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10) 第一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10)六年级语文备课主备人:李英妮课时编号:009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继续理解课文课时目标: 通过具体语言材料的感知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进程: 一、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出示:悲愤欲绝(读) (1)查字典,解释“绝”。气息中止。 说说词语的意思。悲痛愤怒到了极点。 (2)引读。什么消息令肖邦悲愤欲绝。肖邦是怎样做的。 (3)想象波兰人民起义失败,一个个倒在敌人枪口下的情景和波兰人民听到革命进行曲,振奋精神,重新拿起武器抗争的情景。 (4)从肖邦的举动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炽热的爱国情感,身在国外,心系祖国。) (
2、5)默读第4自然段,思考写了什么。 比较。他勉励自己要工作、工作、再工作。 他勉励自己要工作、工作,再工作。 朗读体会肖邦忘我工作的精神。自由读、指名读。 (6)思考: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交流,出示: 肖邦日夜思考着祖国。他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 朗读体会肖邦思念祖国的情怀。重读带点的词。 二、继续精读训练第四段。 过渡。时间在肖邦的紧张工作中飞逝。 六年级语文备课主备人:李英妮课时编号:009 1、指句读。 2、出示:弥留之际,肖邦紧紧地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1)什么叫“弥留之际”。 (
3、2)肖邦为什么病得这样重。 (3)肖邦弥留之际哪来的力量“紧紧握着”姐姐的手。(积聚全部的力量,请求姐姐一定要记住他的遗言。) (4)朗读肖邦的话,看看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至死不忘祖国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3、想象肖邦此时在想什么。(我的灾难深重的祖国呀,整整18年,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你,努力做着一个赤子应该做的一切我生不能回到你的身边,死后也要长眠于你的怀抱) 4、引读第6自然段。 (1)理解“与世长辞”。 (2)读一读,比一比,说说有什么不同。 (肖邦就这样与世长辞了。肖邦就是这样带着亡国之恨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了。) 交流,小结。两组中的第二句话突出了肖邦的悲愤之情,亡国之恨。 五
4、、总结课文,朗读全文。 课文讲波兰音乐家肖邦在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表达了他对祖国强烈的爱。板书设计: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不得不离开 肖邦 波兰 日夜思念忘我工作 弥留之际的请求 第二篇: 10、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10、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时间:两课时 二、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你了解哪些音乐家。(聂耳、冼星海等)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写一位外国音乐家故事的课文。(板书:把我的
5、心脏带回祖国) 从这课题你看出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 (“我”不在祖国,但十分思念、热爱祖国,不然怎么要将心脏带回祖国呢。“我”是谁。“我”怎么会离开自己祖国的。“我”为什么不能回到祖国。“我”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话的。)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字,边认字边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及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2、检查自读情况。(1)读生字词,相机正音。深渊雾霭呐喊盛满疾驰蜡烛维斯瓦河消逝催人奋起肺结核病 (2)指名试读课文,看是否流利,了解部分词语掌握情况。雾霭:雾气。疾驰:马车奔驰。催人奋起:叫人赶快行动。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6、亡国:国家灭亡。消逝:消失。 肺结核病。慢性传染病,通称肺病。 3、默读课文,思考揭题时提出的问题答案各在文中哪一部分。 4、指导分段。 三、精读指导。 1、回答:“我”是谁。(波兰年轻而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肖邦)文章哪一部分告诉了我们。(第一段)补充介绍: 肖邦,6岁就开始学习钢琴,7岁学习作曲,8岁便在音乐会上登台演出,16岁时进华沙音乐学院作曲班,不到20岁已是华沙很有句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2、默读第一段,思考:你还知道什么。(1)交流:肖邦为什么离开自己的祖国。(2)指名读有关语句。在世界地图上找出欧洲、波兰及俄国。帮助理解: 瓜分。像切瓜一样地分割。 深渊。原指很深的水。文中比喻波兰人民
