些执法人员素质低下,为谋取个人利益,在工作中徇私舞弊,给制假售假者通风报信,互相勾结,纵容包庇的现象时有发生,更有甚者甚至会直接参与制假售假等也增加了打击制假售假者的难度。 四、农村假冒伪劣商品的治理对策 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犯罪活动,既是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规范市场行为,为市场经济有序、快速发展提供保障基础,也是体现我党执政为民的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它也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
43、放、营造良好市场和投资环境的需要。2 由于现行法律法规不健全,管理制度落后,政出多门等是造成农村市场”失管”的主要原因。出现了市场混乱互相推诿、多头管理先利益的现状。想要解决好这一根本原因,应该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农民消费者的教育 1、提高农村消费者的整体素质,使其对商品和服务具有一定的识别能力。 2、引导消费者进行科学合理、文明健康、适度适量的消费。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念。 3、帮助农村消费者掌握生产消费所必须知道的常识。 4、加强消费者识假辩假和维权的能力。让农村消费者知道假冒伪劣商品为什么不能买,买了又该怎么办。不断提高他们的品质和维权意识。 5、让消费者了解假冒伪劣商品给生产
44、生活所带来的危害。 (二)完善农村商贸体系 1、建立健全农村市场长效的有效机制,实施农村市场监管机制。建议国家尽快完善农村市场市场监管法律法规体系,全面完善法律法规。依托已经建立各项打假的网络体系,发现查处违法行为,将假冒伪劣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止假冒伪劣产品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产品安全社会监督,努力营造安全的社会氛围。 2、积极推进农村商品示范店的建设,合理布局农村的超市,努力打通商品从厂家到农村商家的关节,让农民在购买商品时有更大选择余地;对农村市场经营主体准入严格把关,加强培训农村商品经营业主,增强他们辨别商品真伪的能力;建立和落实进货验收制度,严把关商
45、品的进货、初核,确保合格产品走进农村市场。 3、进一步加强农资市场监管,规范农资经营行为,突出打击销售假冒伪劣肥料、农机具、农膜等违法经营行为,切实解决农牧民生产后顾之忧。3强化违法广告的查处,展开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医疗药品、保健食品、化妆品等为重点内容的整治活动。 (三)加强法制法规的建设,加大处罚力度 目前,我国法律法规对制假售假的行为的处罚有如隔靴搔痒,对制假售假的企业的处罚与其所获得利润根本无法相提并论,根本起不到震慑的作用。正因为我国的法律法规对制假售假的纵容,假冒伪劣商品才会在我国屡禁不绝,才使得制假售假的企业层出不穷,甚至有的企业更是屡犯不改。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法制法规的
46、建设,加大对制假售假商品企业的惩罚力度。对于制假售假商品的企业,一旦发现,不但要没收其非法所得,还要处以高额罚款,罚款的数额应足以使其破产,同时还追究相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另外,还可以设立”终身追究”,让企业对其生产销售的商品承担终身责任。无论何时何地,企业一旦被发现涉及假冒伪劣都将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只有如此才能使制假售假的企业得不偿失,不敢以身试法。 (四)发挥舆论的监督,形成良好的打假风气 加大执法宣传力度,树立典范,弘扬正气。通过宣传法律法规,提高经营者的自律能力,教育广大人民群众识假拒假,4进一步规范媒体行为,让其充分发挥群众”眼睛”的重要作用,通过广播、报刊、电视等各种形式对假冒
47、伪劣商品进行曝光,警醒消费者不要购买,打击制假售假道德嚣张气焰,把制假售假者当做”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在全社会形成打假治劣的良好风气。 结束语 其实,近年来,国家在农村消费市场的监管和维权方面已经做出了不少的努力,现阶段需要完善的是,让维权意识在农民群体中深入人心,并且主动提供消费行为的指导,让农民树立起正确消费观念,进而掌握维权的方法方式,打通农民维权的渠道,让农民维权不再困难。 “315”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公众认知度也越来越高,消费者主动维权的意识也在逐渐增强。然而,在农民这一最庞大的消费者群体中间,他们的维权意识还稍显陌生,维权还仍然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近年来,农民收入明显增幅,但农民在消费中的弱势地位却没能得以改善。农民的权益不能被忽视,农村更不应成为被”315”遗忘的角落。 参考文献: 1曹涤环.假冒伪劣农资的新动向及其打假对策j.农药研究与应用.2021(2) 2肖陆军.中国食品安全的迷惑与思考a.2021中国科协热点问题学术报告会论文集.2021年 3刘磊.浅议农村假冒伪劣商品存在的原因及治理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7) 4丁志华,谢守祥.对我国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