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第69期) 第一篇: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第69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第69期)警惕注射用头孢硫脒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及儿童用药风险 编者按: 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制度是我国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为保障公众用药安全而建立的一项制度。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以下简称通报)公开发布以来,对推动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用药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 注射用头孢硫脒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全身抗感染药。近年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数据库中注射用头孢硫脒的报告数量呈快速增长趋势,严重过敏反应比较突出,且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儿童使用注射用头孢硫脒后发生
2、不良反应所占比例也较大。为使医务人员、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以及公众了解注射用头孢硫脒的安全性问题,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降低用药风险,本期对该品种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及儿童用药问题进行通报。 警惕注射用头孢硫脒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及儿童用药风险 注射用头孢硫脒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全身抗感染药,其作用机制与其他头孢菌素相近,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生物合成而达到杀菌作用。临床用于敏感菌所引起呼吸系统、肝胆系统、五官、尿路感染及心内膜炎、败血症。 2021年7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中收到注射用头孢硫脒不良反应/事件报告5802例,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60.6%)、全身性损害(占
3、12.6%)、胃肠系统损害(占7.4%)等。 一、严重病例情况 注射用头孢硫脒的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报告277例,占该药品整体报告的4.8%,主要累及全身性损害(占29.7%)、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26.9%)、呼吸系统损害(占11.6%)等。不良反应/事件主要表现为过敏性休克、过敏样反应、呼吸困难、寒战、高热、心悸、胸闷、皮疹、瘙痒等,其中过敏性休克、过敏样反应等严重过敏反应病例129例,占该药品严重病例报告的46.6%。严重报告中48%病例存在不按说明书用法用量使用情况,包括单次超剂量、日剂量超量给药,未分次给药等。 二、过敏性休克病例情况 使用注射用头孢硫脒后的过敏性休克病例47例,占该药
4、品严重病例报告的17.0%。男女比例为1.61:1,32例患者的用药频率为一日一次,不符合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分2-4次给药,其中包括9例患者涉及单次超剂量用药。注射用头孢硫脒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全部在用药当天发生,其中在用药1小时内引起过敏性休克病例有43例,占91.5%。 典型病例。患者,男性,61岁,因胆囊结石入院,拟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入手术室测血压128/70mmhg,心率68次/分,血氧饱和度98%,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输入注射用头孢硫脒约3分钟后,患者全身发红,前胸腹部及面部尤甚,测血压56/40mmhg,心率85次/分,血氧饱和度100%,考虑可能为注射用头孢硫脒引起的过敏
5、性休克,立即停止输注,换乳酸钠林格液静滴,同时静脉注射甲强龙40mg、地塞米松10mg,给予肾上腺素、去氧肾上腺素升压,呼吸机通气,密切关注生命体征,约10分钟后血压恢复至术前水平,20分钟后肤色恢复正常,暂停手术。 三、儿童用药情况 6岁及6岁以下儿童注射用头孢硫脒不良反应病例报告1677例,占该品种总报告数28.9%,可能与临床中儿童人群使用较多有关。不良反应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60.6%)、全身性损害(占12.6%)和胃肠系统损害(占7.4%),临床主要表现为皮疹、瘙痒、过敏反应等。严重不良反应主要累及全身性损害(占29.7%)、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26.9%)、呼吸系统损害(占
