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思考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资产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无论在数量还是价值总额上在国有资产总额中所占的分量越来越大,党的十八大又提出必须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而行政事业单位在服务型政府中又扮演着主要角色,这就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实际工作中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在管理制度的制定资产购置使用处置,都存在着一些问题。现对这些问题和漏洞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利于在今后不断提高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水平,从源头上防止或规避资产在耗用、流转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漏洞,从而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降低政府运行成本。 一、行政事业单位
2、的特点及其资产管理的特点 (一)设立目的 事业单位设立的直接目的就是提供公共服务,满足人民在教育、文化、科学、卫生等方面的需要。行政单位的任务主要是对国家各项行政事务进行组织、管理、监督。二者工作成果都是不可以用货币计量的,都不以盈利为目的,职能都是以所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为载体,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提供公共服务及公共设施,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资产的性质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是非经营性的国有资产,指由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在法律上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称,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流动资产等,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提供公共服务、促进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国有资
3、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资产管理体制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实行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各级财政部门负责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综合管理;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负责对本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实施监督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对本单位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实施具体的管理,其目的就是为了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合理配置、有效利用国有资产,它是财政管理的重要基础和有机组成部分。 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具有二个层面上的含义。其一从宏观方面来讲,2021年财政部颁布的财政部令第35号和
4、财政部令第36号中对违反两个办法的处罚规定中,没有明确提出对使用国有资产有效性的奖惩规定,单位在制定内部资产管理办法时无法可依,因而很多单位的资产管理办法中没有这部分的内容,导致工作人员不能很好管理和利用国有资产,降低了使用效率。其二是从微观角度而言的,主要指很多单位根本就没有建立健全适合本单位特点的内部资产管理制度或者虽然制定了内部资产管理制度,也很不健全,造成国有资产流转过程中权、责、利不清。 (二)资产购置随意性较大 单位在购置资产时,没有充分考虑存量资产的利用情况,不能将资产的购置同预算管理结合起来,有些资产购置甚至没有通过政府采购。很多单位的资产购置都由领导一个人做决定,在预算资金较
5、多,尤其是项目预算资金充裕的情况下,年初的预算如何,存量资产还能不能再用,基本上不予以考虑,重复、大量购买资产,有些单位采用“化整为零”手段,避开政府采购,目的就是为了在年底前花光项目资金。还有一些单位电脑还能用,重新购置新的,旧电脑就随意放到库房;办公用的表格堆了半个办公室,不管能不能用第二年照样再印,造成非常大的浪费,也大大降低了资产使用效率。 (三)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在流转使用中浪费、流失现象严重 首先,实际工作中,行政事业单位大到电脑小到小刀、橡皮等的使用,浪费现象都很严重。比如购置电脑,原来的本来还可以用,但看到新购入了一批新的,出于攀比心理,就说自己电脑有问题了,把旧电脑放到库房里,
