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通史夏朝(约公元前 21 世纪 约公元前 17 世纪) 由夏启开创的父死子继的世袭制王朝,历史上称为夏代。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时代。不过,从司马迁开始,史学家们大多将夏代的开始从夏禹算起。自禹至履癸(桀) ,共十四世、十七王,前后经过了四百余年。 夏代的建立,标志着漫长的原始社会被私有制社会所替代,这是一个历史的进步。但是,一种新制度的建立,必然会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夏启即位后,在钧台大宴各地首领,以期对他的地位予以确认。有扈氏对启破坏禅让制度的做法十分不满,拒不出席钧台之享。夏启发兵对有扈氏进行征伐,大战于甘,有扈氏战败被灭。这次战争的胜利,使新生的政权得到初步巩固。一种新制度的建立
2、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一个新政权的产生,也面临缺乏统治经验的问题。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政权,即使是在起进步作用的上升阶段,也改变不了统治者剥削、掠夺和贪图享乐的本性,统治集团内部围绕权和利的争夺成为不可避免。因此,夏启死后,出现了五子争权斗争。太康即位后,政事不修,沉湎于酒色之中,有穷氏的首领羿乘机夺取了政权。直至后羿被他的大臣寒浞所杀,相之子少康逃到有虞氏,得到有虞氏的帮助,组织夏的旧部,积蓄力量,乘寒浞内部混乱之时,出兵打败了寒浞父子的力量,夺回了政权,才恢复了夏王朝的统治。这就是夏代历史上出现的太康失国 、 后羿代夏和少康中兴的事件。 夏代末年,夏王室内政不修,外患不断,阶级矛盾日趋尖锐
3、。夏桀即位后不思改革,骄奢淫逸,筑倾宫、饰瑶台,挥霍无度。他日夜与妹喜饮酒作乐,置百姓的困苦于不顾,百姓指着太阳咒骂夏桀。大臣忠谏,他囚而杀之。四方诸侯也纷纷背叛,夏桀陷入内外交困的孤立境地。商汤看到伐桀的时机已经成熟,乃以天命为号召,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 ,要求大家奋力进攻,以执行上天的意志。鸣条之战,商汤的军队战胜夏桀的军队,桀出逃后死于南巢,夏王朝从此灭亡。一个强大的国家经历了四百余年历史,却被一个小国所灭,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震惊与思考,所以后来出现了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的告诫。 由于流传至今有关夏代的史料十分匮乏,所以历史上是否有夏代存在,曾被许多人怀疑。但是史记夏本纪中记载的夏代世系与
4、该书殷本纪中记的商代世系一样明确,商代世系在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中得到证实,因此史记夏本纪中所记的夏代世系被多数学者认为是可信的。这样,在考古学家对安阳殷墟、郑州商城等商代的物质文化遗存有了进一步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夏文化探索的研究课题,希望用考古手段去找到夏代的物质文化遗存,进而恢复夏代历史。 古史学家依据文献资料,提出有两个地区可能是夏人的活动地区:一个是河南西部嵩山附近的登封、禹县和洛阳平原;一是山西南部的汾水下游地区。因为传说中夏代的都邑和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大多同这两个地区有关。1959 年开始夏墟调查,拉开了夏文化探索的序幕。四十年来在豫西、晋南开展了一系列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使
5、夏文化探索的目标逐渐缩小。目前,多数学者认为:以偃师二里头遗址命名的二里头文化 (包括二里头类型和东下冯类型)和豫西地区的龙山文化是探索夏文化的主要对象,并对夏文化问题发表了各种看法。惟因缺乏文字等直接证据,目前学术界对哪种遗存是夏代文化还没有形成共识。但是无论是豫西地区的龙山文化还是二里头文化 ,均已积累了相当丰富的资料,它为最终解决这个问题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商朝(约公元前 17 世纪 约公元前 11 世纪) 商代是继夏代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个世袭制王朝时代。自太乙(汤)至帝辛(纣) ,共十七世、三十一王,前后经历了将近六百年。 商汤立国后,汲取夏代灭亡的深刻教训,废除了夏桀时残酷压迫人民的
