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企业内部审计:走出困境,破茧成蝶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3)02-000-02 摘 要 随着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内部审计准则的陆续出台,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着种种问题:管理层不重视,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独立,被审计部门不配合,审计建议无法真正落实等等,极大地阻碍了企业内部审计功能的发挥。本文在分析企业内部审计重要性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当前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 内部审计 公司治理 内部控制 风险管理 一、引言 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与咨询活动,
2、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企业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效果,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进而帮助企业实现其目标,为企业增加价值。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日趋激烈,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也日益复杂、多变,因此面临的风险在不断增多,企业对内部审计在改进风险管理、完善治理结构以及加强内部控制等方面的需求也更加迫切。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内部审计是透视公司的窗口,是公司治理的守门员,是企业治理主体可依赖的、极具价值的资源。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先有管理、管理控制,后有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既是管理控制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评
3、价其他管理控制的手段,帮助企业完成其目标,揭露相关的风险,并提出改进建议。因此,内部审计作为一种有效监督机制,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内在要求。 2. 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管理层对风险管理结果负责,但对企业的风险管理进行评估和报告则通常是内部审计的一项重要工作。内部审计是风险管理的确认者、是对风险管理的再管理。由于有效的内部审计活动对企业文化、运营、风险框架有着深入了解,因此其对管理层、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具有巨大价值。同时,其亦能够对监管机构、员工、资金提供者、股东等其他利益相关方提供保证。正是基于内部审计的独特地位,可以协调各部门从全局出发客观的识别和管理风险。 3. 内部审计在企业
4、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实现内部控制的关键因素。即所谓“企业管理好不好看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好不好看内部审计”。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与生俱来,内部审计推动内部控制的发展。内部审计不仅关注个别业务环节的控制,还重点关注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牵制和配合。即内部审计通过收集企业相关经营管理制度,向相关部门和人员调查了解,对内部控制系统的关键控制点进行测试,从独立客观的角度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发现存在的漏洞和执行中的偏差,及时、客观地向企业管理层反馈,并运用审计活动中掌握的信息和资料帮助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改善内部控制环境,提高内部控制水平。 二、当前我国企
5、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分析 虽然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具体表现如下: 1. 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独立,其客观性、权威性及监察效果大打折扣 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经济危机的出现,使企业对于管理的认识,尤其对财务管理、成本管理等方面的理解更加深刻,也采取了一系列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但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仍未足够重视。在企业机构建设过程中虽设立了内部审计部门,但往往由财务部门兼任,或是作为企业下设的职能机构,这既导致内部审计部门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很容易受到各方面的牵制,也严重削弱了内部审计部门在企业中的地位和权威性。使得内部审计人员在履行监督和评价职能时会受到各
6、方面利益和权利的影响,顾虑重重,难以开展独立的审计活动。 2. 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背景、知识结构单一、审计手段滞后,无法开展综合复杂审计工作 内部审计活动开展的效果,与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与专业能力密切相关。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内部审计也早已不再单纯局限于传统财务收支审计,而是逐步拓展到风险防范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绩效评估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等。因此,对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也不断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现实工作中,内部审计队伍普遍专业背景单一,缺乏多方面人才;知识结构单一,欠缺管理、公司治理、经济学知识与实践,直接影响到内部审计活动的质量。例如大部分内部审计人员出身财务,专业审计知
