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强消防队伍管理教育防重于治 人,都有一种“先天性免疫力”。人体的皮肤、粘膜、“抗体”与白血球,组成一道又一道防线,抵御病菌的入侵。但是,这种“先天性免疫力”往往还对付不了一些流行的、特殊的病菌。这就需要强化人体防御机能,于是,各种疫苗的诞生,构成了新的“抗体”,也就是“获得性免疫力”。 医生劝人打防御针,给人吃预防药,这便是“防重于治”的道理。这一道理,很值得思想政治工作者借鉴。思想政治工作者就是诊治心灵创伤的“医生”,面对不正之风和各种思想病毒蔓延,我们的思想工作者倘若仅仅满足于“开药治病”,“等病上门”,想必是难以完成历史赋予的重任的。 推究思想“防疫”,大概可以分为两“防”。 一是“防
2、于未然”。防病患于播散、传染之前,避免病毒进入人体作祟。各种思想“病毒”也同有播散、传染的特点。一些腐朽思想,一旦被其浸染,轻者使患者精神萎靡,情趣颓废;重者还可能使患者神志不清地走上邪路。对于这种病毒,很需要犹如“解毒丸”之类的良药,即批评、帮助来治疗。但此时病已侵体,人已遭害。倘若当一种思想“病毒”正欲袭来,就“鸣金示众”,引起人们警惕,使一些“先天性免疫力”较低的官兵增强“获得性免疫力”,那么袭来的“带菌体”就难以传播致“病”了。 二是“防微杜渐”。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以“防”御病,毕竟难以防得无隙无缝。而见微知著,防微杜渐,把染身的病治逾在萌发状态,也是一个重要的办法。有些人往往以为区
3、区端倪,不足挂齿。殊不知,风起于清萍之末,微风不止,会酿成大风。习非成是,积重难返。思想缺口一旦打开,病毒乘隙而入,如不及时治疗,终将酿成大患。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大概都忘不了刘备父子的故事。刘备一生谨慎,在诸葛亮的协助下,把弱小的蜀汉治理的富足安定,能与强魏抗衡。刘备临终时,总结一生经验,对他的儿子阿斗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一切的丰功伟业都是一点一滴“厚积薄发”,一切恶行坏事也是从小到大,“积少成多”。“小善”与“大善”,实质都是“善”;“小恶”与“大恶”,本质都是“恶”。只不过,“大善”、“大恶”是“小善”、“小恶”的集合和发展。不培养我们的官兵从一点一滴有利于人民的平凡小事做起,谈何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常言道。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一个人的思想上的“病变”,象任何事物一样,在发生突变之前,总是有迹象可找,有端倪可查。倘若我们善于观人于微、观事于微、观景于微,当我们的官兵处于茫然迷离之际,能及时给以指点,使其迷途知返;当我们的官兵思想空虚,精神颓废之时,能适时给以精神食粮,使其充满希望和理想;当出现问题苗头时,能及时给以打动心灵的忠告,使其收心归正。那么,任何“疾病顽症”都可以治愈在萌发状态,大大减少病情的恶性发展。第 3 页 共 3 页本资料来源搜集与网络和投稿,如有侵权,牵扯利益关系,请告知上传人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