6、重新领用新电脑;比如日常工作中一块橡皮、一把尺子都可以用很长时间,但行政事业单位年年购入年年换新;再比如u盘的使用,并不是单位每个人都能用得上,但单位基本上是一人一个,时间一久有些人员理所当然地认为这u盘成了个人的私有财产等等,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造成资产闲置、浪费、甚至流失,资产使用效率大大降低。其次是在单位合并、分立,领导变更以及人员调动等资产实际使用人变更时,没有对固定资产按规定进行交接,财务明细账与资产管理人员明细账不能做到账账相符,使得国有资产流失。 (四)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时存在不按规定的程序报批现象 有些单位领导,没有经过有关部门的批准,没有履行必要的手续,不经过评估,凭借手中的
7、职权,私自处置一些固定资产。还有些单位领导对还没到期,尚能使用的固定资产,提前进行报废处置,这些都给国家资产造成很大的浪费,不能保障国家资产安全、完整,也给有关工作人员在以后的工作中造成很大的困难。 三、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分析 (一)从资产管理体制上分析 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是从1998年开始的,主要分为两个阶段:1998年至2021年是第一个阶段;第二阶段是2021年至今,这两轮改革主要对象是国有企业。我们现行的2021年财政部发布的财政部令第35号和财政部令第36号都只是暂行办法,这些都说明到目前为止,我国国有资产管理制度还处于探索阶段,行政事业资产管理是国有资产管理的
8、一部分,也处于探索阶段,在实践和理论上都没有找到成熟的管理模式,这就给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中留下缺陷。 (二)从思想意识上分析 按照现在的财政预算管理制度,行政事业单位的支出都是由财政直接拨付的。所以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只重视流动资金的管理,而忽略了对有形资产管理。只就流动资金的管理制定了相应管理制度,而没有对有形资产(包括日常办公用品)各个流转环节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三)从内部管理制度上分析 没有健全的资产管理制度,主要表现在。第一,没有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或指定专人来管理国有资产。在需要新资产时,没有信息能提供依据现有的资产能不能满足单位履行职能的需要、能不能与其他单位共享共用资
9、产、能不能由上级主管部门调剂使用其他部门资产,这些现象使单位领导不能对购置资产做出正确的决定。第二,资产领用或移交时不履行必要的手续。很多单位办公用品管理由办公室工作人员兼管,工作人员领用办公用品根本就不签字,需要什么说一声就拿走了,这很容易造成浪费;单位在合并、分立移交资产时,只移交账上金额,而不移交实物资产,这就造成了两种后果。其一,合并分立后的单位财务账上有的资产,实际上还由合并分立前的单位使用。其二,移交过来的账,有些资产早就不存在或在移交时流失,财务人员却不知道,而使单位资产账和财务账无法账账、账实相符,也给以后资产的处置工作带来很多麻烦。 (四)从人为因素分析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
10、中,除了制度不健全等因素外,人的因素也很重要,主要有两种表现:一种是一些单位的领导受利益驱动,凭着手中职权,把单位比较重要一点的资产,如笔记本电脑、照相机等从购买回来就自己拿着使用,时间一久成了自己的,而资产专门管理人员则是迫于领导压力,对这种情况视而不见。另一种是资产购置过程中的腐败问题,私下里曾不止一次听人说公家的钱好赚,细细想来也确是如此,现在的行政事业单位都是一把手说了算,单位的领导干部与供货商一来二去熟悉起来,通过各种方法(例如通过提高物品的单价),购入质次价高的资产,套取现金,一方面“实惠”了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另一方面也让供货商赚个盆满钵满,实现“双赢”。 四、改善行政事业单位资
11、产管理的对策 第一,对资产管理体制的问题,可以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制定的内部资产管理制度得到解决,那就是将资产的管理同个人的绩效考核捆绑在一起,制定在资产流转过程中谁用谁负责的制度,制定把资产使用效果作为领导职务升迁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 第二,对思想意识方面的问题,要强化领导对单位资产管理的理念,转变领导只重视流动资产,不重视有形资产的观念,让领导明白资产合理有效使用不仅与职工个人利益休戚相关,更与自己的政治前途有关,从而让单位以两个暂行办法为框架,建立起较为完善的、适合本单位特点的内部资产管理办法。 第三,对内部管理制度的问题,一是将资产的购置与预算管理、政府采购结合起来。每年末科学地预计下一
12、年度资产耗用的品种、数量及金额,再考虑能否调剂使用,在这一基础上做出本年度资产购置预算;财政部门根据单位的采购预算进行采购,从资金使用上对资产购置进行控制。二是建立健全资产信息网络系统,实现资产管理的网络动态管理。三是加强资产购置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对于重大的支出项目,要集体研究决定。四是建立定额领用制度,加强普通办公用品管理。对于超定额领用的,如是正常工作需要,则按需领用,对于存在浪费现象的,要坚决不予领用。四是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实行谁用谁签字谁负责的制度,建立一物一卡一人的制度;对还能用的固定资产不准弃旧领新使用,对于有问题的,如无维修价值,准其领新的使用,对有维修价值的要坚决维修后使
