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旧约概论15-以斯拉记.ppt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1438680 上传时间:2018-07-17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297.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旧约概论15-以斯拉记.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旧约概论15-以斯拉记.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旧约概论15-以斯拉记.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旧约概论15-以斯拉记.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旧约概论15-以斯拉记.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历史书-以斯拉记,旧约概论,作 者:以斯拉写作日期: 主前430年地 点:耶路撒冷目 的:神的信实及以色列的使命。指出神的应许实现,许可以色列被掳的人归回故乡,建造家园国土及宗教生活。主 旨:以色列重建圣殿,历史背景: 以色列因犯罪受神管教,在主前586年被掳到巴比伦去。在被掳期间,巴比伦自尼布甲尼撒王后国道日渐衰落,竟在主前539年被新兴的波斯王国灭亡。在巴比伦为奴的以色列人也被“易主”,全归在波斯国中继续为奴。惟波斯王居鲁士被神激动,竟容让以色列人归回本乡去。,历史背景: 当时正是以色列被掳后之七十年,神预言他们被掳七十年(耶25:11-12)。当时候满足,神便恩准他们回去,激动居鲁士成就

2、此事,可见世上万事都在神的手中。,历史背景: 在巴比伦时,以色列得着甚多教训,这也是神管教之目的,归纳如下:(1)偶像绝迹在被掳时期中,他们把以前因拜偶像而遭神灭亡的致命恶习完全清除,此后他们虽犯其他罪,却再没有拜偶像了。他们的一神观念自此异常坚强。,历史背景: (2)宗教改观以前因有圣殿存在,宗教祭祀方面极为繁杂,现今圣殿既毁,信神者的宗教信仰渐趋个人化(如但以理私自祷告读经;参但6:10; 9:2),日后公众集会的敬拜也简易化得多。(3)文献收集在此期中他们把过去神话语的记录,国家史记等收集下来,特别藉着文士以斯拉的手,鉴定旧约正典的范围。,历史背景: (4)会堂创立自圣殿被毁后,他们已失

3、去崇拜的中心,在新环境里他们创立会堂,在安息日及节日聚集,培养宗教信仰,教导律法,后来这些会堂便成为他们的宗教信仰中心、宗教教育学府及社会福利机构。,历史背景: (5)律法重估在此以前律法被人忽略或拒绝,如今在痛苦历练中他们对律法有崭新的评价。后来以斯拉回国,宣读及解释律法书,带来全国属灵大复兴;此后他们忠心捍卫律法,甚至为律法牺牲生命。,历史背景: (6)教派出现因他们对律法有新的态度,因而产生新的观念、亮光、爱慕及辩护。法利赛派、文士派、撒都该派等均应时而生;这些教派的兴起均与“守”及“爱”律法有关,可惜到后期他们已离开了律法的精义,而把它变成一种机械式的理论而已。,历史背景: (7)事业

4、转变巴比伦原是当时最富强的大国。犹太人在政治清明、文化进步、学业兴盛、建筑宏伟、商业繁荣、物质文明的社会中耳濡目染,因此他们大受影响,他们的生活方式便由农业的经济转为商业(其后更以经商天才闻名天下),在外乡安居乐业,至居鲁士谕诏归回时只有少数人还乡。,历史背景: (8)民族团结由于共同经过患难的磨炼,大家沦落异乡,相依为命,以前离心力极强的各支派反倒结为患难之交,形成一种牢不可破的整体,团结坚固,互相搀扶,共同抗拒一切分化势力,至今仍能保持“分别出来”的民族特性。,历史背景: (8)民族团结由于共同经过患难的磨炼,大家沦落异乡,相依为命,故以前离心力极强的各支派反倒结为患难之交,形成一种牢不可

5、破的整体,团结坚固,互相搀扶,共同抗拒一切分化势力,至今仍能保持“分别出来”的民族特性。,历史背景: (9)语言改变在巴比伦,他们惯用的希伯来文及亚兰文言语大受迦勒底文字的影响;归回后,他们免不了不懂原文的律法书,而必须经过专家用希伯来文及亚兰文(如以斯拉)的翻译才明白。这些译文注释称为Targum,成为日后鉴别古卷大有帮助的资料。,历史背景: (10)使命觉悟犹太人原是思想狭隘,生活自私的民族;他们排外观念极强,因他们认为神只关怀自己的选民,如今他们对民族的使命有新的觉悟,看到神要在他们身上所有的使命感,要藉着他们使万国得福。,历史背景: (11)邻邦对峙因撒玛利亚人在犹太人归回时期,欲藉一