6、11.6%),临床主要表现为过敏性休克、过敏样反应、皮疹、瘙痒、寒战、高热、呼吸困难等。用药分析显示,904例儿童患者(占53.9%)的用药频率为一日一次,不符合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分2-4次给药;18例儿童患者用药剂量超过说明书规定的每日最大剂量。典型病例:患儿,女,5岁,因外耳道炎就诊,给予注射用头孢硫脒0.9g静滴,1分钟左右患儿突发腹痛、呕吐胃内容物,诉不适感。体检:血压66/37mmhg,较烦躁、面色苍白,唇稍水肿,双下肢皮肤见数个花生大小斑丘疹伴瘙痒。心电监护示:心率134次/分,血氧饱和度96%,考虑药物过敏性休克,立即停药,给予扩容,地塞米松5mg抗过敏,西咪替丁0.2g预防应激性
7、溃疡等治疗,10分钟后患儿安静,唇水肿消退,斑丘疹减轻,测血压逐步回升至90/68mmhg,心电监护示心率105次/分,血氧饱和度100%。 四、相关建议 1.注射用头孢硫脒易发生严重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医务人员在使用本品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对本品所含成份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给药期间密切观察患者,一旦出现过敏症状,应立即停药并进行救治。 2.医务人员应严格遵照药品说明书使用本品,将每日推荐剂量分次使用,尤其在儿童用药时,避免单次给药剂量过大或每日总量超剂量。 3.生产企业应当及时修订完善药品说明书相关内容,加强上市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做好安全用药宣传培训,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8、第二篇: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第35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第35期) 关注喹诺酮类药品的不良反应 2021年01月20日发布 编者按: 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制度是我国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为保障公众用药安全而建立的一项制度。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以下简称通报)公开发布以来,对推动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用药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 本期通报品种为喹诺酮类药品。喹诺酮类药品是临床使用广泛的抗感染药,因其抗菌谱广、疗效显著、使用方便等原因,在抗菌治疗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此类药品的大量应用,其不良反应及不合理使用带来的危害也日益突出,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隐患。为使广大
9、医务人员、药品生产企业和公众了解该类药品的安全性问题,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特以专刊形式对该类药品的不良反应进行通报。 关注喹诺酮类药品的不良反应 喹诺酮类药品为人工合成的抗菌药,是抗感染药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喹诺酮类药品品种繁多,目前临床广泛使用的为氟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此类药品因抗菌谱广、疗效显著、使用方便等特点,在抗菌治疗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喹诺酮类药品的大量应用,其不良反应及不合理用药造成的危害也日益突出,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隐患。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以下简称“国家中心”)2021年的统计结果,喹诺酮类药品严重病例报告数量位列各类抗感
10、染药的第三位,仅次于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占所有抗感染药严重病例报告的14.1%。 根据对喹诺酮类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情况,2021年和2021年国家中心分别通报了加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严重不良反应,2021年11月至今又对氧氟沙星等13个喹诺酮类药品的不良反应进行了系统评价。为保障公众用药安全,促进喹诺酮类药品的合理使用,现对这13个喹诺酮类药品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通报。 一、品种的基本情况 氟喹诺酮类药品抗菌谱广,尤其对需氧的革兰氏阴性菌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也有较好的抗菌活性,某些品种对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依原体及厌氧菌也有作用。适用于敏感病原体所致的呼吸道感染、
