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关于济南道路绿化研究 合肥市包河区道路绿化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摘要 城市道路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减少交通污染,改善道路环境。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的橱窗,向人们展示一个城市的人文、风格和品位。国内外许多城市越来越重视道路绿化的建设。自从合肥市启动建设现代化滨湖大城市以来,包河区凝聚了太多的关注,不用质疑,包河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它将引领合肥市乃至安徽省的崛起。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是包河区跨越式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包河区的未来发展不能忽视城市道路绿化的建设。 通过现场踏查,观察记录包河区52条城市道路的道路断面形式、各种绿地内的绿化树种、绿化配置
2、模式等内容,其中调研的道路绿地包括行道树绿带、机非分隔带、中央绿化带、路侧绿带和交通岛绿地。以生态学理论、美学理论、色彩理论和环境认知理论为指导,对记录的数据整理,分析包河区道路绿化现状的优点和不足。针对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包河区道路绿化的一系列发展对策,然后将总结的理论反馈到相关的案例中,验证改进措施的可行性。 在所调查的52条城市道路中,道路绿化断面形式一板两带式有23条,二板三带式有3条,三板四带式有12条,四板五带式有10条,特殊板式有4条。 行道树绿带应用的植物共有23种,行道树乔木树种较单一,老城区的行道树绿带采用树池式和绿带式两种形式,新城区主要采用树池式。机非分隔带上的植物共有
3、40种,配置模式比较丰富,老城区多采用乔木、绿篱和地被的配置模式,新区增加了灌木层。中央绿化带上运用的植物有32种,采用乔灌草结合形成复层群落结构。路侧绿带的植物有64种,植物品种丰富,配置模式多样。交通岛绿地上的植物共有38种。 包河区道路绿化现状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被破坏较严重,垂直绿化有待加强,地域文化性体现不够,人性化意识淡薄,养护管理力度不够等。总结得出构建廊道网络,编制系统规划,挖掘现有条件,增加道路绿量,优化树种选择,提升植物配置,丰富植物品种,突出季相景观,结合历史文化,展现城市特色,倡导全民参与,加强养护力度等发展对策。依据发展对策,对包河区的望湖西路、祁门路、重庆路、南把河路
4、和立体交叉绿地尝试提升设计。 关键词:道路绿化,绿化植物,植物配置 1绪论 1.1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发展迅速,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城乡面貌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工业化和城市化也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环境资源危机,出现了一系列的“城市病”,如水资源短缺、交通拥挤、大气污染和噪声污染等,己经严重影响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因此,保护城市环境,构建生态城市,实现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是未来城市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构建生态城市的过程中,应该把加强环境保护、改善市民生活质量放在首位,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宜居之地。不少城市相应的采取各种政策和措施来
5、改善城市环境,如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规划建设各种公共绿地和拓宽城市主要道路的绿线等。由“点”“线”“面”不同形式组成的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核心和主体。城市道路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道路绿化是城市绿化的骨骼,宽阔的道路绿化带起连接作用,将城市中点状、面状绿地串联起来,形成生态网络对城市环境的改善影响很大。另外,道路绿化在塑造城市形象方面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们往往通过一个城市的道路景观来了解和感知这个城市。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道路的新建和拓宽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城市道路交通的飞速发展,见证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同时道路空间中的废气污染和噪声污染己成为
