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8

类型舟山岛屿海洋文化与旅游.doc

  • 上传人:拉拉链
  • 文档编号:14576474
  • 上传时间:2022-12-27
  • 格式:DOC
  • 页数:48
  • 大小:69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舟山岛屿海洋文化与旅游.doc
    资源描述: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舟山岛屿海洋文化与旅游 b11历史高保田111003107 舟山是我国惟一一个由群岛组成的海岛地级市,发展舟山群岛的海洋文化旅游,对丰富舟山群岛的旅游内容,提升旅游文化品位,突出海岛民俗文化特色与发展海洋旅游业有着重要意义。现如今,旅游产业已成为舟山海岛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其最大特征是将其景观造型、色泽和要素的组合以及千姿百态的岩石等景观依附于海岛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 舟山岛屿海洋文化历史悠久,由于舟山所处的地理位置独特,长久以来,不时受到外来思想文化的诸多影响。舟山是华夏文化海上传播的第一个驿站,据传秦始皇为求长生不老仙药,曾派徐福率三千童男玉女途径

    2、舟山,后赴日本,开启了中国文化东进的先河。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海洋经济的发展,舟山的对外文化交流迈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这给舟山海洋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新的极好的机遇,呈现出了新的发展趋势。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舟山世代渔民开发海洋的实践不仅改变着人们现实的生存环境,而且改造着自身的精神世界,并逐渐培育起极具舟山特色的渔民精神。海洋文化是舟山最宝贵的文化资源,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全面激活了舟山人身上的“文化基因”,强化了他们适应市场经济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从而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局面。辉煌的物质成就背后支撑的是厚重博大的文化底蕴,是千百年来在舟山群岛上薪火相传、生生不

    3、息的海洋精神。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要推动舟山更好更快地发展,必须进一步弘扬海洋文化,为舟山的改革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与陆地相比,岛屿具有相对完整的生态景观系统和独具特色的人文面貌,其特有的狭小地域空间更能给游客以完整、鲜明的印象感知。随着人们可支配收入水平的提高、空间交通条件的便捷,岛屿旅游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蓬勃发展。目前,许多海岛已经成为世界著名旅游景区,例如夏威夷群岛、加勒比海群岛等。岛屿旅游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带动海岛现代服务业和推动城市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作用。岛屿旅游业是中外交流的新领域,推动了与中外文明的对话与 交流,增进了与各国人民的友谊。 从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看

    4、,岛屿型区域文化一直扮演者大陆文化的接受者和被传播者的角色,即岛屿文化具有较强的外源性特征。岛屿文化因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受不同时期科技发展水平、交通工具、社会稳定程度、与大陆的远近、原生土著文化的反馈等人文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使之在接受大陆文化的传播中,往往就因海洋的割裂而呈现出迥然不同的特点。岛屿文化还深刻受到海岛自身地理环境的影响。此外,由于受历史期文化传播延续性的影响,海岛往往具有文化博物馆的作用。那些在大陆已荡然无存的文化现象和文化景观可能会在海岛得到很好地留存。所以,岛屿区域文化往往会表现出既与大陆文化的渊源和紧密联系,又颇具自身发展特点的性征。 旅游是人们出于为追求或实现个人在某一或

    5、某些方面得到发展的需要而亲自前往异国他乡的活动。虽然人们的活动目的不尽相同,活动动机隐蔽而复杂,活动形式和活动内容也多种多样,但这些活动都有一共同点,即都属闲暇活动,都是使人们从日常生活中解脱出来的一种手段,都属于一种暂时或短期性的特殊生活方式,隶属于社会文化的范畴。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说,岛屿文化旅游活动是一项以不同地域间的人员流动为特征,涉及经济和政治等许多方面的社会文化活动。 文化旅游是旅游发展的主旋律。舟山的优秀文化,源远流长,5000多年的历史变迁中,舟山沉淀了古代的隐逸文化、佛教文化、海洋文化和龙文化、妈祖文化及中西方文化的交汇等都为舟山文化旅游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从舟山文化旅游的发展

    6、趋势看,一是大的社会发展趋势决定了这个产业的良好发展前景;二是舟山连岛大桥的贯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三是舟山内在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需要文化旅游产业来推动。从舟山文化旅游的发展定位看,海洋文化名城的建设需要借力于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21世纪国际范围内的城市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归结于“文化力”的较量。舟山的城市发展战略不能再走“先经济、后文化”的道路,不能沿袭以往“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传统思路,应倡导一种经济、社会、文化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发展模式。浙江省正在轰轰烈烈地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大省”,舟山作为“千岛新城”,理应顺时因势,结合自身。 舟山旅游资源的开发为社会经济带来的巨大动力是