11、泌尿生殖系统感染、胃肠道感染以及关节、软组织感染等。给药途径主要为口服和静脉注射,也有局部外用制剂。该类药品由于在未成年动物中可引起关节病,在儿童中引起关节痛及肿胀,因此不用于未成年患者及妊娠、哺乳期妇女。 我国上市的喹诺酮类按原料药名称计有20余种,制剂百余种。本期通报的13个药品为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氟罗沙星、洛美沙星、诺氟沙星、培氟沙星、依诺沙星、莫西沙星、妥舒沙星、司帕沙星、芦氟沙星、帕珠沙星和吡哌酸。其中司帕沙星、芦氟沙星、妥舒沙星、吡哌酸主要为口服剂型,其他药品包括口服剂型和注射剂型,一些还包括局部外用制剂。 二、病例报告的总体情况 自2021年至2021年10月,国家中心共收到上
12、述13个喹诺酮类药品的病例报告8万余份,其中严重病例报告3500余份,占总报告数的3.6%。总病例数排名前五位的依次为: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氟罗沙星、洛美沙星和诺氟沙星;严重病例数排名前五位的依次为:氧氟沙星、莫西沙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和氟罗沙星。病例报告数量及排名除与药品本身的不良反应性质相关外,主要受到药品销售量、使用量以及报告单位报告意识等因素的影响。 三、严重病例的不良反应/事件表现 喹诺酮类药品因有相似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和药理作用,因此不良反应/事件也表现出许多共同之处。严重病例的不良反应表现按累及的器官-系统分类,以全身性损害、神经和精神系统损害、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此外,消
13、化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的不良反应/事件也相对较多。 1、全身性损害 全身性损害为喹诺酮类药品报告最多的不良反应,13个药品中的10个药品其全身性损害构成比居于首位(占25-65%)。在严重病例中,全身性损害主要表现为过敏样反应和过敏性休克,占全身性损害的70%以上,其他包括发热、寒战、多汗、乏力、水肿等。其中,过敏性休克主要为速发型变态反应,多数经治疗或抢救后治愈,也有少数患者死亡。不同喹诺酮类药品过敏性休克病例占该药品总病例数的比例略有差异,但均在1%以下。 2、神经/精神系统损害 喹诺酮类药品可通过血脑屏障,因此该类药品的神经/精神系统损害较为突出,其不良反应构成比多数居于第 二、三位
14、(8-24%)。严重病例中,神经/精神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震颤、抽搐、椎体外系外反应、幻觉等,严重者出现癫痫大发作、精神分裂样反应、意识障碍等。在不同喹诺酮类药品中,芦氟沙星和氧氟沙星的神经/精神系统不良反应构成比相对较高。喹诺酮类因神经系统损害导致患者死亡或出现后遗症的病例报告较少。 3、皮肤及其附件损害 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也是喹诺酮类药品主要的不良反应。较为严重的皮肤损害包括:剥脱性皮炎、多形性红斑、大疱性皮疹、光敏性皮炎等。不同喹诺酮类药品的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构成比存在差异,其中以司帕沙星最为突出。在司帕沙星的严重病例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的构成比高达50%以上,主要表现为光敏反应
15、、剥脱性皮炎、皮疹、瘙痒等;其他喹诺酮类的构成比在7%至23%之间。因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导致患者死亡或出现后遗症的病例报告数量也较少。 4、泌尿系统损害 泌尿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肾功能损害,包括尿频、少尿、结晶尿、尿液混浊、蛋白尿、面部水肿、肾炎,严重者出现肾功能衰竭。其中,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罗氟沙星的血尿报告较多,帕珠沙星的肾功能衰竭病例所占比例相对较高。 喹诺酮类药物在尿液中溶解度降低可结晶析出,引起结晶尿、血尿,严重者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故患者在服药期间应多饮水,稀释尿液,每日进水量应在1200ml以上,避免与有尿碱化作用的药物(如碳酸氢钠、碳酸钙、制酸药、枸橼酸盐)同时使用。
16、 四、部分喹诺酮类药品应关注的安全性问题 对喹诺酮类药品的不良反应分析发现,一些药品的某种不良反应较其他药品相对突出,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应尤为关注。 1、司帕沙星的光敏反应 在司帕沙星的严重病例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的构成比远远高于其他同类药品,尤其是光敏反应。司帕沙星的光敏反应病例报告共114例,占总报告数的6.07%。光敏反应患者主要表现为手、颜面及其他暴露于光下的皮肤出现红肿,伴瘙痒或灼热感,严重者出现皮肤脱落。 光敏反应是氟喹诺酮类药品的类反应,与氟喹诺酮类的化学结构有关。因此,在使用氟喹诺酮类药品尤其是司帕沙星时(包括使用后数日内),应避免接触日光及紫外光,可使用防晒霜、穿戴遮光衣物预防
17、。过敏体质及高龄患者、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应慎用或降低用量。 2、莫西沙星的肝损害 在莫西沙星的严重病例中,肝胆系统损害的构成比相对较高。莫西沙星肝损害病例共62例,占总报告数的2.0%,其中严重病例15例,占肝损害病例的24.2%。患者肝损害多出现在用药一周后,部分原有肝脏疾病的患者肝损害出现在首次用药后1-2天,主要临床表现为恶心、食欲下降、肝酶异常升高、黄疸等。 在国外的药品上市后不良反应监测中,莫西沙星有暴发性肝炎并引起肝衰竭的报道。在我国,莫西沙星片剂和注射剂的说明书已经更新,禁用于有严重肝损害的患者。因此,医生在处方莫西沙星时要详细询问患者的肝脏疾患史(如肝癌、肝炎、肝功能不全等),评
