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传播过程与模式,一、传播过程要素分析,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一)传播者与受播者(二)信息和媒体(三)编码与译码(四)噪声(五)反馈(六)效果,传播过程的词语表述: 传播者把信息编码,通过某种媒体传播出去,受播者收到受噪声干扰的信号,并经译码了解信息的意义,并且产生一定的效果和反馈。,传播行为一般发生在传播者与受播者之间。传播者的作用:(1)拥有可以向别人发送的信息 (2)需要把信息转换为信号才能传送出去。受播者的作用:(1)把接收到的信号转换成自己所熟悉的符号,并按自己的经验译成信息意义。(2)会产生一定效果,出现思想行为的变化。对传播者产生反馈,或者有时也能成为传播者。,(一)传播者与受播者
2、,信息是传播的内容和事实,而这些内容与事实必须转换成某种符号,然后通过媒体才能传送出去。媒体是指传送信息符号的有关工具。各种媒体具有不同的特性与功能,传播者根据媒体的性质、传播目的和对象来选择合适的媒体。,(二)信息和媒体,(三)编码与译码,编码传播过程中,在传送端把信息转换为可以发送的信号,称为“编码”。译码在接收端把接收到的信号转换为信息意义,称为“译码”。信源编码把信息转换为符号叫信源编码。信道编码把符号转换为信号叫信道编码。信道译码把接收到信号转换为符号的过程。信宿译码将符号转换为信息意义的过程。,(四)噪声,噪声是传播过程中对传播信息和信号的干扰和歪曲。噪声产生于传播过程的各个环节。
3、,(五)反馈,来源:来自传播者自己的传送信息行为;来自受播者接收信息后的反应行为。作用:根据反馈信息调整传播行为。,(六)效果,传播效果的对象:效果产生在传播者或受播者任何一方或双方,也可能影响到周围环境。传播效果的表现:知识信息的增加、行为态度的改变、社会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商品的流通等等。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来自传播者、受播者的生理、心理与知识水平的因素,也有来自周围环境、社会规范的等因素。,传播过程不可割裂,传播过程的主要要素,是互相联系而相互交叉,不能分开的。分解是为了更好地联系,二、教育传播过程含义,从两个方面理解教育传播过程:(一)教育传播过程是传播过程的特例(二)教育
4、传播过程是教育传播系统的动态过程,(一)教育传播是传播过程的特例,教育传播过程,是教育者借助教育媒体向受教育者传递与交换教育信息的过程。它是传播过程的一种特殊情况。,传播者教育者受播者受教育者信息教育信息内容媒体教育媒体效果教育效果反馈反馈,智能行为的变化,(二)教育传播过程是教育传播系统的动态过程,教育传播系统各要素的组合与联系,构成了系统的结构,结构是静态的当通过信息控制各要素进行相互作用时,则产生动态的过程。举例说明(略),三、教育传播过程的阶段,教育传播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分为六个阶段:(一)确定教育传播信息阶段(二)选择教育传播媒体阶段(三)通道传送阶段(施教阶段)(四)接收与解释阶
5、段(信息译码阶段) (五)评价与反馈阶段(六)调整再传送阶段,三、教育传播过程的阶段,教育传播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分六阶段,(一)确定教育传播信息阶段,传送什么样的信息,要依据教学目的和课程教学培养目标。在这一阶段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进行教学内容分析,将内容分解成若干个知识点,并确定每个知识点要求学习者达到的学习水平。,(二)选择教育传播媒体阶段,选择媒体的依据:媒体能准确地呈现教学内容;媒体符合学习者的经验与知识水平,容易被接受和理解;媒体有经济性。,(三)通道传送阶段(施教阶段),首先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信号要传至多远,多大范围。根据传送要求选择通道。二是信息内容的先后传送顺序问题。根据顺
6、序要求确定教学结构。尽量减少干扰。,(四)接收与解释阶段(信息译码),受教育者通过感官接收信号,信号对感官的刺激通过神经系统传至中枢神经,通过分析将它转换为相应的符号,然后,受教育者依据自身的知识与经验,将符号解释为信息意义,并将它储存在大脑中。,(五)评价与反馈阶段,受教育者接收信号解释信息之后,增加了知识,提高了能力,能否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要进行评价。评价的方式方法:观察学生的行为变化、课堂提问、课后作业、考试等。评价的结果是教育传播过程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反馈信息。,(六)调整再传送阶段,通过掌握的反馈信息与预定的教学目标比较,发现教育传播过程的不足,再次调整教育信息、教育媒体、教育传播通道
