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枕草子读后感 第一篇:枕草子读后感枕草子读后感一 清少纳言,这是个神秘又令人羡慕的人物,她的洒脱,她的才华,她为人处世的态度,都令人羡慕。为什么会如此说呢。就让看完清少纳言所著古文枕草子的我,慢慢说给你听吧。当然,我们需要先放下二战留下的恨,因为她是位日本人 刚开始其实有点敷衍的感觉看这本书的,因为写作方式非常不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不过慢慢你会发现这本书真的非常的安静柔美,并且你会觉得作者清少纳言是个非常有趣的人。 没错,她非常有趣。 在文中,她不断的说什么什么有趣,刚开始我其实不喜欢她的重复,因为开头第一章大概就有四五句这样的话,让我看的都有点疲惫了。 可后面我喜欢上了她这种说法,因为它能
2、让你烦躁的心静下来,虽然写作方式看着有点不习惯,文也没有什么剧情,就是随笔散文而已,但是很有看下去的欲望。 清少纳言的写作方法非常简单,没有繁华优美的句子,没有复杂难懂的字词,一切从简,一切平凡,可我在她的文里却会感受到亲切,就像她在我耳边诉说着这些故事 我透过枕草子能看到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世间黑暗的风轻云淡,它还能让我脑中不好的思绪会静下来,甚至消失不见。 当我再看与清少纳言同一时期,同龄人,同为后宫女官,同为稀世才女的紫式部的作品,源氏物语,我就发现了不一样的东西。 紫式部的文笔和故事里,没有清少纳言的自在潇洒,也没有对生活乐观向上的态度,她的故事就像是沼泽,让人窒息,让人痛苦,甚至让人不
3、在相信世界的光芒。 清少纳言服侍残如秋风败叶的皇后藤原定子,而紫式部服侍春风得意的皇后堂妹藤原彰子,在逆境的清少纳言写出自然与人间的惬意与快乐,而风光无限的紫式部却写出历史的可悲与王朝的腐朽。 总而言之,各有千秋吧。不过相比压抑的源氏物语,我还是更爱简单温馨的枕草子,因为它够简单,简单的让夜晚也不在黑暗。 枕草子读后感二 朋友推荐的一本书,刚接到手,看到书名枕草子,第一眼以为是古书,后看作者,清少纳言,立马想到了纳兰容若,于是心里进一步断定乃古人之书,稍一注意,发现怎么还有一个译作者,印象中国人古书是不特意标明译者,有点纳闷。 翻开扉页,发觉作者名字旁边的日语,接着看到作者简介,才解了心中好奇
4、。 书封底的文字,算是“以管窥豹”,朋友说我口味重,也许不对胃口。 对我来说,重口味的文字,像安妮,那是一种情感需要,激烈刻骨,才能倒腾动那颗对世事无所谓的慵懒。 内心最爱的还是对于哲学问题的思考,那是一种让我冷静清醒的方式,一种心灵全部投入进去的状态,所以最触动我的还是上面这一段文字:美的对象可能随时代变迁,但美感经验则永恒不变,唯其不变,故美感经验的底层乃具有永生不灭的原理。 枕草子读后感三 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阴晴圆缺,衣食住行等日常所见的事物,你心灵的眼睛没有张开之前,天天面对,也是两相隔,不亲近的。如此,便是拥有着很多美好的东西,你也难以感觉到丰富和富有。倘若某天,一道天光开启内心的
5、智慧,你换成热爱,欣赏,耽美的眼光来观照万物,那一切又会大不相同。曾经被我们粗枝大叶忽略掉的美好生动的细节,将纷纷涌现眼前,你会发现,生活原来处处有趣味。在这个过程中,你也会变得日益敏感细腻,富有情趣。能够发现欣赏细微的美,正是幸福的来源之一。你想成为这样的人,枕草子便是必读的一本书,一条通向审美的路。 这本书的名字简朴温雅,令人想象日本平安时代,榻榻米上那一只留有发丝香氛的枕头,枕边叠放着的一沓用假名写就的纸草。 枕草子的作者清少纳言,是一条天子皇后定子的近侍。她是个多才的有心的女子,将宫中生活的种种体验,以随笔的形式记述下来。有关于四季天象、山川自然、草木花虫、身边琐物,以及男女之情、赏心