    7、不可忽视的,维系这样的动力源就需要对其开发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舟山海岛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 的实施需要坚持开发与保护兼顾的发展模式,先污染后治理的旅游发展模式显然不适合时代的要求。旅游开发单位为吸引游客,进行不必要甚至重复的开发,使得旅游资源大量消耗。同时没有对旅游区实行严格的管理,以及对污染企业理不当,都可能造成对资源环境的污染,从而影其可持续性的开发利用。 从总体上看,旅游资源丰厚、海洋文化资源品位高且具独特性,是舟山海洋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坚实基础。根据舟山的区位优势及旅游资源与旅游业发展状况,作为长三角经济带的主要城市之一,舟山应定位为长三角旅游经济圈的一个主要旅游目的地,面向以长三角

    8、为主体,辐射全国对海洋及海洋文化向往的群体这一目标市场,整合各类海洋文化资源,统一规划建设,整体包装促销,大力发展海洋文化旅游产品,推进海洋休闲旅游基地建设。 第二篇:舟山海洋污染舟山海洋污染 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来,随着各国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海洋受到了来自各方面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日益严重的污染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后果。据不完全统计,1999年我国共发生较大渔业污染损害事故947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5亿元;2021年发生较大渔业污染损害事故1120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5.6亿元。海洋渔业污染损害事故据不完全统计,1999年我国共发生较大突发性海洋渔业污染损害

    9、事故104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2.7亿元,其中特大渔业污染损害事故(经济损失在1000万元以上)3起,重大渔业污染损害事故(经济损失在100万元以上)12起。2021年共发生较大渔业污染损害事故120余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3亿元,其中特大渔业污染损害事故4起,重大渔业污染损害事故11起。日益严重的污染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后果,这一问题引起了有关国际组织及各国的政府的极大关注。为防止、控制和减少污染,在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努力下,国际社会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公约,它们对防止、控制和减少污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虽然,沿海各国政府及国际组织,针对本国实际情况制订了相应的法律,国际社会也针对世界海

    10、洋污染制订了一系列的国际公约,但是,海洋环境污染的形势还是非常严重。造成污染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如,空气污染、躁音污染、淡水污染等。 一、造成污染的原因 1、船舶造成的污染何谓船舶造成的污染,是指因船舶操纵、海上事故及经由船舶进行海上倾倒致使各类有害物质进入海洋,海洋生态系统平衡遭到破坏。船舶造成污染的特征:(1)经由船舶将各类污染物质引入海洋。(2)污染物质进入海洋是由于人为因素而不是自然因素,也就是说污染行为在主观上表现为人的故意或过失。(如:洗舱污水、机舱污水未经处理排入海洋)(3)污染物进入海洋后,造成或可能造成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船舶造成的污染主要表现为:(1)船舶操作污染源,这种污

    11、染的产生主要是船舶工作人员的故意或过失造成的。如:有的船舶工作人员故意的将含有有害物质的洗舱污水排入海洋,船舶机舱工作人员故意将含有污油的机舱污水未经处理排入海洋,还有的由于工作责任心不强错开伐门将燃油排入海洋。(2)海上事故污染源,船舶由于发生海上事故,如:船舶碰撞、搁浅、触礁等事故使各种污染物质,主要是燃油外溢、油舱由于事故破裂造成的渗漏对海洋造成的污染。(3)船舶倾倒污染源;这种污染源的产生,主要表现在,经由船舶故意的将陆地工厂生产所产生的生产废料、生活垃圾、清理被污染的航道河道所产生的带有污染物质的污泥污水,倾倒入海洋。所以说船舶污染是造成海洋污染的原因之一。 2、海洋石油开发对海洋造

    12、成的污染我国海域石油蕴藏量十分丰富,目前多数开发者集中在近海海域勘探开发。随着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的飞速发展,有的钻井船和采油平台,人为的将大量的废弃物和含油污水不断地排入海洋,因此,海洋石油开发也是目前造成海洋污染的原因之一。在不同的程度上对我国近海海域的自然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海洋石油开发对海洋造成污染主要表现在;(1)生活废弃物、生产(工作)废弃物和含油污水排入海洋。(2)意外漏油、溢油、井喷等事故的发生。(3)人为过程中和自然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含油污水流入海洋中。石油进入海水中,对海洋生物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石油进入海水后,使海水中大量的溶解氧被石油吸收,油膜覆盖于水面,使海水与大气隔

