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中学生消费理念的实验研究 摘 要:为了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教材知识,学会分析问题,做到学以致用,更好地培养自身的学习能力。我们研究性学习课题小组决定选择有关中学生日常消费方面的研究课题,从最小的最贴近生活的“零用钱”着手,对我们学校中学生的消费情况做一些调查,进行一些针对性的研究。 关键词:中学生;消费观;研究 一、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主要针对初中学生的日常消费情况展开研究。 二、研究目标 1.了解现代中学生消费情况,分析其消费特点及形成原因。 2.提出引导中学生消费的合理化建议。 三、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 在众多课题中,我们选择了都感兴趣的关于中学生消费状况的课题。通过各种渠道查阅相关资料
2、,在做好充分的准备后,我们讨论并形成了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方案。 (二)实施阶段 1.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分工,理解研究思路,开展针对性研究工作。 2.查阅相关资料,进行资料的整理工作。 3.编制调查问卷,开展调查工作。 四、研究总结 (一)问卷调查的数据统计与分析 1.中学生零用钱拥有情况。调查显示:有零用钱的学生占了被调查总人数的98.6%,基本没有零花钱的仅占1.4%。现在的学生都是家里的“独苗”,家长对孩子几乎是百依百顺,有些父母给孩子一些零花钱,由他们自己支配,少数家庭的孩子由父母安排生活,不用零用钱。 2.中学生零用钱的主要用途。调查显示:零用钱用于购买书籍的学生人数占总数的47.7%
3、,进行储蓄和买零食的均占46.5%,这三类用途的中选率明显高于其他用途。而玩游戏(包括一些家庭用电脑游戏)的占25.4%,体育花费占14.7%,用自己零用钱买衣服的占5.0%。中学生零用钱的三大“流向”:购书、储蓄、买零食。书籍是学生成长的养分,现在的文化市场比较繁荣,各类书籍在图书市场上都能买到,家长对于孩子购书也持赞成态度,所以书籍消费成了学生零用钱的一大消费方向。有46.5%的中学生会把未花完的零用钱进行储蓄,而且相当多的学生储蓄是有明确消费目的的,是一种积攒行为。这个结果表明,勤俭节约的中华美德在学生身上也得到了继承和发扬。许多同学喜欢吃零食,因此,在零食上的开销也占有较大比例。 3.
4、中学生零用钱的保管方式。调查显示:有45.5%的学生是自己保管零用钱,有34.6%的学生会把零用钱“上缴”父母,由他们保管,只有7.8%的学生会把零用钱存在银行里。许多青少年会把自己的零花钱带在身边,以供平时使用,这也是青少年自主意识的一个表现。他们之中很少有人会把自己的零用钱存在银行里,一方面是因为现在的银行储蓄对于这些青少年来说并不太适用,尤其是一些还没有拿到身份证的青少年,而且银行储蓄的手续和填写对于一些青少年来说都不是非常方便;另一个方面也说明中学生缺少理财意识。 (二)中学生日常消费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消费结构不合理。部分学生的消费内容过于集中。追求品牌的中学生占一定的比例,这些学
5、生的消费观念显然进入了误区,这也反映了中学生消费中不合理的一面。当一个中学生满身名牌、穿戴时髦的时候,所显示的并不是中学生的个人价值,而是虚荣和盲目。 2.攀比现象比较严重。中学生的攀比心理是十分严重的。这种心理会使中学生的消费观念走向误区,不利于中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另外,要注意的是中学生的经济来源是父母,过度攀比会使中学生的家庭背上沉重的经济包袱,为了满足这些中学生的虚荣心,过度溺爱孩子的父母只得一再尽力提供经济上的支持。而对于这些中学生来说,真正需要的不是这些,而是正确的引导和自省,若这种情况继续发展下去,消费观很难再正常化,会影响他们将来的生存和发展。 3.家长对于中学生的理财教育不够到位。多数学生家长不经常甚至从不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这也是中学生消费片面性的重要原因之一。部分中学生认为需要接受理财教育,这体现了中学生对理财教育的渴望。 (三)培养中学生合理消费习惯的几点建议 1.作为当代中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不攀比,不过分追求名牌,提倡艰苦朴素的精神。 2.中学生家长应该对中学生进行适当的消费引导,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不要过度溺爱,严防中学生攀比心理严重化,要做正确的引导,做好中学生合理消费的第一任老师。 3.培养当代中学生的合理消费习惯,校方也应该积极对中学生进行理财教育。第 4 页 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