13、用。五是建立个人绩效考核与资产耗用相结合的制度。建立办公用品领用流水账,年底做横向、纵向比较,得出差额,进行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结果与个人绩效考核挂起钩来奖优罚劣。六是要将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结合起来。领导变更、人员调动时,应在其办理所用资产交还手续后,才能办理变更、调动手续。单位合并、分立时要一手接财务账,一手接实物资产,做到账账、账实相符。此外对固定资产应每半年对账一次、定期或不定期对资产进行盘点清查。 第四,对人为因素问题,首先要不断加强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教育,从法律上震慑腐败思想的滋生与蔓延。其次要对相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及专业知识进行培训,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增强责任感,以便
14、让他们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 五、结语 本文研究分析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措施。以此在单位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国有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益,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公共服务和履行职能的需要中提供一些建议。随着市场经济和社会不断发展,随着服务型政府的不断完善,未来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在国有资产中所占比例会不断扩大。如何构建一系列较为成熟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服务型政府需求,研究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经验会给我们带来有益的启示。 第二篇: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 【摘
15、要】 固定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能的物质保障,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固定资产的比重逐步提高,由于普遍对固定资产管理的不重视,导致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凸现出来。加强固定资产管理迫在眉睫。本文从固定资产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进一步提出完善的措施。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制度;人员素质 一、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都是由财政拨款,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行政事业单位规模的不断壮大,固定资产的比重也进一步提高,关系到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创建节约型政府和效能型机关建设,提供服务的不断多元化,社会各界对行政事业单位使用国家资产
16、也越来越关注。因此,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提高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性尤显重要。 二、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1.思想上不够重视 对固定资产管理的理念不强,传统的思想重视资金的管理,忽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重视资产的购置,忽视资产的跟踪管理。导致重复采购、随意采购、流失、闲置、账实不符等问题普遍存在。如,资产购置中,领导拍拍脑门做决定,不作可行研究,不讲成本,不计损失,不考虑长期适用性,造成使用率低下。由于缺乏对后期固定资产管护的重视,有的资产登记信息不完整,交接手续不完善,经过几任人员调动以后,都不清楚账上所记载的到底是哪项资产,放在什么位置,还在不在,存在账实不符,既便发
17、现账实不符,也是账管账,资产管资产,不作处理,不调整,不追究,以致家底一直不清楚。 2.资产管理人员配置不到位 单位领导人不重视本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没有专门配备资产管理人员,财务部门只负责固定资产的账务管理,由于固定资产种类繁多,资产放置地点变动性大,很难将账与实物一一核对,这必然加大监管的难度。 有些单位配备了专职人员,大多也是兼职的,由于人员选择的随意性和流动性大,往往这批人管理经验不足,缺乏固定资产管理经验,对固定资产的操作流程不熟悉,导致资产信息不清楚,管理混乱。没有完整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也会使得管理人员不重视,没有较强的管理意识,盲目采购、重复采购,缺乏前瞻性,未能为固定资产购置计