18、估患者的肝功能状况,权衡用药利弊。 3、帕珠沙星的肾损害 在帕珠沙星的严重病例中,严重肾损害比例相对较高。帕珠沙星肾损害病例共24例,占总病例数的1.0%,表现为尿频、血尿、蛋白尿、结晶尿、尿液浑浊、肾功能异常、少尿等,其中严重病例6例,均表现为急性肾功能衰竭。在这些肾功能衰竭病例中,患者用药时间为1-6天,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从数分钟到数天不等,2例患者明确有肾脏疾病(肾结石、糖尿病性肾病),1例明确为帕珠沙星结晶析出致急性肾功能损害。急性肾功能衰竭为帕珠沙星已知的不良反应,医生在为有肾脏疾病史的患者处方该药品时应格外慎重,权衡用药利弊,如需用药应考虑调整药物剂量。 4、其他 加替沙星引起血糖异
19、常等不良反应我中心已分别在第11期和第24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中进行了警示,该产品已禁用于糖尿病患者。此外,对产品的汇总分析中还发现,洛美沙星、莫西沙星、氧氟沙星等喹诺酮类药品也有引起血糖异常的报告,包括低血糖反应和高血糖反应。若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心悸、出汗、面色苍白、饥饿感、肢体震颤、一过性晕厥等现象,应考虑患者出现血糖紊乱的可能性。 左氧氟沙星引起的过敏性休克、过敏样反应等不良反应我中心已在第22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中进行了警示。该产品临床用量大,药品使用的绝对风险升高。使用时应注意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注意合理用药,减少或防止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 五、不合理用药 对喹诺酮类药
20、品病例报告的分析发现,该类药品的临床不合理使用现象依然存在,主要包括:超适应症用药、超剂量用药、禁忌症用药、不合理的联合用药、输液时滴速过快等。部分药品的不合理用药现象还较为严重,如莫西沙星超适应症用于泌尿系统感染、妇科疾病、胆道疾病等,比例达到30%以上。 按照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2138号)要求,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经验性治疗可用于肠道感染、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和社区获得性泌尿系统感染,其他感染性疾病的治疗要在病情和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逐步实现参照致病菌药敏试验结果或本地区细菌耐药监测结果选用该类药物,并应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
21、药。 六、建议 医生应按照药品说明书的指导处方喹诺酮类药品,严重掌握适应症,详细了解药品的用法用量、禁忌症、注意事项、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特殊人群用药等信息,合理使用喹诺酮类药品。对过敏体质或者有药物过敏史、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患者慎用该类药物,对肾功能障碍患者、老年患者应注意调整用药剂量,未成年患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避免使用本类药物。应详细询问患者的既往病史,将药品风险及使用该类药品应注意的问题(如多饮水、避免日晒)清楚地传递给患者,确保用药安全。 喹诺酮类药品的过敏性休克、过敏样反应病例报告较多,建议药品生产企业深入探索此类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从提高和完善质量标准入手,寻找和去除致敏
22、源,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建议企业以有效的方式将喹诺酮类药品的风险告知医务人员和患者,加大对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及合理用药的宣传力度。实施主动监测,制定并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计划,最大程度地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第三篇: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第6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第6期) 警惕含马兜铃酸中药的安全性问题、 左旋咪唑等咪唑类驱虫药与脑炎综合征、盐酸芬氟拉明的心血管系统严重不良反应 2021年04月15日发布 编者按: 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制度是我国新建立的一项及时反馈药品安全性隐患的制度。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的发布,尤其是自第四期开始面向社会公开以来,对推动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保障广大人