6、暴政,采用了宽以治民的政策,使商王国内部的矛盾比较缓和,政治局面趋于稳定,国力也日益强盛起来。他对四周的许多国家进行了征伐,取得了一系列胜利。所以孟子滕文公下记有:汤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 。诗商颂殷武也有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的记载,反映了商王朝在汤的统治下,已经成为强盛的国家。 商汤统治时期出现大好局面,得益于伊尹和仲虺这两个贤臣的辅佐。据记载,他们二人在政治上颇有主张。他们被汤任为右相和左相以后,在处理政务、稳定政局、发展生产等方面,作出了不小的贡献。仲虺死后,伊尹在政坛上的作用尤其突出,成了商汤至太甲时期重要的辅佐,政坛的一位元老。商汤死后,因其子太丁早死,由太丁之弟外
7、丙继位;外丙死后,其弟中壬继位;中壬死后,又以太丁之子太甲继位,太甲乃商汤之长孙。据史记殷本纪记载:帝太甲即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汤法,乱德,于是伊尹放之于桐宫。 太甲居桐宫三年,悔过自责,伊尹迎回太甲而授之政。以后,太甲修德遵法,诸侯归服,百姓的生活比较安宁。这个故事,反映了伊尹为贯彻商汤的治国方略、使商王朝长治久安作出了不懈努力。这个故事流传久远,伊尹也获得了大仁 大义的美名。 不过,统治阶级贪婪本性,决定了王室内部为权力和利益斗争的局面不可避免。 史记殷本纪中记载;自中丁以来,废适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乱,于是诸侯莫朝 。从仲丁算起,经九世正好到盘庚时期,说明这一期间商王
8、室内部为争夺王位,内乱不止,致使外患不断。这期间,商王朝曾多次迁都。 据文献记载,商代曾五次迁都。 竹书纪年记载,商王仲丁自亳迁于嚣 、河甲自嚣迁于相 、祖乙居庇 、南庚自庇迁于奄 、盘庚自奄迁于北蒙,曰殷 。不过考古学家至今只发现了偃师二里头、郑州商城、偃师商城和安阳殷墟四个都邑遗址。这四个遗址的面积都很大,均在三、四百万平方米以上。考古学家已在这四个遗址中发现了大型宫殿基址、墓葬及作坊等重要的遗存,如二里头遗址中部发现的一号宫殿,面积达一万平方米。在偃师和郑州发现了规模很大的城垣。安阳殷墟还发现了规模宏大的王陵区祭祀场。从这些发现与文献记载可以知道,商代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国家机构,有各种
9、职官、常备的武装(左中右三师) ,有典章制度、刑法法规等等。但上述这几个都城,它们与文献中记载的名字是甚么关系,学术界还有不同看法,只有安阳殷墟是盘庚以后诸王世的都城、看法比较一致。 对商代历史上多次迁都的原因,史学家们有不同的看法。但从尚书盘庚篇中看到,迁都与内部的政治斗争有一定关系。如盘庚虽然声称视民利用迁 (即为人民的利益而决定迁都) ,但对那些不听命令的人,他发出了我乃劓殄灭之,无遗育,无俾易种于兹新邑 (我要将他们斩尽杀绝,不让孽种留在新邑)的威胁,反映了内部争斗的激烈。盘庚迁殷以后,王室内部的矛盾得到缓解,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盘庚被称为中兴之主,并为武丁盛世的到来,打下了基础。
10、武丁是盘庚之弟小乙之子,即盘庚之侄。他年幼时,小乙曾让他到民间生活了一段时间,深知民众生活的艰难困苦。他即位以后,兢兢业业、不敢荒宁,励精图治,决意振兴大业。他四出征伐,对鬼方、土方、羌方、人方、虎方等方国进行征讨,战争的规模不小,往往动用数千兵力,最大的一次发兵一万三千人。在这些征战中,商王征服了许多小国,扩大了领土,也捉获了大量俘虏。武丁时期的文化遗存相当丰富,宫殿、墓葬、作坊等遗存都有发现。代表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青铜业,有了突破性进展,如铜、铅、锡三元合金出现了;分铸技术已被广泛运用;青铜器生产数量大增,还出现了司母戊大方鼎、偶方彝、三联这样的重器。武丁之世在青铜业方面取得的成就,
11、表明中国青铜时代进入繁荣时期。此外,在纺织、医学、交通、天文等方面,也都取得不小成就。武丁开创的盛世局面,为商代晚期社会生产的发展乃至西周文明的繁盛,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1899 年因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的商代甲骨文,把湮埋了三千余年的古老文字重新呈现在世人的面前并让人们识读。甲骨文的发现,使商代的存在无可争议,并使商代历史成为信史。安阳殷墟出土的十五万片甲骨卜辞,记录了商代社会中发生的许多事情。经过几代人的整理和研究,揭示了它所包藏的丰富内容,为研究商代历史开拓了重要的途径。 祭天祀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史前时期的考古中曾一再发现这类遗存。随着农业的出现,人们为祈求风调雨顺的好年景而产生对