7、识不足,具体审计规程不熟悉;看问题的角度也多是财务处理手续问题,未能更多地从提高管理效率、企业战略管理、经营管理的角度提出问题。在审计手段上,由于计算机技术尚未得到普遍使用,还主要依赖手工查账,对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使用有限。 3. 与不同层级的沟通不到位,影响审计工作及目标的达成 内部审计需要在企业实践中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交流与沟通必不可少。基于工作的需要,内部审计人员与企业各层级、各部门接触最多。可是由于其他部门对内部审工作的不理解,加之部分内部审计人员对角色定位把握不好、沟通交流方式方法中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内部审计部门及人员往往被置于不利地位,要么可有可无、要么对立对抗,这种隔阂和冲突
8、直接影响到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和审计效用的发挥。 4. 问责机制的缺失,造成“屡审屡犯”,审计效果受到质疑 从企业内部审计的实践来看,由于问责机制或问责力度不够,审计发现和建议往往得不到切实落实,很多问题“屡审屡犯”,审计效能无法有效发挥。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与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不无相关。作为监督部门,内部审计不具备管理权和处罚权,而只能就审计发现向管理层披露。若管理层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则无法有效发挥审计的预期效能,进而不可避免地进入“屡审屡犯”的恶性循环。 三、改善企业内部审计的对策措施 针对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采取改善措施: 1.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内部审
9、计机构独立性 无论内部审计还是外部审计,都离不开独立性。只有保证了独立性,才能充分发挥其效能。按照国际“IIA标准”的规定,独立性是指内部审计部门公正无偏地履行其职责,免受任何威胁其履职能力的情况。通常情况下,内部审计机构越健全,报告级次越高,其独立性越强,审计范围越广泛,遇到的阻力越小,审计建议就越能够落实。因此,内部审计直接向审计委员会(董事会)汇报的报告关系被视为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的最佳实务。 2. 提高内部审计队伍专业胜任能力,拓展审计领域,提高审计质量 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不仅决定了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也直接决定了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效率。因此,高素质的内部审计队
10、伍是提高审计质量的基础,是顺利实现审计监督、服务职能的根本保证。 随着内部审计在企业中赢得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工作不断深入,涉猎范围不断拓展,只有知晓财务、法律、管理、内部控制、风险防范等比较全面的专业知识,才能做好经济业务的评价和建议工作,发挥内部审计工作的价值。为此,要求内部审计部门必须注重多渠道、多专业地选拔审计人员,改善审计队伍的知识结构,提高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应为具有多学科教育、具备多种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不仅会使用计算机、懂外语,而且要多学几个专业。除了专业素质的要求外,内部审计人员还需恪守独立、客观、公正、保密等职业道德守则。 3.
11、 树立关系管理理念,通过有效沟通,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和效果 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和高效完成,需要取得相关部门的支持,而不同部门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是不同的。因此,内部审计部门应树立良好的关系管理理念和意识,建议有效沟通机制,在确保独立、客观的前提下,通过与各相关主体的关系管理,不断提高内部审计的工作效率和效果。 第一,做好与领导的沟通,赢得领导的重视与支持。首先,在制定或修订内部审计相关制度时,要与领导充分沟通,增强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的了解,取得其理解与支持。其次,将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锁定在领导所关心的重点问题上,紧贴业务热点、难点,解决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满足领导的管理需求。最后,对审计过
12、程中发现的违规问题及内部控制缺陷要及时上报,并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引起领导的重视,有利于审计建议的落实。 第二,内部审计与被审计单位接触最多,需要实施的沟通和协调也最多,因此必须重点关注与被审计单位的关系管理。对此,IIA实务标准的相关规定是:内部审计师应懂得人际关系,与被审者保持满意的关系。内部审计人员要注重与被审计单位的对话和沟通,取得他们的理解和信任。营造和谐的交流空间,将有利于双方在合作的基础上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最后,内部审计人员要与各相关方面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必须努力培养表达、协调、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内部审计人员的人际交往技能及个人魅力会帮助其营造良好的内部审计微观环境。良好
13、的人际交往技能和职业形象是内部审计人员取得管理层、被审计单位及其他各方支持和理解的一把钥匙。 4. 建立问责机制,落实内部审计建议,促进内部审计效用的真正发挥 问责机制是实施内部审计后续环节的有效手段,可促进内部审计效用的充分发挥,实现内部审计目标,彻底根治“屡审屡犯,屡犯屡审”。 首先,通过内部审计找到问题产生的根源及相关责任人后,启动审计问责程序,落实整改措施,同时将内部审计工作的成果与绩效考核挂钩,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其次,取得被审计单位的理解是落实审计建议的前提。内部审计人员要善于运用沟通技巧,通过充分的深层次的交流,让被审计单位理解内部审计是为管理层提供服务的,而不是来“找茬“的。 最后,建立监督机制,做好后续跟踪审计,检查并通报审计建议落实情况及整改效果,并将检查结果与考核关联,切实落实审计工作成果,充分发挥审计效用。 参考文献: 1陈小林,刘琳.内部审计的关系管理.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10.01:67-68. 2黄淑敏.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中国集体经济.2012.06:162-163. 3张颖.浅谈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现代经济信息.2012.04:171. 4冯西儒.企业内部审计问责机制研究.财会月刊.2010.22:46-48.第 8 页 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