23、民群众用药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广大医务工作者,在提高了对药品不良反应认知的基础上,结合临床用药的品种、剂量、疗程及特殊人群用药,更加积极地开展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的收集和报告工作。药品的生产和经营企业也由此增强了对防范药品安全性隐患的高度责任意识,一些企业不仅注意收集被通报药品的不良反应病例,而且正着手开展药品上市后的安全性评价工作。 药品犹如一把双刃剑,在具有治疗作用的同时,也必然存在不良反应。因此,被通报了不良反应的药品并不表明是不合格的药品,也不应与“毒药”、“假药”、“劣药”、“不能使用”相提并论。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的内容属告知性质,旨在提醒药品的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及广大公众注
24、意药品存在的安全性隐患,尽量避免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从而为保障社会公众用药的安全筑起一道有效屏障。 警惕含马兜铃酸中药的安全性问题 近年国内外研究证实马兜铃酸具有肾毒性,含马兜铃酸中药材的肾毒作用与其马兜铃酸含量和用药时间长短有一定关系:短期大剂量服用可引起急性马兜铃酸肾病,病理表现为急性肾小管坏死,临床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长期间断或持续小剂量服用可引起慢性马兜铃酸肾病,病理表现为寡细胞性肾间质纤维化,临床出现慢性进行性肾功能衰竭(持续服用者肾损害进展较快);小剂量间断服用数周至数月可出现肾小管功能障碍型马兜铃酸肾病,病理表现为肾小管变性及萎缩,临床出现肾小管酸中毒和(或)范可尼综合征
25、,而血清肌酐正常。此外,还有马兜铃酸致癌的报道,人体主要诱发泌尿系统上皮癌。 目前,马兜铃科的药材关木通、马兜铃、青木香、寻骨风、广防已、朱砂莲已检出马兜铃酸,天仙藤检出马兜铃酸类物质,其中关木通因安全性问题已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取消药用标准。 1988年至2021年3月,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中有关马兜铃、青木香、广防已、朱砂莲引起肾损害的不良反应病例报告共31例,详细情况如下: 含青木香。中药汤剂1例,不良反应为急性肾功能衰竭;冠心苏合丸25例(5例合用其他含关木通制剂),不良反应为慢性肾功能衰竭;舒肝理气丸1例,不良反应为慢性肾功能衰竭。 含马兜铃。二十五味松石丸1例
26、,不良反应为慢性肾功能衰竭。 含广防已。中药汤剂2例,不良反应为慢性肾功能衰竭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2例均合用关木通。 含朱砂莲。中药颗粒剂1例,不良反应为慢性肾功能衰竭。 典型病例如下: 男性患者,52岁,1998年至2021年间断服用冠心苏合丸,1次3丸,每日2次。2021年6月开始出现夜尿增多,23次/夜。2021年8月检查,尿蛋白。2021年11月检查,血常规:血色素100g/l,白细胞7109/l,血小板147109/l;肾功能:血清肌酐287mol/l,肌酐清除率39.82ml/min;尿酸化功能:ph6.7,碳酸氢根15.09mmol/l,可滴定酸5.93mmol/l,铵离子
27、26.41mmol/l(提示远端肾小管酸中毒);b超:左肾长径10.5cm,皮质厚1.65cm,右肾长径10.2cm,皮质厚1.50cm;肾活检:慢性肾小管间质肾病。经治疗患者肾功能未好转。 建议在服用含马兜铃酸的中药材或中成药时,必须在医师的指导下使用,严格控制剂量和疗程,并在治疗期间注意肾小管及肾小球功能监测。 左旋咪唑等咪唑类驱虫药与脑炎综合征 左旋咪唑(又称左咪唑、驱虫速、驱钩蛔、左旋四咪唑、左旋驱虫净、左旋噻咪唑、肠虫净、驱虫糖、小儿治虫栓等)、甲苯咪唑(又称甲苯达唑、安乐士、驱虫康、二苯酮咪胺酯、一片灵、二苯酮咪唑胺酯、威乐治、苯甲酰咪胺甲酯、二苯酮胍甲酯等)、阿苯达唑(又称丙硫达
28、唑、丙硫咪唑、肠虫清、阿丙条、抗蠕敏、扑尔虫、丙硫苯咪胺酯、丙巯咪唑等)等三种咪唑类驱虫药均为广谱驱虫药,临床用于蛔虫、钩虫、囊虫等病的驱虫治疗。其中左旋咪唑尚作为免疫调节剂使用。 1988年至2021年3月,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中有关左旋咪唑引起脑炎综合征的病例报告1例。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数据库中涉及此三种咪唑类驱虫药的脑炎病例报告61例,其中左旋咪唑53例、甲苯咪唑6例、阿苯达唑2例。 1994年至2021年,国内文献报道中检索到此三种咪唑类驱虫药引起脑炎综合征的病例632例,其中左旋咪唑543例、甲苯咪唑43例、阿苯达唑46例。国外文献中有
29、左旋咪唑作为免疫调节剂使用引起脑炎综合征的报道。同时,国内已完成的多项药物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左旋咪唑可引起脑炎综合征。 此三种咪唑类驱虫药引起的脑炎综合征的特点。1)多在服药后10-40天逐渐出现精神神经方面的症状和体征;2)多表现为缄默少动、情感淡漠、思维抑制、记忆力障碍和计算力锐减等精神呆滞症状;继之出现神经系统弥漫性受损,如头晕、头痛、行走无力、抽搐及大小便失禁、四肢瘫痪等;有的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3)体检可见肌张力改变、腱反射亢进和病理反射阳性;4)脑电图检查可见中、重度异常,以慢波表现为主;5)脑脊液检查半数病灶呈轻度炎症改变及igg增高;6)ct检查脑部呈多病灶片状低密度阴影;