    13、离,造成海水缺氧,导致海洋生物死亡。对幼鱼和鱼卵的危害是很大的,在石油污染的海水中孵化出来的幼鱼鱼体扭曲并且无生命力,油膜和油块能粘住大量的鱼卵和幼鱼使其死亡。油污使经济鱼类、贝类等海产品产生油臭味,成年鱼类、贝类长期生活在被污染的海水中其体内蓄积了某些有害物质,当进入市场被人食用后危害人类健康。 3、工厂对海洋的污染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人心,有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跨越,沿海居民对滩涂养殖利用面积正逐年扩大。从养鱼、养虾、养蟹、到养殖比前述更有经济价值、更珍奇的水生动植物。这些养殖业的发展,带动了水产市场的繁荣,丰富了人民群众的饮食生活,提高了饮食水平。增加了养殖户的经济收入,给

    14、一部分人创造就业机会。可是,近几年来,在我国沿海时常发生海水赤潮等海水变质现象。那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除气侯因素外,再就是人为因素所造成的。除前面所述的两种原因以外,还有一种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陆地工厂对海洋的污染。陆地工厂对海洋的污染主要表现在,(1)与海相通的河流两岸的造纸厂、化工厂等利用河道排放污水而流入海洋。(2)含有污染物质的工业垃圾、生活垃圾倾倒河岸或河道,随河水或涨落潮流入海洋。如,2021年天津海事法院受理的河北省乐亭县19家养殖户状告河北省迁安市书画纸业有限公司等五单位滩涂污染损害赔偿纠纷一案,就是典型的陆地工厂利用通海河道排污造成海洋污染的案例。本案19位原告都是在河北省乐

    15、亭县王滩镇小河子(滦河)入海口两岸对虾和滩涂贝类养殖区从事日本对虾和青蛤养殖。滦河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和唐山市境内,从承德流经唐山地区的迁西、迁安、滦县、滦南、乐亭,于乐亭县姜各庄入海。滦河在滦县响螳分流,进入乐亭中部的支流最终流入小河子,在王滩镇新海庄入海,在小河子入海口两岸有上万亩虾池及滩涂贝类养殖区。2021年4月下旬至5月中旬,因滦河上游排放污水造成在小河子入海口两岸部分渔业水域污染而引起养殖对虾和滩涂贝类死亡事故。事故造成小河子入海口两岸受污染水域的养殖面积共计7056.15亩,其中对虾养殖水面面积6561.15亩,滩涂贝类养殖面积495亩。5月30日调查人员对小河子闸养殖区的对虾和滩涂

    16、贝类死亡现场进行调查,结果发现67.96%的青蛤死亡,日本对虾的平均死亡率为51%。造成本次事故的原因系唐山市滦河沿岸工矿企业向滦河排放未经达标处理的污水所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赋予地方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监督管理海洋、组织海洋环境调查、监测、监视并定期评价海洋环境质量的职责。结合舟山地方实际,舟山市海洋与渔业局组织实施了2021年舟山市海洋环境监测、调查、监视工作,开展了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现状与趋势性监测和常规海洋环境要素预报,加强了对重点陆源入海排污区、海水增养殖区、典型海洋生态脆弱区等的监测,加大了滨海旅游区、风暴潮、赤潮灾害监测预报工作。根据监测结果和其它相关资料,对我市海

    17、域的海洋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价,编制了2021年舟山市海洋环境公报(舟山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蔡宏舟2021年3月舟山)。舟山海洋污染的治理正朝着专业化,科学化前进,也许,在不久的将来纯蓝的天空,蔚蓝的海洋将不会只是梦。 1.综述 舟山市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的中部,北纬29323104,东经1213012325,素有“东海鱼仓”和“中国渔都”之美誉。全市区域总面积为2.22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0.14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08万平方公里,岛屿1390个,海岸线2448公里,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是全国唯一的群岛型地级市。 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2021年渔业产量为124.83万吨,

    18、同比减少4.86%,其中远洋捕捞产量15.52万吨,规模为全国之最。目前,全市初步形成了以海洋渔业、港口海运、海洋旅游、临港工业为支柱、具有鲜明海洋特色产业和现代化港口旅游城市的框架。 舟山市是浙江省参与“长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蓝色通道和“桥头堡”,2021年海洋产业增加值达166亿元,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61%。 2021年我市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开展了全市海洋环境调查、监测、监视和预警工作,在舟山近岸海域共布设13个站位,对重点海域开展了50多个航次的监测,参加监测调查、检验分析的人员近3740人次、12021余工作日;获得了10000多个监测数据。 表12021年舟山市重点海域监测项目一