6、城市生活环境恶化的因素之一。城市道路绿化的生态功能日益突出,其中城市道路绿化树种、绿化植物配置模式对改善道路环境和城市人居环境的影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包河区是安徽第一城区,合肥市启动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的举措给包河区带来了崭新的发展机遇,也给包河区的生态环境建设翻开了新的篇章。在创建生态包河的大背景下,研究包河区道路绿化现状和未来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因此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包河区道路绿化的现状,然后对调查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归纳总结包河区道路绿化的现状特征,分析现状道路绿化建设的优点与不足之处,探讨包河区道路绿化改进的措施。本文的研究遵循从现实中提炼、总结和归纳,最后又将总结的成果应用到现
7、实建设中去的研究模式。 1.2研究目的 近年来,在合肥市“大建设”的背景下,合肥市包河区进入了跨越式发展的阶段。在绿地和生态环境的建设上面临更为严重的挑战,如何确保经济发展和环境的协调是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课题。本文的研究在于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合肥市包河区城市道路绿化的现状,二是合肥市包河区道路绿化未来的发展和改进的建议。 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和探讨,首先,加强人们对合肥市包河区城市道路绿化现状的认识和了解;其次,为合肥构建生态城市、花园城市、森林城市提供了一些有力的依据和相关的数据资料;最后,希望能为合肥市包河区城市道路绿地系统的发展提供了一些思路、方法和措施,有利于合肥市包河区城市道路绿化建设
8、朝着更加正确和合理的方向发展。 1.3研究内容 第一章是绪论,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目的、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从而构建论文的技术路线。本章是整个论文的基础和出发点。 第二章是文献综述,本章对城市道路绿化的内涵、功能和内容进行了界定,总结了国内外道路绿化发展过程、现状以及研究成果。接下来对城市道路绿化设计中需考虑的一些原则进行研究总结,然后对美学理论、色彩理论、生态学理论和环境认知理论进行研究,并以这些理论作为本论文研究的理论依据。 第三章是包河区道路绿化现状调查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对实地考察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研究现状中包河区主要道路断面形式、主要道路绿化树种和主要道路绿化植物配置模式,探
9、讨包河区道路绿化现状中存在的不足和可取之处,为包河区道路绿化不断完善提供科学的依据。针对包河区道路绿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为包河区道路绿化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并依据相关的理论和改进措施,对包河区部分道路绿化进行案例分析,给出相应的改造方案。 第四章是研究结论与展望,对本文所做的工作和研究的结果进行总结。 1.4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文献理论归纳 在写作的过程中,根据所确定的研究方向和对象,大量的阅读国内外关于城市道路绿化的书籍、期刊、杂志以及优秀硕士论文等。尽可能获取本研究相关的园林、道路、城市、生态和环境等多方面文献,从而给予本论文理论支撑。(2
10、)实地调查研究 有目的和针对性地选取合肥市包河区多个有代表性的城市道路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和记录道路绿化的形式、植物配置模式、道路绿化中使用的乔灌草的品种以及道路绿化的景观效果。 (3)理论推演 通过对实地调研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出合肥市包河区道路绿化现状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结合相关的理论和设计原则,总结出今后改造提升的措施建议。(4)践结合 将理论推演得出的改造提升的措施运用到案例分析中,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2文献综述 2.1相关概念的界定2.1.1城市道路分类 按照相关的规范,大城市将道路分成四级。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1)快速路 快速路是为城市中大量的、长距离的快速交通服务,