7、遭受的苦难极深。(联系从书报、电影电视那里了解到的旧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时,百姓被欺凌、被压迫的悲惨遭遇来帮助理解。) 3、指导朗读。 正当这个富有才华的音乐家为祖国和人民施展他的音乐才能时,他却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该是多么悲愤。体会肖邦当时的悲愤之情。 朗读时要求语调低沉、激愤,语速稍缓,重读“不得不”。范读,指名读,齐读。 四、指导书写。 邦:左右基本等宽。瓦:末笔是点。驰:左窄而长,右宽而扁。亡:横要长。催:范写。指出注意点。逝:注意笔顺。烛:笔画安排要匀称。肺:右边末笔是“|”。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读了课文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板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不得不离开肖邦波兰)
8、指名读第一段。 过渡。既然是不得不离开祖国,那么离别的情景肯定是令人难忘的。 二、继续精读训练。 1、学习第二段。 (1)默读第二段,弄清文中写了告别的哪几个场景。(2)交流:咏唱送别曲;老师的叮嘱;赠送银杯。 (3)自由读对这三个场景的描写,看看哪儿特别感动你,为什么。(4)交流并指导朗读。 埃斯内尔和同学们在肖邦怀着凄凉而又悲愤的心情离开首都华沙来为他送行,肖邦事先并不知道,这从“突然”一词可以看出,而且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是老师“特地”为他谱写的。请想象师生咏唱送别曲时,是怎样的神情。指名读有关语句,体会深厚的师生之情。 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他说的话“无论都不要啊”是何等恳切
9、。想象埃斯内尔此时的激动心情。自由读、男生读,体会老师语气之恳切。 老师把祖国的泥土作为“特殊的礼物”送给肖邦,使他激动万分,实在感人。 出示: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深情地对肖邦说;“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请收下吧。”思考:埃斯内尔为什么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提示:联系前面老师说的话思考)(老师要肖邦走到哪儿都不要忘了灾难深重的祖国和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朗读体会埃斯内尔的深情。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肖邦怎能不激动呢。指名读有关语句。(5)朗读全段,体会师生之间真挚深厚的情感。 (6)过渡。肖邦带着祖国的泥土,告别了亲人,离开了他深爱着的家
10、园,上路了。 2、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出示:悲愤欲绝(读)查字典,解释“绝”:气息中止。说说词语的意思:悲痛愤怒到了极点。 (2)引读。什么消息令肖邦悲愤欲绝。肖邦是怎样做的。(3)想象波兰人民起义失败,一个个倒在敌人枪口下的情景和波兰人民听到革命进行曲,振奋精神,重新拿起武器抗争的情景。(4)从肖邦的举动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炽热的爱国情感,身在国外,心系祖国。) (5)默读第4自然段,思考写了什么。(6)交流。 理解“彻夜”。(通宵,整夜) 比较。他勉励自己要工作、工作、再工作。他勉励自己要工作、工作,再工作。朗读体会肖邦忘我工作的精神。自由读、指名读。 (7)思考:他为什
11、么要这么做。交流,出示: 肖邦日夜思考着祖国。他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 朗读体会肖邦思念祖国的情怀。重读带点的词。(8)引读:所以,“他时间可是他“ 看插图,肖邦就是这样夜以继日地在钢琴前工作、工作。思乡情,亡国恨,随着琴声从他的作品里流淌出来。因此,这个时候,肖邦无论在钢琴演奏还是在音乐创作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9)小结。这一段写什么。(肖邦日夜思念祖国,将一腔势血化成音符,忘我地进行音乐创作。) 三、试背第二段。想想如何记忆。同桌互背,指名背。 小结。背诵也要讲究方法,方法得当,事半功倍。 四、继续精读训练第四段。 过渡。时间在肖邦的紧张工作
12、中飞逝。 1、指句读。 2、出示:弥留之际,肖邦紧紧地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1)什么叫“弥留之际”。(2)肖邦为什么病得这样重。 (3)肖邦弥留之际哪来的力量“紧紧握着”姐姐的手。(积聚全部的力量,请求姐姐一定要记住他的遗言。) (4)朗读肖邦的话,看看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至死不忘祖国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3、想象肖邦此时在想什么。(我的灾难深重的祖国呀,整整18年,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你,努力做着一个赤子应该做的一切我生不能回到你的身边,死后也要长眠于你的怀抱) 4、引读第6自然段。(1)理解“与世长辞”。 (2)读一读
