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临床护理干预对精神病患者感染性腹泻的预防作用 高丽 鞍山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 收稿日期:2017-09-11Received: 2017-09-11强化精神科患者感染性腹泻针对性护理, 有助于降低感染性腹泻发生率, 本文选取 2016 年 7 月2017 年 3 月我院精神科 100 例患者, 探讨临床护理干预效果,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 2015 年 6 月2016 年 6 月我院精神科收治的 100 例患者, 分析其感染性腹泻发生影响因素, 其中, 男 46 例, 女 54 例;年龄 1867 岁, 平均 (35.68.3) 岁;文化程度:大学 18 例、高中或中专
2、 39 例, 小学及初中 43 例;职业类型:干部16 例, 学生 29 例, 农民 32 例, 无业 23 例。另外在 2016 年 7 月2017 年 3 月选取 100 例患者, 对其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 其中, 男 42 例, 女 58 例;年龄1764 岁, 平均 (35.98.4) 岁;文化程度:大学 16 例, 高中或中专 37 例, 小学及初中 47 例;职业类型:干部 17 例, 学生 31 例, 农民 32 例, 无业 20 例。本次研究均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知情同意, 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不明显, 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分会 2001 年制定的中国精
3、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 (CCMD-3) 中关于精神病患者的相关规定。入选标准:符合精神科疾病诊断标准;患者出现发热、腹痛腹胀、稀便或黏液样便、肠鸣音亢进;对患者实施粪常规检查发现出现红细胞或者脓细胞;对患者实施粪便培养结果呈阳性;电解质紊乱甚至出现休克;对患者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后腹泻停止。1.2 方法分析 2015 年 6 月2016 年 6 月我院精神科收治的 100 例患者感染性腹泻发生影响因素, 依照调查影响因素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 并将该措施应用于 2016 年 7月2017 年 3 月选取的 100 例患者中, 具体包括: (1) 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针对精神科患者临床情况制定完善的医
4、院感染管理制度及各项工作指导规范, 确保各个科室均能够积极做好各项消毒隔离工作;针对精神科感染性腹泻易发环节, 进一步完善消毒隔离制度及质量管理标准, 并且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对其实施效果检查。 (2) 强化日常生活护理及管理。强化患者饮食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的饮食变化, 对于食欲下降患者则可以尽量让患者家属提供其喜爱食物;对于自理能力差的患者, 则可以帮助患者进食;对于喜欢暴饮暴食的患者, 则强化其饮食控制, 帮助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对精神科所有患者均加强卫生指导,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 提供良好的休养环境。依照患者兴趣安排相应的娱乐活动;对于行为退缩患者则积极引导其参加户外活动, 提
5、高患者的机体抵抗力。(4) 强化消毒管理。一旦发现原因不明腹泻患者, 则必须立即对其进行消毒隔离, 直到临床症状彻底消失。对于个别肠道感染患者, 则可以采用严格的床边隔离, 杜绝发生交叉感染。1.3 观察指标调查分析患者的感染性腹泻发生影响因素, 对比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感染性腹泻发生率。1.4 统计学处理采用 SPSS 21.0 软件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 实施 t 检验, 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影响因素精神科患者感染性腹泻影响因素包括:食用不洁食物 7 例、暴饮暴食及进食过冷或者过热食物 6 例、服腹泻药 4 例、受凉 6 例、过多食用家中自带食物
6、4 例、其他 2 例, 其中最为常见的为食用不洁食物、受凉、暴饮暴食及进食过冷或者过热食物。2.2 患者感染性腹泻发生率对比针对性护理干预实施后患者的感染性腹泻发生率为 2.0%, 比实施前的 29.0%有显著下降,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10.3624, P0.05) 。3 讨论感染性腹泻是常见院内感染类型, 其主要原因与精神科患者采用封闭式管理有关, 患者长期待在室内, 接触频繁, 从而为感染创建了一定的环境。本文中采用针对性护理前 29 例精神科感染性腹泻患者中, 有 7 例因为食用不洁食物导致发生感染性腹泻, 占 24.14%;另外暴饮暴食及进食过冷或者过热食物以及受凉导致患者发生感染性腹泻所占比率较大。由此可见, 必须要强化患者日常饮食管理, 引导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及生活习惯, 降低患者感染性腹泻发生率。此外, 针对性护理干预实施后患者的感染性腹泻发生率降至 2.0%, 和实施前的29.0%进行比较, 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综上所述, 在精神科患者中实施临床针对性护理干预, 有助于显著降低患者感染性腹泻发生率, 促进患者康复, 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