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国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考前辅导,考试内容、时间,考试内容:公共知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教育学与心理学及其他综合知识)、学科专业知识。考试时间:2010年1月2日上午,如有变化以准考证规定的时间为准。,考试题型及分值,第一份试题:公共知识60分1、单项选择题(20道)每题1分;2、判断题(10道)每题1分3、简答题(3道)共30分第二份试题:专业知识90分1、教案设计1题 30分2、学科专业知识 60分 (09年题型设置,供参考),两份试卷同时发给考生,共2.5小时。注(语文考试有作文的考试时间为3小时),考试时间,第二板块 新课程改革相关理论,课程的基本概念与理论课程概念:课程是为实现学校
2、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目前,我国的中小学课程主要由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三部分组成。课程要素:课程主要由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六要素组成。,新课程理论的特点,课程是民主的、开放的、科学的、课程不仅是预设的,而且是生成的;教学不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课程的过程,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教师与学生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我国课程改革的任务及其发展趋势,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与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新体系。1. 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价值取向2.
3、 课程结构的综合化、均衡化和选择性,3.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状况4.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地探究学习、合作学习5. 改变课程的管理方式,实现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6. 改善课程的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和全面性,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课程目标是构成课程的第一要素。课程内容的设计和课程实施的进行,基本上是以人们对课程目标的学习、认识及掌握为重要前提的。因此,认识课程目标是把握和理解课程改革的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广义的课程目标定位于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它是教育的意图;狭义的课程目标定位于教育内部教育与学生的关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目标的主 要 特 征,1、注重
4、基础性和发展性相结合,突出目标的发展性2、注重适应性和超越性相结合,突出目标的超越性3、注重科学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突出目标的人文性,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邓小平“三个面向”,“三个代表”,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新课程改革的总目标:优秀传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创新精神,四有新人,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确定了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改变课程功能、调整课程结构、精选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改革考评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课 程 内 容,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我国课程主要由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三部分组成。课程