    19、览表 时间监测内容 8月舟山市近海海域环境监测,设13个水质站、4个沉积物、生物质量测站49月嵊泗海水养殖区环境监测,共设7个站点59月岱山丁嘴门海水养殖区环境监测,共设6站点510月岱山、嵊泗赤潮监控区,各设8站点 511月重点涉海项目(海砂开采)海洋环境监测,设9站点512月舟山市重点陆源排污口3个排污口,各设7站点610月朱家尖海水浴场水质监测,共设3站点 监测结果表明: 2021年我市海洋环境监测结果表明。近岸海域中严重污染海域面积为4131平方公里,中度污染海域面积为2396平方公里,舟山海域海洋环境质量总体与去年相近,但严重污染海域面积有所下降。海水中主要超标因子是营养盐类,部分测

    20、站石油类略有超标。 2021年舟山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质量良好,除重金属铜在部分测站略有超标外,其余指标均符合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 2021年舟山市部分沿海地区经济贝类的卫生质量状况尚可;抽样检测的经济贝类(贻贝、缢蛏、泥蚶、牡蛎等)中,除重金属铅、镉和滴滴涕(ddts)略有残留外,其余指标均符合一类海洋生物质量标准。 赤潮灾害频繁发生。2021年共发生赤潮11起,累计面积超过10000平方公里。 随着舟山市经济的发展,近岸和近海海域环境质量状况不容乐观,各类污染物的排海量在近期内亦不会出现明显的减少。因此,需加强对舟山市所辖海域海洋环境监测和整治力度,为各级政府部门制定海洋环境管理政策、确

    21、定海洋环境管理目标、减轻海洋灾害和调整经济结构服务。同时,也希望我市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继续密切关注舟山市的海洋环境状况,在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同时保护海洋环境,确保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多样性和完整性,保证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舟山市海洋环境质量状况及趋势 2.1入海污染 大江大河污染2021年,舟山海域附近的长江、钱塘江和甬江等主要河流携带入海的污染物总量依然保持较高水平,主要污染物入海量约为617万吨,其中cod591万吨,约占总量的95.8%;营养盐19万吨,约占总量的3.1%;石油类3.9万吨。 表2舟山附近海域主要河流排放入海的污染物量(吨) 河流油类c

    22、od氨氮磷酸盐污染物总量长江33586512644689582441275324036钱塘江4916639600399601964687362甬江74114857513545604163470 陆源入海污染 据统计年鉴,2021年我市废水排放总量为2021万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1038万吨,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为0.47万吨。 海源入海污染 2021年我市海水养殖面积为9397公顷,比上年减少10.5%,海水养殖产量11.54万吨,同比减少8.6%。随着我市近岸海域海水养殖面积减少及推进无公害生产,养殖自身所产生的污染物呈减少趋势。 海上流动污染源包括商、货、渔船排污等,主要污染物类型是废油

    23、、废气、压舱水、生活垃圾和污水等。据初步统计,至2021年底,我市海洋机动渔船已达到9103艘,总功率136.99万千瓦,渔业劳动力达99956人。 2.2海水环境质量 2021年我市海洋环境监测结果表明。舟山海域海洋环境质量总体与去年相近,但严重污染海域面积有所下降;海水中营养盐超标严重、石油类有不同程度的超标,其余各项监测指标均符合二类海水水质标准。舟山海域严重污染海域面积为4131平方公里,中度污染海域面积为2396平方公里,轻度污染海域面积为2167平方公里,较清洁海域面积为2713平方公里,清洁海域面积为9423平方公里。 无机氮 舟山海域中,无机氮平均含量超四类海水水质标准,超标倍

    24、数为1.77。嵊泗列岛附近海域、岱山、衢山岛附近海域及舟山本岛附近海域均为严重污染海域,其平均含量分别超四类海水水质标准2.27倍、0.47倍和0.33倍。与上年相比,嵊泗列岛附近海域无机氮含量有所增大,岱山、衢山岛附近海域及舟山本岛附近海域无机氮含量有所减少,数据显示,长江排污呈增加趋势。 活性磷酸盐 舟山海域活性磷酸盐平均含量,除舟山本岛附近海域为轻度、中度污染海域外,其它海域均为较清洁海域。嵊泗列岛附近海域、岱山、衢山岛附近海域及舟山本岛附近海域活性磷酸盐的平均标准指数分别为1.40、1.70和2.13,与上年相比,磷酸盐污染程度有所减小)。 石油类 舟山海域石油类平均含量与去年相比有所

