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国家助学金引发的大学生不良心态问题探究.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14245 上传时间:2018-03-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助学金引发的大学生不良心态问题探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国家助学金引发的大学生不良心态问题探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国家助学金引发的大学生不良心态问题探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国家助学金引发的大学生不良心态问题探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国家助学金引发的大学生不良心态问题探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国家助学金引发的大学生不良心态问题 探究 李荣秀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摘 要: 国家助学金是资助家庭贫困学生完成学业的一种利好政策, 但在实施过程中, 部分大学生出现了一些不良心态。 造成不良心态的原因既有宏观的环境因素, 也 有微观的社会部门、学校、家庭以及个人等因素。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完善资助 体系, 加强社会有关部门、学校的管理工作, 加强家庭以及学生的教育。 关键词: 国家助学金; 不良心态; 原因; 措施; 作者简介:李荣秀, 女,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员, 研究方向为教育管 理。 Exploration on the Ill-Psychology Caused by Nat

2、ional Education-aid Capital Li Rongxiu Fujian Polytechnic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bstract: National education aid capital is a good policy which helps students from poor families to finish their college studies. But in reality,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with students regarding this policy. This ca

3、n be caused by the overall social environment as well as the social departments, college, family and student himself. The solution is to perfect the system,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related departments, family and students themselves as well. Keyword: national education aid capital; ill psycholo

4、gy; cause; measures; 随着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 大学生的资助体系日益多元化、 完善化。 目前, 高校基本建立包括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师范生 免费教育、校内奖、助学金、勤工助学、困难补助、伙食补贴、学费减免以及新 生入学“绿色通道”等多元化混合资助体系。其中, 国家助学金、企业助学金是 资助体系当中的核心组成部分。 国家助学金建立于 2007年, 主要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高校全日制本专科学生。 从2014 年秋季学期起, 研究生资助也纳入该体系 (因发放标准不一, 在这不做 讨论) 。从 2010年秋季学年起, 国家助学金的标准从原来生均 20

5、00 元提高到 3000元。国家助学金每年资助三四百万名大学生, 资助面约为在校生总数的 20%。据统计, 目前中国大学生每个月基本生活费是 600元, 一年按 9个月计算 (除去寒暑假) 共5400 元。人均3000元的资助额度可以占到生活费的 55.56%。 可见, 国家助学金对于大学生而言, 具有相当的吸引力。 一、不良心态问题 国家资助政策相当利好, 落实又非常到位。 然而, 国家助学金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叫好声中不乏叫骂声, 因为在大学生中出现了一些不良的心态问题。 (一) 功利心态, 夸大事实或捏造事实 由于国家助学金的奖助对象限于家庭经济困难的贫困生, 虽然目前各高校都根 据政策

6、规定并结合各自学校的实际出台了贫困生认定办法, 但由于时间和成本 等原因学校不可能对上报的贫困生材料逐一核实, 这就给那些不符合条件的大 学生提供了可乘之机。 作为一种资助形式, 国家奖助学金是无偿给予的, 没有附加条件, 而且力度不 小, 可以说是一顿丰盛的“免费午餐”。在一些大学生看来, “国家的钱不拿白 不拿”。 怀着占便宜的心态, 他们也加入申请国家助学金的行列, 在民政机关开 具含有水分的“贫困证明”, 虚假反映家庭经济状况、 夸大贫困事实, 甚至还捏 造贫困状态的事实, 以期分得一杯羹。 操作层面存在漏洞, 相应补丁又没打起来, 趋利心态泛起, 夸大或捏造事实之举就出现了。 (二)

7、 自卑心态, 隐瞒或掩饰事实 功利心态使得不该资助的人得到了资助, 而自卑心态则使得该资助的人得不到 资助。国家助学金是定位于贫困大学生享有。对于一些学生而言, 资助名单的公示无形中就给他们戴上了一顶显眼的“我是贫困生”的帽子。 一些贫困生, 尤其 是新生, 担心别人知道了自己的经济身份, 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不能正确看待 和合理使用国家助学金。 更有甚者, 有些大学生出于“爱面子”, 认为被认定为 贫困生是一件见不得人的事情, 即便家庭经济很困难也刻意隐瞒家庭的贫困状 况, 不愿意申请认定贫困生资格。死要面子活受罪, 成为这类群体的一大弊病。 (三) 受资助后不思感恩 喝水不忘挖井人。然而,