5、计划包括课程设置、课程开设顺序、教学时数、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课 程 标 准,含义: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与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课程标准制定的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应适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够达到,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新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1.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落实到课程标准中2.突破学科中心3.改善学习方式,新 课 程 的 内 容 选 择,1. 走进学生的生活,尊重“儿童文化”,强调直接经验的积累,强调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
6、联系。2. 反映当代社会生活,联系社会实际,注重关心当代文化的变革与发展,努力吸收人类进步文化的营养。,课 程 实 施,教学方式的转变一、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与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向新的学习方式转变1. 教师要改变对自身的认识和对学生的认识2. 教师要确立新的教学观,积极转变教学方式3. 传统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亲身体验二、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探索新的学习形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 内涵:1.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 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3.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
7、的教育,意义:1. 素质教育有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提高综合国力2. 素质教育是克服应试教育弊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3. 素质教育有助于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落实,新 的 教 育 观 念,现代教学观1. 教学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2. 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3. 教学重过程甚于重结论4. 教学更为关注人而不是学科,现代学生观1. 乐观估计学生的天性多看优点,会赞美2. 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悦纳错误,多宽容3.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相信学生,多期望4. 学生是人爱护尊重,讲民主,现代教师观一、教师角色的转变1.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
8、进者2.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成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4. 从教学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二、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1.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2. 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3. 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4. 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创新观一、破除知识中心观念二、破除教师权威观念三、培养问题意识1. 鼓励提问2. 态度比答案更重要3. 欣赏学生有创意的答题,新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面临的挑战1. 教育观念上的挑战2. 教学习惯
9、上的挑战3. 新的教学情景的挑战4. 知识储备的挑战5. 信息技术的挑战6. 新的学习方式的挑战,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1.校本教师培训2.教师的行动研究3.教师反思性实践4.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第三板块 上课,第一章 教案设计一、教案的内涵 教案,也称课时计划,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具体的安排和设计的一种适用性教学文书。由于学科和教材的性质、教学目的和课的类型不同,教案不必有固定的格式。,二、教案编写的原则,(一)教师编写教案应显现教学原则(二)科学性原则(三)创新性原则(四)差异性原则(五)艺术性原则(六)操
