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习作教学的一点思考 一、激发学生习作自信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轻松活泼、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使每个学生都能主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微小的进步,给予及时的表扬,以唤醒学生的自信。这要求我们不能人为地拔高习作的要求,小学习作要姓“小”,即学生要在小学阶段把应该做的事做好,比如说把字写好,把句子写通顺,把话写明白,把想写的事写清楚,扎扎实实地打好习作的基本功。在平时习作中,只要学生达到了学段的要求,我就给高分,甚至给满分,尽量捕捉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给予充分肯定。我常常对每个学生习作进行前后对比,进步了就给予表扬、鼓励,让每个人都享受到成功
2、的喜悦。对学生的习作不搞一刀切,让每个个体的习作能力都得到充分发展:对于一部分处于“饥饿”状态、学有余力的同学则要适当提高要求;对少数力不从心、习作能力较差的同学,要降低难度,积极评价,多鼓励、少批评,增强他们习作的自信心。 二、引导学生细致观察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是学生习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但小学生经历的大都是平凡的小事,而他们往往忽略了这些细微的小事。因此教师要从身边的小事着眼,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力和敏锐的感受力。如三年级习作中,要求学生写“一处美丽的景物”,很多学生选择了写校园,他们最熟悉的是校园,可是学生在写的时候,只是叙述了校园里有什么,、根本没有描写性的语言。怎么办
3、呢?我把学生带出教室,指导学生观察校园的美丽景色,重点指导学生观察门旁边的两棵柳树:柳枝有什么特点,可以用什么词来描写?柳叶呢?你想到什么了?(这里观察与想象同时进行)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他们从柳枝细又长,很柔软;柳叶嫩绿色,也是细又长,联想到了“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还想到了柔软的枝条像少女的长发我告诉学生,这是静态描写;那有风吹来,会怎样?有学生脱口而出“飘飘摇摇”“像少女们在跳舞”“像飘起来的长发”“像春风吹动的雨丝”我告诉学生这就是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才会生动。这样,通过实地指导学生观察,回教室后,学生把观察到的和听到的写下来,就不再感到无话可写。一篇篇习作很快写出来了,
4、语言形象生动,想象也很丰富。 三、强化学生言语实践 身为教者,我们还可以尝试着“读写迁移,大小结合”,也就是将课文理解扩展到课文仿写,单元习作与课堂内外各种小练笔结合。如,学完北大荒的秋天一课后,我引导学生学习作者从“天空、小河、原野”三个方面写出北大荒的美,再把这种写作方法迁移到习作4“写一处景色”,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来观察来,有条理地写出来。在我们的教材编写中,有很多这样的“读写迁移,大小结合”的例子。用张庆先生的话说:“长线”伏积累,“多布云彩”;“短线”相机渗透,机动练笔,做到“长短结合”“大小互补”。当然,把语文课延伸到课外,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做简单的笔记,进行好词佳句交流,也是
5、强化学生言语实践的举措。 四、改革教师习作批语 习作批语是师生进行情感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学生把习作交给教师,就如交出了一颗心,总是焦虑不安而又满怀希望地等待着教师的批改。如果在批改中能做到多批少改,意在启发;褒多贬少,重在鼓励;因人施批,妙在灵活。那么,这种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和指导性的批语,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尝试着用经典名句或把其略作修改后作为习作批语。没料到,这无意插柳的短小批语竟给学生带来了全新的感受,激起了他们对习作的极大兴趣。于是,在以后的习作批改中,我就尽可能多地用诗词名句写批语,以使学生更多地关注批语,从而激发他们对习作产生更大的兴趣。如看到一篇篇立意高远、构思巧妙、字字
6、珠玑、句句锦绣的佳作时,我会兴奋地写上:“春色满园关不住!”有些文章,开头并不怎么好,可越往后读,越觉得妙,我会情不自禁地批上:“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的学生能及时发现并讴歌新人新事新风尚,我赞赏地写下:“春江水暖鸭先知!”当然,批语不止要有激励性,还要对学生有启发性,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这就需要摘一些富有哲理的名句了。一次活动后,我收回学生的札记,一篇篇散发着泥土芬芳的文章,使我欣然批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活动让学生明白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我便写上陆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以示嘉奖。这些赞美、欣赏和启发性的批语,使学生耳目一新,大家带着欣喜,带着骄傲去阅读、去感受、去欣赏,结果学生不仅对诗词名句感兴趣了,而且对写作也感兴趣了,习作也就更认真了。 (作者单位:苏州市金阊区实验小学)第 4 页 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