12、天崇拜。它是自然崇拜中的一种。祖先崇拜又叫灵魂崇拜。它源自对先人怀念,把梦中的情景理解为先人的灵魂作祟而产生。人们祭祀祖先,为的是求得先人的保佑。夏代开始的家天下局面,使原始宗教的内容发生很大变化。由于帝王是世上最高的统治者,为了维护他的统治,就把祖先崇拜与自然崇拜结合起来,创造了天或上帝这样的至上神。从文献中可以知道商代有天这个神,甲骨文中则有帝或上帝 。所以商汤伐夏桀时说, 有夏多罪,天命殛之、 夏氏有罪,子畏上帝,不敢不正 ,打出天命的旗号,鼓动军土和同盟者去执行上帝的意志,奋勇讨伐。但天上的上帝与地上的下帝(商王)是相对的。为了执行上帝的意志,下帝通过巫与上帝沟通。商王在祭祀祖先时,用
13、五种祀典,对上甲以后的祖先轮番地、周而复始地进行。安阳殷墟王陵区的祭祀场中发现了上千个祭祀坑,武丁时一次使用人牲达数百人。这种情况反映了商王对祖先崇拜的重视,因为上帝既是至上神,又是宗祖神。 武丁死后,他开创的太平盛世,没能长久延续下去。祖庚、祖甲以后诸王,特别是帝乙帝辛时期,国内矛盾十分尖锐,四方诸侯也起来反叛。面对这种情况,商王帝辛(纣)不思改变,不听忠谏,一味追求骄奢淫逸的生活,进一步激化了国内矛盾。同时,他穷兵黩武,调集大军征伐东夷,加重了民众的负担,也使国内兵力空虚。周武王的大军打到商郊牧野,商纣王才组织力量,仓促应战。结果,商王的军队毫无斗志, 前徒倒戈 ,为武王的军队开道。帝辛看
14、到大势已去,逃到鹿台,拿出珠玉宝货自焚而死。商王朝就此灭亡。西周(约公元前 11 世纪 公元前 771 年) 周族有着悠久的历史,长期在陕甘一带活动,后以岐山之南的周原为主要的根据地。至公元前 11 世纪初,周族的力量日益强大。它一面征伐附近小国,扩充实力;一面把它的都邑从周原迁到今天长安县沣水西岸,建成丰京。它不断向东进逼的势态,加剧了与商朝的矛盾。商王帝辛一度将西伯昌(文王)囚于里。周臣用美女、珍宝进献商王,帝辛才放了西伯昌。西伯昌回到国内后,进一步加紧了伐商的准备。此时,商王朝政治腐败,内外矛盾空前尖锐。文王认为伐商条件已成熟,临终前嘱太子发(武王)积极准备伐商。武王即位以后,出兵车 3
15、00 乘、士卒 4.5 万人、虎贲(冲锋兵)3000 人,浩浩荡荡地向东进发。庸、蜀、羌、鬃、微、卢、彭、濮等许多小国也率兵会合。周武王在牧野誓师,历数商纣之罪。商纣王发兵 17 万与周军对阵,但军士们无心战斗,前徒倒戈,引导周军攻纣。商纣王仓惶逃遁,在鹿台自焚而死,商朝遂亡。从此,中国历史进入了周王朝时代。 武王克商以后,基本上控制了商朝原来的统治地区,又征服了四周的许多小国。但如何牢固控制东方的大片领土,成了武王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于是,他采用分封亲戚、以藩屏周的政策,把他的同姓宗亲和功臣谋士分封各地,建立诸侯国。一个个诸侯国成为对一方土地进行统治的据点,它们对周王室也起到拱卫的作用。武王
16、把商纣之子武庚(禄父)封于商都,借以控制商人;封其弟管叔、蔡叔、霍叔为侯,监督武庚;又将周公封于鲁、姜尚封于齐、召公封于燕。周武王死后,其子继位。因成王年幼,由周公摄政。管叔、蔡叔对周公不满,散布流言,说周公意在谋取王位。不久,武庚与管、蔡串通一起,并联合东方的徐、奄、薄姑等国发动叛乱。周公调大军东征,用了三年时间,终于平定了武庚与管、蔡之乱,杀了武庚和管叔,流放了蔡叔。东征取得全面胜利,使周王朝的统治得到巩固。 武王灭商之后,回到镐京,深感镐京与新征服地区相距太远。他意在夏人活动中心的伊洛河地区建立新的都邑。他的这一想法尚未实现,突然病逝。从宝鸡出土的何尊铭文中看到,成王即位后,继承了武王之
17、遗志,决定在洛阳附近建一新邑, 宅兹中国 。从这里对新征服地区进行统治,可大大缩短距离。为此,成王曾派召公去洛阳附近相宅 。不久,洛邑(成周)与武王所建的镐京( 宗周 )一起,成为西周时期政治、军事、文化的中心。为彻底铲除殷遗民的复国梦想,成王时还将殷顽民迁至成周。 由于周公旦在宗周摄政,鲁侯之爵由他的长子伯禽就封。鲁的地望在今天的山东曲阜,已发现鲁城遗址;姜尚所封的齐国,在今山东临淄;召公所封的燕国在今北京房山,也已发现城址和燕侯墓地;武庚叛乱被平息后,该地封给武王之弟康叔,为卫侯,已在河南浚县发现卫国遗址;纣的庶兄微子启未参预武庚叛乱,他作为商族的后裔被封为宋侯,其地在今河南商丘;在卫国的