18、划做出可行性论证和效益分析,造成资金的极大浪费。忽视固定资产日常维护,带来固定资度损耗过度或提前报废等浪费问题。 3.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 大多数单位没有一套完整、科学、系统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导致资产管理中无章可循。不能对单位固定资产损毁、遗失、调拨、担保等进行有效监管,导致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混乱。既便有些单位制定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但对管理人员配备要求不严,人员不到位,没有明确固定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的职责,对固定资产的相关责任追究不清晰;资产管理人员没有按制度执行,或者素质不高未执行,那制度也是纸上谈兵,形同虚设,就不能真正提高固定资产管理,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使用价值。 4.固定资产账实不
19、符 账实相符是固定资产最基本要求,也是衡量单位固资产管理情况的重要考核标准。固定资产由于制度不完善,管理方式不科学等原因,许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上都存都存在着账账不相符、账实不符等问题。如,资产购置时,资产管理员没及时录入资产信息,导致与财务账面不符;有些单位的账目交接不彻底,不能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固定资产核算,无卡片或明细账,存在账账不符的问题;有些固定资产分类管理方式不合理,许多耐用品没有列入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没有进行固定资产分类核算;有些单位管理人员没有对固定资产放置地点、报废等变化及时更新资产信息,导致账实不符;有些单位没有将固定资。a出租、担保、借出等计入财务管理中,对接受捐赠的、单位
20、私自购买的固定资产单独记账,很容易产生账实不符、贪污腐败等问题。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措施 1.提高资产管理意识和人员素质 首先,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单位领导人组织召开固定资产管理动员大会,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固定资产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提高每个干部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感,使全体人员共同参与,用好管好固定资产。建立较强的责任感,避免随意调用、资产去向不清等问题,使资产管理从购买、使用、报废、回收等顺序井然有序。成立固定资产管理领导小组,事前讨论、事中监督、事后总结,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全程跟踪分析。对固定资产的经济性和使用性进行可行分析,为管理提供决策参考,树立节约的意识,防止盲目
21、投资。采购固定资产时不能少于二名采购小组人员,让资产直正发挥应有的作用,避免浪费,同时也避免一些腐败问题的滋生。其次,加强人员素质和技能的培训。一方面提高财会人员的专业技能,熟悉法律法规、会计制度等相关规定,准确科学记录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另一方面提高管理人员素质也是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工作。加强资产管理人员的岗前培训,熟悉固定资产管理操作流程,熟练掌握资产管理软件,提高资产管理水平,使固定资产作规范化、科学化、专业化。 2.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建立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是关键,使固定资产管理整个过程有章可循。具体包括: (1)完善固定资产采购、使用、保管、验收制度,确保每个
22、环节有具体的操作流程,使操作可行,避免漏洞。固定资产采购、领用、使用等相关信息由固定资产信息管理员统一输入系统,每个使用部门根据资产管理员所提供的资产核对相应资产,张贴在办公室内,对所核对的固定资产完整性和安全性负责。(2)建立固定资产定期清查制度,每年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由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共同对单位国有资产进行盘点,填写固定资产盘存表,与账面核对,如果发现账实不符,要寻找原因,分清责任,根据最终讨论结果及时进行处理,确保资产清查后账实相符。盘存在固定资管理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账实核对,能及时发现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查找漏洞,做出分析和评价,为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
