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七上第七课大变革时代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一、教学目标 掌握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都江堰的修建;商鞅变法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封建制度的确立和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教师解决办法:在课堂教学中突出一个“变”字,突出几个变化:生产中的变化生产工具、生产设施、生产方法引起了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从而引起了社会制度的变化,让学生对“大变革”时代有更为深入的理解。 指导学生分析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意义,培养学生初步理解、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教师解决办法:采用采访形式模拟商鞅变法时商鞅对变法内容的考虑,模拟秦国的农民、士兵、商人对商鞅变法的反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 二、重点和难
2、点 1.重点: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历史作用。教师解决办法:教师通过模仿央视对话栏目的形式,把商鞅作为采访对象,把学生作为参与观众,让学生对商鞅变法的理解更加具体化和直观化。在讨论过程中让学生自己说说对变法的看法,了解商鞅变法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是顺应民心的,所以带来了秦国生产力的发展和富强。 2.难点:生产技术的进步、商鞅变法与大变革时代之间的关系。教师解决办法:生产技术的进步通过对春秋战国前农具质地材料的演进使学生了解生产工具对于生产的重要性,以理解整个教学过程中为什么把生产技术的进步作为商鞅变法的背景。有了生产的进步才有了生产关系的变化,才有了对变革的要求。 【课型选定】 基于对教学目标和对
3、教材、学生知识、心理等的分析,课型选定为:师生合作型的活动课。 【课堂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第七课大变革时代,看到这样的题目你有什么感想? 生:改革的时代,变化的时代,是一个日新月异的年代。(学生回答有多样,关键是了解变革就意味着改革,意味着除旧革新。)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那么改革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以古论今,从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这场变革谈起,来看看到底什么是改革? 【课堂教学】 师:今天我们这堂课,老师要布置给同学们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一起来寻找大变革时期里发生的变化。大变革时代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请同学们在听课的过程中来归纳一下,看谁找得多,记得全。 师:好,下
4、面我们就来找找看,大变革时期的第一个变化是什么? 变一:铁农具的广泛使用。 在讲铁农具广泛使用以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在这之前,人类使用过的劳动工具有哪些? 师(总结学生的回答):打制石器,到骨质或木制的耒耜,原始社会晚期又出现了青铜农具,春秋时因为铁制品非常锋利和坚硬,比较青铜制品制作起来容易,而且价格低廉,所以铁制的农具迅速而广泛地被使用了起来。 变二:牛耕的使用。 师:铁农具的推广,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当时标志着生产力提高的另一个方面是牛耕。 (展示FLASH)师:看完这段FLASH你有什么体会? 生:牛耕比人耕速度快而且省劲得多了。 师(总结并过渡):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和推广,使得
5、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了。同时为精耕细作、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为了更好地耕种,很多人想到了兴修水利来灌溉农田。于是,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兴修水利。其中最著名的是秦国的都江堰。 变三:水利工程著名的都江堰。 师:都江堰于2000年11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目,说明都江堰在世界上还是很知名的。都江堰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工程,是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修筑的防洪灌溉工程。下面我们共同来了解一下都江堰这个水利工程的运作原理是怎样的? 生(观看介绍都江堰的FLASH和图解,并总结):现在我们都了解了都江堰的工程原理,它根据防洪灌溉的需要,做到“旱则引水沁润,雨则杜塞水门,随时调节内江的水量。 都江堰使原来“旱涝多变”的成
6、都平原变成“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一直以来的水患变成了水利。 师:好,以上我们讲了春秋战国时期在生产生活上发生的很多变化,铁农具、牛耕的广泛使用,以及水利设施的建设变水患为水利等。下面我们来看看大变革时期的最重要的一个变化,就是商鞅变法。 变四:商鞅变法。 师:在战国初期,秦国相对于中原和东方的一些大国来讲势力比较落后,为了让自己强大起来,秦国出现了一位开明的君主“秦孝公”,他想变法图强,于是下令招纳贤人进行改革。商鞅便应约而来,协助秦孝公进行改革。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了春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高效率的工作速度使大量荒田被奴隶们开垦出来,而新开垦出来的荒田就变成了部分奴隶主
