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SA-12 (S-300V)SA-12 (S-300V)是前苏联 “安泰” (Antey )研制与生产联合体研制的一种机动式全天候型高空、远程地空导弹系统。主要用于替换老式的 SA-4 地空导弹系统,承担陆军集团军以上建制内的防空任务,其改进型也具有反战术弹道导弹的能力。有 A、B 两型。SA-12A 被称西方称为“斗士” (Gladiator ),于 70 年代中期开始发展, 1986 年开始服役,装备于集团军或方面军的防空导弹旅,承担反飞机任务。SA-12B 被称为“巨人” (Giant),估计于 80 年代中期开始发展,90 年代初、中期投入使用。目前,俄罗斯陆军共装备SA-12A/B
2、导弹发射架 100 部,另外有白俄罗斯、乌克兰的陆军也装备了该系统。该型号除能反飞机外, 还可用于反战术弹道导弹。典型的 SA-12 (S-300V)火力单元(导弹连)由 4 辆 SA12A(9M83)导弹运输起竖发发射和雷达车(TELAR ) 、2 辆 SA-12B(9M82)TELAR、 3 辆装填发射车(每 2 辆 TELAR 配备 1 部装填发射车)和 1 辆 9S32“Grill Pan”制导雷达车组成。SA-12 系统的更高建制作战单位是导弹旅。每个导弹旅含 4 个导弹连、1 辆 9S457-1 旅指挥车、1 部 9S15MV“BillBoard”搜索雷达车和 1 部 9S19MI
3、“High Screen”扇形搜索雷达车等。 9M83 和 9M82 导弹外形和基本组成相似。导弹弹体为两级设计, 鸭式气动布局, 梯型弹翼, 采用二级串联固体火箭发动机, 破片式杀伤战斗部, 指令半主动雷达寻的制导。两弹的主要差别是 9M83 导弹较小,有效射程、最大飞行速度均较 9M82 导弹的低,后者不仅能反飞机,也具有反战术弹道导弹的能力。两种导弹的 TELAR 均选用 MT-T 重型履带式运输车底盘, 区别是 9M83 车上装 4 枚导弹,指令发射雷达(即照射雷达)安装在可折叠的支柱组件上,方位覆盖范围 360仰角全半球覆盖;9M82 导弹的TELAR 装 2 枚导弹,照射雷达安装在
4、车厢上半固定的位置上,方位覆盖90,高仰角范围 110。这两种车上的雷达目标指示和跟踪数据由制导车上的 GrillPan 相控阵雷达提供,通过数据传输线提供目标信息。导弹装填发射车也采用 MT-T 重型履带式运输车底盘,9M83 导弹装填发射车装 4 枚导弹,为 2 辆9M83 的 TELAR 装填导弹,再装填时间 5 分钟;9M82 导弹装填发射车载 2 枚导弹,为 2 部 9M82 的TELAR 服务。9S32“Grill Pan”制导雷达为相控阵体制,可同时控制 6 部发射车,同时跟踪 12 个目标,并控制 6枚导弹同时拦截 6 个目标。该雷达也装在 MT-T 重型履带式运输车底盘上。导
5、弹旅属的 9S15MV“Bill Board”雷达和 9M19MI“High Screen” 扇形搜索雷达,为导弹连提供目标的早期预警和目标指示与分配任务。该系统的主要特点是:1.具有多目标作战能力,由于采用相控阵火控雷达,一个火力单元可同时对付 6 个目标;2.机动性较好,虽然系统组成较复杂,一个火力单元至少有 10 辆车,但是由于都采用同一类型的履带式载车, 越野能力较强,能随机械化部队开进。系统展开, 撤收时间较短, 仅 5 分钟;3.具有反导能力。导弹旅配备的 9M19MI“High Screen” 扇形搜索雷达,能探测高速目标,并能把目标的弹道数据自动的传输到 9S32 导弹制导站,
6、加上 9M82 导弹的远程高速特性,从而能够拦截地地战术弹道导弹。装备编制与技术特点各导弹营装备包括指挥控制装备,导弹火力装备,以及一定数量的支援、保障及维修装备等。各营下辖个指挥连、个发射连。 指挥连对个发射连进行目标指示和分配,并实施指挥控制。其主要装备有辆指挥车以及部搜索雷达(环形搜索雷达和扇形搜索雷达各部) 。发射连是导弹旅的基本作战单元,包括部制导站(即辆多通道制导跟踪雷达车) ,辆照射发射车,辆发射装填车,一定数量的导弹。发射连既可采用混编火力单元编制,也可采用单一火力单元编制。例如每个发射连装备辆发射车和辆发射车,或辆都是发射车。指挥连及其装备 指挥车()是导弹营的指挥中心,又称