    25、升高,属轻度污染海域。其平均含量基本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但舟山本岛附近海域石油类略有超标,超标倍数为1.94。数据显示,舟山海域油类污染随着舟山本岛及附近岛屿新建、扩建油库、油码头,油品进出、储运量增加而加重。 2.3海洋沉积物质量 2021年舟山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质量良好,石油类、硫化物、有机碳、汞、镉、铅、砷、66 6、滴滴涕(ddts)等指标均符合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重金属铜在部分测站略有超标。 重金属铜在部分测站出现超标,最大标准指数1.28,超标率75%。 2.4海洋生物质量 2021年对舟山市沿岸经济贝类(贻贝、缢蛏、泥蚶、牡蛎等)进行抽样检测的结果表明:舟山市经济贝类体内重

    26、金属铅超一类海洋生物质量标准,镉和ddts略有残留,其它指标均符合一类海洋生物质量标准。与04年相比,生物质量有所好转(表3)。 表3不同年份舟山市经济贝类体内主要超标因子 调查年份主要超标因子2021年无2021年ddt2021年石油烃、重金属铅、砷、ddt2021年重金属铅、镉、ddts 铅嵊泗的泗礁和嵊山、岱山高亭和东沙以及普陀的六横等地区经济贝类体内重金属铅含量均超一类海洋生物质量标准,标准指数均在2.66.9之间。 镉重金属镉的含量在泗礁、嵊山、高亭、六横等地区经济贝类体内略有超标,标准指数在1.916.85之间;在其它地区均符合一类海洋生物质量标准。 滴滴涕(ddts)ddts在泗

    27、礁、嵊山、东沙、六横等海域出现超标,标准指数均在1.172.40之间。 3.海洋灾害与海洋污损事件 3.1赤潮灾害 2021年,东海赤潮灾害严重,舟山也是重灾区之一。舟山海域全年共发生赤潮11次,累计面积超过10000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近一倍,为近5年之最;同时出现了新的优势种(如米氏凯伦藻、圆海链藻等);56月份是舟山海域赤潮多发期(见表4)。 本年度赤潮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costatum)、具齿原甲藻(prorocentrumdantatum)、米氏凯伦藻(kareniamikimotoi)等,赤潮发生区域未出现养殖生物异常现象,对中街山、嵊山、朱家尖、桃花岛等赤

    28、潮发生区域及附近海域的鱼类、贝类生物进行贝毒检测,全部生物样品均未检出赤潮毒素。 表42021年舟山海域较大面积赤潮一览表 序号发生时间地点经纬度面积(km2)赤潮生物16.1在嵊山岛西南至 大长涂山以东附近海域12240.1e,3028.0n12234.4e, 3007.3n约4000km2长崎裸甲藻具齿原甲藻 26.2-6.3中街山列岛至 长江口外附近海域12237.6e,3005.5n12244.9e, 3129.9n约6000km2(跨省)长崎裸甲藻具齿原甲藻中肋骨条藻聚生角毛藻 36.4长江口外附近海域12215.0e,3100.9n约1000km2(跨省)中肋骨条藻聚生角刺藻 46

    29、.5花鸟山北部至 长江口外附近海域12244.9e,3100.5n12245.0e, 3130.0n约2700km2(跨省)中肋骨条藻聚生角刺藻长崎裸甲藻具齿原甲藻 56.16大戢山、嵊泗马迹山、嵊山、花鸟山、浪岗列岛、虾峙门和桃花岛及12112e,3029n、12214e,3037n、12231e,2959n等海域10km2330km2圆海链藻中肋骨条藻具齿原甲藻 3.2海洋污损事件 2月25日,“宁大1号”船在浙江省舟山五奎山锚地与锚泊的“运鸿7号”船碰撞,货舱破损,溢油约0.5吨。 9月23日,“华杰6号”轮船在浙江省舟山马峙锚地海域,从透气管中溢出125公斤燃油。 4.海洋功能区环境状

    30、况 4.1海水养殖区环境状况 嵊泗海水增养殖区 2021年49月,对嵊泗海水增养殖区(嵊泗绿华岛)共布设7个监测站位,开展了6个航次的监测。 监测结果表明。养殖区水体呈富营养化状态,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是主要超标因子,最大标准指数为3.20(按二类海水水质标准计算),ph、do、cod、粪大肠菌群单因子均未对养殖区水体产生沾污;沉积物中,监测海域的硫化物、有机质、粪大肠菌群、总汞、铅、砷、镉的含量均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一类标准;生物体总汞、镉、铅、砷、铜、石油烃指标均符合海洋生物质量一类标准;粪大肠菌群的含量超标(3个/克)较多(为1518个/克);滴滴涕、多氯联苯、麻痹性贝毒及腹泻性贝毒的含量均