11、是联系对外公路、城市各分区之间、主要的近郊区的道路,在机动车道之间设置有中央绿化带,不设置非机动车道。(2)主干路 在道路系统中起到骨架的作用,联系着城市中主要的交通要道和周围的郊区公路,它串联着城市的公共活动中心、城市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在主干路上设置非机动车道,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道行驶。(3)次干路 是城市组团内部的主要道路,是主干路的辅助交通线路,用以连接主干路与支路,行车速度较低,其横断面形式和路幅宽度样式多变。(4)支路 是为解决日常交通,是次干路与街坊路的连接线,满足局部地域交通要求,以生活性功能为主,路幅宽度和横断面变化较多。 2.1.2道路横断面形式(1)一板两带式 是指由一条
12、车行道和其两侧的行道树绿带组成的断面形式,没有机非分隔带和中央绿化带,车流量较小、路幅不宽的道路多采用这种形式,多运用于老城区。由于车流方向不同、非机动车和机动车混行,不利于组织交通,有些道路常采用隔离铁栅栏等替代分车绿带。 (2)两板三带式 设有中央绿化带的道路,车行道被中央绿化带分成两块路面,将不同方向的车流分开,加上人行道上的行道树绿带,共有3条绿化带,常适用于非机动车车流量少、机动车车流量多,以及夜间交通量比较大的道路。 (3)三板四带式 即设有两条机非分隔带将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分开的形式,机动车道在中间,非机动车道设置在机动车道的两侧,两条行道树绿带和两条机非分隔带共形成4条绿化带
13、,非机动车和机动车流量都较大,且道路路幅较宽的城市道路多采用这种形式。具有较高的交通效率和较好的绿化景观效果。(4)四板五带式 指1条中央绿化带和2条机非分隔带将车行道分成2条机动车道和2条非机动车道,两侧的人行道上设有行道树绿带,因此总共5条绿带和4条车行道,车辆量大、道路路幅宽和道路等级要求高的城市道路多采用这种断面形式。这种道路形式具备很高的交通效率和良好的绿化景观效果,常被塑造成展现城市形象的窗口,打造成城市的景观大道。 2.1.3城市道路绿化的定义 城市道路绿化最早是指栽植于道路两旁、具有一定间隔的树木2。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道路绿化的定义也变的丰富,是指在道路两旁及分隔带应用乔木、
14、灌木、花卉、藤本植物、地被植物等园林植物材料,通过不同的布局形式和手段进行栽植,来改善市区的小气候,降低车辆和人流的噪声,净化空气,划分交通路线,防火和美化城市。 道路绿化的配置形式主要有规则式、自然式、规则式与自然式结合等方式,配置方法也越来越丰富。道路横断面己渐渐区分清晰,包括行道树绿带、机非分隔带,中央绿化带、道路路侧绿带的细化。在植物树种的应用上,乔木、灌木、绿篱植物和地被植物形成的复合层次结构越来越多的被运用,城市道路绿化朝着多元化多层次的方向发展,最大的发挥道路绿化所促使的生态效应和景观效应。 2.1.4城市道路绿化的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于1997年10月8日颁布的城市道路绿
15、化规划与设计规范对城市道路绿化的内容作出如下阐述:道路绿地是指道路及广场用地范围内的可进行绿化的用地。道路绿地分为道路绿带、交通岛绿地、广场绿地和停车场绿地。道路绿带是指道路红线范围内的带状绿地。道路绿带分为行道树绿带、机非分隔带、中央绿化带和路侧绿带。(1)分车绿带:车行道之间可以绿化的分隔带,其位于上下行机动车道之间的为中间分车绿带,通常也称为中央绿化带;位于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或同方向机动车道之间的为两侧分车绿带,其中用来分隔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的为机非分隔带。 (2)行道树绿带:设置在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以栽植行道树为主的绿化带。(3)路侧绿带:在道路的侧方,设置在人行道边缘至道路
16、红线之间的绿化带。(4)交通岛绿地:可绿化的交通岛用地。交通岛绿地分为中心岛绿地、导向岛绿地和立体交叉绿岛。 (5)广场、停车场绿地。指广场、停车场用地范围内的绿化用地。 本文主要研究分车绿带、行道树绿带、路侧绿带和交通岛绿地,广场、停车场绿地不在本次研究范围内。 2.1.5城市道路绿化的功能(1)保障交通 合理的城市道路绿化设计对车流、人流的集散有重要的作用。道路沿线单调的景观容易使长时间驾驶的司机产生视觉疲劳。植物材料本身的色彩、形态及肌理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运用园林植物进行绿化配置,能够有效缓解司机驾驶的疲劳,降低了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 (2)改善城市环境 城市道路的建设给人们带来方便的