6、悦目之事、个人好恶之性、宫中节会之事等,娓娓道来,写成长短各异的三百余篇。其文笔简劲敏锐犀利,被日本学界推许为随笔文学的典范。里面的有些篇章,对生活中行为的描述,不只从审美角度,还有教诲意义。例如“懈怠之事”,“可憎恨之事”,“高贵的事物”,“可喜之事”等。在她笔下,世间经历的万物,没有不能表现的。这方式有点像我们的日记,但又没有惯常日记无节制的情绪化渲泄与独白。一幅幅简章,客观记述,历历如绘,读之如身临其境,养心怡神。 “春天是破晓的时候最好。渐渐发白的山顶,有点亮了起来,紫色的云彩细微地横在那里,这是很有意思的。 夏天是夜里最好。有月亮的时候,这是不必说了,就是暗夜,有萤火到处飞着,也是很
7、有趣味的。那时候,连下雨也有意思。” 节选的这一章题目是“四时的情趣”。春夏秋冬,无不是好的。只要我们肯细细观察和体味,各有美好的情趣在其中。我国宋代无门和尚有一首偈语:“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能沉浸于四季之美,http:/ 能在皇后边上做侍女的,往往是贵族家庭出身有良好教养的女子。她们仪容娇好,知书达理,又过着优裕闲散的生活,更有时间和心情来享受体味生活中美好的东西。话虽如此,倘若没有一颗水晶一样纯净的心,也会陷入人事的勾心斗角中烦恼不断,而她,显然对生活的热爱超过了功利之心,她总是告诉我们,此“亦佳”,彼“可赏”,这是“有趣之事”,那是“真有看头
8、。”虽然有时也表达对生活中丑陋之事的不满和感慨,但这个灵心慧质的女子,她的批评,同样是建立在对生活的热爱与关注上面的,冷漠之心,不可能有这样的境界。当然,身份的不同,使她对万事万物的观照,虽然极富情感,也不免高高在上,这是贵族式的优雅与情趣。 在“宫中饲养的猫”一章中,皇后的狗无意中冲撞了皇上宠爱的猫,被放逐。这条叫翁丸又跑了回来,被两条壮汉打得浑身肿胀,奄奄一息,连皇后和侍女们都认不出来了。作者一句同情的话,让狗浑身颤抖,眼泪直淌。作者说,“那真是世上无比悲惨又感人的事情。每有人提及此事,都不禁令我泪流不已。” 记录者的情感如此真挚,却又有节制。日本文学的语言简淡优雅,叙事速度缓慢,这来自于
9、敬语体系所产生的庄严的仪式感。在平静的语调下,汹涌着的情怀更令人可感,可触。 日本的文艺观是以“真”、“哀”、“艳”、“寂”为基础的。文学性格纤细、含蓄。他们追求的多是感情上纤细的体验,表现的主要是日常平淡的生活,在平淡朴素的生活中表达对社会对人生的冷静的思考。日本短小的文学形式,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作家的艺术技巧和最大限度地概括了作家所认识的客观世界。 世间有些书,是可以一读再读的。在风清日朗,或是雨声滴阶的闲散时刻,随手拿起,一篇篇看下去,只觉得脸上僵强的线条也柔和了,粗糙的心也渐渐细腻了。饮一杯茶,起身写一张墨色淋漓的毛笔字。日子慢了下来,多少风霜,都渐渐消融,好像回到了一个小女孩的年龄,