8、 目前不少高校都有类似的现象:一些大学生得到国家助 学金, 却缺乏应有的感恩之心。 其中一部分受助者本是由于或多或少的作假, 自 然难有感恩之心。一部分受助者, 觉得自己家庭经济困难, 理应获得国家资助, 毫无感激之情、感恩之心。且不说如何感谢党和政府以及人民, 对自身管理未见 因受助而呈现出奋发图强的精神面貌。 他们受资助后, 无计划使用资金, 生活作 风懒散懈怠, 学习不思进取, 甚至出现上课缺席、迟到、睡觉、玩手机、早退等 现象。贫困却不争气, 让校方再次评定时显得为难、被动。不思感恩, 就难有进 去奋斗之心, 学艺自然不佳, 毕业之后怎能脱贫摘帽? (四) 产生嫉妒、失落或仇恨心理 国

9、家助学金人均是 3000元标准, 在实际中通常分为 23档, 各档之间存在千元 之差。 非受助者在看到受助者获得一笔丰厚的助学金后, 一些人心理失衡, 产生 嫉妒心理, 觉得“不爽”。 个别未获资助者轻则质疑学校评选标准, 重则产生不 良心理, 对学校抱不信任感, 认为在评选过程中有暗箱操作的因素存在, 甚至 仇恨老师, 仇恨学校。 在受助者之间, 有人看到他人获得了更高档次的资助, 产 生失落之心, 甚至夹杂嫉妒心理。 羡慕嫉妒恨, 一时尚未排解, 日积月累, 破坏 人际关系和谐。 二、产生的原因 改革开放30多年来, 我国经济发展迅速, 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外部环 境的改变, 使得社

10、会各界呈现出市场经济的特点, 人们物欲横流, 心态浮躁, 急功近利。 环境的因素属于宏观问题, 在此不做探讨, 笔者主要从微观的方面分 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大学生产生上述不良的心态问题, 并不仅仅是学生个人的原 因, 还涉及到民政部门、学校和家庭等诸多因素。 (一) 民政部门因素 开具贫困证明, 一般要走三个程序, 逐级盖上村、乡和县三级公章。有些乡镇 (街道) 和县 (区) 民政部门或是出于地方保护, 怀有“反正不是本地本部门出 钱”心态, 随手盖章;或是出于调查成本, 根本不深入困难学生家庭, 了解真实 情况, 所以出现把关不严、虚假贫困证明被轻易开具的现象。更多情况下, 因为 是乡里乡亲

11、, 尤其是在村镇级别, 碍于情面而随意开出贫困证明。 贫困证明的易 得性, 就为学生夸大事实或捏造事实提供了可乘之机。 (二) 学校因素 甄别贫困生资格, 校方是最后把关人。 但由于时间及成本问题, 学校难以对上报 材料一一核实, 导致认定结果并不能如实反映实际, 从而产生资助不公的现象。 另外, 一些高校只看到助学金的经济扶助功能, 而没有意识到更重要的育人功 能。 评定时, 将家庭经济困难情况作为获得国家助学金的首要标准, 而忽略了学 生的学习成绩、 遵守纪律、 道德品行等因素。 现在, 相当一部分高校因为怕麻烦, 将助学金每学期一次性发放给学生, 甚至一次性全部发放给学生, 这种发放办

12、法, 就给一些被资助的学生制造了短期内拥有大额钱款的机会, 少数学生不知 道珍惜使用, 养成了大吃大喝、铺张浪费的恶习。1 (三) 家庭的因素 90后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 被视为家中的宝贝。不管家庭经济状况如何, 父母及家人一般都对他们非常宠爱, 在物质上积极满足孩子的要求。 同时, 还受 到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的传统思想的影响, 家长对待孩子的教育更是舍得花血本, 宁可苦自己也不能苦孩子。过于溺爱的教育, 助长了部分大学生只知“顺手拿 来”而不知感恩的心理。 进入大学之后, 这种心理当然也不会有什么变化, 在他 们看来, 在学校享受国家助学金也是天经地义、受之无愧的事情。 相对物质而言,

