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以激发探究欲望为抓手促小学科学课堂有效学习.docx

上传人:拉拉链 文档编号:14217199 上传时间:2022-12-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激发探究欲望为抓手促小学科学课堂有效学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以激发探究欲望为抓手促小学科学课堂有效学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以激发探究欲望为抓手促小学科学课堂有效学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以激发探究欲望为抓手促小学科学课堂有效学习 摘 要:激发学生探究欲望首先要创造丰富的探究资源,这既需要优选探究内容又要组织具有结构性的探究材料。其次要营造宽松的课堂探究氛围。最后巧设激趣的探究活动,导入和延伸部分首尾呼应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同时,不忘制造冲突引导思考。 关键词:探究欲望;有效学习;科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提到:“儿童生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强大的学习能力,教育需要为他们的发展提供机遇。学习科学研究还表明,只有在学生主动学习的情况下,学习过程才能有效地发生。”儿童本身具有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而作为小学科学教学者我们却往往有些舍本求末的感觉,舍弃了对儿童好奇心的保护,忽视了对

2、儿童探究欲的激发,导致学生学习科学没有内驱力。这样的科学课堂只剩下乏味。因而理解儿童的需求,保护儿童的好奇心,激发其探究欲望成为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亟须思考的问题。 小学生天真烂漫,无忧无虑,他们的社会性很弱,做事情往往出自本能的自发。如果科学课堂激不起他们的探究欲望,那么他们自然会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地方,做做小动作,交头接耳说几句话,或者把心思放在摆弄实验器材上等等,这样的情况在三、四年级的学生中表现尤为明显,五、六年级的学生当科学课堂激不起他们的探究欲望时表现出来的就是懒于动脑,懒于发言,思想开小差。研究儿童的科学探究欲,寻找小学科学课堂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策略显得那么重要,本人就此在课堂教学中

3、进行了粗浅的尝试。 一、创造丰富的探究资源 激发学生科学探究欲望首先要确保我们的教学是“教在学生需要的地方”。 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易分心。如果我们的探究内容是学生已经在课前通过预习或者其他方式掌握的,我们的探究材料也引不起学生的好奇心,那么这样的课堂不是学生“需要”的,他们没有探究的兴趣,自然探究活动的有效性将大打折扣,而学生没有亲身经历探究的过程而获取的知识易得也易失。 我认为,想要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教师就要创造适宜学生探究的资源,包括探究内容和探究材料,都要尽量丰富多样而适宜。 (一)优选适宜性的探究内容 我们不只一次的听到“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从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角

4、度来看十分在理。有时教材中某些教学内容,不容易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此时优选适宜性的探究内容也是我们作为科学教学者需要思考的。 三年级下册植物新生命的开始一课的教学中,某位教师就做了这样的优选:在课堂伊始先请学生做植物“谜”宫的游戏,三年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被游戏调动了。接着,学生又进行了“真相搜搜搜”的活动,各小组从植物资料卡中找到刚才任务一猜到的植物,并找到该植物新生命的开始是什么?学生从番茄、土豆、柳树、莲藕等植物个例中探究到植物的新生命一般从种子开始,也有个别从根、茎、叶开始的。 上过这一课的老师都知道,这一课教材安排的内容是通过描述学生熟悉和喜爱的小猫小狗的出生方式,以问题形式提出了

5、本课的研究任务即绿色植物的新生命是从哪里来的?而这位教师优选了探究内容,去掉了小猫小狗的引入,直接从一个游戏到另一个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自主研究绿色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二)组织结构性的探究材料 2014年浙派名师展示活动中,来自义乌的楼曙光老师执教了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一课,他经过多次试验,发现西红柿的密度更接近于水,于是将原本教材中的马铃薯改为了西红柿。第一次呈现给学生的是两杯液体,一个大的西红柿,一个小的西红柿,教师先请学生猜测可能出现的结果,学生把四种可能性都想到了。然后,教师把西红柿放进两杯液体中,出现了小西红柿浮起来,而大西红柿沉下去的现象。学生此时想到了西红柿的沉浮可能和