10、作性原则(七)变化性原则(八)教案留白原则,三、教师编写教案的步骤,(一)体现教学思路(二)凸现教学设计1.设计教学情景2.设计教学问题3.设计结构4.设计节奏5.设计学生思维的生长点,(三)活动规律方法的总结(四)呈现教学艺术性(五)展现教学与多媒体的整合(六)表现教学反思意识,四、教案的具体内容,(一)课题(二)教学目的(三)课型(四)课时安排(五)说明本课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六)教学难点,(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2.讲授新课3.巩固练习4.归纳小结5.作业安排(八)板书设计(九)教具,五、编写教案的注意事项,(一)项目编写要齐全、教学环节要完备(二)重点、难点要突出(三)教学材料
11、处理要灵活(四)案例教学材料要绝对新鲜(五)板书设计要力求创新(六)要不断充实完善(七)教案以手写为主,条理清晰,字迹工整。,六、教案的评价,1、教案有没有独到的见解,有没有体现课程标准的思想和方法2、教学是不是将学生置于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的位置、是不是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创设适合的环境和条件。3、在新知识的生长点环节,是不是给学生留下适当的时空,让学生进行创造活动,并在必要时给学生提供帮助。,第三章 课堂教学技能,第一节 导入技能一、导入的概述 导入是指教师在一项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钱,引导学生做好心理准备和认知准备,并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方式的一种教学行为。导入时课
12、堂教学的重要一环,精彩的导入能抓住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的求职欲望和学习兴趣,达到“课未始,兴已浓”的状态。,二、导入的作用(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二)激发兴趣,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三)复习相关知识。引向新的学习内容(四)明确本次课的教学目标(五)渲染气氛,创设情境,三、导入的类型(一)知识导入(二)情境导入(三)问题导入(四)悬念导入(五)观念冲突导入(六)激智导入(七)情感导入(八)趣味导入,四、导入在具体实施中应注意的原则(一)追求目的性和针对性(二)重视关联性和递进性(三)体现直观性和启发性(四)富有趣味性和艺术性(五)具有间接性和灵活性,第二节 讲授技能,一、课堂讲授的涵义二、课堂讲授
13、的特点三、课堂讲授的优势与局限四、课堂讲授的适用范围五、课堂讲授的技能,六、讲授的基本要求(一)讲授要准备充分(二)讲授要有科学性(三)教学要有启发性(四)讲授要生动形象(五)讲授要简洁(六)讲授要通俗(七)讲授要注意和谐性 (八)讲授要与板书相配合,第三节 提问技能,一、课堂提问的功能(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二)促进学生的学习(三)平稳过渡(四)为学生提供参与机会(五)培养能力(六)反馈教学信息,二、课堂提问的原则(一)提问应有充分的准备(二)提问应以学生为中心(三)提问宁缺、宁精毋滥(四)提问应兼顾各种类型的问题,三、提问的分类(一)知识性提问(二)理解性提问(三)应用性提问(四)
14、分析性提问(五)综合性提问(六)评价性提问,四、提问高分技法精要(一)设问要得当(二)发问要巧妙 (三)启发并诱导(四)归纳总结,第四节 板书技能,一、板书的作用(一)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二)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三)有助于启发思维,突破难点(四)概括要点,便于记忆(五)有助于学生树立文章脉络或教学内容的发展线索(六)规范、正确的板书能为学生作出示范,附 录,二、板书技能的分类(一)提纲式板书(二)词语式板书(三)表格式板书(四)线索式板书(五)关系图式板书,第五节 结课技能,一、结课的功能二、结课设计攻略(一)归纳法(二)悬念启下法(三)练习法,第六节 作业技能,一、作业的
15、布置二、作业的批改,祝愿大家马到成功!,教师招聘考试辅导,心理学部分,五、人生全程发展,(一)识记1.人生全程发展:人从出生经成熟到死亡的过程中,因经验与内部成长的相互作用身心随年龄增长的连续变化过程。2.年龄阶段。乳儿期(0-1)、婴儿期(1-3)、幼儿期(3-6、7)、童年期(6、7-11、12)、少年期(11、12-14、15)、青年初期(14、15-18)年龄特征。在特定年龄阶段身心发展上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3.认知结构。指学习者头脑里的知识结构,他们已有的全部观念内容和组织。认知发展。认知结构的变化过程。图式。一个场景中典型的独特的特征或事件的程序构成的认知单元。同化
16、。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顺应。改变认知结构以适应现实。4.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前运算阶段(2-7)、具体运算阶段(7、8-11、12)、形式运算阶段(12-),5.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儿童期(1.53岁):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学龄初期(35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学龄期(612岁),勤奋对自卑的冲突;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对孤独的冲突;成年期(2565岁):生育对自我专注的冲突;成熟期(65岁以上):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6.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
