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促进金融和实体经济的有效结合(四).doc

上传人:拉拉链 文档编号:14250547 上传时间:2022-12-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促进金融和实体经济的有效结合(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促进金融和实体经济的有效结合(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促进金融和实体经济的有效结合(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促进金融和实体经济的有效结合 在构建高效而稳定的现代金融体系的过程中,如何促进金融向实体经济的理性回归,实现金融和实体经济的有效结合,将是一国金融体系向实体经济的理性回归,也是一国金融体系发展的重要承接点。之后的金融发展和过度的金融膨胀都会对一国的长期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特别是对于正处在经济发展转型关键阶段的中国而言,只有在正确理解金融发展和实体经济之间内在关联机制的前提下,才能稳步建立和巩固有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从而实现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彼此促进和共同发展。 在早期的金融发展理论中,学者均着重强调了“金融抑制”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然而,随着现代金融体系的建立和不断推进

2、,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一些发展中国家在摆脱“金融抑制”的过程中却又出现了金融过度和超前扩张的现象,并导致了一轮又一轮的金融危机。而本次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更是再一次证明:脱离实体经济的过度金融化不仅仅是发展中国家在“赶超”过程中所出现的特有问题,同时也是发达国家所必须关注和反思的重要议题。可以说,正确认识和处理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后危机时代金融体系发展的一个全球性命题。 金融为什么必须回归 实体经济。 我们可以从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之间的动态转化关系予以说明。一般而言,金融资本是以货币形式保有财富并追求货币增值的资本形式,它代表了以货币或者其他账面资产形式持有财富的那些人

3、的标准和行为;而产业资本则是以扩大实际生产为目标,并通过持续的产能扩张或者创新能力的增长来积累盈利能力的资本形式,它代表了通过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而创造新财富的那些当事人的标准和行为。与产业资本根植于实体经济并体现着各种具体的技术和生产方式不同,金融资本的财富增值并不总是依赖于产业利润的现时增加,它可以通过在投资者之间的收益再分配来实现,这一特征使得现代经济条件下的金融资本可以在脱离实体经济的层面上长期独立运行。 从财富创造和分配的实际过程来看,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的互动是理解金融和实体经济之间内在关系的关键。在平稳的市场状态下,金融资本的收益率一般会低于社会主导性产业的平均收益率,此时金融资本在

4、本质上只是部分地参与了实体经济所创造的增加值的分配;而在具有泡沫特征的市场状态下,当金融资本的收益率普遍、明显地高于产业资本所能提供的最高收益率时,金融资本便最终脱离了实体经济的运行轨迹,开始追求“自我实现”这种“自我实现”通常不仅会导致实体投资的挤出,而且由于其所要求的必要收益率已经超出了实体经济财富增值部分所能支撑的范畴,于是,金融资本的这种高收益率就成为一种没有根基的、在金融资本的投资者之间进行财富再分配的“游戏”。尤其是,当产业投资的机会成本变得要由金融交易来确定时,金融资本实际上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主导了产业资本,而这种投资判断标准的改变是近年来金融资本急剧扩张和金融泡沫化的重要原因。

5、总体来看,当大量新增货币主要用于金融市场交易和金融资本投资,而不是进入实体经济进行投资和消费时,过量的货币只会导致金融体系的膨胀和金融资产价格的上升,而基于消费者价格指数和生产者价格指数的一般价格水平可能长期处于稳定水平。这种低通胀掩盖下的资产价格泡沫和金融失衡将最终导致实体经济的“空心化”和系统性风险的长期积累。 中国的金融发展 如何立足实体本位。 与实体经济紧密结合的、适度的金融发展和创新对一国经济和金融的长期发展既是必要的,也是有利的;但如果金融发展和金融创新过度脱离实体经济,甚至引发了实体经济萎缩和倒退,那么,金融体系的膨胀必然占据过多的社会资源,从而削弱实体经济发展的产业基础。特别是

6、,当产业投资的机会成本变得要由金融交易来确定时,金融资本将脱离实体经济,投机逻辑将压倒生产逻辑,而金融资本驱逐产业资本追求自我扩张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同时也是系统性风险加速积累的过程。 事实上,在现代经济金融体系下,金融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早已密不可分,脱离任何一方面孤立地设置发展目标都将损伤一国长期经济增长的有效性。只有将金融目标和经济目标同时纳入政策视野并加强“顶层设计”,才能从战略上平衡金融发展水平和实体经济发展阶段的协调问题,确保金融发展始终服务于实体经济,而不是脱离实体经济“自我循环”和“自我扩张”。因此,要从根本上破解现代金融体系下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命题,迫切地需要在“大金

7、融”理论框架下,系统重建金融和实体经济和谐发展的理论基础,从一个整体、系统和动态的视角来设计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运行和发展,并在金融和实体经济之间构建起合理的制度安排,最终实现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共同稳定和共同发展。 从金融发展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基本原则来看,基于全球金融发展的基本经验以及本轮金融危机的重要启示,可以认为:金融和实体经济之间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金融业的发展必须与实体经济的发展相匹配,才能真正实现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共同稳定和共同发展;反之,任何过度超前和脱离实体经济的金融发展都会导致经济和金融的泡沫化,从而削弱一国的实体经济基础,进而诱发经济和金融危机。对于中国而言,在经济快速发

8、展的过程中,按照一般规律,金融资产总量还会不断增长,金融体系的结构和层次还将不断丰富完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新也还将持续推进,在这一进程中,我们必须把握大的战略方向和原则,既不能重蹈日本的覆辙,走泡沫化金融的老路;也不能因噎废食,由于担心“金融过度”而一味压制金融体系和金融创新的正常发展。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实践取向上,核心的基本原则可概括为两条:一是金融发展必须立足实体经济,二是金融创新必须围绕实体经济。 从金融发展必须立足于实体经济来看,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非实体经济因素,如果能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对于支持和活跃实体经济不仅是有力的,而且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当这些因素严重脱离实体经

9、济发展需求的时候,才会演变成具有经济危害的泡沫金融和泡沫经济。因此,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在关注金融资产总量增长的同时,必须更加注重金融资本的投向和金融资产的质量。坚持金融发展立足于实体经济的原则,一方面要尽量使有限的金融资源更多地流向前景好、潜力大、效益高的产业和企业,从而有效增加单位金融资本的产出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功能;另一方面,对于金融发展过程中各种脱离实体经济和过度金融化的苗头,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并通过有效的金融监管和预警机制,及时纠正各种潜在的金融失衡和系统性风险。 在坚持金融发展立足于实体经济这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从服务于实体经济的重点领域来看,遵循经济转型发展的一般规律,现阶段的中国应把产业技术创新和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实体经济发展的核心方向,并着力加大对相关领域新兴产业的信贷支持和金融服务。与此同时,鉴于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为实现平稳过渡,在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的同时,应注意传统优势产业的改造和提升,坚持“两条腿走路”,确保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避免大起大落。(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第 5 页 共 5 页本资料来源搜集与网络和投稿,如有侵权,牵扯利益关系,请告知上传人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总结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