13、,比一比,说说有什么不同。 (肖邦就这样与世长辞了。肖邦就是这样带着亡国之恨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了。) (当时他39岁。当时他才39岁。) 交流,小结。两组中的第二句话突出了肖邦的悲愤之情,亡国之恨。 五、总结课文,朗读全文。 课文讲波兰音乐家肖邦在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表达了他对祖国强烈的爱。板书: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不得不离开肖邦波兰日夜思念忘我工作 第三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教材依据 本课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11册第3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
14、内的1个生字“渊”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指导学生朗读品味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肖邦的爱国主义情感。 4、体会肖邦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指导学生朗读品味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抓住课题这条情感主线,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情感陶冶。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理解肖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这一弥留之际的请求中饱含的爱国情感。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包括介绍肖邦及课文背景的文字、图片材料;即使你远在他乡革命练习曲磁带或mp3;与爱国有关的名人名言等。 2、学生预习,完成学案相关习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出示“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
15、眠在祖国的地下。”一句,齐读,思考:想想这是谁说的。是什么时候说的。从这句话中,你 认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又是含着什么样的感情说的。怎样才能读好。你了解他吗。(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介绍肖邦) 2、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写他的故事的课文。板书课题。讲解:课题为什么不加引号。“我”就是。“祖国”指。 二、交流展示 (一)昨天已经预习了课文,你解决了哪些问题。预设。 1、生字。学生交流查字典学生字情况 2、生词。学生交流所理解的生词意思。预设:雾霭:雾气。咏唱与世长辞弥留之际:病危将死的时候。喃喃: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的声音。 3、各个自然段意思,分段。 (二)小结,表扬与激励(个人、小组各一至二
16、个)。 三、自学质疑 (一)还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自由提出问题。 (二)归纳整合后的问题。预设。 1、肖邦既然爱自己的祖国,为什么还要离开自己的祖国。 2、埃斯内尔老师为什么要送肖邦一个盛满泥土的银杯。 3、肖邦为什么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 4、肖邦弥留之际为什么请求把自己的心脏带回祖国。 四、互动探究 (一)预设探究的问题。第一个问题:肖邦既然爱自己的祖国,为什么还要离开自己的祖国。温馨提示:抓住“瓜分”“落到”“陷入深渊”“满怀悲愤”“不得不”等重点词句进行研究,找到肖邦离开祖国的真正原因。 (二)预设探究的方法。 1、学生自学第一自然段,方法。读,思
17、,画相关句子或词语,做批注。 2、组内交流,人人发言。 3、集体交流,小组指派一名同学汇报。 预设:因为,肖邦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瓜分:像切瓜一样地分割。 深渊。原指很深的水。文中比喻波兰人民遭受的苦难极深。 五、精讲点拨 (一)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深入理解“肖邦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 (二)重、难点突破的方案 1、在世界地图上找出欧洲、波兰及俄国。 2、联系从书报、电影电视那里了解到的旧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时,百姓被欺凌、被压迫的悲惨遭遇来帮助理解。 3、肖邦“满怀悲愤”,“悲”的是,“愤”的是 4、介绍背景资料。 1830年,法国爆发了七月革命。它不仅打击了欧洲反动“神圣同盟”的封
18、建统治,也对欧洲各国的革命起了推动作用。这时,波兰的爱国力量又重新振奋起来,秘密的爱国组织也活跃起来。他们不顾反动当局的逮捕、镇压,酝酿着新的起义。正是在这样一种动荡不安的形势下,肖邦的亲人、 老师和朋友们敦促着肖邦出国去深造,并通过他的音乐创作和演奏去为祖国获取荣誉。为此,肖邦处于激烈的思想斗争之中,爱国心使他想留下;事业心又使他想离去。他写道:“我还在这里,我不能决定启程的日子。我觉得,我离开华沙就永远不会再回到故乡了。我深信,我要和故乡永别。啊,要死在不是出生的地方是多么可悲的事。”离别的痛苦、永别的预感折磨着他,但是,亲友们的勉励、嘱咐和期望又鼓舞着他,使他意识到自己有责任去国外用艺术