10、看了这也是好的,那也是有趣的。生命是如此丰美和富有意义。 第二篇:关于枕草子读书笔记关于枕草子 枕草子是自初中起就一直想读的书,寻寻觅觅的一直买不到。到今日方才如愿以偿。这本书也是我今年陆陆续续读的这许多本书里最喜欢的,常置于床头,一有闲暇就要拂卷读上段余。 清少纳言的枕草子与紫式部的源氏物语并称日本平安朝间文学双壁,距今已有千余年。对于枕草子我是有些许敬畏的,不敢妄加品论。这敬畏里固然包含因此书名气之盛所产生的临渊而畏水之深寒、望岳而惧山之高峭意。还因为这书卷中的文字太过清丽无双,只怕我这俗人运足胸中一分三点的墨水,也是挥毫沾泥,书中情致真趣写不出分毫,却弄得一纸污浊,臭气熏天。 且让我提些
11、胆气,姑妄言之。枕草子是随笔集,文中涉及范围相当的广,包含山川草木,花鸟鱼虫,饮食男女,身边琐事与宫中节会等等。大致分为三类,即为类聚式段章,日记式段章和随笔式段章。作者请少纳言用极简的笔触将这些细微之处一一记录下来,让人感受到来自自然琐事、心性本源的清朗情意。 之前我一直认为好的语言应是水性色彩,一层一层一点一点的晕染。油性颜料的层层覆盖堆砌虽然浓烈绚丽,但在气质上略显急躁。枕草子突然让我感觉两者皆下品,靠词汇的堆积与句式的对整都是缺乏底气的象征。真正的高手只需清笔勾勒出事物轮廓,甚至连形状都不必描绘,仅清清淡淡地将简单名词排列出来,已有盎然情致跃然而出。请看如下一段:“花不如实物者,如石竹
12、花。樱花。棣棠花。物语中形容极出色的男女容貌。”“画胜实物者,如松树。秋野。山居。山路。鹤。鹿。”据说文中这种风格来源于唐代李义山的杂纂,摘下一段以供比较“羞不出:新妇失礼,尼姑怀孕,相扑人自肿,富人乍贫,处子犯物议,重孝醉酒。”这种类聚式的风格,完全不加修饰的名词带来的是一种自悦自喜,是卸去了脂粉的语言本身的味道。 枕草子的可贵之处,就在于这完全是一本写给自己的文字集合。万事万物的妙处通过耳目流淌到作者胸中,通过笔尖书写下的,是超越形与色的本真,与宇宙山川草木虫鱼浑然一体,全然不见修饰的呈现世界最初的面貌。这样便具有了最核心的力量。 第三篇:哈佛教子枕边书读后感哈佛教子枕边书读后感 这是本全
13、世界父母必备的教育子女指南,看完这本书,获益匪浅,纵观全篇早期教育很重要这个观点是非常明显的。所以想写篇读后感与大家一起分享看完这本书的感受。希望你们能从中学到一点东西。 早期教育可以造就天才。儿童的潜能遵循着一种规律,那就是递减规律,比方说吧,一个生下来的孩子有100分的潜能,如果一生下来就受到恰当的教育将来就可以具有100的能力;如果从5岁开始教育,即使是非常理想的教育,将来也只能具有80分的能力;如果从10岁开始教育,就只能具有60分的能力了.也就是说儿童教育的越晚儿童与生路来的潜能就发挥的越少。所以,朋友们,看到了吧。早期教育是多么重要啊。 知道吗。父母决定着我们的一生,学龄前的教育家
14、庭教育对孩子来说很重要。这本书里用了很多实际例子和方法介绍了怎样挖掘孩子100份的潜能,相反,我们不要过分依赖学校,asweallknow,今天的学校就其设备和教学方法来说,实在是太好了,因此人们过分依赖学校,认为对孩子的教育完全可以依靠学校,从而忽视了家庭教育,这是极端错误的。 教育当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学龄前的家庭教育,而不是学校教育。人们往往对学校教育的价值作为过高评价,而完全忽视家庭教育的价值。然而学校教育不论有什么样的好教师,使用什么好的教育方法,都不会收到多大效果。学校教育搞得好的话,可以使考进著名初中和考入高中的学生多一些,顶多也不过如此。但是它难以培养英才也不能培养出天才。而家庭教
