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做,综合实践才能真的落实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早就提出“做中学,学中做”理论,实践能力不是通过书本知识的传递来获得发展,而是通过学生自主地运用多样的活动方式和方法,尝试性地解决问题来获得发展的。从这个意义上看,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就是学生围绕实际行动的活动任务进行方法实践的过程,是发展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基本“学力”的内驱力。 有一次,我们在班上开展了“七巧板节”。看着多媒体上播放的各种有趣的拼图,学生可谓兴趣盎然。他们一边看我放映,一边就拿着现成的七巧板学者拼了,嘴里还念叨着,老师放慢点。一说让他们做,那可真是叫情趣盎然,一下子就有了很多的构思,“龟兔赛跑”“守株待兔”“欢乐的郊游”真是令人高
2、兴,孩子们太会想了。那就做吧,刚开始,就碰到了难题做七巧板。买的七巧板是木质的,有的是塑料的,无法粘贴,必须用纸质的。学生希望我打印现成的给他们剪,可是打印的都是一致的,不符合,他们只好自己剪。两节课的指导和帮助,终于能剪出来了。第二天,好不容易剪好的七巧板到拿出来时,就全乱了,不知道哪个和哪个是一副;有的组还少了几个。回想到我就在地上看到好几个三角形,真是哭笑不得。 说和做,怎么就相去甚远了呢?我想,只有在真实任务的驱动下,创设真实的环境,让学生亲历活动过程,每每让学生感到这事马上要在实际生活中做,才会有细致周到的考虑,才会有到位的指导。要让指导、设计与想法在现实中着陆,只有一个办法,带着学
3、生去“做”。 一、选材贴近学生生活,活动精心设计指导 曾听过的“清明时节编柳帽”。这节实践课是在四年级开展的。毫无疑问,在清明时节,开展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老师确实是精心挑选的主题。在课堂上,老师精心的指导学生编柳帽: 第一步,选一根粗壮的柳枝,进行修剪; 第二步,绕头部一圈,掐好尺寸; 第三步,绕成麻花状; 第四步,将接头藏好; 第五步,装饰帽子 老师在讲台上一步一步的演示,学生跟着学,最后再以各种饰物装点。 我想,“综合实践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我们老师的指导应该遵循学生的实际。只有让学生
4、在活动过程中实实在在“做”起来,才能防止综合实践活动“形式化”的倾向,获得实际的感受和认识。 真的,学生编的很认真,展示时的创意很独特。在这样很自主的课堂上,学生的编柳帽有了几分自主之美,更有创意之美。 二、实践之锤必须落在学生的心上 记得在这一学年刚刚开始时,我发现学生浪费时间的现象严重,虽然在晨会课时,三令五申,可是起效甚微,怎么办? 我是班主任,同时也是实践活动的指导老师,我深深知道,如果一味的说教,或者简单的上一节课,效果会跟第一次一样,说得天花乱坠,实则依然故我。可是问题总要解决的。我思来想去,觉得“切口要小,影响要大”。 第一步,调查身边学生每天的起床到校时间,还好,任务完成及顺利
5、; 第二步,分析调查的数据,学生发现起床的时间落差居然超过2小时; 第三步,记录自己的到校时间和读书时间不间断的记录了三星期; 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从早晨到校一直到正式开始读书,中间的时间最长的达到83分钟即将近一个半小时;最短的也超过30分钟即半小时以上。换而言之,真正开始读书学习是在到达学校半个小时之后。 在最初看着别人的时间,学生觉得没什么或者说与己无关,没往心里去。可当自己的时间落差出现时,学生真正的开始自省了。 第四步,讨论解决方案 效果出乎我的意料,一直到现在,每天的晨读,值日班长早早就将任务写在黑板上了。即使实践活动已经结束,可是很多孩子每次走进教室都会先看一看教室后面的
6、钟,然后立刻根据任务开始读书。 放弃精彩的演说,真正的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深入实践,引起学生深入的思考,改变是必然的。 三、让学生学着“未雨绸缪” 组织学生制作“成长册”似乎也不是什么难事。毕竟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制作过手抄报,出过黑板报,找几个模板,让学生依葫芦画瓢。学生亲手制作,总会有体验和收获的。 这样就够了吗? 难道我们就永远只是制造者,就不能学着思考吗?就不能学会关注设计的整体吗?模仿,那是再简单不过的事!一个词跳入我的脑海策划!“策划”似乎是专业人士的事。但是我们可以学啊,从简单的开始。 仿造再精美是别人的,可是创造再简单也是自己的,总有一天,自己的创造也会精美的。实践课程
7、就是要促使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啊。 第一步,讨论,发掘成长册的内容;(2次课,每次2课时)举步维艰,真是不可小觑,学生从二十几个方面发现了可以制作的内容。 第二步,筛选,确定自己的成长册的板块; 第三步,交流各自的成长册,进行评议;各自定下方案,这样才会有个性,不会雷同。 第四步,收集资料,汇总 第五步,绘制成册 来看似模式化的实践套路收集材料,进行制作,展示册子。在填进了策划之后,学生真的开始了个性化的实践。 即使最要好的两个女孩子所制作的“成长册”,所呈现的内容也是完全不相同的。这使我感觉到,我们初次不成熟的策划,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学生能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能够根据自己的策划筛选材料。 这样的过程,比之前的“依葫芦画瓢”要复杂的多,花费的时间也更多。 当不同的“成长册”呈现在讲台上时,我们花那么多时间策划是值得的。 “做”的过程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生命力所在,将学生想的付诸于实际行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开启学生的心智,使他们能够更好的和生活融为一体,并且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体现了实践出真知的教育理念。第 5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