    31、未检出。 丁嘴门增养殖区 2021年59月对岱山丁嘴门重点海水增养殖区的水质、沉积物进行了采样和监测。监测结果表明:59月期间海水养殖区无机氮平均含量超过国家四类海水水质标准,局部水域活性磷酸盐超标,其他监测指标均符合海水养殖水质标准;养殖区的沉积环境较好,个别区域沉积物中多氯联苯残留偏高,其含量超过国家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养殖缢蛏体内重金属镉含量超标。 4.2重点排污口及邻近海域环境状况 定海污水处理厂入海排污口及邻近海域 2021年411月对排污口及邻近海域进行了6个航次的监测,结果表明:排污口水域的氨氮、粪大肠、生化需氧量(bod5)等指标超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32、)中第二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一级标准);化学耗氧量(cod)、油类和悬浮物部分超标;挥发酚、重金属总汞、镉、铅、砷符合标准,该排污口有一定的海域环境危害或潜在危害。 排污口邻近海域水体中主要污染因子是无机氮、磷酸盐等营养盐类,油类也略有超标。水体中超四类海水水域面积为28.8km2。 浙江海生力集团有限公司排污口及邻近海域 排污口附近海域氨氮、粪大肠等指标超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第二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一级标准);生化需氧量(bod5)部分超标;化学耗氧量(cod)、油类、悬浮物、挥发酚、重金属总汞、镉、铅、砷符合标准;排污口邻近海域水体中主要污染因子是无机氮

    33、、磷酸盐等营养盐类,油类也略有超标;沉积物中,有机碳、硫化物、石油类、重金属砷、汞、铅、镉等指标均符合一类沉积物质量标准;生物质量中,龙头鱼体内的石油烃、粪大肠菌群、重金属铅和镉均符合一类生物质量标准。 监测结果表明。该排污口对附近海域的生态环境有一定危害或潜在危害。 舟山海洋生物工业园区排污口及邻近海域 排污口附近海域粪大肠等指标超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第二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一级标准);氨氮、化学耗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5)、悬浮物部分超标;油类、挥发酚、重金属总汞、镉、铅、砷符合标准;排污口邻近海域水体中主要污染因子是无机氮、磷酸盐等营养盐类,油类

    34、也略有超标;沉积物中,有机碳、硫化物、石油类、重金属砷、汞、铅、镉等指标均符合一类沉积物质量标准;生物质量中,龙头鱼体内的石油烃、粪大肠菌群、重金属铅和镉均符合一类生物质量标准。该排污口有一定的海域环境危害或潜在危害。 表52021年舟山市重点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结果 入海排污口 名称排污类型邻近海域海洋功能区及环境保护要求邻近海域生态环境质量等级海域主要环境问题舟山市定海 污水处理厂排污口市政港口区 倾废区水质不劣于第四类,沉积物不劣于第三类,生物不劣于第三类。较差水质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超标。舟山海洋生物 工业园区排污口工业港口区水质不劣于第四类,沉积物不劣于第三类,生物不劣于

    35、第三类。较差水质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bod5超标。浙江海力生集团有限公司排污口工业港口区水质不劣于第四类,沉积物不劣于第三类,生物不劣于第三类。较差水质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超标。 4.3海水浴场环境状况 2021年在游泳高峰期(6至10月)对朱家尖南沙海水浴场环境质量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表明:海水浴场在开放期间水质优良率达100、健康指数超85的概率达100、无粪大肠菌群超标现象。海水浴场环境质量状况良好,适宜游泳及其它水上运动。 4.4海砂开采区域环境状况 为依法管理海砂开采行为,科学评估采砂对岸滩剖面的坡度、底质、沉积地貌相带的影响程度,全面掌握岸滩高程变化过程,2021年初,市海洋与渔业局

    36、委托宁波海工勘察研究院进行了崎头洋海砂开采对朱家尖沿岸沙滩影响的勘测调查,并邀请河海大学等专家、教授对历时半年完成的勘测调查报告书进行评审。评审通过的报告书表明:崎头洋海域采砂工程前后引起的潮流流场变化仅限于工程区附近水域,对大范围海域的潮位、潮流流场、流态没有影响,对朱家尖沿岸沙滩沙量也没有产生影响。但同时指出,持续、大规模开采对附近周边海洋环境将产生很大负面影响,应加强管理,严格控制。自2021年8月份起,市海洋与渔业局组织对朱家尖里沙和东沙的沙滩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工作。二年监测结果表明:两个沙滩砂面高程的变化总体上不显著,但受季节、天气系统、潮流、海浪等因子的影响较明显,需要作长时期的跟踪