23、度提供可靠依据。(3)建立内部控制机制,成立审计小组,定期对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进行审计。及出做出审计报告,对于审计出的一些违规现像和问题,进行公示,促进整改,视情节轻重,对相关人员进行惩戒。(4)健全离任移交手续,在单位领导或资产管理使用人调离时,加强资产的交接手续,确保人走账清。(5)建立固定资产追责制度,确定单位领导人、资产管理人、资产使用人的责任,明确职责和范围,每个使用人对自已使用的固定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负责。 3.实现信息化管理 固定资产名目繁多,放置地点较散,管好固定资产也是一项情况复杂、工作量庞大的工作。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将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完全纳入到信
24、息化中,不仅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也减少了失误。探索信息化理念进行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建立资产数据库,把固定资产相关信息如产品名称、规格、数量、金额、时间、放置地点、使用人信息输入系统内,领用、报废、置换时及时更新资产信息系统,确保对固定资产的预算、采购、维护、报废、担保等进行信息化管理与监控。再如,可以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用统一编码代替传统的固定资产卡片,固定采购时,把所有固定资产的详细信息办理入信息系统,为每个固定资产设立单独编码,固定资产盘点时,通过扫描固定资产上的二维码进行校对资产使用情况,能确保数据准确,减少手工操作失误率。还要强化对电子资料的管理,定期对系统内的数据进行导出、备份,防止信
25、息流失。 4.加大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监督力度 上级部门要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进行监管和审计,从多层次的角度入手来实现资产管控。加大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配置、使用、处理等审计力度,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固定资产管理。重点审计单位是否专门成立固定资产管理机构,是否配备人员,会计核算是否科学准确,资产使用人和管理人员责任是否明确。审计固定资产的购置是否合法,是否通过政府采购,超过政采购项目目录外的,是否经过国资局审批,是否存在随意采购现像。固定资产处置是否规范,是否报国资局审批,并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及时做出调整。单位内部建立监督检查小组,定期不定期地进行检查,检查固定资产的相关岗位的人员设
26、置是否合理,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对固定资产审查后,针对审查发现的问题及时做出评价和小结,并提出整改意见。 随着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数目的不断增加,优化固定资产管理也越显重要。固定资产管理中会碰到不可预料的问题,需要不断探索,发现问题,总结问题,不断创新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只有全面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加强监管,提高人员素质,提升管理技术,才能管好用好固定资产,提高固定资产效率。 参考文献: 1陶震宇.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及对策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01). 2徐元.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不足及解决策略探究j.中国集体经济,2021(01). 3高金凤
27、.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y产管理j.中国集体经济,2021(01). 4叶钦海.集中核算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浅探j.财会通讯,2021(13). 第三篇: 为加强行政事的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资产关于印发南京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核实暂行办法的通知 宁财绩2021740号 市各有关主管部门、单位,各区县财政局、沿江工业开发区管委会计划财务处、高新、新港、化工园区管委会财政局: 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资产核实工作,根据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暂行办法(财办202152号)、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核实暂行办法(财办202119号)、