19、来歌颂祖国和自己的民族,为此他又感到激动。他写道:“我愿意唱出一切为愤怒的、奔放的情感所激发的声音,使我的作品(至少一部分)能作为约翰(指十七世纪的波兰围王约翰三世索比埃斯基。他曾击败了土耳其侵略者,收复了祖国的疆土,并将土耳其人逐出维也纳和匈牙利,名震欧洲。)的部队所唱的战歌。战歌已绝响,但它们的回声仍将荡漾在多瑙河两岸。”亲人、老师和朋友们敦促他出国去深造,通过音乐创作和演奏去为祖国获取荣誉肖邦是个钢琴天才,大家希望他能有更好的发展、更大的音乐成就。 5、指导朗读。 六、迁移应用 (一)指导书写 1、提示注意点。邦。左右基本等宽。黎,中间撇和捺要写得舒展。 2、描红。 (二)完成巩固案习题
20、。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着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2、思考另外几个探究的问题,可在书上圈点勾画、写批注。板书设计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肖邦不得不离开波兰 学案设计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说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大体意思。 3、学习第一自然段,知道肖邦为什么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重点难点学习生字新词和第一自然段。知道肖邦为什么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 学习内容生字、新词及第一自然段。学法指导自学、小组合作探究。学案 按要求预习。读顺课文、掌握生字、理解有关词语(弥留之际、悲愤欲绝、疾驰等)、写出对课文的总体的初步感受、写出对课文中
21、自己感触最深的句子段落的感受与体会、提出一二个有价值或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 一、填空。 1、初读课文我知道,题目中的“我”是,“祖国”是 。 2、我的疑问 二、在下面的多音字正确读音下画横线,再用另一个音组词。 肖(xioxio)邦列强(qingjing)盛(chngshng)满薄(bob)雾 三、查字典 “邦”的音序是“黎”的第13笔是“”(上课前上交) 四、互动探究 (一)探究的问题。肖邦爱自己的祖国,但,所以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温馨提示:抓住“瓜分”“落到”“陷入深渊”“满怀悲愤”“不得不”等重点词句进行研究,找到肖邦离开祖国的真正原因。 (二)探究的方法。 1、自学第一自然段,方法。
22、读,思,画相关句子或词语,做批注。 2、组内交流,人人发言。 3、集体交流,小组指派一名同学汇报。 巩固案设计 一、巩固练习 1、换偏旁组成一个新字再组词。咏忧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欺凌弥漫咏唱幽暗奔波彻夜 3、反义词。 深情幽暗 二、拓展延伸 我知道的中国音乐家、,外国音乐家、。 (下课前上交)学习反思 第四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悲愤欲、与世长辞、弥留之际”等。 3.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具体语言材料的感知
23、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 【教学难点】 通过具体语言材料的感知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课件 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悲愤欲绝、与世长辞、弥留之际”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脉络,会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教学过程】 一、揭示题目 1、齐读课题。 2.谈谈对题目的理解。 3.交流肖邦的资料。 二、词语过关 (1)读生字,并组一两个词语。准备默写。(指名几生读生字并组词。重点指导“黎”的写法。) (2)大声朗读课文,同桌抽读,互评。 (3)画出“悲愤欲绝、与世长辞、弥留之际”所在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想想这些词
24、语的意思,查字典,准确地解释“绝、辞”的意思。 (4)听写课文中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三、理清课文脉络 (1)认真仔细地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再想想事情发展的顺序,试着给课文划分段落,用“/”在课文中标出。 (2)认真地读每一段文字,想想,此时的肖邦在做什么。找准课文中的关键词语,用“连词成句”的方法,简洁地概括每一大段的段意,写在书上。实在不会的也可以和同桌讨论。 四、当堂训练: 1.完成练习册 一、 二、三。 【板书设计】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肖邦告别亲人 思念祖国 客死他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
25、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读题。 二、交流展示: 学习第二自然段 (1)认真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分一分,课文写了几个告别的场景,标在书上。 (2)连起来读读老师说的两句话,想一想,老师为什么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再有感情地读一读老师说的话。 (3)画出肖邦接受礼物时的有关神态动作的关键词语,品读想象,此时此刻,肖邦内心在想什么。在书中写几句话。 2.学生自学(边读边思考,6分钟后比比谁回答的好)。 (4)交流会报 (5)朗读背诵。 学习 3、4两个自然段。 学法指导: (1)默读第三自然段,找出表示肖邦情感的一个词语。联