18、西边,还有个晋国,成王攻灭唐国后,以其地封给他的兄弟唐叔虞,在今山西翼城与曲沃交界处已发现其遗址。这些诸侯国的封地往往形成犄角之势,互有联系、互相制约,因而在早期阶段对政治局面的稳定确曾起到一定的作用。文献中所说成康之际,四十年刑错不用 ,正说明成王平定武庚叛乱后,周王朝出现了一段安定的局面。 周人在经过一系列战争之后,控制的地域南到巴、濮、邓、楚;北到肃慎、燕、亳;东边到达滨海;西边直抵甘、青。其范围比商朝的地域还大。周王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国家机器,对域内实行有效的统治。制订的刑罚,比商代更系统。常备军的人数比商代还多,在宗周驻有六师,在成周驻有八师。全国的土地与臣民,名义上都属周王所有,即所
19、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所以,周王封给诸侯土地与臣民时,要举行授土授民的仪式。所封的诸侯国,要定期朝见周王,有保卫王室的义务。他们还要向周王纳贡服役(包括兵役) ,如果不纳贡服役,就是侮慢王室,要受到惩处。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受封者常常擅自割让或交换土地,渐渐将土地变为私有财产。同时,随着新开垦的土地越来越多,私田的数量也在增加。私田的出现,对以井田制为基础的土地公有制,起到腐蚀和冲击的作用。 西周时期的社会经济比商代又有发展。大量使用奴隶生产,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剩余劳动产品,促使各种手工行业得到发展。青铜业生产进一步扩大,除王室控制的青铜作坊外,诸侯国也有自己的青铜作
20、坊。青铜产品的数量更多,用途也更广,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青铜业的发展,推动了其它行业的兴盛。文字的使用也更广泛,除了在甲骨上契刻文字外,在上万件铜器上都铸刻有铭文,记录了当时社会生活中发生的许多事件。最多的一件铸有 499 个字,不亚于当时的一篇文献。农业、畜牧、纺织、冶金、建筑、天文、地理等科学技术也有不少新进展。这些成就促使人们的生产、生活都有变化。考古学家在西周晚期的墓葬中发现了人工冶制的铁器,说明至少在西周晚期,人们已经掌握了人工冶铁技术。这一发现,表明人在改造客观世界的斗争中,又掌握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到了周厉王时,国内矛盾日趋尖锐。厉王横徵暴敛,虐待百姓,还不让国人谈论国家
21、政事。公元前 841 年,终于发生国人暴动。厉王逃到彘(今山西霍县) ,国人推共伯和行天子事。共和元年(公元前 841 年)是中国历史确切纪年的开始。周宣王继位后,汲取教训,改变政策;为解除戎狄的威胁,还发动了对戎狄的防御战争,取得了胜利。在对荆楚、淮夷的战事中,也取得了一些胜利,因而号称中兴 。但是社会中各种矛盾依然存在,整个社会仍处于动荡之中。 历史的发展总是不平衡的。商周时期中原已进入青铜时代的繁盛时期,周边的一些地区仍相对落后一些。因此,为财富及利益所驱动,周人与其它国族的战争几乎一直不断。江汉流域是蛮族的根据地。昭王率大军征伐南蛮,遭到蛮族的强烈抵抗,周朝军队几乎全军覆没,昭王也死于
22、汉水之中。这是西周早期周王朝遭到的一次严重失败,从此失去了对南方各国的控制能力。穆王与宣王也曾南征,均未获得重大的战果。东方的夷族也时常侵扰周境,战事不断。噩侯驭方不堪周朝的奴役, 率南淮夷、东夷,广伐南国东国 ,一直打到成周附近,震惊朝野。周王派西六师、东八师前往作战,仍无力抵御。后靠同姓诸侯的兵力增援,才取得了胜利。西北方的犬戎是西周时期最重要的外患。穆王时,犬戎的势力逐渐强大,阻碍了周朝与西北各国的往来,穆王西征犬戎, 获其五王 ,并将一批犬戎部落迁到太原,打通了周与西北各国的道路。以后,犬戎仍屡次侵犯周境。宣王之子幽王,宠爱褒姒,想杀太子宜臼,立褒姒之子伯服做王位继承人。宜臼的母亲是申
23、侯的女儿。申侯勾结犬戎攻打周王,杀幽王于骊山之下,犬戎乘机掠走大量财宝。西周就此灭亡。宜臼靠诸侯的帮助,登上王位,是为平王。他迁居洛邑,从此,历史进入东周时期。东周 (公元前 770 年至公元前 221 年)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 公元前 770 年至公元前 476 年的春秋时期,是中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 那时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以及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不断进行兼并战争。 谁战胜了,谁就召开诸侯国会议,强迫大家公认他的“霸主”地位。 先后起来争当霸主的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历史上把他们称为“春秋五霸” 。 在诸侯争霸的过程中,大国兼并小国,诸