13、 大多数家庭对孩子的精神投入, 要少得多, 缺乏有效的思想教 育。究其原因, 有些人是因为自身素质不够, 无力承担孩子的精神教育重任;有 些人是因为经济困难, 忙于生计, 无暇顾及孩子的心理状况, 更谈不上心理教 育;有些人出于功利之心, 推波助澜, 甚至教导孩子夸大或捏造事实申报国家助 学金。 (四) 个人因素 大学生生理上虽人高马大, 早已成人, 但心理上成熟与幼稚并存, 整体上还不 够理性、成熟。他们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容易偏 离正确的轨道。个别学生崇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 认为有了金钱就有了一切, 追逐金钱成了人生的乐趣, 所以面对国家助学金这种“免费的午餐

14、”, 部分学 生就会动歪心思, 做出违背道德良心之举。 同时, 也有一些学生容易与人攀比或暗地计较, 常产生心理失衡现象, 比如嫉 妒、失落、自卑等心理。尤其是一些女大学生, 心思相对细腻, 此种情况更为严 重。因为攀比, 部分学生为获取助学金千方百计装贫困。 三、改进的措施 (一) 完善资助体系, 加强社会管理 政府部门在完善资助体系横向扩张, 增加资助数量的同时, 更要注意纵向完善, 提高实施质量。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要加强顶层设计, 不断健全完善国家助学 金的评选机制, 为高校提供更加可行、有效的指导方案。 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加强对民政部门的监督管理。 民政部门出具贫困证明,

15、必须做到实事求是、流程规范科学。其它政府部门和家长所在单位, 要协助民政 部门, 提供数据或信息查询之便。县区民政部门要定期抽查家访, 复查情况。 (二) 完善认定管理, 实施感恩教育 学校要不断完善认定管理措施, 本着实事求的态度, 采取公开、公平、公正的方 式, 认真评选认定贫困生。 一方面, 学校可采用大数据的思维, 通过学生一卡通 消费情况, 对学生经济状况进行定量分析;另一方面, 通过辅导员、班主任对学 生的观察、走访, 对学生经济状况进行定性分析。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国家助学 金用在实处, 用在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身上, 不给投机取巧的人任何机会。 高校要经常性开展感恩教育, 通过召

16、开受资助学生座谈会、 撰写感恩主题心得体 会、参加感恩主题演讲等形式, 让学生知恩感恩, 勿忘老师、学校和国家的温暖 之情。 有条件的情况下, 可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服务, 让他们在社会互动中感受 付出与回报, 收获成就感, 增强自尊心、自信心和自强心。 (三) 加强与家长沟通, 发挥家庭作用 如果说学校是教育的主要场所, 那么家庭是孩子教育的第一场所。 高校要加强与 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 采用各种媒介, 积极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 并做好相关 访谈记录。 要多向家长宣传资助政策, 明确国家助学金的定位与用途, 确保不多 报, 不错报, 不漏报。 温馨提示家长多花时间, 多思考对孩子的教育;对待孩

17、子既要物质支持, 更要精 神引导;对于孩子的不良心理问题, 家长若自身不能处理或应对, 请大胆告知校 方, 让辅导员或心理教师来处理。 (四) 引导学生自我提高, 相互监督 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 理解国家设立助学金的目的和意义, 正确看待家庭经济 状况, 不自卑, 不自负, 不嫉妒, 自尊自强自信。 重视新生入学的心理教育, 定 期跟踪, 使他们尽快具备一套能够独立自我完善的内驱型的心理机制。 建立校园监督机制, 鼓励学生相互监督。 监督机制十分重要, 既可防止学生造假, 也防止助学金评比不公。 参考文献 1赫崇飞, 王继辉, 彭勃.高校被资助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及对策探析J.湖 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3) :296-29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