6、液体有关,教师调换大小西红柿的位置,结果发现小西红柿沉下去了,而大西红柿浮起来了,学生更肯定了自己的猜测,迫不及待要进行探究验证。 楼老师这样有结构性的材料一呈现,不仅学生的注意力被牢牢地抓住了,他们的探究欲望也前所未有的强烈,渴望通过自己的探究去验证自己的猜测,这正是有结构性的材料发挥的不容小觑的作用。 二、营造宽松的探究氛围 激发学生科学探究欲望其次要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学习是一N个性化的行为,作为教师我们不应该忽视这一点,否则会压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无法时刻有饱满的探究欲。课堂上,教师要常带微笑,语言亲切,如果能够做到活泼生动或者是幽默风趣那是最好了。学生也需要一种课堂的

7、安全感,教师给予他这样的安全感,他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他便可以在这个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进行积极的思维。 我们来看一个案例,某位教师在教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时,进行了如下的课前谈话: 出示图片:古筝、钢琴、吉他、横笛。 师:你在学习什么乐器? 师:你觉得哪个乐器发出的声音很好听? 师:生活中,听广播看电视的时候,有很多乐曲是由一些乐器发出来的。 课前谈话并非是浪费时间,这位老师有效地创设了一个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为接下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组织学生的探究活动打下了基础。当然,良好的课堂氛围的营造不一定要通过课前谈话,教师的面部表情、教学语言、肢体动作都是营造课堂氛围的一部分。 三、巧设激趣的探

8、究活动 (一)善用导入激趣 课堂导入部分是整堂课的开端,人们往往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不无道理,在课堂教学中导入部分的主要目的也正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而现在科学课堂的一般流程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猜测教师布置探究任务学生探究师生交流得出探究结论。这样的科学课堂探究模式是我们常态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有时甚至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今天我们的任务是什么,然后直接开展探究活动。任务驱动的探究活动有时会让学生懒于思考,只顾抓紧完成实验,完成记录。学生没有完全建立自我学习的心向。而要想在课堂伊始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有这样一些策略: 1.情境激趣 创设有趣的故事情境是科

9、学课堂教学不常使用的,正因为不常使用,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 案例:在今年的浙派名师课堂展示活动中,来自湖北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的朱映晖老师执教的化石大发现一课就在课堂导入部分甚至整堂课运用了情境。朱老师首先宣布作为考古研究团队的成员,学生需要和自己的搭档在化石挖掘现场工作,然后在“五天里”学生陆续“挖掘”到化石,通过参观别的小组的化石,参考图纸等方法最后确定自己挖掘到的化石是哪种动物。 2.实验激趣 学习六下第二单元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一课时,教师展示一张白纸喷上碘酒后出现笑脸,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这位老师正是运用了科学小实验进行激趣,科学课中学生最感兴趣的部分恐怕就是实验了,教师不妨在课堂

10、导入部分就先做起实验,可以是让学生小组操作,也可以教师演示,也可以是指名个别学生完成,不拘泥于形式,但这个实验最好是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的实验。 3.游戏激趣 “以快乐为主导”的活动就是游戏,儿童做事情的动机多出自本能的自发。人的本性是趋乐避苦的,所以,儿童自然好游戏。如果能够在课堂伊始与学生一起做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自然而然会产生探究的欲望。比如,在教学五上光与影一课时老师和学生一起做手影的游戏。 4.谈话激趣 语言的魅力在于它可以传情达意,课堂伊始不妨和学生聊一聊,在谈话中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在教学六年级下册相貌各异的我们一课时,大部分老师都会这样导入:大家对我们班里