17、1)前习俗水平(09岁):第一阶段: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2)习俗水平(915岁):第三阶段: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第四阶段: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3)后习俗水平(15岁以后):又称原则水平。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第六阶段: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二)理解1.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遗传、环境、社会实践、个体主观能动性。2.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的基本观点及评价。儿童发展心理学p108.对儿童认知发展领域有划时代的影响,提出了相互作用论强调了儿童主动性和能动性的作用;最早详尽的论述了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阶段和思维机制。过多强调了生物学因素的影
18、响,贬低了教育和环境的作用;研究方法上存在缺陷;形式运算之后还有辩证运算阶段。,3.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的基本观点及评价。儿童发展心理学p258 。将儿童当做一个整体加以研究;有辩证法的思想;重视教育的作用;未摆脱弗洛伊德本能论的影响;各阶段社会要求与自我的冲突,有些社会要求不具有普遍意义。,4.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的基本观点及评价。 儿童发展心理学p351。,七、学习理论,(一)识记1.学习。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2.安德森的分类。陈述性学习、程序性学习。加涅的分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奥苏伯尔的分类:接受与发现,机械与有意义。,3.替代
19、性强化。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的强化。4.发现学习。学生通过自己再发现知识形成的步骤,以获得知识并发展思维的一种学习方式。 5.有意义学习。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概念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联系的过程。6.智慧技能。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外办事的能力。7.观察学习的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运动复现过程、强化和动机过程。8.先行组织者。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原学习任务本身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包容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二)理解1.桑代克的学习理论。学习就是在情境与反应之间形成了一定的联结。学习的实质就是有机体形成
20、“刺激”(S)与“反应”(R)之间的联结。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 “试误说”。苛勒的学习理论。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2.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经典条件反射就是某一中性环境刺激(无关刺激)通过反复与非条件刺激(UCS)相结合的强化,最终成为条件刺激(CS),引起了原本只有非条件刺激(UCS)才能引起的行为反应(CR)的过程。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有机体必须先作出所希望的反应,然后得到“报酬”,即强化刺激,使这种反应得到强化。如果人们在无意中作出某种行为之后得到了奖赏,人们以后就会多作出这类行为;如果人们无意中作出的某种行为导致了惩罚,
21、则以后会回避这种行为,会尽可能少做这种行为。是行为的后果而不是行为前的刺激导致决定了行为的保持或消退。,3.华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学习就是以一种刺激替代另一种刺激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认为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达到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4.布鲁纳的发现学习与奥苏伯尔的接受学习发现法的特点是关心学习过程胜于关心学习结果。具体知识、原理、规律等让学习者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这样学生便积极主动地参加到学习过程中去,通