    37、监测。 4.5滨海风景名胜区环境状况 2021年,我市组织开展了普陀风景名胜区、嵊泗列岛风景名胜区等2个重点滨海风景名胜区的海洋环境预报。根据海洋水文气象观测资料对2个重点滨海风景名胜区进行了旅游适宜性评价,普陀风景名胜区全年适宜和较适宜旅游的天数占69.6,嵊泗列岛风景名胜区全年适宜和较适宜旅游的天数占64.4,各风景名胜区不适宜旅游的情况主要由于风浪影响所致。 表6舟山市重点风景名胜区环境状况 风景名胜区适宜旅游天数较适宜旅游天数不适宜旅游天数普陀风景名胜区15896111嵊泗列岛风景名胜区126109130 5.海洋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修复 5.1保护区建设 浙江嵊泗马鞍列岛海洋特别保护区

    38、浙江嵊泗马鞍列岛海洋特别保护区已获得浙江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海洋局的批准,该保护区总面积549平方公里,其中岛陆面积19平方公里,主要保护对象为生态环境、珍稀濒危生物、鱼类、贝藻类、无人岛和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目前,保护区的各项建区工作正按计划开展。保护区的建立将使海洋自然环境和珍稀濒危物种得到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得到的保护、海洋资源的恢复,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环境的稳定,经济的发展。 浙江普陀中街山列岛海洋特别保护区 中街山列岛位于舟山海域东北部,处于舟山渔场中心位置,是一个高生产力海域,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和岛礁生态系统。2021年7月保护区的论证材料通过了专家评审,已上报浙江省人民政府审批。

    39、该保护区的面积202.9km2,保护对象为生态环境、鱼类、贝藻类、鸟类、无人岛和自然景观。保护区的建立丰富了我市海洋保护区的类型,为海洋特别保护区的建设奠定了科学基础,有利于保护中街山列岛附近海域海洋生态系统,合理开发资源,提高海岛居民生活水平,促进海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五峙山列岛鸟类自然保护区 作为省级海洋鸟类自然保护区,在2021年度,各项工作又扎实推进,保护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和管理手段继续改善,海洋鸟类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为使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更上一个台阶,海洋与渔业部门在项目资金上给予了一定的资助。 5.2人工鱼礁 人工鱼礁建设是通过修复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营造海洋生物适宜的环境条件,

    40、培育海区生物多样化,恢复海洋资源和增加渔获量,促进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舟山市的人工鱼礁建设在浙江的起步较早,2021年舟山市在普陀区建设了我省第一个休闲型人工鱼礁。2021年,我市在朱家尖休闲型人工鱼礁区又投放43艘经改装的报废渔船,新形成1.6万空方礁体,累计礁体已达22万空立方米,成为全国最大的人工鱼礁之一。嵊泗马鞍列岛投放333立方米水泥块426块,形成礁体3万空立方米,岱山秀山投放报废渔船18艘,形成礁体1.3万空立方米。 5.3增殖放流 2021年,东海区、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舟山市投入了数百万元资金,在舟山海域开展增殖放流工作,共放流大黄鱼、日本对虾、海蜇、梭子蟹、鲷类等各类品种

    41、1.3亿尾。此外,为了放流苗种能顺利成活,在我市海域设立了3600km2的临时增殖放流保护区,规定从5月15日到9月15日禁止对资源产生影响的作业方式作业。通过增殖放流工作的开展和临时增殖放流保护区的设定,使舟山海域的渔业资源状况局部得以恢复。 5.4废旧电池回收 2021年,舟山市和嵊泗县海洋与渔业部门进一步启动废旧电池回收工作。会同舟山市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在嵊泗县渔业重点乡镇的码头及学校、社区附近设立了废旧电池回收箱,并采取了加大宣传力度,给予一定的奖励等措施,调动了渔民对废旧电池回收的积极性,使得废旧电池回收工作得到了有效开展。目前在嵊泗五龙、菜园等地已设立了九只固定的废旧电池回收箱,已

    42、回收电池3万余节。 5.5伏季休渔 2021年伏季休渔期间,舟山市各级海洋与渔业部门加强海陆联动执法,严防严查,严管重罚,实现了全市伏休零违规。同时根据2021年伏休开捕前执法管理方案,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圆满地完成了预定计划。 5.6渔民转产转业 2021年是渔民转产转业的第四年,舟山市海洋与渔业部门大力实施渔民的转产转业工程,全年转产渔民2021人,报废拆解渔船323艘,到2021年底舟山市共转产渔民累计达7674人,报废渔船1703艘,上缴马力指标18.2万千瓦,在全国地级市中居于首位。渔民转产转业的推进,有效地压减了海洋捕捞强度。 5.7生态养殖 舟山市海洋与渔业主管部门加大生态养殖工作