17、同时,车辆的增加也给城市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城市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悬浮颗粒对人们的呼吸系统造成伤害,噪声污染也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道路绿化中的园林植物,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尘埃,降低噪声的危害,还可以增加空气的湿度,减少空气中的含菌量,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从而改善了城市环境,提高了城市生活质量。 (3)美化城市 城市形象的建设离不开道路绿化的建设,道路绿化是一种线性景观,它将城市中的“点”、“面“形式的城市绿地串连成完整的城市景观。通过不同园林植物进行合理的配置,能够将园林植物的色彩美及形态美与立体的建筑物相结合,美化道路环境,塑造城市形象美。同时,道路绿化还可以将影响市
18、容和街道景观的构筑物或建筑物进行遮挡。 (4)传承历史文化功能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与城市的生态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城市道路绿化不仅能够发挥它的景观效益和生态效益,还可以对该城市的历史文化进行保护与传承。因此,要深入研究该城市的历史文化,并将城市的历史文化融柔到城市道路绿化建设中,使道路绿化在展现景观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时,也能够向市民展示历史文化,从而使城市历史文化得到保护并发扬光大。 (5)其他功能 路侧绿带、街旁游园、林荫路等可以弥补城市公共绿地的不足,满足城市居民对公共绿地的需求。绿化带还为城市道路的市政管网和远期道路的拓宽提供了备用场地。城市道路绿化还有战略防御的功能,比如战争时道路绿化能
19、起到防空和掩护的作用。另外,道路绿地能够作为地震时的临时避震场所。 2.2国内外研究综述2.2.1国外研究现状 公元前10世纪在喜马拉雅山山麓的街道上己种植了行道树,据记载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行道树,这条街道是联系印度的加尔各答至阿富汗之间的干道。在路中央与左右,种植三行树木。 在欧洲,栽植行道树的历史很悠久,据相关记载表明早在公元前7世纪罗马城的主要街道上己经栽植行道树,法国在1552年颁布法令号召国人在城市的主要道路上种植行道树。近代是17世纪法国园林设计大师勒诺特规划设计的凡尔赛宫花园,他将绿色要素引入城市街道,把直线性的“轴线”运用到巴黎城市中心地区的街道改造中,使街道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20、。1625年英国伦敦建设了一条约1公里长,种有4-6行械叶悬铃木的公用散步道兼车道,这条道路开创了林荫道的新概念。1647年,在德国柏林规划了菩提树林荫大道。法国巴黎1958年建造了世界闻名的香榭丽舍大街,它的接近自然和优雅,使它成为近代园林大道的经典杰作,对欧美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前苏联,绿地建设是城市建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在街道绿化方面有一定的成就,许多城市修建了小游园和林荫道,数量多且质量高,是城市中一件件园林艺术作品。在城市绿地系统中明确规定了每个居民所占广场的面积、道路长度、各种宽度的道路上绿地比重等,保证了道路绿化功能的发挥 国外许多专家学者对城市道路绿化的景观效果作了长期实
21、践的研究。如,k.f.akbar等学者对英国北部路域植被景观的研究。日本学者的研究多集中于道路绿化对人类行为和心理的影响。美国brownd.g教授等人主要研究道路绿化的宽度、长度及位置等方面对道路绿化景观效果的影响,morberg等人研究分析了道路绿化如何维持生物多样性。因此,国外道路绿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维持生物多样性、优化城市环境景观等方面。 现在很多西方国家的城市道路绿化注重自然的整体美,以简洁实用、展现城市特色为原则,构建完整的、连续的城市绿色空间,更好的发挥组织交通、卫生防护、点缀街景和美化市容等功能。 2.2.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行道树的历史比较悠久,历史上有关于各
22、个朝代在街道或驰道两旁栽植树木的记载。据周礼记载,公元前_5世纪周朝由首都至洛阳的街道种有许多行树,来往的客商可以在树阴下休息;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修驰道,种青松;西汉长安城内街道两侧都有成行的槐树;唐玄宗订有路树制度和种植果树的记载,南方的行道树采用木棉;清朝中叶以后,欧美入侵中国,沿海城市新建的街道引种刺槐、悬铃木、意大利黑杨等树种作为行道树。 1949年在新中国成立后,在绿化祖国和实现大地园林化的号召下,道路绿化、行道树的普及随着城市道路交通网的建成,形成了路成树成的局面;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道路绿化的功能伴随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日渐丰富,绿化树种也由原来单一的乔木列植变为乔灌草结合的