22、过独立思考,改组教材。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与重新组织。他既强调已有知识经验的作用,也强调学习材料本身的内在逻辑结构。接受学习是指学习的主要内容基本上是以定论的形式被学生接受的。对学生来讲,学习不包括任何发现,只要求学生把教学内容加以内化,以便将来能够将其再现或派作他用。是有意义的学习,它也是积极主动的。接受学习强调从一般到个别,发现学习强调从个别到一般。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都是积极主动的过程。都重视内在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本身带来的内在强化作用。,5.加涅对教学心理学的贡献。加涅关注的重点是把学习理论研究的结果运用于教学设计。他认为,研究学习是为了给教学理论提供基础,教学理论应为教师规划教学和
23、开展教学活动提供指导。学习论的思想都可以为教学服务,教学论则建立在相应的学习论基础之上。加涅研究学习分类,使各门学科的教学目标得以明确,使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价更加科学;研究学习过程,使教学过程“有据可依”;明确教学目标所属的学习结果类型、学习的层级性和学习所处的阶段,可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弄清各类学习所需的内、外部条件,给教学整体规划指明了方向。加涅是将学习与教学相沟通的重要人物。1968年,加涅在美国心理学年鉴上首次发表了教学心理学一文,此后格拉泽(R. Glaser, 1978)主编的教学心理学进展丛书出版,才标志这门新的分支学科诞生。,6.罗杰斯主张的意义学习(significant
24、learning),指使人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而不仅仅是事实的积累,这种学习与奥苏贝尔意义学习(meaning learning)的内涵不同,前者关注学习内容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是整个人的学习,而后者只强调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罗杰斯认为学习有四个要素:学习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personal involvement),即整个人的都投入学习活动;学习是自我发起的(self-initiated),动力或刺激可能来源于外部,但发现、获得、掌握理解的意义是来自于内部;学习是渗透性的(pervasive),它会使学生的行为,态度至于个性都发生变化;学习是学生自我
25、评价的(evaluated by the learner)。,7.加涅认知加工学习理论。学习是一个有始有终的过程,这一过程可分成若干阶段,每一阶段都需要进行不同的信息加工。学习是主体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教学的艺术就在于让教学的阶段和学习的阶段完全吻合。(1)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信息流:信息按照我们一般认知加工的方式进行流动;期望事项:学生期望达到的目标;执行控制:即结果分类中的认知策略。(2)学习阶段及教学设计动机产生阶段(预期) 领会(注意、选择性知觉) 习得(编码及存入)保持(记忆存储) 回忆(检索) 概括(迁移) 作业(反应)反馈(强化)加涅认为新的学习一定要适合学习者当时的认知发展水平
26、,即学习者已经发展形成认知结构。认为学习要在学习者内在认知结构和新输入的信息之间,建立起相互联系和相互配合的新结构。学习的理想条件是要把新输入的信息与学习者已有认知结构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或差距,给以适当调整。这样,新信息能纳入已有认知结构中去,并建立新的认知结构。新的认知结构又作为高一级学习的基础,这样认知结构得到逐级发展和提高。教学的设计要和学习的阶段相匹配,为学生创设恰当的外部条件。,5.罗杰斯的非指导性学习理论。(一)学习是有意义的心理过程。罗杰斯认为学习不是机械的刺激和反应联结的总和,个人学习的主要因素是心理过程,是个人对知觉的解释。重要的是要了解学习者对外界情境或刺激的解释或看法。(二
27、)学习是学习者内在潜能的发挥。人类具有学习的自然倾向或学习的内在潜能。人类的学习是一种自发的、有目的、有选择的学习过程。教学的任务就是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潜能发挥的情境,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挥。人本主义的学习观把学生看作是一个有目的、能够选择和塑造自己行为并从中得到满足的人。因此,在教学中,罗杰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任务主要是帮助学生增强对变化的环境和对自我的理解,而不应该像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所主张的那样,用安排好的各种强化去控制或塑造学生的行为。罗杰斯还认为学习过程对于学习者来说应该是一个愉快的过程,在教学中不应把惩罚、强迫和种种要求或约束作为促进学生学习的方法。(三)学习应该是
