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关注民生,和谐发展,提升供水服务 关注民生,和谐发展,提升供水服务 -中青(1)班孙永秀 水是城市的血液,是影响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供水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重要的基础设施。其完善程度体现着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供水服务的水质、水量、水压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满足用户要求,提升服务质量,是供水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供水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1、夏季供用水矛盾突出,夏季不能满足城市水量需求。 2、城市居民用水水质标准提高,供水企业现有设施难以满足达标要求。 3、管网布局不合理,造成管网输水能力差,压力低。 二、现阶
2、段影响供水服务的主要因素分析 1、水质性缺水问题严重。运城市区浅层地下水矿化度高,锰、铁、氟含量高,一般不能饮用和灌溉。深层地下水超采严重。 2、供需水矛盾突出。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及人口的增加,城市用水量急剧增长,根据运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到2021年规划中心城区日需水量将达到20万立方米,到2021年规划中心城区日需水量将达到30万立方米。运城市现状供水有四个水源,当水源保证率为90%时,实际供水能力只有6万立方米/天,运城市又无过境水源,供需水矛盾突出。 3、城市供水体制不顺,城市供水安全保证率不高。运城市中心城区公共供水系统由四个水源、六个水厂和城市供水管网组成,为三个独立的供水
3、企业,分属水利和城建两个部门管理,归属市、区两级政府领导,并各自负责独立的三片区域供水。其中:运城市供水公司属运城市政府领导,管理夏县泗交水源、永济蒲州水源和安邑水厂,主要担负同蒲铁路以南区域的供水任务;盐湖区城乡供排水总公司属盐湖区水务局领导,管理北城水厂、董家营水厂、舜源水厂,主要担负同蒲铁路以北区域的供水任务。空港新区供水系统由空港管委会管理,位于城区东北部。 各供水系统互相独立、不能相互备用,各供水企业各自为政,保障自己管理区域的供水需要。 三、提升供水服务质量的主要措施 1、合理编制城市供水专项规划,促进供水系统协调发展。 运城市是一座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发展潜力巨大的城市,但由于缺水
4、,制约着城市的快速发展。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及人口的增加,城市用水量急剧增长,供需水矛盾更加突出。充分发挥运城现有供水设施能力,构建适应城市发展的供水体系框架,是促进运城市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保障。 供水系统作为运城市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建设和发展更面临着许多新的形势,建设进度快,布局分散,淡水资源短缺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站在更高的水平上筹划运城市城市供水系统的建设和发展。因此,编制好 运城市城市供水规划,将有利于优化运城市城市水资源结构,实现水资源的综合高效利用,有利于提高供水系统的建设和管理水平,更有利于对运城市城市供水事业的全面快速发展起到宏观的指导作用。为使规划更趋
5、于合理,须遵循以下原则: (1)水资源优化配臵原则 运城市现有水资源主要有引黄水源,永济蒲州地下水源,当地地下水源,夏县水源(夏县井水与白沙河季节性水源通过同一条水源管线供给),本次规划在充分利用现有水资源的基础上,规划引入新水源,完善整合供水系统,提高供水安全性,通过规划实现对运城市各种水资源的优化配臵。 (2)水量预测适度安全的原则 需水量预测对供水系统的建设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直接影响着供水系统的建设计划,需水量预测过大,会导致供水系统建设规模偏大,造成建设投资不必要的浪费,需水量预测偏小,又会导致供水系统建设规模不足,影响正常的安全供水,严重时阻碍城市发展,因此,水量预测要结合运城市城
6、市总体规划修编(2021-2021年),找准水量预测的依据和方法,同时考虑适度安全的原则。 (3)系统建设适度超前的原则 在确定供水系统建设计划时,除考虑建设周期影响外,为确保安全可靠的供水,还应对重要的厂、站工程进行适度超前建设的安排,同时应在时间、资金和力度等方面加强工程建设的前期投入,切实建设水平,确保供水系统的安全保 障能力。因此,规划中应体现系统建设适度超前的原则。 (4)整体性和先进性原则 在规划过程中,要将运城市城市供水系统统一规划,确保各系统在水资源优化配臵的前提下协调发展,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规划还要体现运城市城市供水系统建设和发展的先进理念,努力提高供水系统的技术含量和水平