23、种植模式。城市道路绿化对城市环境的建设和美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近几年来,随着私家汽车的日益增多,由道路和车辆产生的道路污染有增无减,如何减少城市道路污染对城市环境的危害己成为构建生态城市的重要议题。 目前国内己在道路绿化植物的降温、增湿、吸收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释放氧气、抗污滞尘和减弱噪音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对不同植物群落和绿地空间格局的生态效应的研究是一个热门内容。 2.2.3国内外研究成果 回顾任何一种城市形态的演变过程,我们发现每一种演变模式都会与当时的社会经济形式相适应,城市道路绿化也是如此。人们意识形态的变化会引起生活方式的转变和社会经济体制的变
24、革,进而使城市建设面貌发生变化,也促使城市道路绿化景观不断的向前推进。 国外对城市道路绿化的研究主要有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文中指出道路是城市意象中的主导元素,“如果主要道路缺乏个性,或容易相互混淆,那么就很难形成城市的整体意象。因此,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应该具有可识别性。约翰西蒙兹的景观设计学是以分析人们在道路绿化景观中的体验活动为主,从而指出道路绿化景观的规划设计方法。英国风景建筑师麦克卢斯基的道路型式与城市景观详细介绍了道路景观设计的相关内容,主要包括道路硬质景观、道路软质景观等内容。日本建筑师芦原义信编著的街道美学,采用格式塔心理学中的“背景”与“图形”的概念阐述道路构成和高宽比的美学原则,
25、强调道路绿化必须和街道上的其它元素相协调。日本土木学会的道路景观设计比较全面和系统地阐述了城市道路绿化景观中各组成要素的设计方法。 国内对于城市道路绿化的研究有陈相强的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与施工。阐述了城市道路绿化设计的相关内容,主要包括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树种选择、树种配置、栽植施工、抚育管理等。熊广忠编著的城市道路美学,通过分析人们对城市美的体验和现代道路交通对城市美形成的重要性,总结得出城市道路美学的基本原理。胡长龙编著的道路景观规划与设计和胡先祥编著的景观规划设计指出了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相关理论。毛子强等编著的道路绿化景观设计通过一系列的实际案例来说明在不同的道路绿化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26、。还有许多博士、硕士学位论文也从不同角度对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进行相关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理论作了大量的研究,这些理论研究对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和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理论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人性化”、“生态设计”及“文化传承”等指导思想贯穿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始末,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指导理论越来越突出体现对“人”的关怀、对城市历史文化的传承以及对城市生态平衡的营建等方面,从而使城市健康和谐发展城市道路绿化设计。 2.3城市道路绿化设计 2.3.1
27、道路绿化植物选择原则园林植物品种丰富,具有多姿多彩的形态特征和差异显著的生态习性,在城市道路绿化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根据植物形态特征、生态习性以及在道路绿化中所起作用的不同,本文将城市道路绿地中运用的园林植物分成:乔木、灌木植物、绿篱植物、草坪地被植物和竹类5个类别。这里分别对以上5类植物的选择原则进行阐述,从而给城市道路绿化建设中植物的选择提供依据。 (1)乔木的选择 行道树要求生长较快,主干通直,分枝点高,冠大荫浓,耐修剪。树冠匀称整齐,形态优美,季相丰富,观赏价值高,便于管理。 有较强的适应性,寿命长,病虫害较少,具有抗烟尘、耐污染的能力。繁殖性强,移栽后成活率高,能较快恢复生长。植株无
28、毒,干净清洁,无不良气味,无刺或少刺。有丰富广泛的种苗来源,适宜大树移植。(2)灌木植物的选择 灌木植物主要运用于机非分隔带、中央绿化带、路侧绿带和交通岛绿地内,可运用的灌木品种丰富,在选择时要注意以下几点:机非分隔带、中央绿化带和路侧绿带内栽植的灌木选择时应防止过多细长萌桑或枝条过长,以免妨碍交通安全。 枝繁叶茂、株型优美、花期长、花朵多而明显。 繁殖容易、生长健壮、耐修剪、易于管理、抗性强。 植株无刺、无毒和无不良性气味。 尽可能选择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植物品种。(3)绿篱植物的选择 应选用具有较强的耐修剪能力、愈伤能力和萌芽力、病虫害较少的植物品种。 叶片较小但叶片多且密,花朵小但多而显,