28、对学习者有用的、有价值的经验的学习。在学习的内容上,罗杰斯强调学生学习的内容应该是学习者认为是有价值、有意义的知识或经验。罗杰斯认为,只有当学生正确地了解到所学内容的用处时,学习才成为最好的、最有效的学习。一般说来,学生感兴趣并认为是有用处、有价值的经验或技能比较容易学习和保持;而那些学习者认为是价值很小或效用不大的经验或技能往往学习起来很困难,也容易遗忘。(四)最有用的学习是学会如何进行学习。罗杰斯特别强调学习方法的学习和掌握,强调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和经验。罗杰斯认为,很多有意义的知识或经验不是从现成的知识中学到的,而是在做的过程中获得的。学生通过实际参加学习活动,进行自我发现、自我评价和
29、自我创造,从而获得有价值的、有意义的经验。这是最宝贵的知识。罗杰斯还强调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获得如何进行学习的方法或经验。最有用的学习是学会学习。,6.程序性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第一阶段:陈述性阶段。学习者获得有关步骤或程序的陈述性知识。比如陈述分数加法的规则或者能够描述在驾驶汽车时该如何换档。在此阶段,学习者对活动的完成是非常艰辛的,需要逐条记忆每一项规则,并缓慢地操作每一步骤。 第二阶段:联合阶段。在这一阶段,学习者仍需思考各个步骤的规则,但经过练习和接收到的反馈,学习者已能将各个步骤联合起来,流畅地完成有关的活动。 第三阶段:自动化阶段。随着进一步的练习,学习者
30、最终进入自动化阶段。在此阶段,学习者常常无需意识的控制或努力就能够自动完成有关的活动步骤。例如,一个人在开车时可以一边说话,一边流利地换挡,在交通拥挤的路面上连续地改变方向;或者一个学生不用想着分数加法的各项规则就能快速准确地计算分数加法题,表明他们已达到自动化阶段,即获得了有关的程序性知识或技能。,5.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策略。(一)复述策略复述策略是指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反复重复的过程。(1)排除干扰。(2)消除抑制效应与利用促进效应。(3)利用首因与近因效应。(4)要及时复习。(5)注意集中复习与分散复习。(6)利用过度学习效应。(二)精细加工策略精细加工意指对要记忆的材料补
31、充细节、举出例子、作出推论,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以达到长期保持的目的。补充细节、举出例子、释义、写概要、创造类比、用自己的话写出注释、解释、自问自答等。(三)组织策略组织策略就是根据学习材料本身的内在逻辑关系将其建构成一个有序的、条理化的系统结构。列课文结构提纲、画网络图。,7.程序性知识的教学策略。掌握子技能或前提技能;当人准备执行一项复杂的认知技能时,对其中的部分技能还未把握或达到自动化的程度时,要成功地并顺利地执行整个技能显然是不可能的。事实上,无论是在加涅的学习层级论还是在适应个别差异的掌握学习中都渗透了这一思想。安德森曾指出,加涅从许多需传授的技能中分解出它的子技能,从这些子技
32、能中又再次分解出它们的子技能。在加涅看来,成功的教学设计的关键是确定这类正确的子技能的层级,课程的教学便是旨在分别传授这种层级中的各子技能。同样,在适应个别差异的掌握学习中,让学生按各自的学习速度前进,并对学生在各个教学目标上的掌握情况提供测验。如果在教学之后尚未达到目标,便需要提供另外的教学时间,直到该目标被掌握为止,这种教学也是旨在保证让每个学生学会必要的前提知识,以及为掌握新的复杂的技能提供所需的子技能。如果教学人员能对掌握的目标和测验作出适当的设计,那么这类教学实际上就是以掌握作为实现子技能必须达到自动化的教学程序。促进组合。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将一些小的程序组合成大程序的机会。为了促进这
33、种组合的产生,必须使两个小的产生式能够在工作记忆中连续处于激活状态,这样人的信息加工系统有可能注意到,前一产生式的行动为后一产生式的启动创设了条件,由此获得的一个新的产生式既含有前一产生式的条件,又含有前后两个产生式的行动,而对后一个产生式的条件则作为多余的信息予以删除。在帮助学生将基本技能合成的过程中,练习和反馈是两个极重要的因素,因为每一次练习均给两个有关联的产生式在工作记忆中同时激活的机会,因而也给了它们合成的机会。在练习中应提供多少反馈以及何时提供反馈似乎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一方面有研究揭示,及时反馈相当重要,因为它可以使学生及时纠正错误,避免使错误成为基本技能中的一个自动化的成分。但
34、另一方面也有研究指出,及时反馈或过多的反馈可能是有害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可能会变得过分依赖反馈,而反馈时常会干扰对任务的学习。促进程序化。一旦学生在一些小的产生式上达到了自动化的程度,并开始将这些小的产生式组合成大的产生式时,教师为学生实现整个技能自动化所需做的工作是,保证让学生练习整个程序中所含的一系列产生式步骤,而不再是单独练习部分的产生式。随着一次次成功地执行这种动作序列,整个程序中各个步骤的联系将会以前后步骤的匹配来替代有意识的思考或搜索过程。,陈述性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1陈述性知识的获得。陈述性知识的获得是指新的命题与命题网络中的有关命题联系起来进行贮存的过程。2陈述性知识的提取和