24、侯国数目逐渐减少,华夏族和其他各族接触频繁,促进了民族融合。 春秋末年,长江下游和钱塘江流域的吴国和越国,也参加了争霸战争。 起初,吴国打败了越国,强迫越国臣服。 越王勾践天天舔尝苦胆,立志报仇。 他注意增加生产,训练士兵,积聚力量。 经过长期努力,越国终于重新强盛起来,最后灭掉了吴国。 春秋时期,铁器已经在农业、手工业生产中使用。 农业生产中使用铁锄、铁斧等。铁器坚硬、锋利,胜过木石和青铜工具。铁器的使用,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 那时,也开始用牛耕地。耕作技术提高了,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起来。 一些贵族把公田化为私田,逐渐采取了新的剥削方式,让种田的劳动者交出大部分产品,保留一部分产品。
25、 这样,奴隶主贵族转变成了封建地主,原来耕种井田的奴隶转变成为农民。 这种新的剥削方式,就是封建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方式。 从鲁国开始,井田制在各国逐步瓦解了。 井田制的瓦解,标志着奴隶社会的逐步瓦解。 公元前 475 年至公元前 221 年,是中国的战国时期,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开始。 经过春秋长期激烈的争霸战争,到战国开始,主要的诸侯国有齐、楚、燕、韩、赵、魏、秦等七国,历史上称之为“战国七雄” 。 为了继续争夺土地和人口,七国之间,不断地进行战争。 人民遭受的苦难更加严重,他们都厌恶割据混战,渴望统一。 春秋以来,随着井田制的破坏,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逐渐为封建的土地私有制代替。 贵族占有大
26、量私田,战场上立功的将士、拥有雄厚资财的大商人,也占有大量的土地,他们成为新兴的地主。 新兴的土地阶级,经济势力越来越大,他们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专政。 在新兴土地阶级的推动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开展了“变法”运动,经历了 100 多年,新的封建制终于在各诸侯国确立起来。 秦国的商鞅变法是一场比较彻底的地主阶级政治改革。 公元前 356 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开始变法。其主要内容有: 1、废井田,开阡陌。 废除井田制,国家承认田地归私人所有,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2、废除特权,奖励耕战。 废除奴隶主贵族享受爵禄的特权。规定按军功的大小,授爵和赐给田宅。还规定,生产
27、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限制工商业者的活动,禁止弃农经商。3、建立县制。 在全国设置 31 个县,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由国家统一控制。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逐渐成为七个诸侯国中实立最强的国家。 战国时期,农民更多地使用铁农具,除了铁锄、铁斧,还有铁铲和铁犁。牛耕在这时期得到推广。这些都促使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 战国时期,手工业很发达。占有重要地位的是冶铁业、煮盐业和工艺品制作。 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业也兴盛起来。 相关资料 邯郸市发现战国时期古井古墓 河南首次发现二千年前制陶作坊 内蒙古出土古代陶器作坊遗址 内蒙古发现一大型古代陶器作坊遗址 成都古蜀国大型船棺墓葬考古获重大发现 战国时代的铁器 战国时期的青铜器 战国时代 新疆发现战国古墓群 一批战国时期的乐器文物在华盛顿展出 荆州战国楚墓发掘石破天惊 两套大型编钟冲破 2300 年尘 陕西出土战国的“酒” 陕西出土战国青铜壶 其中一壶中有完好的液体甚为罕见 陕西出土战国青铜壶内盛不明液体待化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