26、系上文想想,他为什么产生这样的情感。 (2)在这样的情感下,肖邦又是怎样做的。联系下文,边读边画出肖邦行为的关键词句,品味品味,在书中写出自己的体会。 (3)展开想象描写肖邦忘我创作的具体情景:肖邦日夜思念着自己的祖国,他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音乐创作之中。这一天,他的肺结核病又犯了提示:仔细刻画人物的神态、心理活动,要写出肖邦是怎样语病魔作斗争坚持进行音乐创作的。 1.学生自学,在书中写自己的体会,在练习本上想象写话。 2.组织交流并指导。 围绕目标学习第 5、6自然段。 自学指导: (1)先读课文,画出描写肖邦行为的句子,想想。弥留之际,哪来的力量紧紧握着姐姐的手。 (
27、2)从肖邦最后的请求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1.学生自学。 2.交流点拨。 补充出示肖邦的爱国名言:爱祖国高于一切肖邦 3.指导感情朗读肖邦临终前的请求。让学生自己说说该用什么语调和语速来读。在指名读,而后评价,再练习朗读。 4.这样一个爱国志士英年早逝了,如果让你在肖邦的墓碑上写上一句碑文,表示对他的崇敬和怀念,你准备写什么呢。 拓展:读着课文中送别的感人场面的文字,你会很自然地联想起古诗名句:_ 作业设计: 1.搜集爱国的名言、诗句各两句。 2.读一个爱国的故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梗概。 【板书设计】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不得不离开 肖邦 波兰 日夜思念,忘我工作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第二
28、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读课文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自主学习】 1、背诵第二自然段。 2、课后练习4.【小组合作深入探究】 1.默读第二段,弄清文中写了告别的哪几个场景。划出有关句子,谈体会。 2.肖邦在生命弥留之际哪里来的力量“紧紧握着”姐姐的手。 【拓展提升】 读着课文中送别的感人场面的文字,你会很自然地联想起古诗名句:_ 第五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扬中市外国语小学 电子备课语文学科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9、“悲愤欲、与世长辞、弥留之际”等。 3.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课时划分: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基础性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悲愤欲、与世长辞、弥留之际”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脉络,会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提高性目标】 1.会用“悲愤欲绝、与世长辞”下两三句话。 2.能通顺连贯地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学生按要求预习课文,搜集有关肖邦的事迹材料。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题目 1、齐读课题。 2.谈谈对题目的理解。 3.交流肖邦的资料。 二、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悲愤欲绝
30、、与世长辞、弥留之际”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一)完成目标一1.出示学习指导: (1)读生字,并组一两个词语。准备默写。 (2)大声朗读课文读课文,同桌抽读,互评。 (3)画出“悲愤欲绝、与世长辞、弥留之际”所在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想想这些词语的意思,查字典,准确地解释“绝、辞”的意思。 2.学生按要求自己学习。教师巡看,督促学生认真学习。 3.反馈指导: (1)指名一后进生读生字并组词。读得好就请他再领大家读一遍。重点指导“黎”的写法。 (2)指名几个同学分段朗读课文。要求其他人认真听,及时指出错误。对于一些结构复杂的长句子,可以集体纠正,然后齐读。扬中市外国语小学 电子备课语文
31、学科 (3)理解词语。指名读句子,交流加点字和词语的意思。 特别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悲愤欲绝”这一个词语的情感和强烈。不要“大词小用”。指名一个优秀的学生造句。 (4)默写课文中的部分重要词语。 (二)完成目标21.出示学习目标。理清课文脉络,会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2.出示学习指导: (1)认真仔细地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再想想事情发展的顺序,试着给课文划分段落,用“/”在课文中标出。 (2)认真地读每一段文字,想想,此时的肖邦在做什么。找准课文中的关键词语,用“连词成句”的方法,简洁地概括每一大段的段意,写在书上。实在不会的也可以和同桌讨论。 3.学生自学。 4.