7、指控站,装在履带式底盘上。指挥车控制着个发射连,共辆发射车。它接收上级指挥所和预警卫星提供的预警信息,也接收发射连制导站和两部搜索雷达的信息,自动监视目标飞行航迹,并确定目标类型,为发射连提供目标优先等级的建议,把目标分配给相应发射连的制导站。指挥车控制所有作战活动,可探测个目标,能掌握 批目标,并能自动选出批威胁最大的目标分配给个发射连的制导站。环形搜索雷达()是一部三坐标相控阵雷达,能对飞机一类的目标进行搜索,平均发射功率千瓦,波束宽度,可探测个目标,跟踪个目标,并把目标数据送到指挥车。它的覆盖范围达方位角,高低角,作用距离千米,天线每秒转周。扇形搜索雷达()也是一部三坐标相控阵雷达,主要
8、用于搜索反战术弹道导弹。扇扫搜索能够缩短发现和跟踪战术弹道导弹的时间,以保证对来袭弹道导弹飞行航迹进行稳定监视。它作用距离千米,平均发射功率千瓦,波束宽度,最多处理目标航迹个,最多识别干扰源个,搜索方位,高低角有两档(、) ,扇扫周期每秒周。发射连 装备的导弹由柳利也夫(后由卡姆涅夫)总设计师领导的“创新者”设计局研制,所配备的两型导弹采用了模块化组合设计,即两型导弹采用相同的拦截器模块(导弹的二级)和不同的助推器模块(导弹的一级) 。两种导弹的二级除防热有所差别外,其它基本相同。两级模块采用串联的固体火箭发动机推进,其区别是有较长的一级固体火箭助推器,因此其弹体较长,射程也较远。导弹采用锥形
9、弹体,类似于美国的“斯普林特”反导导弹,但尺寸要小一些。 地空导弹通过模块化组合设计,可获得不同射程和射高的两型或三型导弹,和过去单独设计两型或三型导弹相比,这样能最大程度的缩短研制周期、降低成本。 导弹平时贮存在发射筒内,采用垂直发射,发射筒内燃气发生器点火,将导弹弹射出筒。然后导弹在空中自行调节姿态并点火(冷弹射)打击空中目标(如右图) 。燃气压力为个大气压,导弹筒内运动时间秒,出筒速 S300 的发射状态-冷弹射度为米秒,弹射纵向过载约。弹射至米高度时,一级尾部的矢量发动机点火。二级导弹(拦截器)采用无翼正常式气动布局,弹体设计成可产生升力的锥体,尾部带个气动控制舵面。导弹头部装有导引头
10、、无线电引信、弹上计算机及惯导装置、战斗部、固体火箭发动机及舵舱。拦截器长约米,弹径米,可用过载,最大攻角。导弹采用串、并联复合制导体制,整个飞行过程可分为初段、中段、末段。 包括两型导弹。北约称为“斗士” ,弹长米,弹径米,起飞质量 千克,最大速度 米秒。被称为“巨人” ,弹长米,弹径米,起飞质量 千克,最大速度 米秒。 导弹采用半主动雷达导引头,连续波多普勒体制。其天线采用三自由度转动,以保证采用定向战斗部时导弹滚动的需要。引信采用双波束无线电引信。头部天线装在导引头天线上,随导引头天线一起跟踪目标,用于对付战术弹道导弹一类高速目标,能在倾角小于内接收目标信号。另外一种为侧向天线,波束倾角
11、可调,用于对付飞机等低速目标。引信作用距离米。战斗部采用预制破片杀伤战斗部,有大小两种破片。大破片有 块,重克,对付战术弹道导弹,采用方位上定向飞散的方式,以增大破片飞散密度和战斗部的威力半径。为了弥补脱靶量小时定向起爆方位的不准确,在大破片定向的其它方位增加了小破片,有块,重克。战斗部总重千克,威力半径米。破片初速 米秒。两种发射车和导弹分别使用和发射车,每辆发射车上有名操作员。当发射车进入阵地后,名操作员在驾驶室进行调整,完成发射点定位和筒装导弹竖起,使之进入战备状态。从发射车进入阵地到导弹发射仅需分钟。发射车上均装有照射制导雷达和惯性导航装置。发射车上的雷达由发射连的制导站遥控,而不是由
12、本车控制。发射车构成每辆发射车上装有导弹、照射天线、指令发射机及指令天线。照射天线接受跟踪雷达送来的目标坐标参数并保持对目标的同步照射。两种车的指令照射天线结构不同。型车的照射天线最大仰角可达,以保证对过顶战术弹道导弹进行照射。型车照射天线可升高米,以保证对低空飞机及巡航导弹等目标的照射。不同点两种发射车基本相似,但有两点不同。装枚筒装导弹,装枚筒装导弹;的雷达天线装在一个折叠式的高塔上,竖起后比上的雷达天线高得多,可提供方位角和半球形的高低角覆盖,上的雷达成半固定状态装在车厢上方,提供方位角,最大仰角。 一般情况下,射击一个目标要从一辆发射车上发射枚导弹或从两辆发射车上发射枚导弹。发射程序仅需秒,每过秒可发射枚导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