6、臂之力而遭拒绝(参4:1-4),结果他们在自己境域之山上建造与耶路撒冷对峙的撒玛利亚殿(参尼13:28; 约4:20),又另撰撒玛利亚五经(Samaritan Pentateuch),形成日后邻居兄弟世代互不往来,这是民族使命复苏后的一个大污点。,历史背景: (12)新生盼望在此期间,他们特别期望弥赛亚兴起,把受制的犹太人组织起来,推翻铁蹄统治,建立自己的国度,这观念与盼望均一直存在,然而在被掳与归回后及两约之间特别热切等待,那种期待弥赛亚来临的气氛笼罩整个空间。,历史背景: 由此可见,以色列在巴比伦可算是大受优待,所谓“为奴”只不过是起初数年的事,以后他们颇享自由,难怪在第一次归回时只得五万

7、人左右回去,一些在外邦异地落地生根,失落了对祖国之怀念。,历史背景: 以斯拉是第二批(458B.C.)归回的领袖。自上次(536B.C.)归回后,圣殿虽已建造完成(516B.C.),但首批领袖已去世,人们对圣殿的热忱已冷却,现今以斯拉重回,目睹圣殿的荒凉不禁悲叹(参7:27)。于是首先以传授神的律法挑旺人心,他先书写历代志,以示国运全在人民宗教信仰方面的得失,又写以斯拉记,抚今追昔,以示圣殿在民中生活的地位,重振人民爱神之心。,以斯拉记大纲,一、所罗巴伯之归回(16)A、被掳之重归12B、圣殿之重建36二、以斯拉之归回(710)A、被掳之重归78B、宗教之重建910,诏谕归回归回名单立定殿基受

8、阻停工先知挑旺,以斯拉记章题,建殿完成以斯拉归回以斯拉的归程以斯拉的祷告以斯拉的改革,一、所罗巴伯之归回(16章),黑夜将尽,黎明正待破晓。以色列民被掳的期限届满,神的管教严中有慈,他纪念自己立约之言(耶29:10),到“时候满足”便感动波斯王居鲁士降旨,释放以色列民自由赋归本国本土(1章上)。神不但感动居鲁士,也激动被掳民众,使他们甘心献上礼物,筹备一旷古盛大之归回(1章中);再感动居鲁士,使他把从耶路撒冷圣殿中所掳回来的器皿也一并交还,物归原主,让他们放回原处(1章下)。,一、所罗巴伯之归回(16章),大部分的被掳之人已习惯在外邦的生活,乐而忘返,不作归回的打算。这次归回的只有49897名

9、,他们在所罗巴伯(官长)及耶书亚(祭司)率领下归回(2章上)。在此处记述了归回者的名单与族谱,因这与(1)产权;(2)身分;(3)供职有关。产权指拥有产业的权利,身分只指真以色列人,供职指利未人的后裔才有资格(2:62)(2章下)。,一、所罗巴伯之归回(16章),经过千辛万苦之长途跋涉,到家园时,当他们见到城垣倒塌,田园荒芜,满目凄凉,百废待兴的景况,不胜伤感。但既然有神的感动与带领,于是义不容辞,万心归一,如同一人(3:1),分工合作,人人有分(3:8),先把圣殿的祭坛建成(3:2),再接再厉把圣殿的根基立定(3:10),当时欢乐赞美与感激而悲哭之声互相混和,这种悲喜交集之声音响澈云霄,是直

10、达神宝座前之交响乐(3章)。,一、所罗巴伯之归回(16章),任何圣工的建造总会有不同的阻拦,当时在那地久居之混杂种族撒玛利亚人(4:2下)要求参与圣工,他们的“好意”是值得怀疑的(4:2上)。建殿的领袖看到此点就加以拒绝(4:3),于是一连串的阻扰计谋如(1)假意合作(4:1-2);(2)搅扰(4:4-5);(3)控告(4:6-22);(4)制止(4:23-24)便实施出来,结果圣殿的工程便停顿下来了(4章)。,一、所罗巴伯之归回(16章),圣殿停工,但是百姓的建造却没有停顿。他们因敌人拦阻,信心顿失,以后渐被私事缠绕,为自己建造华美的房子;其中更有人推辞,以为建殿的时候还未到,于是便只为自己