32、反馈指导。有划分错误的不要紧,让其他人更正,要讲出更正的理由。 段意的概括要强调语言简洁, 给学生修改错误的时间。 连接段意,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关于这一项练习,教师要给予一定的帮助,让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连贯地表达。先请优秀的学生说,再请中等生说,让大多数同学都会概括,都会表达。 三、当堂训练:必做题: 1.完成补充习题第一题。 2.完成练习册 一、 二、三。选做题。 根据段意,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板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肖邦告别亲人 思念祖国 客死他乡过关任务: 1.默写课文中的词语,理解“悲愤欲绝”、“与世长辞”中加点字的意思。.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作业。
33、 熟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基础性目标】 1.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提高性目标】 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教学准备。课件扬中市外国语小学 电子备课语文学科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读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品读课文,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学习第二自然段1.出示自学指导1: (1)认真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分一分,课文写了几个告别的场景,标在书上。 (2)连起来读读
34、老师说的两句话,想一想,老师为什么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再有感情地读一读老师说的话。 (3)画出肖邦接受礼物时的有关神态动作的关键词语,品读想象,此时此刻,肖邦内心在想什么。在书中写几句话。 2.学生自学(边读边思考,6分钟后比比谁回答的好)。 3.交流指导 (1)指名读课文,交流场景:学生先说,如果不对,就请他人发表意见,一定要说明理由。“告别亲人-咏唱送别曲-老师的叮嘱-赠送银杯接杯离去”。(2)重点交流: 出示:埃斯内尔又碰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深情地对肖邦说:“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请收下吧。” a。老师为什么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 (老师希望
35、肖邦不要忘了灾难深重的祖国和处在水深火热中人民) b。朗读体会埃斯内尔对肖邦的不舍和叮嘱,体会师生之间的真挚情感。(3)理解“郑重”,指名读自己写的心理活动。先请后进生读,再请优秀生读。老师总结优缺点,然后让大家在书上修改自己写的话。 4.出示自学指导2: 先把第二自然段课文读熟。再根据第二段课文内容想象告别场面的5个场景,自己练习背诵第二自然段,同桌互背。 提示。告别亲人-咏唱送别曲-老师的叮嘱-赠送银杯接杯离去学生背诵。检测背诵情况。 过渡。肖邦的爱国情怀不仅体现在师生告别这一段,还体现在肖邦在国外忘我地进行音乐创作这一部分。我们就围绕目标来学习课文第 3、4两个自然段。围绕目标学习 3、
36、4两个自然段。学法指导。 (1)默读第三自然段,找出表示肖邦情感的一个词语。联系上文想想,他为什么产生这样的情感。 (2)在这样的情感下,肖邦又是怎样做的。联系下文,边读边画出肖邦行为的关键词句,品味品味,在书中写出自己的体会。 (3)展开想象描写肖邦忘我创作的具体情景。肖邦日夜思念着自己的祖国,他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音乐创作之中。这一天,他的肺结核病又犯扬中市外国语小学 电子备课语文学科 了提示。仔细刻画人物的神态、心理活动,要写出肖邦是怎样语病魔作斗争坚持进行音乐创作的。 1.学生自学,在书中写自己的体会,在自备本上想象写话。 2.组织交流并指导。 过渡。疲劳和忧愤折
37、磨着肖邦,他积劳成疾,终于躺倒在病床上。围绕目标学习第 5、6自然段。自学指导。 (1)先读课文,画出描写肖邦行为的句子,想想。弥留之际,哪来的力量紧紧握着姐姐的手。 (2)从肖邦最后的请求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完成补四2(3)相互讨论:把课文中的“他才39岁”换成“他刚39岁”行吗。为什么。完成补四31.学生自学。 2.交流指导。 补充出示肖邦的爱国名言:爱祖国高于一切肖邦 3.指导感情朗读肖邦临终前的请求。让学生自己说说该用什么语调和语速来读。在指名读,而后评价,再练习朗读。 4.这样一个爱国志士英年早逝了,如果让你在肖邦的墓碑上写上一句碑文,表示对他的崇敬和怀念,你准备写什么呢。 5.拓展。
38、爱国是一种崇高的情感。爱国也是每一个国民应该具备的对自己国家的忠诚。你还知道哪些爱国的人士。哪些爱国的诗句。 五、课堂训练 必做题: 1.继续完成补。 2.默写第二自然段。选做题。完成练发展练习。 过关任务: 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作业设计。 1.搜集爱国的名言、诗句个两句。 2.读一个爱国的故事,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梗概。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会背诵第二自然段以及通过品读文本感受肖邦强烈的爱国情感。第二自然段比较长,我让学生通过自学分层,想象画面的方法来指导他们背诵。课堂上采取让后进生一人背一个场景的方法,再让优秀的孩子背整个一段,这样,让每个学生都摘到果子,享受成功的喜悦,以激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这一学习目标在课堂得以落实。 第 29 页 共 29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