7、“私田”,于是越来越多的劳动也压在了奴隶身上。奴隶生活更加悲惨,开始趁机逃亡来摆脱他们越来越悲惨的命运。面对这种部分奴隶出逃而手中奴隶则无心劳动的情况,当时的奴隶主就开始改变自己的剥削方式,不再强迫奴隶在自己的田地上耕作了,而是把这些田地出租给这些奴隶,并且约定每年收获时奴隶上交一部分粮食作为田租,其他留给奴隶自己。这样一来,这些私田的主人就是原来的奴隶主身份就发生了变化,从奴隶主变成新兴的地主,而租种这些土地的奴隶转变成了农民。 到了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其中,以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显著。在这些变法中,影响最大、效果最显著的便是商鞅变
8、法。为什么商鞅变法会有如此显著的效果呢?商鞅变法究竟有哪些内容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商鞅变法。 (模拟中央电视台访谈节目,采访“商鞅”。) 大家看到这张投影一定会觉得既熟悉又奇怪,知道的同学能一下就认出这是中央电视台一个非常著名的访谈节目“对话”栏目的片头。但是台标怎么是秦国国家电视台呢?其实没错,我们下面就是要模拟一场两千多年前由秦国国家电视台主办的访谈节目“对话”。从现在开始,我们的课堂就成了电视台的摄制现场,而在这里的每一个人就都变成了摄制现场的观众和嘉宾。 而我呢,就是这个访谈节目的主持人,当然不能我一个人唱独角戏,我们还要请一位接受采访的嘉宾商鞅先生,现在有同学愿意和老师配合扮演商鞅接
9、受我的访问吗?有愿意的同学就自己上来,我在上面等你。(搬凳子,上台,有同学走上来)好,同学们应该给他点掌声好吗? 各位观众,各位嘉宾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的对话栏目,我是栏目主持人。现在我们国家正在进行着一场如火如荼的改革,就是著名的改革家商鞅进行的变法,对他进行的这次变法在大街小巷,甚至各大媒体网站都褒贬不一,今天“对话”栏目有幸请来了这场改革的核心人物“商鞅”,请他直面全国的观众来谈谈这次变法。大家欢迎。 师:商鞅,你好。今天非常高兴地请到了你,听说您是因为我们国君秦孝公招纳贤人进行改革,你就来到了我国。首先谈谈您来秦国实施改革最初的感觉吗? 商鞅:主要是旧贵族反对我变法,但是我不计较这个。
10、因为你看商汤王、周武王他们都进行了变法,国家才富强起来的,所以只要对国家有利就要改革。 师:那你有哪些改革措施呢? 商:首先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师:这个措施是不是就是国家在法律上承认了地主和自耕农的土地私有权,自由买卖也成为合法的了吗?我认为这对于新兴地主是个非常好的消息。现场有新兴地主的代表吗?这个变法措施您应该是非常支持的了。您愿意给大家说说,如果法律确认你对土地的私有权,你将怎么做? (作为“新地主”的同学各抒己见。) 师:很好,其实,在这之前其实民间就有了土地私有的现象,还有人出租土地,招揽人给他耕种,这个法律的颁布实际上就是使这种现象合法化了,对吗?那您的第二条措施呢?
11、 商鞅: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教师:免除徭役是好事啊,老百姓就不用为政府承担无偿的建设和修建各种公用设施的任务了,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现场有农民朋友吗?能给大家讲讲你们听了这个措施后的感想吗? (作为“农民”的地主各抒己见。) 师:这两项措施真好,有利于调动我国人民工作和生产的积极性,有利于我国经济的迅速腾飞啊。 (教师思路:以下有关商鞅变法措施奖励军功和建立县制教师和学生都用这种思路,以采访的方式为主,先由“商鞅”阐明改革的措施及其详细的实施内容和措施的必要性,再由教师采访“现场嘉宾”让学生对这些措施各抒己见,讲讲自己的想法,最后由教师总结改革措施的益处并“结束采访”
12、。)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看了这段采访一定都非常了解商鞅变法的内容了,现在老师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平复一下刚才激动的情绪,回到今天金陵中学的课堂上来,大家一起来看看书,在书上找到商鞅变法的内容,再把它看一遍,然后再想想商鞅变法对当时的秦国和之后的秦国产生了哪些影响,有什么重要意义? 生: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师:其实除了商鞅变法之外,战国时期还有很多国家都进行了变法,封建制度逐步构建起来。奴隶主的身份转化成了地主,奴隶转变成了有了人身自由帮地主干活的农民。有了地主和农民的这对生产关系,封建社会就形成了。因此,战国时期是我国由奴隶社
13、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请同学在书上将相关内容勾画出来。) 【巩固小结】 师:同学们,这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商鞅变法,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水利工程的修建,生产力大大提高了,经济飞速发展,特别是农业方面很多荒田被开垦出来,形成了一对新的雇佣关系,就是新兴的地主雇佣农民为其耕种。但是这个关系一直不被政府认可,直到各国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变法运动,其中商鞅变法最为突出,他为秦国封建制度的确立和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秦国乃至各国的封建制度确立了,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了。奴隶社会才正式过渡到封建社会。(展示幻灯片) 同学们,这堂课的主要内容就讲到这里,还记得老师一上课的时候就让同学们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在大变革时代里找变化,现在我请同学们来找找这课我们一共讲了多少变化?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一变农具铁来造,二变牛耕效率高,三变水患便水利,四变荒田变私田。商鞅变法立封建,变革时代不虚传。第 8 页 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