11、而活(参该1:2-6),连领袖亦不免心灰意冷,历时十五年之久。神在那圣工停顿、会众自私、仇敌四起、百废待兴、领袖灰心、满目凄怆之际兴起哈该和撒迦利亚两先知,力斥领袖,劝诫会众,提倡复建圣殿之工作(参该1-2章,亚1-8章),于是各人均被挑旺起来。,一、所罗巴伯之归回(16章),虽敌人再度阻拦(5章上),但是他们共同排除万难,上奏波斯王求准复建(5章下),结果得蒙特殊与格外的恩准(6:6-12),敌人的控告竟成全了神的美旨,深得神的看顾(5:5)。他们因敌人弄巧反拙,各人便奋然而起,为圣工加倍踊跃,在很快的时间内便全部工作重建完成。多年的愿望(参诗84),会众之喜乐非笔墨所能形容。他们献殿礼之宏

12、伟非常人可想象(有学者以诗146至150为此时献殿礼所作)(6章)。,一、所罗巴伯之归回(16章),当日所罗门建殿不易,所罗巴伯重建圣殿更难。初次建殿之下不易仅在规模宏伟方面,而重建之难,不但工程浩大,且阻拦更大。第一次建殿历七年,第二次前后历三个七年之久(于516B.C.完成)。可见天下万事建设固难,复建更难,若无神眼目时刻眷顾,仅凭被掳归回之民绝无成功之望。,二、以斯拉之归回(710章),在6章与7章中相隔58年(6:15=516B.C.; 7:1=458B.C.)。在这五十八年中,除了在耶路撒冷中的犹太人经历神的祝福与保守之外,在波斯国的犹太人也经历神奇妙的保守(参以斯帖记)。本书第7章

13、开始记述本书作者归回的事迹。作者用第三者身分先记自己身世(7章上)。,二、以斯拉之归回(710章),他是大祭司的后裔,是通达神律法书的专家,也是敏捷的文士,在巴比伦已开始搜集、审勘、核订、编纂神的圣言,创始文士学校,更是会堂的创始人。他回国之负担是以神的律法教训人,他是一位以“回到圣经”为口号的“奋兴布道家”(7章下)。,二、以斯拉之归回(710章),当时圣殿已过58年之久,需要修饰是免不了的;但百姓的宗教信仰更需振奋,此乃以斯拉归回的负担。作者记述自己的心志后补记在路上蒙神恩待之经过(8章)。自巴比伦至耶京途中盗贼出没无常,他们先在神面前克苦己心;求神赐福归程之平安,神果然伸出帮助、保佑、施

14、恩的手,领他们平安到达目的地。,二、以斯拉之归回(710章),抵达后他马上召开奋兴布道大会,着重重整民心、重组圣会;若无以斯拉的宗教改革,以色列势必与世界同化(参9:1-2)。他复兴的计划是先自己认罪祈祷(9章)。奋兴的火焰必先从领袖焚起才能传到全体(10章)。以斯拉有个人的奋兴才有会众受感而悔悟的奋兴;会众有了奋兴才有悔罪改过的行动。当时被外邦异族同化的人为数不少,内中更有应是分别为圣之利未人(10:18)。,二、以斯拉之归回(710章),神大显其恩威,沛降大雨,使人深觉神的义怒是诚然可怕的(10:7)。跟着以斯拉痛斥与世界妥协的罪行(10:10-11),再查清妥协者的名单(10:13-44

15、),而每人也均认罪悔改(10:12),于是全国大复兴立时燃烧起来,历年不变。,神如何藉波斯王居鲁士成就他对选民的应许?犹太人第一次有什么人带领归回?他们归回的最主要的任务是什么?百姓离了殿的根基后,他们的反应如何?,(1:1-7)(2:2,64-65)(1:3;3:10-13),要义问题:,要义问题:,百姓重建圣殿遇到什么样的阻拦?神如何鼓励选民复工?在何时完成?以斯拉是何人?他如何带领选民第二次归回?,(4:1-6, 23-24)(5:1-2;6:15)(7:6-10;8:22-23),以斯拉如何为选民认罪祈祷?带来什么属灵的复兴?犹太人与外邦人通婚会如何影响选民的属灵生活?以斯拉带领选民离罪的过程如何?,(9:1-2, 11-12)(10:1-5),要义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