28、江苏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核实暂行办法(苏财绩202122号),我们制定了南京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核实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向我局反映。 附件:南京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核实暂行办法 二00七年九月 附件: 南京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核实暂行办法 宁财绩2021740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核实工作,真实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和财务状况,完善资产管理制度,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根据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暂行办法、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核实暂行办 1法、江苏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核实暂行办法,以及国家
29、、省、市有关规定,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我市占有使用国有资产的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是指财政部门、主管部门或行政事业单位,根据各级政府及其财政部门专项工作要求,或者特定经济行为需要,按照规定的政策、工作程序和方法,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账务清理、财产清查,依法认定各项资产损益、挂账,真实反映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占有使用状况的工作。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核实,是指财政部门根据国家资产清查政策和有关财务、会计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中的资产盘盈、资产损失和资金挂账进行认定批复,并对占用的国有资产进行确认的工作。 第五条行政事业单
30、位资产清查核实工作由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按照“统一政策、统一方法、分级实施”的原则组织实施。各级财政部门按行政隶属关系组织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核实工作,各主管部门按照财务隶属关系组织实施所属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境外机构的资产清查工作,由其国内派出单位组织实施。 第六条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在清查资产的基础上,按照实事求是、规范操作、防止流失的原则,在规定权限内对资产损益、挂账进行处理,核实单位占用的国有资产。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章资产清查 第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单位)应当进行资产清查: (一)各级政府及其财政部门根据专项工作要求,统一组织
31、资产清查的; (二)进行重大改革或者改制的; (三)遭受重大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造成资产严重损失的; (四)会计信息失真或者国有资产出现重大流失的; (五)会计政策发生重大变更,涉及资产核算方法发生重要变化的; (六)编制年度会计决算需要进行的; (七)同级财政部门认为应当进行资产清查的其他情形。第八条单位资产清查工作,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在同级财政部门、主管部门的监督指导下设立或明确资产清查工作机构与人员; (二)制订本部门、本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实施方案,工作实施方案应当说明资产清查的原因、范围以及工作基准日等内容。资产清查工作实施方案须报主管部门、同级财政部门备案; (三)按照资产清查工
32、作实施方案,实施自查; (四)除涉及国家安全的特殊单位和特殊事项外,单位的资产清查结果可委托社会中介机构进行专项核查审计及相关工作; (五)向主管部门报送资产清查工作结果报告,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同时按照规定的权限,对资产损益等事项进行处理,并备案或报批; (六)同级财政部门对有关资产损益、资金挂账进行认定,对资产清查结果进行核实批复; (七)根据同级财政部门资产核实批复文件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并办理相关资产管理手续; (八)根据资产清查工作情况,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第九条资产清查工作内容包括。单位基本情况清理、账务清理、财产清查、损益认定、资产核实和完善制度等。 第十条单位基本