15、育搞得好的话却可以做到。 人的命运几乎取决于学龄前的环境和教育。孩子达到入学年龄上学的时候,他的命运大体上就已经决定了。所以学龄前不佳的孩子,心得体会教师花费多大的力气也难以受到太大的效果。 我觉得在学校这种地方,对功课不好的学生合适,对功课好的孩子则是一种浪费。我们都知道在我们上课的时候坐在后边会的孩子一经老师指点就搞清楚了,可是那些不会的孩子老师讲了一遍又一遍他们还是不会,因此后边会的孩子无聊得很,老师一会儿让他们不要说话,一会儿让他们不要向后看,就这样,一节课大部分在无所作为中过去了,渐渐的这很难让人忍受,所以这种有秩序的无所作为多妨碍孩子的能力发展。这样一来大部分孩子都成为庸人。我们都
16、知道“乌龟赛跑“的故事,兔子和乌龟赛跑的时候,能有几只兔子不睡午觉呢。是睡午觉的兔子不好。还是让兔子和乌龟比赛的制度不好。学校让“兔子”和“乌龟”并足前进,所以“兔子”无聊的难以忍受就像后看,说话。学生精力越旺盛的越淘气,因而也常受指责。等到他变得安详,也不再受指责的时候,不再挨骂的时候,就已经由于无所作为的修养而是他的能力萎缩掉了。所以学校这种地方,是把兔子变成乌龟,把所有孩子变成庸人的场所。 我并不是咒骂学校,社会上不懂教育的重要性的人很多,有的人知道也不想对自己的孩子好好教育,学校对这样一些像鱼一样生了孩子就放弃不管的人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单靠学校要教育孩子是办不到的。所以不要过分依赖学校
17、。 其次,我们不要相信天才论。赛德尔兹博士说幼儿就像烧陶瓷的黏土一样,可塑性是很大的,环境和教育愿把他培养成什么样就能培养成什么样的。培养音乐家是最容易的事,两三岁教他音乐就行了。但如托尔斯泰夫人所说的那样,人只能全面发展,保持平衡,不这样就不能称为真正幸福的人。教育的如何取决于它成就的大小。确实如此,小孩只要从小教育,就可以成为音乐家,画家,是人,学者等等。 朋友们,看看社会上,你会注意到,名人或学者的孩子不一定是有名气的人,过去有个学校的教员在一次集会上作出一个结论:博士或名人的孩子一般成绩不好。这当然片面,孩子能否成为伟大的人单单看成绩是难以断定的。可是伟人的孩子不一定是伟人却是正确的,
18、这类例子不胜枚举。才能这东西不靠遗传,重要的是智利是否发达。心得体会只要幼年没有好的家庭教育一定会成为庸才,反过来说,庸才的孩子幼年时期好好教育,也一定会成为伟大的人。 写到这里该告一段落了,希望大家看后有些许心得。 第四篇:犹太人教子枕边书读后感800字大全犹太人教子枕边书读后感800字 作者示范区王瑞芳 最近我拜读了犹太人教子枕边书,感受颇多。这是一部献给天下父母的读物,同时更是一部关于儿童教育的神奇之书。它荟萃了犹太人最具成果的育儿智慧,这些智慧一直广泛而深入的影响着千千万万有责任感的家庭。它给孩子们的伟大前程提供了一份行动的指南,也给父母们望子成材的希望带来了福音。看了这本书以后,它给
19、我教育孩子指明了一个正确的方向,中国的父母总是在溺爱中教育孩子,结果使自己的孩子早期没有形成很好习惯和能力,到后来琢磨出来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教育方法有很大的问题。 犹太人中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从前一个商人有两个儿子。父亲宠爱大儿子,他想把自己的全部财产都留给大儿子。但是母亲很可怜小儿子,她请求丈夫先不要宣布分财产的事。她总是想找个办法让两个儿子平均一些。商人也听从了妻子的劝告,暂时没有宣布决定。 可是母亲想来想去还是不得法,于是坐在窗前哭泣起来。一路人看见走上前询问究竟后劝说她:“你的烦恼其实很容易解决。你只管让丈夫向两个儿子宣布,大儿子得到全部,而小儿子什么也得不到。但以后他们将各得其所。