29、果实小但颜色亮丽而繁硕。 便于移植,生长速度不太缓慢。 植株下枝密实,自茎部开始生长。(4)草坪地被植物的选择 植株低矮,丛生,成葡旬型,能够紧密地覆盖地表,整齐美观。 植株叶片细且柔软,富有弹性,能够较长时间维持绿色状态。 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病力,能够耐干旱,耐践踏和耐修剪。 植株低矮、繁殖力强,再生性萌桑性强,覆盖率高、管理粗放。 露地花卉的选用以宿根花卉为主,在重要位置适当点缀 一、二年生草本花卉,与乔,灌、草合理搭配。(5)竹类的选择 在城市道路绿化中,竹类植物主要运用于较宽的路侧绿带内,多选用在本地生长良好的品种,繁殖力强,易于成活,便于管理、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2.3.2城市道
30、路绿化设计原则 (1)功能原则 城市道路绿化的基本功能是组织交通,保证交通安全。道路绿化应与道路性质相适应,不同性质的道路,道路绿化设计的重点也会有所差异。比如,快速路和主干道,机动车的车速快,流量大,道路绿化的尺度可以相应的大一些;次干道和支路车速较j漫,在道路绿化设计时应从静态观赏的角度出发,注重植物的花、叶、果的季相变化、植物的形态、质感、高低及所形成的轮廓线等。因此,进行道路绿化设计时首先要对道路有充分的了解,明确其性质定位,使营造出的道路绿化满足道路的交通功能要求。另外,道路绿化应符合行车视线和行车净空要求。(2)生态原则 道路绿化带的立地条件比较特殊,经常会受到地下管线和地上架空线
31、的限制,甚至会遭受人踩车压的破坏,因此,需要根据道路绿地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和配置方式。另外,由于光照、土壤、水分等环境因素影响并制约着植物的生长,所以在配置各种园林植物时,要以植物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为依据,使植物与植物之间达到平衡、和谐的状态,营造出具有最佳生态效益的道路绿化。(3)以人为本原则 城市道路绿化的最终服务对象是人,保证交通安全,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的不同需求。由于人们的出行目的和出行方式的不同,形成的视觉特性和行为规律也就不同,但是他们都是在动态过程中欣赏道路绿化景观。对于某一条道路的绿化建设不可能同时满足各种出行人群的需求,所以应依据道路的性质以满足某一类出行人群为主
32、。如步行街主要以步行者居多,绿化设计时应注重考虑步行者的视觉特点。以人为本的道路绿化设计不仅要达到车行其中具有安全感和动态美感,而且可以使人行其中能体验到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享受到植物绿化带来的优美和舒适,因此,在分车带的绿化设计时,应以行人速度和车速为依据对一个标准段的长度和尺度进行把握。(4)艺术性原则 城市道路绿化设计不仅要考虑植物与植物之间、植物与立地环境之间的生态适应性,还应通过艺术法则和艺术构图原理展现出植物个体和群体的形式美、意境美。道路绿化为人们展示的是动态景观,要求简洁明快、层次分明、色彩丰富,使人产生一种“车在画中行,人在景中游”的良好意境。(5)协调原则 城市道路绿化的协
33、调原则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绿化带内植物与植物之间的协调,主要指植物间的形状、色彩、高低、质地以及物种间生态位的协调。其次是指园林植物与立地环境之间的协调,主要有园林植物与地下市政管线、地上架空线之间的协调,道路设施中存在各种市政管道设施,有电信、电力、给排水、燃气等,设计时要处理好它们与道路绿化的关系,创造和谐的道路绿化景观。 (6)整体性与连续性原则 城市道路绿化设计的整体性与连续性原则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首先,从城市整体出发,城市道路绿化设计要体现城市自身独特的形象。独特的城市形象是一个城市不同于其他城市所具有的特点,在城市道路绿化设计是也应从城市整体的高度出发,形成统一的基调,在统
34、一中寻求差异,达到统一而又不失变化的道路绿化景观。 其次,从每一条道路出发,将它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在道路绿化设计时,每一条道路有统一的风格,还应考虑周边的环境,如自然山体、水体、公园、建筑等,使道路绿化和周围环境相互融合、相互补充、相互适应,与周边环境形成连续的整体,而不是孤零零的道路绿化,与环境格格不入。 (7)传承与创新历史文脉原则 每个城市都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时代特征,城市中有很多能够展现文化内涵和时代特征的场所,这些场所通过一些元素使人们产生强烈的地域文化认同感。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的一张名片,所以在城市道路绿化设计中,不仅起绿化美化的作用,还要体现出城市的历史文化,展现出城市
35、发展的时代特征。城市道路绿化在不断向前发展,对于历史文化,我们既不能生搬硬抄,也不能不进行传承和发扬,而是应该将历史文化中的形式、风格、内容等用现代化的技术和手法融合到现代化的道路绿化设计中,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风貌。 2.3.3城市道路绿化设计模式 现代城市道路绿化设计模式,可以分为以下_5种形式:(1)梯级递进式 此种道路绿化模式主要应用于道路路侧绿带,以绿篱或草本地被形成前景,以花灌木形成中景,以大乔木形成背景,郁闭度高,层次丰富。(2)斑块复合式 此种配置模式也多应用于较宽的道路路侧绿带,以大乔木形成背景,以花灌木在乔木前形成一个个群落斑块组合,斑块与斑块之间有一定的距离,整体结构疏