33、情况清理是指根据资产清查工作的需要,主管部门对应当纳入资产清查工作范围的所属单位户数、编制和人员状况等基本情况的全面清理。 第十一条账务清理是指对单位的各种银行账户、会计核算科目、各类库存现金、有价证券以及各项资金往来等基本账务情况进行全面核对和清理。 第十二条财产清查是指对单位的各项资产进行全面的清理、核对和查实。 单位对清查出的各种资产盘盈和盘亏、报废及坏账等损失按照资产清查要求进行分类,提出相关处理建议。 第十三条损益认定是指财政部门在单位进行基本情况清理、账务清理、财产清查的基础上,依据有关规定,对清理出来的有关资产盘盈、资产损失和资金挂账进行认证。 第十四条完善制度是指针对资产清查工
34、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全面总结、认真分析,提出相应整改措施和实施计划,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 第十五条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结果报告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一)清查工作报告,主要反映本单位的资产清查工作基本情况和结果,包括:本单位资产清查的基准日、范围、内容、结果,以及基准日资产及财务状况; (二)资产清查报表,按规定格式和软件填报的资产清查报表及相关材料; (三)证明材料,需申报处理的资产损益和资金挂账等情况,相关材料应当单独汇编成册,并附有关凭证资料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明材料; (四)核查审计报告,委托社会中介机构核查审计的,社会中介机构出具的资产清查专项核查审计报告; (五)其他需提供的备查材料。
35、第十六条财政部门组织开展的资产清查工作,对资产清查结果由财政部门委托社会中介机构进行专项核查审计及相关工作。 第十七条主管部门组织或单位因特定经济行为需要开展的资产清查工作,对资产清查结果由主管部门或单位自行委托社会中介机构进行专项核查审计及相关工作;财政部门认为必要时,也可直接委托。 第十八条资产清查工作专项核查审计费用,按照“谁委托,谁付费”的原则,由委托方承担。 第十九条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参与单位资产清查核查审计工作,须符合国家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和要求。 第三章资产盘盈 第二十条资产盘盈是指单位在资产清查基准日无账面记载,但单位实际占有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货币资金盘盈、存货盘
36、盈、有价证券盘盈、对外投资盘盈、固定资产盘盈、无形资产盘盈、往来款项盘盈等。 第二十一条已投入使用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手续的基本建设项目,按照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及时办理竣工决算有关手续,不作为资产盘盈。 第二十二条货币资金盘盈是指单位清查出的无账面记载或反映的现金和各类存款等。 (一)现金盘盈,根据现金保管人确认的现金盘点表(包括倒推至基准日的记录)和现金保管人对于现金盘盈的说明等进行认定。 (二)存款盘盈,根据银行对账单和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进行认定。 (三)清理出的账外收入比照货币资金盘盈处理。 第二十三条存货盘盈是指单位清查出无账面记载或反映的库存材料、材料和产成品等。 存货盘盈,根据存货
37、盘点表、经济鉴证证明和其他材料(保管人对于盘盈的情况说明、 4价值确定依据等)进行认定。 第二十四条有价证券盘盈是指单位清查出的无账面记载或反映的有价证券。有价证券盘盈,根据有价证券盘点表、盘盈情况说明、经济鉴证证明、有价证券的价值确定依据等进行认定。 第二十五条对外投资盘盈是指单位清查出的无账面记载或反映的单位对外投资。对外投资盘盈,根据对外投资合同(协议)、经济鉴证证明、情况说明、价值确定依据等进行认定。 第二十六条固定资产盘盈是指单位清查出的无账面记载或反映的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盘盈,根据固定资产盘点表、盘盈情况说明、经济鉴证证明、盘盈价值确定依据(同类资产的市场价格、类似资产的购买合同、
38、发票或竣工决算资料)等进行认定。需要且又难以确认价值的,应当委托社会中介机构进行评估,并出具评估报告。 (一)单位清理出的账外固定资产,若产权属于部门内其他单位而被本单位长期无偿占用,且不属于纪检、监察部门规定清退范围的,当事双方协商一致并按规定程序报批后,按账面价值申报无偿划拨;若产权属于部门外单位的,当事双方应对占用资产按市场价值签订转让或租赁合同,并按规定程序上报。纳入资产清查范围的对方单位按本办法第四章规定处理。 (二)清查出的因历史原因而无法入账的无主财产,根据民法通则等有关规定,依法确认为国有资产的,要及时入账,纳入国有资产管理范围。 (三)在资产清查中清查出的已投入使用但尚未办理
39、结算手续的固定资产,可先进行登记,待确定实际价值后再做账务处理。 (四)在资产清查中清查出的单位长期占用(借用、赠送)其他单位的办公设备(如:计算机、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凡连续占用一年以上的,且不属于纪检、监察部门规定应清退范围的,应在本单位财产清查时,先进行登记,在与对方单位协商一致后再做账务处理,并办理相关手续通知对方单位核销。 第二十七条无形资产盘盈是指单位清查出的无账面记载或反映的无形资产。无形资产盘盈,根据无形资产盘点表、盘盈情况说明、经济鉴证证明、盘盈价值确定依据(同类资产的市场价格、类似资产的购买合同、发票或自行开发资料)等进行认定。需要且又难以确认价值的,应当委托社会中