11、的每个同学都很熟悉,如果我说出其中一位同学的名字,你们能不能在全班同学中很快将他找出来?如果把他放在全校同学中,你们也能很快找到他吗?(生答:能。) 教师:我们现在来做一个游戏,老师说某一个同学的特征,你们猜一猜是谁。 教师:长头发,大眼睛,小嘴,小个子。 教师:高个子,方脸,高鼻子 教师:同学们能根据老师的描述猜出是某一个同学,你们想过这是为什么吗?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探究欲望,科学课堂导入部分切记过于单调冗长,导入的形式还有很多,比如提问导入、现象导入、声音导入、视频导入、故事导入、图片导入等等,就不一一列举了。 (二)巧用冲突激趣 小学科学课堂以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为主体。有时,教

12、师刚公布探究活动,学生便失去了好奇心,因为很多实验还没做学生就知道结论了,很多知识还没探究学生已经了解了,其实如果能够善于制造冲突进行教学,学生的探究欲望很容易被激发。 1.引发认知冲突 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有自己的认知,在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时,如果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学生自然会对此产生好奇心。比如,教学五年级下册热起来了一课时,学生的认知中加穿衣服可以使人感到暖和,因而有部分学生觉得衣服可以给我们增加热量,此时我问学生:那我们冬天刚躺进被窝里的时候感觉怎么样?过一会儿又感到怎么样?打开挂满了衣服的衣柜你有怎样的感觉?也会有一部分学生觉得衣服不能给我们增加热量,此时我会问:那为什么冬天我们多

13、穿衣服就感到暖和了呢?我如此一问,学生想知而未知,探究的欲望就被激发了,他们迫不及待地要去探究问题的答案了。 2.制造过程冲突 冲突其实时常会出现在我们的教学中,比如三年级上册空气占据空间吗一课的教学中:老师问学生:如果把一团纸巾放进水里,纸巾会湿吗?(学生都认为会)师:如果把纸巾放在杯子的杯底,再把杯子倒过来放入水中,这时纸巾会湿吗?(学生产生不同意见,有的说会,有的说不会)这时,老师让各组的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实验后真的产生了不同的情况。这时,教师让湿与不湿的小组各派代表演示他们的实验,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操作行为本案例,教师就是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产生冲突,而后在比较中去发现问题,答疑解惑,建立

14、科学概念。 3.质疑结果冲突 三年级下册磁铁的两极一课的最后有一个探究活动:学生将自己标了A、B、C、D字母的磁极互相接近,找出是互相吸引,还是互相排斥。反馈实验结果时,学生发现不同的小组记录下来的实验结果不同,激发学生思考,这是什么原因呢?当学生明白道理每小组标注字母的方式不同后,又启发学生思考: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我们的实验结果都一样呢?大多数时候各个小组实验的结果是大同小异的,偶尔出现实验结果不同时,他们会质疑别人的结果,也开始反思自己的,这样的冲突迅速激发了他们探究的欲望,他们会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寻找解决的办法。 (三)活用延伸激趣 也许大部分老师会觉得布置学生的课外探究活动都是空的

15、、虚的,其实不然。如果能够在课堂上就引起学生足够的探究欲,那么学生自然会在好奇心的引领下去进行自主的探究。国画艺术讲究留白,其实我们的课堂有时也需要“留白”,教师不需要面面俱到,不妨留给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的空间,让他们课下自己去搜集资料也好,做实验或是请教家长也好,如此获得的知识他们的理解和记忆会更深刻。 科技迅猛发展的当下,资讯爆炸的时代,学生要获得知识的途径很多,而科学学习要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概念性的知识,而是要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方式和探究能力。如何在科学课堂上让学生经历有效的学习和探究最重要的前提就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只有学生本身有探究欲望,探究活动开展起来学生才能身心皆投入。探究资源的精选优化、轻松课堂氛围的营造和精心设计探究活动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进行探究活动,只有这样我们科学探究的课堂才能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陈龙安,朱玲.创造性思维与教学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06. 2沈毅,崔允t.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0. 3姚伟国.儿童立场科学启蒙教育的校本化实践M.吉林大学出版社,2004-01.第 10 页 共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总结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