35、建构。陈述性知识的提取和建构都通过激活的扩展来完成,提取是从检索的线索向需要再现的命题扩展,建构是从检索的线索向有关信息进行扩展。在陈述性知识的获得过程中,学习者在进行精加工的同时,还要对新信息加以组织。组织指将一组信息分成子集并表达子集间关系的过程。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的条件。陈述性知识是通过信息加工过程所获得的,根据信息加工过程,可以将学习区分为九个不同的阶段,把每个阶段的心理活动看成是学习的内部条件。与之相应,教学过程也可划分为九个阶段,各阶段的教学活动是影响学习的外部条件。九个阶段的学习与教学活动是:注意、期待、回忆已知的有关信息、对新信息的选择性知觉、编码、检索与反馈、强化、反应与保持
36、、保持与迁移。这九个阶段是连续的和必须的,但在教学中有些阶段会组合在一起,因此可将这九个阶段归纳成三大段,前三个阶段为学习的准备,中间的四个阶段是知识的获得与作业,最后两个阶段为学习的保持与迁移。促进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一方面要在这三大阶段中进行,另一方面,又因为陈述性知识的各个阶段又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基本的条件具体,是(1)把握好课堂教学的速度;(2)使用表象;(3)使用类比;(4)使用典型例题;(5)组成知识系统等需要加以注意。什么是概念学习?影响概念学习的因素有哪些? 概念学习就是学习把具有共同属性的事物集合在一起并冠以一个名称,把不具有此类属性的事物排除出去。影响
37、概念学习的因素主要有:概念的定义性特征;原型;讲授概念的方式;概念间的联系以及学生在年龄、性别、智力、动机、情绪、经验、民族、语言能力以及使用学习策略上的个体差异等自身的因素。,概念学习的过程。概念学习的过程包括概念的获得和概念的运用两个环节。获得概念有两种形式,即概念的形成和概念的同化。概念的形成指从大量的具体例证出发,通过归纳抽取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从而形成概念。概念的同化指将新概念纳入到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概念之中,从而使学生获得概念。概念的运用是指概念获得之后,就能在认知活动中发挥作用,并认知活动产生影响,它一般反映在知觉和思维两个水平上。在知觉水平上运用概念是指运用已经获得的
38、概念,帮助识别具体的同类事物并将其归入这一类型。在思维水平上运用概念是指运用概念对事物进行判断、推理或将概念进行重新改组,以满足解决问题的需要。促进概念学习的条件(1)提供概念范例。范例指能够代表概念的典型事例,提供适当范例有助于学生掌握概念的主要特征。进行有效教学的关键是提供一组范例,这组范例既可以有概念原型,以便告诉学生这个概念是什么,也可以有反例,让学生了解这个概念不是什么。第一,教学中要给概念下一个定义。第二,范例的列举要恰当。列举恰当首先要正例和反例运用合适。范例列举恰当还要提供变式和比较:变式指概念的正例在无关特征方面的变化。提供变式可以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2)利用概念间的联系
39、构图。概念之间是有联系的,利用学生已有概念组成“概念地图”,把新概念置于其中,在这样的“地图”中,概念与概念间的上下级关系得以明确显露,概念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有利于学生通过已知概念来掌握新概念。(3)消除错误概念。学生很容易由日常生活经验而形成不科学的错误概念,而且这种不科学的错误概念一旦形成,又难以消除或改变。对于这类问题,可以采用的教学策略就是强调概念的定义性特征,直接指出学生的错误所在。(4)在实践中运用概念。学生每使用一次概念或在新的丰富的情境中遇到同一概念,也就是概念的每一次具体化,都会使概念进一步丰富和深化,学生对要领的理解就更完全、更深刻,尤其是模糊要领的教学更是如此。而运用概
40、念于实际就是这种概念具体化的过程。,4.规则学习及其方式例规法指在教学中先呈现一系列例证,让学生从例证中概括出原理。规例法指先呈现要学习的规则,然后用例证来说明规则。两种方式经常结合在一起使用,何时使用何种方式,要根据原理的特点、原理与学生认知结构的关系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来选择,但无论使用何种方式,都要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原理,这样有助于学生对原理的理解与记忆。还要鼓励学生把原理用于实践,检验学生对原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有效地进行原理教学,可采用以下六个步骤:第一步,使学生知道通过学习能懂得可以应用该原理来做什么。第二步,用提问的方式要求学生重新陈述或回忆已经学会的组成该原理的那些概念,从而为引出
41、新原理做好准备。第三步,用言语提示的方式引导学生将组成原理的那些概念以适当的次序放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原理。第四步,以提问的方式来要求学生说明这个原理的具体实例,并对其回答给预反馈。第五步,通过合适的问题,要求学生做言语的陈述。第六步,在学习原理之后,提供间隔复习的机会,呈现一些新的实例,让学生回忆并说明这个原理,使学习的原理得到良好的保持。,省教师招聘考试培训心理学,有条蜈蚣乐悠游,不巧碰到小蟾蜍。蟾蜍心情好的很,说:请问,你哪条腿先走,哪条腿后走?蜈蚣一想起疑心,心神不定掉沟里,从此以后不会走。,学习是人天生的本能学习推动高度多元化的形态学习扮演文化知识传承的重要角色,为什么要研究“学习”