36、密有致、层次明显。(3)疏朗开敞式以几列稀疏的乔木形成上层或背景,以球状灌木的组合作为下层或前景,此种配置模式通透开敞,可应用于道路宽度较小的情况下。 (4)模纹花境式 以大乔木作为背景,以绿篱植物密植形成前景,绿篱植物密植的形式可以变化、自由,可以是笔直的直线型,也可以是优美的曲线型。此种配置模式空间开敞,景观效果较好,在道路路侧绿带和机非分隔带中都常运用这种模式。 (5)独立行道树式 只有一排行道树,没有其他植物,此种模式多见于行道树绿带中。 2.3.4城市道路绿化带的设计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为城市道路绿化设计中的行道树绿带、机非分隔带、中央绿化带和路侧绿带。 (1)行道树绿带 行道树绿带
37、即人行道绿化带,是设置在车行道和人行道之间的带状绿化景观,以种植行道树为主。行道树绿带设计应考虑行道树绿带的宽度、道路的走向、种植形式、树种的选择、苗木标准、分枝点高度、栽植位置、行道树的株距等。 行道树树种的选择要适应立地环境、易于栽植成活,耐修剪,病虫害少,生长速度适中,寿命长的树种。行道树的选择主要以乡土树种为主,同时可以适当培育和引种一些优良品种,丰富行道树绿带景观。 行道树绿带有两种形式,树池式和树带式。应根据道路性质、道路断面形式、人行道宽度等来决定选用哪种形式。树池式多应用于交通量大、人行道窄的道路上,在树池内一般采用透气透水的路面材料铺装,或在树池内种植草坪地被植物。树带式以种
38、植乔木为主,增加了多种花灌木、绿篱和草坪地被植物,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的采用树带式,因为树带式不仅可以减少交通污染对行人的影响,提高交通效率,还能增加到了绿地率,增大绿量,丰富道路景观。(2)机非分隔带 机非分隔带是非机动车道与机动车道之间的可绿化的分隔带。机非分隔带的宽度因路而异,没有固定的尺寸,其宽度占道路总宽度的百分比也没有具体规定,但是为了植物的正常生长,其宽度一般在1.58m之间,宽度在1.5m以下时,可种植草坪及低矮灌木,宽度大于或等于1.5m时,可种植乔木,并宜乔木、灌木、地被植物复层混交,扩大绿量,增强绿化生态效果。加宽分车绿化带的宽度可以使道路分隔更加明确,丰富街道绿
39、色景观,增加生物多样性,使绿带更好地发挥生态功能,同时,为今后道路拓宽留有余地。(3)中央绿化带 中央绿化带位于上下行机动车道之间,分隔交通,有效遮挡夜间车辆的眩光,常采用复层混交式的配置方式。为了达到遮挡相向行驶车辆眩光的目的,在距相邻机动车道路面高度0.6-1.sm的范围内,应种植枝叶茂密的常绿植物,如绿篱、整形灌木球、常绿灌木等,且株距应小于冠幅的5倍。 种植的方式主要有绿篱式、整形式和图案式。绿篱式是指在中央绿化带内密植低矮灌木,经过长期的整形修剪,使其始终保持一定形状和高度,常采用不同种类的绿篱交替片植或将绿篱修剪成高低错落的形状。这种形式常在绿化带内满铺绿篱,行人很难穿行,杂草较少
40、,比较容易管理。整形式是指将植物按照一定的间隔进行排列,整齐划一,给人一种规整的美感,但长距离的使用会使人视觉疲劳,给人单调贫乏之感。在具体的设计中,常采用增加树木种类、改变树木高度和株距等方法来弥补这种不足;图案式是指将将植物修剪整形成几何图案,美观整齐,向人们展示了人工美,不足之处是需要经常修剪,后期养护管理成本较高。(4)路侧绿化带位于道路侧方,设置在人行道边缘至道路红线之间的绿带。路侧绿带的设计应考虑沿路的用地性质或与沿路建筑物的关系,如有些建筑物需要路侧绿化来衬托,有些建筑物则需要路侧绿化来防护。因此,在具体的设计中,兼顾考虑周边环境和沿街建筑,在整体上保持绿化带的完整、连续和统一。
41、路侧绿带可以减少交通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同时具有遮蔽装饰作用,对一些挡土墙、排水明沟等进行遮蔽美化装饰。在路侧绿带宽度大于8m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设计成开放式绿地,在路侧绿带内设置游步道,为行人提供游憩的场所。 2.4相关理论研究2.4.1美学理论 道路绿化带的服务最终对象是人,人们对景观往往简化到美的情感体验。所谓的美,是指在受到审美对象的刺激时,人们感官对事物的心理反应,即产生满足、快乐、愉快的心情。 各门类“艺术”的共同标准即是“美学”。景观作为一种艺术课程,给人以美的感受是其追求的境界,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美感是进一步升华艺术。 景观要素感受也随着速度的变化而改变。在高速运动状态下,小规
42、模的图像因为短暂因而易于被忽视。因此,随着速度的增大景观元素的尺度也需增大。这使得人们对景观美感规模变大,需要从整体来了解美的含义.主要美学特征:(1)美与事物的不可分离性;美与具体的事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是一个概念,从许多事情中抽象出来而形成的共同内涵。美丽只能依赖于一个特定的事物的存在,只有具体的东西才能表现出来。换句话说,美只能从具体的事物来理解,脱离了事物美也无从说起。(2)美的可感染性;美总是能引起一些反应,并通过一部分的人群感染另一部分人群的反应,该反应有:快乐、幸福、快乐、兴奋、高兴、满意它可以在人与人之间转移。(3)美的社会性 美是由人类在众多事物中所发现的,它反映了人