    43、力度,推广标准化养殖和科学养殖模式,积极实施“三带一区”生态养殖示范区建设,全市优势产业带基地全部通过无公害基地认证,新增无公害基地面积8085亩。 6.海洋生态环境监督管理 6.1相关地方性法规以及配套制度建设 2021年舟山市海洋与渔业局完成了舟山市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和舟山建设我国一流的现代化渔业基地规划纲要的编制,目前两个规划已通过论证,并报市政府审批。 6.2涉海工程建设项目海洋环境的监督管理 为贯彻落实浙江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推动市、县涉海工程建设项目环境监督管理工作,规范涉海工程的环评管理,严格涉海工程项目的审核(核准)工作,健全和完善审核审批制度,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进行

    44、严格把关,并对重大涉海工程建设项目进行跟踪监视监测。2021对非法海砂开采及违法的涉海工程项目进行了处理,如对岱山鱼山岛附近的非法采砂行为、册子岛违法填海事件进行查处。对永跃船厂违法炸围堰和倾废事件责令补办手续等。此外,还对明显违反海洋功能区划的项目进行了处理。 6.3渔业执法 在渔业水域的环境管理方面,抓住渔港、渔船两个重要环节,结合渔业安全检查,对渔业海域、渔业船舶进行有效管理。加强宣传教育,提供渔民的环保意识;加强远洋渔业船舶的防污管理,按规定配置了油污水分离装置,保护海洋环境;加大海洋港口监督检查力度,查处违规排污。 7.对策与建议 鉴于2021年舟山市海洋环境质量状况,建议如下: 继

    45、续加强陆源入海排污口的监督监测。2021年对选取的重点陆源排污口的监督监测表明排污口及其邻近海域的环境质量状况不容忽视,超标和违规排放现象较为严重。因此要继续加强对我市陆源入海排污口的监督监测和对排污单位的监督管理,新、扩建项目必须严格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切实做到“三同时”;同时各有关部门要加强配合,加大对陆源入海污染物的控制和治理力度,特别是海洋油污染日趋严重的状况,要加强油污染源的控制。 加强污染物总量控制及企业污水达标排放。加强与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及企业污水达标排放,应将各工业企业的达标排放与纳污海域的环境容量紧密联系在一起,各排污口应严格实施纳污口污染物总量控制及环境容量意识下的达标排放

    46、,为舟山“海洋经济强市”和“生态市”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和监视监测。为了更好的做好我市的海洋环境保护工作,2021年应继续加强我市海洋环境保护和监视监测工作,特别是在进行近岸海域趋势性监测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对海洋生态环境敏感区、重点港湾、重点污染区如排污口等的监视监测。 加大重点海洋保护区的保护力度。推进浙江嵊泗马鞍列岛海洋特别保护区、浙江普陀中街山列岛海洋特别保护区的建设进程,将该保护区的保护工作尽快纳入法制化和程序化。 继续加强海洋污损事件及赤潮、风暴潮等海洋灾害的监视监测。开展完善海洋污损事件的监测与评估工作,进一步完善赤潮、风暴潮、灾害性海浪等海洋自然灾害预警、预报工作

    47、。完善海洋灾害应急响应系统和措施,积极开展相关的海洋灾害技术研究,有效降低海洋灾害损害。 加强海岸工程、海洋倾废区等涉海项目的监管力度。对涉海工程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科学论证、严格审批,并积极开展涉海项目的环境影响跟踪监视监测。 加强海洋监测预报体系建设。针对海洋灾害、海洋事故及突发事件增加,海洋污染加重的趋势,海洋监测、预报更显重要。目前,海洋监测预报的能力和手段远远适应不了现实的需要。因此,要加大投入,尽快形成以市级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为枢纽,以县区级站为骨干,包括三大岛在内的,布局合理、较为完整的全市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体系。参考资料 水资源开发与保护 海洋渔业 第三篇。三下乡舟山海洋旅游六天的“三下乡”活动终于结束了。我们有了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这是我们的第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舟山岛屿海洋文化与旅游.doc
    链接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p-14576474.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道客多多用户QQ群:832276834  微博官方号:道客多多官方   知乎号:道客多多

    Copyright© 2025 道客多多 docduoduo.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