30、核磁共振图像显示脑白质多病灶密度增高。 鉴于此三种咪唑类驱虫药与脑炎综合征的关系,建议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包括群防群治),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并提请注意此类反应多为迟发反应。处方时应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家族过敏史,有咪唑类驱虫药过敏史或家族过敏史者禁用,对其他药物有过敏史者慎用。 盐酸芬氟拉明的心血管系统严重不良反应 盐酸芬氟拉明是拟交感胺类衍生物,为苯丙胺类食欲抑制剂,用于肥胖症治疗。国外有芬氟拉明引起瓣膜性心脏病和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的报道。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数据库中,有关芬氟拉明的不良反应报告共16,893例。涉及心血管系统异常的不良反应表现16,851例次(
31、占31%),包括心脏瓣膜异常4,269例次(占7.9%)、心律不齐2,268例次(占4.2%)、肺动脉高压2,060例次(占3.8%)等;涉及精神系统、呼吸系统异常的不良反应表现分别为8,664例次(占16.3%)、6,282例次(占11.6%)。 1988年至2021年3月,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中有关盐酸芬氟拉明的不良反应报告2例,1例为瓣膜性心脏病、1例为心律不齐。其中瓣膜性心脏病的病例情况如下: 患者,女性,41岁,因心慌气短乏力2年余,近日加重,入院治疗。患者自述曾因减肥间断服用盐酸芬氟拉明6.5年,每日40mg,了解到该药有关不良反应后停用。体检:血压110/70m
32、mhg,心率91次/min;心电图示:大致正常;彩超示:主动脉瓣、二尖瓣关闭不全;诊断为瓣膜性心脏病。经抗心律失常治疗,仍有心悸的症状。 鉴于盐酸芬氟拉明可导致心血管系统的严重不良反应,建议此类药物必须在医师指导下使用,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青光眼患者和对芬氟拉明或其它拟交感胺类药物过敏者禁用。使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的患者在14天内避免使用。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情绪低落的患者慎用,如果使用应注意监护。另外,无论是减肥治疗还是希望通过减少体重达到塑形的人群,应长期坚持科学的生活方式,如适当控制进食量、坚持体力劳动、运动锻炼等,才能保持体重,减少反弹。 有关生产企业请按规定收集报送以上药品所有不良
33、反应报告和信息 通报所列信息来自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 第四篇: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第32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第32期) 关注中西药复方制剂维c银翘片的安全性问题 2021年09月19日发布 编者按: 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制度是我国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为保障公众用药安全而建立的一项制度。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以下简称通报)公开发布以来,对推动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用药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 本期通报品种维c银翘片,是含有化学成分维生素c、马来酸氯苯那敏(又称扑尔敏)、对乙酰氨基酚3种化药成分的中西药复方制剂。维c银翘片为非处方药,患者可以自行购药,其临床使用广泛,
34、通过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分析显示,该品种存在一定的安全性问题,虽其药品不良反应多为化学成分已知的不良反应,但公众甚至医务工作者可能会忽视其含有的化学成分,由此可能带来额外的安全风险。 为使医务工作者、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以及公众了解该品种以及该品种安全性问题,降低用药风险,特以专刊形式通报维c银翘片安全性问题。本通报旨在提醒广大医务人员及公众在选择用药时进行充分的效益/风险分析,告知患者可能存在的用药风险,对本品所含成份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患者用药出现不适,及时到医院就诊;相关生产企业加强产品上市后安全性研究及不良反应的跟踪监测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最大程度避免严重药品不良
35、反应的重复发生,保障公众的用药安全。 关注中西药复方制剂维c银翘片的安全性问题 维c银翘片是由金银花、连翘、荆芥、淡豆豉、牛蒡子、桔梗、薄荷油、芦根、淡竹叶、甘草、维生素c、马来酸氯苯那敏、对乙酰氨基酚13味药制成的中西药复方制剂,具有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的作用。用于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 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4月30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中有关维c银翘片的病例报告数共计1885例,不良反应/事件主要累及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皮肤及附属器等。其中维c银翘片严重病例报告共计48例,约占所有报告的2.55,无死亡报告。 一、严重病例的临