20、” 小儿子一听说自己什么也得不到,就离开家去谋生了。他在那里学会了许多手艺,增长了知识。而大儿子一直依赖着父亲生活,什么也不学,因为他知道自己是富有的。父亲去世后,大儿子什么也不干,最后终于坐吃山空;而小儿子却在外面学会了挣钱的本事,变得富裕起来。 犹太人认为。再富也不能富孩子,我们不妨让孩子吃点苦,有“台阶”让他自己爬。这样孩子才能“一鼓作气”,攀上顶峰。 犹太人认为。不论孩子有什么过失,只要他有一定的能力,就应该让他承担责任。自瞒自欺其实很容易,但是却无法逃离世人锐利的眼睛。因此,自己的责任一定要自己负。 犹太人认为。孩子有了过失的时候,恰好是父母对其进行教育的良机。因为内疚和不安使他急于
21、寻求救助,而此时明白的道理有可能刻骨铭心。也许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还小,长大后就知道该怎么做了,不要对孩子要求太高。然而他们却忽略了孩子的责任感是在生活中一点一滴地形成的。平时把所有的事情都为孩子安排好的家长,希望孩子能在某一天突然变得有责任感,这无异于白日做梦。 第五篇:一枕清霜读后感与一枕清霜相遇 在老师的极力推荐下,第一次正式的看夏磊的作品。一枕清霜。很荣幸,在星期四的晚上有机会和老师还有同学们一起交流,这一次面对面交流,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第一感官,是夏磊老师给我的感觉,以前总觉得作家在我们的生活中,是遥不可及的,他们的书写的虽好,可总有一股“仙气”让人觉得这与我们太遥远。可是夏磊老师不
22、会,真的是一个很温和人呢,他和我们讲话就像家长对孩子一样,很亲近乐观。老师的话和他的文章一样率真而又本色。他的经历很丰富,是商人,官员又是作家,但是他也是一个父亲,在谈论起儿子时,爽朗的笑着满是骄傲与自豪还有那份温暖。 因为工作的原因,走南闯北,吃过很多苦,但是夏老师能够苦中作乐,探寻 美景,把握到生命中的那份感动。他乐观从容地面对生活,我以为他会抱怨工作的辛苦,与家人的分离,可是他没有,他忍受着生活中所有的艰苦与磨难,将自己所看所想所感用文字写下,记录旧时光,但却不带一丝怨愤,报以淡然。并把曾经的故事向我们娓娓道来,在眼中甚至还流露着诸多温情与怀念。他或是想到灵山脚下的那个伟大的跛脚男人,想
23、到那群热心帮助他的官员们的身影;想到自己学会开船,想到那一声“卧倒”;想到乌镇早晨轻轻地摇橹声吧。 同学们积极踊跃的发言,向老师提出自己的疑问,老师耐心的听着一一作答,没有因为我们的紧张而露出一丝不耐烦。夏磊老师赠给我们九个字“多走路,多读书,做明事”,增加自己的阅历眼界,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理智的处理身边的人和事。提高自己的鉴别力,读好书,好读书,用积极的思想看待问题。想要写出好的文章,不外乎积累;想要写好字,不外乎多练多揣摩,想要成为一个成功的人,不是坐等别人给你机会,而是要自己去争取。人都会有一种心理,什么心理呢。不服输,和占有欲。读书也是这样,当你读到一本你有兴趣,但是又有些看不明白,你自然而然就会去找到其他的辅助材料去了解书中本意,俗话说“好女怕缠郎”应该也有这个意思吧。 一直期待去灵山,听说这个时候去能看到山顶的雪,虽说我一直在庐山生活,但其他地方的雪景真的是很少见呢,我到是想看看是庐山,还是灵山的雪景更动人,希望那些自然景观不要像庐山一样改造的太多,让我失望而归了。 12经5班 余晶晶 第 13 页 共 13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