42、?,第七章 学习理论,第一节 学习概述,一、学习的内涵二、学习的分类,第二节 一般学习理论,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二、认知派学习理论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请问下面的例子都是学习的例子吗?,新生儿哇哇直哭一个少年感到自己被某些女性强烈地吸引当儿童看到医生带着针筒走进来时,感到恐惧,第一节学习概述,一、学习的内涵,(一)学习的实质 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二)学生的学习,第一节 学习概述,二、学习的分类,安德森: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加涅: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和动作技能奥苏伯尔:一个维度是学习进行的方式,学
43、习因此可分为接受的和发现的;另一个维度是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学习因此可分为机械的和有意义的。,第二节 一般学习理论,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二、认知派学习理论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一)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经典条件作用的发现,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经典条件作用是怎样发生的?,经典条件作用的学习- 习得与消退 习得(acquisition):通过经典条件作用发生的学习。 消退(extinction):只有条件刺激没有无条件刺激,如此多次后,条件反应就会消失。- 泛化与分化 泛化(stimulus generalization):与最初的条件刺激相似
44、的刺激引起了条件反应。(杯弓蛇影)(一朝遭蛇) 分化(stimulus discrimination):条件刺激引起条件反应,其它刺激不能引起条件反应。分化使我们认识事物或对世界的反应更准确,使人类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课堂情景中的经典条件作用 小学三年级数学课上,张老师请马娜上台解一道很难的数学题,马娜做的很好,但与此同时,叶吉却一直在和其他同学讲话,破坏班级秩序,而且越来越多的同学也开始讲话,叶吉总是这样,张老师已经警告他多次了,这次张老师决定不能让他打扰其他同学的演示,于是把叶吉带到教室外的走廊里进行隔离让他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马娜解题完毕,老师表扬了他,给同学们留下很好的印象。当张老师
45、问还有没有其他同学愿意上台解题时,很多同学都举起了手。,分析性思考:如果铃声响了,学生就会冲出教室。即铃声预示着学生的“冲出去”行为。那么,你们的课堂上还有没有其他相似的例子?,对教学的启示 避免消极情绪的经典条件作用形成 将学习与积极的情绪建立联系 教会学生恰当地使用泛化和分化 帮助学生克服经典条件作用的焦虑,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二)桑代克的试误 联结学习理论,桑代克的联结说,试误说:认为联结是通过反复尝试从而逐渐减少错误而建立的,没有什么认识、理解、意识的作用,因而是一个盲目的过程。,桑代克迷笼示意图,饿猫逃出迷笼实验,在桑代克的动物实验中有一个著名的“饿猫逃出迷笼实验”。桑代克设计了
46、“桑代克迷笼”,将饿猫关入此笼中,笼中放一条鱼,饿猫急于冲出笼门去吃笼外鱼,但是要想打开笼门,饿猫必须一气完成三个分离的动作。首先要提起两个门闩,然后是按压一块带有铰链的台板,最后是把横于门口的板条拨至垂直的位置。经观察,刚放放笼中的饿猫以抓、咬、钻、挤等各种方式想逃出迷笼,在这些努力和尝试中,它可能无意中一下子抓到门闩或踩到台板或触及横条,结果使门打开,多次实验后,饿猫的无效动作越来越少,最后一入迷笼就会立即以一种正确的方式去触及机关打开门。,三条学习主律,3,3,3,(1)效果律:,(2)练习率:,(3)准备律:,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斯金纳箱,斯金纳关于
47、操作性条件反射作用的实验,是在他设计的一种动物实验仪器即著名的斯金纳箱中进行的。箱内放进一只白鼠或鸽子,并设一杠杆或键,箱子的构造尽可能排除一切外部刺激。动物在箱内可自由活动,当它压杠杆或啄键时,就会有一团食物掉进箱子下方的盘中,动物就能吃到食物。箱外有一装置记录动物的动作。,操作性条件作用是怎样发生的? 强化物:能够增加操作行为再次出现的概率的一种刺激(某种物品或活动)。正强化物 Vs 负强化物正强化物:个体在某一情境下做了某件事(即某种行为),如果获得满意的结果或肯定的答复,下次遇到相同情境时做这件事的可能性就会提高。 负强化物:在操作行为出现后停止的不愉快的刺激。 负强化 Vs 惩罚,【
48、负强化举例1-闹钟的作用】 如果你早上醒来时发现比闹钟设定的时间早几秒钟,你往往会先去关闭闹钟,以防止它闹起来。在闹钟响起来之前就醒来实际上就是负强化作用的影响。,在这个例子中,闹钟是负强化物,醒来是正性行为。你是在以前的经验中学会了在闹钟响起来之前就醒来,因为你不喜欢闹铃声,醒来是为了避免听到闹铃声。,【负强化举例2-买糖果与发脾气】 食品店里的收银员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一个妈妈带着她的小宝贝在购物,小家伙一直都挺乖,可是当他看到一种糖果时,他要妈妈给他买,但妈妈没有答应。这时,小家伙开始哭闹,甚至是大发脾气。无奈之下,妈妈只好给他买了。在以后的几周里,你都会看到,这位妈妈只要一走进食品店,就先给孩子买糖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