40、介机构进行评估,并出具评估报告。 第二十八条暂付款、应收账款等往来款项盘盈是指单位清查出的无账面记载或反映的暂付款、应收账款等往来款项。 5暂付款、应收账款等往来款项盘盈,根据盘盈情况说明、经济鉴证证明、与对方单位的对账单或询证函等进行认定。 第四章资产损失 第二十九条资产损失是指单位在资产清查基准日有账面记载,但不归本单位占有、使用或丧失使用价值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货币资金损失、坏账损失、存货损失、有价证券损失、对外投资损失、固定资产损失、无形资产损失等。 第三十条单位清查出的资产损失应逐项清理,取得合法证据后,对损失项目及金额按规定进行核实认定。对已取得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证据,
41、而无法确定损失金额的,根据社会中介机构的经济鉴证证明进行认定。对难以取得外部具有法律效力证据的,经批准,单位出具的内部核批文件及情况说明,以及社会中介机构的经济鉴证证明,也可作为认定损失的证据。 第三十一条货币资金损失是指单位清查出的现金短缺和各类存款损失等。 现金短缺,在扣除责任人赔偿后,根据现金盘点表(包括倒推至基准日的记录)、经济鉴证证明、短款说明及核准文件、赔偿责任认定及说明、司法涉案材料等进行认定。各类存款损失比照执行。 第三十二条坏账损失是指单位不能收回的各项应收款项造成的损失,主要包括:暂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等发生坏账造成的损失。 第三十三条清查出的各项
42、坏账,应分析原因,对有合法证据证明确实不能收回的应收款项,按以下方式处理: (一)因债务单位破产、被撤销、注销、吊销营业执照或者被政府责令关闭等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根据法院的破产公告、破产清算文件、工商部门注销吊销证明、政府部门有关文件等进行认定。对已经清算的,扣除清偿部分后不能收回的款项认定为损失;对尚未清算的,可由社会中介机构出具经济鉴证证明,对不能收回的款项认定为损失。 (二)债务人失踪、死亡的应收款项,根据公安机关出具的证明进行认定。债务人财产不足清偿或无法追偿债务的,可以根据社会中介机构出具的经济鉴证证明认定损失。 (三)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由单位做出专项说明
43、,可以根据中介机构出具的经济鉴证证明认定损失。 (四)其他逾期不能收回的应收款项,一般应当根据生效的法院判决书、裁定书认定损 6失。但以下三种情况可以按照下述方式认定损失。 1、逾期三年以上、单笔数额较小、不足以弥补清收成本的,由单位做出专项说明,可以根据中介机构出具的经济鉴证证明认定损失; 2、逾期三年以上、有依法催收、磋商记录,确认债务人已资不抵债,且连续三年亏损或停止经营三年以上,确实不能收回的,可以根据中介机构出具的经济鉴证证明认定损失; 3、逾期三年以上、债务人在境外及港澳台地区、依法催收确实不能收回的,可以根据社会中介机构出具的有关证明或者我国驻外使(领)馆、驻外商务机构出具的有关
44、证明认定损失。 (五)单位为减少坏账损失而与债务人协商,对逾期三年以上的应收款项,按原值一定比例折扣后收回(含收回的实物资产)的,根据双方签订的有效协议、资金回收证明和社会中介机构出具的经济鉴证证明(或评估报告),对折扣部分可以认定为损失。 第三十四条存货损失是指单位库存材料、材料、产成品等因盘亏、毁损、变质、报废、淘汰、被盗等原因造成的损失。将其账面价值扣除已收回价值的差额部分,认定为损失。 (一)盘亏的存货,扣除责任人赔偿后的部分,可以根据存货盘点表、社会中介机构的经济鉴证证明、盘亏情况说明、盘亏的价值确定依据、赔偿责任认定说明和内部核批文件等认定损失。 (二)报废、毁损、变质的存货,扣除
45、残值及保险赔偿或责任人赔偿后的部分,可以根据有关技术鉴定部门或具有技术鉴定资格的社会中介机构出具的技术鉴定证明(涉及保险索赔的应有保险公司理赔情况说明)、毁损报废变质说明、赔偿责任认定说明和内部核批文件等认定损失。 (三)被盗的存货,扣除保险理赔及责任人赔偿后的部分,可以根据公安机关的结案证明、责任认定及赔偿情况说明(涉及保险索赔的应有保险公司理赔情况说明)认定损失。 (四)对淘汰的已削价、折价处理的存货,由单位说明情况,社会中介机构出具经济鉴证证明,认定为损失。 第三十五条有价证券及对外投资损失,应分析原因,有合法证据证明不能收回的,可以认定损失。 (一)因被投资单位破产、被撤销、注销、吊销
46、营业执照或者被政府责令关闭等情况造成难以收回的不良投资,可以根据法院的破产公告或者破产清算的清偿文件、工商部门的注销吊销文件、政府有关部门的行政决定等认定损失; 已经清算的,扣除清算资产清偿后的差额部分,可以认定为损失; 7尚未清算的,被投资单位剩余资产确实不足清偿投资的差额部分,根据中介机构出具的经济鉴证证明,可以认定为损失。 (二)对事业单位参股投资项目较小,被投资单位已资不抵债且连续停止经营三年以上的,根据中介机构出具的经济鉴证证明,对确实不能收回的部分,可以认定为损失。 (三)行政单位有价证券、事业单位证券等短期投资,未进行交割或清理的,不能认定损失。 第三十六条固定资产损失是指单位房屋及建筑物、交通运输工具、通用设备、专用设备等因盘亏、毁损、报废、丢失、被盗等原因造成的损失。 (一)盘亏的固定资产,扣除责任人赔偿后的差额部分,可以根据固定资产盘点表、盘亏情况说明、盘亏的价值确定依据、社会中介机构的经济鉴证证明、赔偿责任认定说明和内部核批文件等认定损失。 (二)报废、毁损的固定资产,扣除残值、保险赔偿和责任人赔偿后的差额部分,可以根据有关技术鉴定部门或具有技术鉴定资格的社会中介机构出具的技术鉴定证明(涉及保险索赔的应有保险公司理赔情况说明)、毁损报废说明、赔偿责任认定说明和内部核批文件等认定损失; 因不可抗力(自然灾害、意外事故)造成固定资产毁损、报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