36、床表现 维c银翘片严重病例的不良反应/事件表现如下。皮肤及附属器损害占75,表现为全身发疹型皮疹伴瘙痒、严重荨麻疹、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消化系统损害占12.50,表现为肝功能异常;全身性损害占10.1,表现为过敏性休克、过敏样反应、昏厥;泌尿系统损害占4.17,表现为间质性肾炎;血液系统损害占4.16,表现为白细胞减少、溶血性贫血。 典型病例1:患者,男性,42岁,因“咽痛1天”自购维c银翘片,口服2小时后出现“皮肤瘙痒,呼吸困难,胸闷”,立即就诊。查体:血压90/40mmhg,脉搏104次/分,不齐,二联律,全身皮肤红斑疹,压之退色,两肺呼吸音清,心律不齐,未闻及杂音。立即
37、给予地塞米松注射剂10毫克静脉推注,异丙嗪注射剂25毫克肌注,5%葡萄糖250毫升+10%葡萄糖酸钙注射剂20毫升静脉滴注,1小时后,症状减轻,测血压110/60mmhg。 典型病例2:患者,女性,33岁,因“发热,咽喉痛”到药店购买维c银翘片,口服3次/日,每次3片,服药3天后,体温未降反而上升至39度以上,伴厌食、上腹部不适。前往医院就诊,实验室检查报告显示:谷丙转氨酶364u/l,谷草转氨酶265u/l,r-谷氨酰转肽酶189u/l,碱性磷酸酶259u/l,总胆汁酸58.8mol/l,乳酸脱氢酶407u/l,甲肝抗体、丙肝抗体、戊肝抗体均阴性。患者1月前体检肝功能正常,乙肝表面抗体阳性。
38、停用所有药品,给予垂盆草颗粒、肌苷口服液、维生素c治疗,三个月后复查肝功能正常。 二、超说明书用药分析 国家中心数据库中维c银翘片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显示,该产品存在超说明书使用现象,主要表现如下: 1.未按照说明书推荐的用法用量使用 维c银翘片说明书提示。用于成人时,每次2片,每日3次;国家中心接收的病例中约14的患者使用维c银翘片每次34片,每日3次。 典型病例3:患者,男性,38岁,因“感冒”到当地诊所就诊,予维c银翘片口服3次/日,每次4片。3天后,患者全身泛发红斑,自觉轻微瘙痒。前往医院就诊,查体:t36.8,p88次/分,bp152/82mmhg,神智清楚;四肢躯干泛发红斑,部分
39、融合,压之褪色,米粒至蚕豆大小,皮温不高。诊断:发疹型药疹。给予甲基强的龙松20mg静脉滴注,开瑞坦10mg口服等治疗,患者好转出院。 2.同时合并使用与本品成份相似的其他药品 维c银翘片说明书提示。本品不能同时服用与本品成份相似的其他抗感冒药。国家中心收到的维c银翘片严重病例报告中有部分病例同时合并使用其他成分相似的抗感冒药。 典型病例4:患者,男性,8岁,因“发热,咽痛”口服维c银翘片和百服宁(通用名为对乙酰氨基酚)3天后,双唇出现糜烂,伴疼痛,躯干,四肢出现散在红斑伴瘙痒,体温开始升高至39,前往医院就诊。查体:面部、四肢、躯干散在0.3-1.0cm大小的水肿性暗红色斑,圆形或椭圆形。予
40、以甲基强的松龙、琥珀酸氢化可的松、强的松治疗,10天后痊愈。 3.对本品所含成分过敏者用药。 维c银翘片说明书中提示。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国家中心数据库分析显示,个别对本品所含某些成分过敏的患者,使用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典型病例5。患者,男性,28岁,因“上感”自服维c银翘片及板蓝根冲剂,用药后第二天发现双手臂、双侧下肢、胸背部及阴囊部出现数个圆形紫红色斑片,直径3-6cm,无痒痛感,未就诊。第三天部分紫红色斑片中心出现水疱,水疱直径最大约2cm,疱壁薄、易破,阴囊部出现糜烂,遂就诊于急诊科,诊断为“多形红斑型药疹”,患者有青霉素、对乙酰氨基酚过敏史,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治疗。入
41、院后给予甲基强地松龙40mg静脉滴注,氯雷他定10mg1天1次,黄连素液、硼酸液外用湿敷等治疗,10天后病情明显好转,水疱结痂,糜烂面渗液减少,好转出院。 三、影响维c银翘片安全性因素分析 维c银翘片是由13味药制成的中西药复方制剂,其所含成分对乙酰氨基酚(又称“扑热息痛”)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疹、荨麻疹、药热、肝肾功能损害以及严重过敏反应等;其所含成分马来酸氯苯那敏(又称“扑尔敏”)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困倦、虚弱感、为嗜睡、口干、咽喉痛、心悸等。目前,国家中心数据库维c银翘片病例分析提示,该产品的安全性问题与其所含的相关成分有一定关联性。 四、相关建议 1.建议医生处方或药店售药时,提示维c
42、银翘片为中西药复方制剂,本品含马来酸氯苯那敏、对乙酰氨基酚、维生素c。对本品所含成份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服用本品期间不得饮酒或含有酒精的饮料;不得同时服用与本品成份相似的其他抗感冒药;肝、肾功能受损者慎用;膀胱颈梗阻、甲状腺功能亢进、青光眼、高血压和前列腺肥大者慎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服药期间不得驾驶机、车、船,不得从事高空作业、机械作业及操作精密仪器。 2.建议严格按说明书用药,避免超剂量、长期连续用药,用药后应密切观察,出现皮肤瘙痒、皮疹、呼吸困难等早期过敏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处理或立即就诊;出现食欲不振、尿黄、皮肤黄染等症状应立即停药,及时就诊,并监测肝功能。 3.建议生产企