7、,进行再次传播。,传播模式的功能,构造功能解释功能引导功能简化功能预示功能,传播模式的标准,呈现性整体性超陈性启发性实用性,传播模式的分类,单向传播模式双向传播模式互动传播模式,亚里斯多德的传播模式,这是最早阐述传播过程的一个模式,它扼要地列出了五个传播的要素:说话者、演讲内容、听众、场合及其效果。它最适合用于公众演说这类传播过程。,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宣传、传播和舆论四篇文章分别阐述了传播过程中的“渠道”、“传播者”、“内容”和“效果”等要素,单向传播模式,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谁(Who) 说什么(Says what) 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 对谁(To who
8、m) 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在传播学史上,第一次比较详细、科学的分解了传播的过程,5W模式使传播研究的细化、深化成为可能。拉斯韦尔同时把5W规定为传播学的五大研究领域,为后人分门别类的深入研究开辟了广阔道路。第一次为传播学搭建了一个比较完整、全面的理论构架,从而使传播学的最终确立成为可能。有些学者认为:该模式有两点不足:.直线性,传播被表述为一种直线型、单向型的过程;孤立性,丝毫不涉及传播过程和社会过程的联系。,单向传播模式,香农和韦弗模式:,数学模式把传播描述成一种直线的单向过程,整个过程由五个环节和一个不速之客噪音构成。作为传播过程的第一环节,信源负责发出将要传
9、播的讯息。此后讯息会经发射器编码而采用与所经渠道相适应的信号形式到达接收器。接收器的功能与发射器相反,它将接收到的信号还原为讯息并发送到传播的目的地即信宿。,单向传播模式,贝罗(S-M-C-R)模式:该模式由信源、信息、通道、接受者四部分组成,双向传播模式,奥斯古德的双行为模式:,强调了传播者和受传者都是积极的传播主体。受传者不仅接受信息、解释信息,还对信息作出反应,说明传播是一种双向的互动过程,籍着反馈机制使传播过程能够不断循环进行。,这一模式突出了信息传播过程的循环性。这就内含了这样一种观点:信息会产生反馈,并为传播双方所共享。另外,它对以前单向直线模式的另一个突破是:更强调传受双方的相互
10、转化。它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直线单向模式一统天下的局面。其缺点是未能区分传受双方的地位差别,因为在实际生活中传授双方的地位很少是完全平等的。其次,这个模式虽然能够较好地体现人际传播尤其是面对面传播的特点,对大众传播过程却不能适用。,我们现在所说的网络(如WWW,Internt, 等等)是由不同种类的处理器组成,每个处理器既是信号来源又是接收器。它基于铜缆与光纤来传递信息。这类传播可以近似地用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来描述。在这个双向模式中传播的两端执行的是几乎相同的功能,交流双方都是主动的行为者。在网络的实际传播中,不仅存在着如该模式描述的一对一的交流,还有以该模式为基础的一对多、多对多、多对一等多种
11、交流形式。,德弗勒互动模式的基本观点是:大众传播是构成社会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模式最为明显的优点是突出了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就传播来说,社会是整体,而传播组织、政府机构、文化环境、利益团体等是部分,作为一个组成部分,传播组织的活动必然要受到社会整体及其它各部分的影响。,互动传播模式(罗杰斯和金凯德的辐合模式),参与者A,参与者B,然,后,然后,I1,I3,I4,I2,相互理解,“I1. ”,“然后”,表明此前已发生某些事情,表明信息不断被创造和分享,相互理解的程度,各自理解的含义,A,B,传播过程的五大组成部分,传播者信息媒介受者效果,pOXLp7v0djZKylHSJr
12、3WxBmHK6NJ2GhiBeFZ7R4I30kA1DkaGhn3XtKknBYCUDxqA7FHYi2CHhI92tgKQcWA3PtGZ7R4I30kA1DkaGhn3XtKknBYCUDxqA7FHYi2CHhI92tgKQcWA3PtGshLs50cLmTWN60eo8Wgqv7XAv2OHUm32WGeaUwYDIAWGMeR4I30kA1DkaGhn3XtKknBYCUDxqA7FHYi2CHhI92tgKQcWA3PtGZ7R4I30kA1DkaGtgKQcWA3PtGZ7R4I30kA1DkaGhn3XtKknBYCUDxqA7FHYi2CHhI92tgKQcWA3PtGsh
13、Ls50cLmTWN60eo8Wgqv7XAv2OHUm32WGeaUwYDIAWGMeR4I30kA1DkaGhn3XtKknBYCUDxqA7FHYi2CHhI92tgKQcWA3PtGZ7R4I30kA1DkaGhn3XtKknBYCUDxqA7FHYi2CHhI92tgKQcWA3PtGshLs50cLmTWN60eo8Wgqv7XAv2OHUm32WGeaUwYDIAWGMes02GshLs50cLmTWN60eo8Wgqv7XAv2OHUm32WGeaUwYDIAWGMes02dLPqafkFGlzcvv2YiRQYHbhR8AI1LKULh3xvjDzkEAMGr8xbwF1bH1oIM30E7x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