43、类的智慧与力量。人不是单独的生活在社会中,而是属于社会群体的,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所以人类发现的美往往被赋予了社会意识性。美对于人类而言,应该是有利的、有用的,而无害的、无防的。人类发现的美都被人类赋予了自身意识,是人们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认知和思想的升华而形成的。 人总是处于运动的状态下观赏绿化景观,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只有通过大规模的环境感受沿途景观的整体效果。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审美感知具有连续性和整体性。显示整体形状的景观,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在时空上应给人以轻松、舒畅、愉悦的感受。在正确的位置通过适当的形式(如雕塑等)表现出道路区域文化,通过文化景观元素的塑造,充分展示其文化美。 2.4
44、.2生态学理论 现代社会,倡导城市环境保护的热情日益高涨,生态建设己经成为城市设计者的优先考虑对象。从现今国内外城市道路绿化的建设工作中可以看出,生态学理论是未来城市道路绿化建设必须遵循的一个客观规律。违反这一基本原则,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稳定性和持续性都成为问题,使城市道路绿化建设失去意义。 景观生态学是由地理学的景观理论和生物学的生态理论两种科学思想结合而产生出来的,从整体和宏观的角度出发来研究整个景观生态系统在功能和结构上的稳定性。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余其他种群之间功能关系与作用被称为生态位。生态位又被称作小生境,是指生物在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所表现出来的对周围
45、环境的综合适应性。 道路的建设阻断了路旁两边的生态联系,打扰了在自然环境中正常生活的植被、动物等自然界生物,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给人类和自然界各种生物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噪声、空气污染、道路路面的热反射、自然环境遭受破坏等),这些影响因素直接导致了城市道路绿化带中植物的立地条件比一般的植物生长环境条件更为恶劣。通过道路绿化的生态工程建设,具体考虑同一生物种群的空间长度(通常为5oom),通过不同植物群落的替换,以增加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减少有害因素的入侵所带来的危害,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采用乔、灌、草以及藤本植物等构成的复合结构层的配置模式,注重种群之间的相互补充协调作用。充分利
46、用不同园林植物品种的生态位的差异,高效利用有限的道路绿地,增加绿量,提高道路绿化的生态效益,使城市道路绿化保持景观的完整性、连续性和稳定性。3包河区道路绿化现状调查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3.1包河区道路绿化的侧犬调查与研究3.1.1合肥市包河区概况(1)区域概况 包河区位居合肥中心城区,处于合肥东南迎风口,通长江,襟五河(包河、南把河、十五里河、塘西河、派河),濒巢湖,辖7街、2镇、1个省级工业园区,区域面积340平方公里,其中巢湖水面70平方公里,人口122万,是合肥市面积和人口第一大区,也是全省综合实力“第一强区”。区域内科教文化资源富集,汇聚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30多所高等院校
47、和科研院所,以及省广电中心、省图书馆、省体育馆、安徽大剧院、中国包公园、卫立煌故居等一批文体机构和名胜古迹。包河区是安徽省唯一具备高铁、地铁、高速、高架、机场、码头“六位一体”综合交通优势的“门户城区”。未来合肥大步向南趋向巢湖发展,包河区必将处于前沿阵地、核心区域。(2)自然条件 包河区位于城市上风口,区内五条河流川流其间,区南紧临巢湖,湖光秀色似仙境,碧水蓝天最怡人。包河区属于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全年气温冬寒夏热,年平均气温为15.7度,春秋温和,雨量适中,降雨量将近1000毫米。春季由于冷暖空气活动频繁,使天气复杂多变,夏季天气炎热,季节最长,降水多,雨量大多集中在5-6月份的梅雨季节,秋季季节最短,以晴天天气居多,气温下降快,冬季气温较低,雨雪天气少,晴朗天气多。(3)环境质量 近几年合肥市空气中so:含量均符合空气环境质量年日均值二级标准,空气中no:含量均符合空气环境质量年日均值一级标准,空气中pm10含量超过空气环境质量年日均值二级标准的要求。合肥市大气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