43、业应完善产品说明书和包装、标签,增加相关安全性信息,并加强上市后安全性研究,确保产品的安全性信息及时传达给患者和医生。 第五篇: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第20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第20期) 警惕克林霉素注射剂的严重不良反应、关注藻酸双酯钠注射剂的严重不良反应 编者按: 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制度是我国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为保障公众用药安全而采取的一项举措。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面向社会公开发布以来,对推动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用药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尤其是广大医务工作者,在提高对药品不良反应认知的基础上,结合临床用药的品种、剂量、疗程及特殊人群用药,更加积极地开展药品不良反应信
44、息的收集和报告工作。药品生产和经营企业也由此增强了对防范药品安全性隐患的高度责任意识,一些企业不仅注意收集被通报药品的不良反应病例,而且正着手开展药品上市后的安全性评价工作。 药品犹如一把双刃剑,在具有治疗作用的同时,必然存在不良反应。因此,被通报了不良反应的药品并不表明是不合格的药品,也不应与“毒药”、“假药”、“劣药”、“不能使用”相提并论。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的内容属告知性质,旨在提醒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及广大公众注意药品存在的安全性隐患,尽量避免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从而为保障社会公众用药的安全筑起一道有效屏障。 警惕克林霉素注射剂的严重不良反应 克林霉素又称氯洁霉素
45、,为林可霉素的衍生物,对各类厌氧菌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适用于革兰氏阳性菌和厌氧菌引起的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女性盆腔及生殖器感染、皮肤和软组织感染、骨和关节感染、腹腔内感染等治疗。克林霉素注射剂包括盐酸克林霉素注射剂和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剂。 在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中,克林霉素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问题较为严重,主要以全身性损害、呼吸系统损害、泌尿系统损害为主,其中导致急性肾功能损害、血尿的问题相对突出。 一、严重病例的临床表现 各系统不良反应/事件表现如下。全身性损害主要表现为过敏性休克、过敏样反应、高热、寒战等,其中过敏性休克占严重病例的15%;呼吸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喉
46、水肿、呼吸困难等;泌尿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血尿、急性肾功能损害等,占严重病例的15.9%;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主要表现为皮疹、剥脱性皮炎等;其他损害包括抽搐、肝功能异常、恶心、呕吐、晕厥、白细胞减少、溶血、腹痛、低血压、过敏性紫癜、耳鸣、听力下降等。 典型病例。患者,男性,18岁。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给予盐酸克林霉素注射液0.9g静脉滴注,5分钟后患者主诉头晕,大汗淋漓,面色苍白;测血压60/40mmhg,继而神志不清。立即停止输液,吸氧,给予肾上腺素1毫克,地塞米松10毫克治疗。5分钟后患者神志清醒,上述症状好转。 二、急性肾功能损害、血尿情况 克林霉素注射剂病例报告中,急性肾功能损害和血尿的问题相
47、对突出。数据库病例的具体分析显示,盐酸克林霉素与克林霉素磷酸酯中血尿、肾功能损害的报告数量及占各自报告总数的比例存在差异。在克林霉素注射剂严重病例报告中,明确标示为盐酸克林霉素的报告344例,其中急性肾功能损害的病例48例,血尿病例48例,急性肾功能损害同时伴血尿的病例19例;明确标示为克林霉素磷酸酯的报告339例,急性肾功能损害的病例15例,血尿病例9例,急性肾功能损害同时伴血尿的病例3例。 典型病例1。患者,女性,44岁。因咽痛、发热,给予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1.8g加入生理盐水150ml中静脉滴注,输注后约1小时,患者出现血尿,为全程血尿,尿内无血丝血块,伴腰酸,尿少,次日查肌酐459.5umol/l,诊断为急性肾功能衰竭。 典型病例2。患者,男性,20岁。因鼻中隔偏曲拟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术前使用盐酸克林霉素注射液1.2g预防治疗;术后使用盐酸克林霉素注射液1.8g治疗,2天后出现肉眼血尿、腰痛、腹痛,随后肾功能逐渐恶化,肌酐达1049m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