7、。 (5)分质供水的原则 城市要实现水资源的综合高效利用,必须针对不同用户对水质的需求实施分质供水。运城市城市现有及规划水厂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21)供水,提供净水;结合运城市再生水系统的建设,规划再生水主要用于市政绿化,道路浇洒及部分工业用水。 由山西省运城市发展改革委员会牵头,运城市引水供水有限公司委托天津市华淼给排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编制运城市城市供水规划(框架方案)。为运城市的供水专项规划编制打下了基础。 2、积极寻找新水源,满足城市远期发展用水需求根据运城市第二次水资源调查评价报告,通过对主要污染指标(cod、氨氮,挥发酚及氟化物)的评论,运城市重点地表水供水水源
8、地的水质情况为: (1)寨里河: 为泗交河上游的主要支流,上游植被条件良好,水质类型良好,水质为一类水。该漂流各河段受人类活动影响很小,沿河没有工业污染源,全河段水质达到地表水一类水标准,监测项目无一超标。 (2)白沙河:全河段两岸无工业污染源和污废水排放, 水质良好,全河段水质综合评价为二类水。 (3)安邑水库。作为樊村水库下游缓洪水库,水量主要来自引黄河水和引泗济运水,受水库周围部分生活潜水排放影响,水库内水质达到五类水标准,影响水质的主要项目有氟化物,硫酸盐等。 (4)禹门口引黄工程。主要解决山西铝厂,河津电厂,王家岭煤矿等大型工矿企业和民营企业用水和河津、稷山、新绛三县市50万亩农田灌
9、溉用水。工程设计总规模从黄河提水26m/s,年取水4亿m,根据2021年黄河水资源公报,黄河在该处为三类水质。 (6)尊村引黄工程。主要任务是为周边地区提供农业灌溉用水和工业用水,灌溉范围包括永济、临猗、盐湖、夏县、闻喜五县(市,区)的38个乡镇,596个自然村。灌区总干渠1条113.54km。2021年兴建了海鑫供水工程,日供水能力3.7万m,根据2021年黄河水资源公报,黄河在该处为四类水质。 (7)小浪底引黄工程(黄河-运城) 依据2021年黄河水资源公报,黄河在该处为三类水质。黄河小浪底调水工程是将小浪底库水经过提水泵站提至中条山隧洞,穿越中条山后,可灌溉涑水河沿岸的绛县、闻喜两县的农
10、田,同时可与运城市区其他供水工程相互补充。设计提水流量10.71m/s,年可提水1.7亿m,扬程260米,其中,向运城市城市供水工程供水流量1.5m/s.综上分析,黄河地表水与永济蒲州水源可做为运城市远期可利用水源,黄河地表水中的小浪底水源蓄水期长,水量 3 33 33 3 充足,水质较好,小浪底引黄工程(黄河运城)段骨干供水管道途经运城,且此项工程被列入山西大水网规划“十二五”期间的实施工程。因此,本次规划将黄河小浪底水源作为运城市远期主要供给水源。 近期充分利用现有水资源,发挥现有水库调节能力,用足现有优质水源,实现近期水源优化配臵。 总之,解决运城的用水问题,根本出路在黄河。 3、完善和
11、改造现有供水设施,提高供水水质和供水保证率。 城市现有的供水设施存在问题,供水保障率不高,目前城区主要供水干管引黄济运工程只敷设一条输水管道,一旦出现事故,就会造成严重后果。现有净水厂设备陈旧,现状配水管道能力不足和安全性差,不能保证用户对供水水质、水量和水压的要求。为此,须对现状的供水设施进行改造和完善,以保证供水安全,提高服务质量。 4、理顺供水体制,增强供水系统的应急处臵能力。在省发改委主持召开的运城供水项目评审会上,领导和专家多次提出运城市应理顺供水体制,站在中心城区全城的角度和全局的高度,从城市供水的系统入手,对全城的供水现状进行仔细的分析梳理,优化配臵现有的供水资源。 供水系统作为
12、运城市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由于供水体制不顺,没有统一的规划,不能统一管理,各供水企业只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建设自己的供水设施,所以在中心城区范围内,就建设了大大小小6座水厂,各水厂的规模都不大,基本上都为2万立方米/日左右,处理工艺 比较简单,布局零散混乱,管网互不勾通,各自独立运行,形不成规模,造成中心城区公共供水系统安全性低,应急处臵能力低,城市供水工程重复投资建设和供水资源的浪费。 由于供水体制不顺,各家在供水建设中不能站在全局的角度,使现有的供水资源不能合理利用,建成的供水设施规模小,互不联通,各自为政,形成管网水循环不好、水质差。以及管径小,管网输水能力差,应急处臵能力低的现状。理顺供水体制,可以有效解决现状供水系统的上述问题,提高供水服务质量。科学合理建设,保障事故状态下的供水服务质量。 水资源是维系地球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是工业强市战略坚决贯彻执行的重要基石,提升供水服务质量,充分关注民生,发展有中国特色水务市场,从而才能合理的优化配臵水资源,为我市的经济腾飞和转型跨越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第 8 页 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